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__声音非常大。
________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2)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10 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完满版 ) 】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百怪千奇。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忧如是一架搬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相同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别的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止步。
(1)依照意思写词语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__声音特别大。
________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2 )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详尽介绍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止步(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解析】【解析】( 1)此题是依照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修业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依照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解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此题主要观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尔后结合前后句 (题目供应的信息 )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止步(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议论】( 1)此题观察学生对课文中要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说明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必然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虑,才能填好每一空2.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根据《花钟》的课文内容,选序号填空。
(1)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这与什么有关? (多选)A. 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B. 与刮风、下雨有关。
C. 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2)课文最后一段向我们介绍的做“花钟”的办法是( )。
A.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B. 把漂亮的花放在一起,摆成一个圆圈。
C. 把花种在时钟里面。
【答案】(1)A,C(2)A【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AC;(2)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2.阅读《荷花》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3)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按荷花开放的程度排序,填序号。
________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________花瓣儿全展开了。
________还是花骨朵儿。
【答案】(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三;2;3;1【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________上,或者刻在________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________上;再后来,就可以在________上写字;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________来造纸;到了东汉时代,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影响了全世。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答案】(1)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蔡伦(2)因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而且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蔡伦;(2)因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而且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喝)起水来。
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米斯是一位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
他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一个马戏团。
()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
在船上,三个游客乘着酒兴,对遍体鳞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给了他少许的银币和大把的铜币。
那三个人继续喝酒,最后竟露骨地攻击米斯的祖国。
“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
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1)选择一组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只要……就……因为……所以……一……就……(2)给带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乘:①坐②就着③一种计算方法A.他乘船回家。
________B.乘着酒意,他诗兴大发。
________(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米斯非常气愤的句子。
(4)填空。
米斯当时遍体鳞伤,他肯定需要________,但当他听到________,立即把钱币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这说明了米斯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5)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答案】(1)因为;所以(2)①;②(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
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4)钱;有人攻击自己的祖国;爱国,有尊严(5)勇敢的米斯【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所以……”;(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_______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_______,而且强调了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答案】(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选择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10篇】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河和大海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
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
他得意扬扬地流向大海,想去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翻卷着浪花,顺流而下。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的力气,抬起脚跟,却怎么也看不到岸边。
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唉,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1)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意扬扬(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完语段,选词填空。
谦虚骄傲①从“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这句话,我感觉到小河很________。
②从大海说的这句话“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我感觉到大海很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A. 小河没有大海大。
B. 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C. 江河都流到大海里。
【答案】(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2)骄傲;谦虚(3)B【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自言自语”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得意扬扬”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2)骄傲、谦虚(3)B【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这段话里有几句是写作者的想象,请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3)作者心里的“快乐”“骄傲”“希望”各指什么?快乐:________骄傲:________希望:________【答案】(1)肥皂泡;冰心(2)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3)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吹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表现在文中往往就是比喻的修辞。
想象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肥皂泡;冰心;(2)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3)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茂密的森林,茫茫无边。
各种鸟儿在这绿色的国度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黄莺、杜鹃、百灵、画眉、啄木鸟……这儿,简直是鸟类的王国。
在一株大杨树上,画眉遇到啄木鸟。
“啄木鸟大姐,”画眉娇滴滴地说:“我们来比赛唱歌吧!我先唱。
”画眉那富有音乐节奏的优美歌声的确悠扬悦耳,美妙动听。
“对不起,我还要工作。
再说我也唱不好。
”啄木鸟说。
“唱吧,友谊比赛嘛。
”画眉扬起漂亮的羽毛,很自得。
啄木鸟唱了,果然比天才歌手画眉差远了。
“我们再来比谁的衣服好看行吗?”画眉更加得意了,自然,啄木鸟的衣服也不如她的艳丽。
“我们再来比……”这时,一直在打盹的白杨树睁开眼皮,粗声粗气地说:“你们还是比比保护森