第八章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及其健康促进策略

合集下载

青少年健康的促进策略

青少年健康的促进策略

青少年健康的促进策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

因此,加强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于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促进青少年健康的策略。

一、改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同时,饮食习惯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均衡性和适量性。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帮助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的学习压力和不合理的作息时间也会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和家长应该合理安排青少年的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等问题。

同时,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体育、艺术、科技等,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强孩子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和抵抗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家长也应该支持孩子的体育锻炼活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和团队运动,增强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五、建立健康促进的社会环境健康促进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媒体也应该加强对健康问题的报道和宣传,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儿童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儿童青少年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如学习压力、社交焦虑、家庭问题等。

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温暖、和谐、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长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意味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

避免过度批评、指责和打骂,而是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其次,家长要树立积极的榜样。

孩子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家长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坚韧和勇气,让孩子从中学到应对问题的正确方式。

再者,营造稳定的家庭氛围。

家庭中的争吵、冲突和不稳定因素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安。

家长要努力解决家庭内部的矛盾,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儿童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通过专门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技能。

同时,采用生动有趣、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服务。

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心理困境。

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儿童青少年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培养乐观的心态是重要一环。

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策略

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策略

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不仅对他们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威胁,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一、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作为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注重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课程以跑步、跳远、篮球等为主,但这样的单一内容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和缺乏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项目,如瑜伽、攀岩、滑板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个性化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时,我们应该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法,避免简单地以成绩为标准。

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潜力都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而不仅仅是结果。

可以通过制定个人目标、记录学生的训练情况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培养兴趣和乐趣培养小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乐趣是促进其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策略。

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体育俱乐部或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四、合理安排课外活动除了体育课,学校还应该合理安排课外活动,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身体素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户外探险、校园足球赛、健身比赛等,既能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家长合作,组织一些健康教育讲座和运动健身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意识。

五、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策略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校合作是非常关键的。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体育课程和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健康行——2019年-2030第八部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中国健康行——2019年-2030第八部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中国健康行—2019-2030第八部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八)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加强中小学健康促进,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根据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我国7~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1%和5.8%,农村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7%和4.5%。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

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

此外,随着成长发育,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发展逐渐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

因此,在此期间有效保护、积极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90%及以上;未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应由当地政府统一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制度,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90%以上;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对学校绩效考核,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

提倡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学校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

健康教育如何帮助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

健康教育如何帮助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

健康教育如何帮助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健康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基石。

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积极的引导和培养方式,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输入。

通过健康教育,他们能够明白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的平衡、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种全面的健康观念,会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例如,在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者实际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解什么是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的好处。

孩子们在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会逐渐明白,吃过多的糖果和油炸食品可能会导致肥胖和蛀牙,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玩手机会影响视力,而每天进行一定量的户外活动不仅能让身体更强壮,还能让心情更愉悦。

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旦养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对于孩子们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比如,教育孩子们每天早晚刷牙,可以有效预防龋齿;教导他们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能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降低生病的几率;培养他们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和身体的发育。

此外,让孩子们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卫生,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却能够为孩子们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教育还能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挑战。

通过健康教育,他们可以了解到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例如,孩子们应该知道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随意横穿马路;在游泳时要有大人陪同,不能独自前往危险水域;遇到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要知道如何正确逃生。

儿童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儿童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儿童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制定一套完善的儿童健康促进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儿童健康促进的工作计划,旨在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为建设更加健康、幸福的下一代奠定基础。

1. 目标与目的本工作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 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 培养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 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促进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2. 工作内容2.1 健康体检服务定期组织儿童健康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方面的检查,早发现并及时治疗身体健康问题。

2.2 营养健康教育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和儿童传授科学的饮食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

2.3 卫生习惯培养开展卫生习惯培养活动,教育儿童正确洗手、刷牙等卫生习惯,提高儿童个人卫生意识。

2.4 心理健康支持设立心理健康支持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儿童及时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隐患。

2.5 社交能力培养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游戏、合作活动等,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6 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为父母提供育儿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

3. 工作计划3.1 第一年•开展儿童健康体检,全面掌握儿童身体状况;•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讲座,向家长和儿童传授科学的饮食知识;•开展卫生习惯培养活动,教育儿童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设立心理健康支持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3.2 第二年•继续开展儿童健康体检,及时了解儿童身体发育情况;•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组织社交活动,促进儿童之间的良好互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和指导。

少年儿童健康教育

少年儿童健康教育

少年儿童健康教育近年来,少年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面临着许多健康问题。

为了确保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少年儿童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健康饮食是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饮食是人体获取养分的重要途径,影响着儿童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

因此,少年儿童健康教育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合理膳食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食高糖高脂食物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他们如何正确选择食品,防止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

第二,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也是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常常过度学习,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

因此,儿童健康教育应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

同时,可以推广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户外运动、读书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水平。

第三,保持适度的身体锻炼也是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少年儿童的运动时间明显减少,导致他们缺乏体质锻炼的机会。

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力下降,还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少年儿童健康教育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锻炼活动,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增强免疫力。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少年儿童健康教育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共同参与少年儿童健康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应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为孩子提供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学校是孩子的重要成长场所,应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支持,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资源。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战略研究》一文,旨在全面探讨和深入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将对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国家体育健康政策的发展、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体育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与质量等。

本文将对国内外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提炼其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旨在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和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建议。

这些建议将涵盖政策制定、教育资源整合、课程体系改革、体育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以期为推动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培养健康、快乐、有活力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总体来看,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康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身体形态方面,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普遍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然而,超重和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身体素质方面,虽然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整体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学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许多儿童青少年缺乏足够的锻炼时间和机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学校、社区、工作场所)实施连续性预防服务措施,从而保证人生的不同阶段能有效 地获得有针对性的预防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既高效又节省地达到促进人群健康 目的。这被认为是保证整个人群健康,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最佳途径。
第三节
儿童少年健康促进策略
全生命周期保健策略强调:
从生命形成之前即孕前至整个生命的各个时期,生长与发育的每一阶段,都是前 一阶段的延续、后一阶段的开始,受前一阶段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下一阶段 自然社会环境和个人行为因素在不同时点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强调特定的关键/敏感期如胎儿期、幼儿期、青春期的一些经历会影响一个人未来 的健康和发展 提醒人们,在生命全程的各个关键/敏感时期,明确或强化通过哪些保健和健康促
3. 良好社会适应
可从校内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日常适应、挫折耐受力等方面研究适用和可行的指标。
4. 道德健康
可围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制定各项指标。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二)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疾病谱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婴幼儿死亡主要原因是急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黑热病、鼠疫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值得关注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种类
(1)易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 (2)易导致故意伤害的行为 (3)物质滥用 (4)网络成瘾 (5)不安全性行为 (6)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7)体力活动不足和静态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对人体健康损害作用的表现特点
潜伏期长 特异性差 联合作用 广泛存在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二)儿童少年健康危险因素的生命历程观
1.母亲孕期健康与子女健康的关系
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D) 学说,又称“DOHaD理论”,是指人体如果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包括胎儿、婴幼儿时期) 经历不利因素,比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人体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将发生永久性或程 序性改变,导致成年期的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综 合征、精神障碍、神经性疾病、哮喘、骨质疏松等)的发生和发展。 成人疾病的胎源假说(the hypothesis of fetal origins of adult disease, FOAD)的
2.儿童青少年时期体格生长发育因素与成年期健康的关系
儿童青少年时期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不仅影响生理机能、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社 会交往能力,甚至青春期性发育的时机也会受到影响。 儿童期肥胖可以持续到青少年期和青年期,他们成年后的BMI及血压会相对较高,左室 壁增厚,左室心肌质量增加,提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是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也可能会给儿童甚至其成人后带来许多健康问题,如较矮的成人身高 和较大的BMI、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癌症等。 幼年时期的血压轨迹就能预测成年后的心血管结局,有害的血压轨迹可在儿童期开始识 别,成年时合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也较高。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1)城市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指 0~14周岁随父母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
未成年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已 达2.6亿,其中流动儿童人数已经达到 2000万。流动儿童面临以下的主要健 康问题。 1)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增高 2)营养性疾病检出率高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二)儿童青少年时期健康危险因素的生命历程观
3.形成于青少年时期的不健康心理行为问题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dolescent health-risk behaviors),是指任何能给青少年的健 康和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对健康的危害作用也各异,但它们都往往 明显地偏离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容易在一些个体、群体聚集,与个体的健康 认知和信念、伙伴关系、家庭因素、学校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
※ 讨论一系列健康促进重要策略在儿童少年人群中的运用方式。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一)衡量健康的维度和指标体系
1. 身体健康
(1)体格发育 ;(2)生理功能 ;(3)运动能力 ;(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心理健康
(1) 心理/精神症状和行为表现 ;(2)认知功能 ; (3)智力和个性 ;(4)主观幸福度。
(引自: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葛辉,等.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一)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1.生命历程观
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组成了人的生命历程(life course)。
生命历程观(life course perspective)主张在多学科、多维度的原则下,观察 个体所生活的物质和社会历史环境,来考察各种社会经济、社会组织和制度、公共卫
儿童少年卫生学
第八章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及其健康促进策略
史慧静 贾丽红 复旦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目 录
01 02 03
第一节: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第二节: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第三节:儿童少年健康促进策略
重点难点
※ 掌握儿童少年健康维度和指标体系; ※ 阐述当前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及社会变革给儿童健康带来的新问题; ※ 阐述人体功能水平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生命历程变化规律,说明在生命早期开展
(引自:GBD 2013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79 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 in 188 countries,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2015; 386: 2287–2323.)
的成长环境,主要存在的健康隐忧如下: 1)心理健康问题
2)社会化和教育问题
3)安全问题 4)营养相关疾病较高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数字说话
中国儿童少年健康改善
1. 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 2010年全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分别为13.1‰和16.4‰,比2000年下降了59.3%和58.7%。2015年全国婴儿 死亡率为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7‰,两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已提前实现了联 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2.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2002—2012年的10年间,中国城市儿童少年男性身 高平均增加 2.3cm ,体重平均增加 3.6kg ;女性身高平均增加 1.8cm ,体重平均增加 2.1kg。农村儿童少年男性身高平均增加4.1cm,体重平均增加4.7kg;女性身高平均增
生以及社区和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2.人体功能水平的生命历程变化规律
生命早期
人体功能水平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残疾阈值
外部环境改变可以 降低残疾阈值
康复和确保生活质量
年龄
人体功能水平的生命全程(引自:WHO/HPS, Geneva 2000)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深度了解
行为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
根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系统分析188个国家人群的总共79 种行为、环境和职业暴露、代谢性 危险因素后发现,这 79 种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导致了 2013 年 57.2% 的全球死亡、 41.6% 伤残调整生命年 (DALYs)的丧失。其中,6个方面的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直接导致了超过5%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减少,分别为: 饮食危险因素(1130万死亡和 24 140万DALYs) 高血压(1040万死亡和 20 810万DALYs) 妇幼营养不良(170万死亡和 17 690万DALYs) 吸烟(610万死亡和 14 350万DALYs) 空气污染(550万死亡和 14 150万DALYs) 高BMI(440万死亡和 13 400万DALYs)
基础。该假说认为,胎儿宫内不良反应使其自身代谢和器官的组织结构发生适应性调节,如
果营养不良得不到及时纠正,这种适应性调节将导致重要的机体组织和器官,包括血管、胰 腺、肝脏和肺脏等,在代谢结构上的永久性改变,进而演变为成人期疾病。
第二节 儿童少年健康的生命历程观
(二)儿童青少年时期健康危险因素的生命历程观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2000年和2050年全球不同年龄组近视患病情况 (Holden BA等,2016)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2. 社会变革与中国儿童少年新的健康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人
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从农村到城市,以20~50岁中青 年人为主,由此产生了跟随父母一起流向城市的流动儿童或留着家乡的留 守儿童。这一群体儿童少年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身心健康问题日益成 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心理压力大
4)健康危险行为多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居住在农村、年龄18岁以下、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的儿童。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
童37.7%,这一比例仍在不断增加。许多留守儿童自幼与父母分离,被迫面临“缺失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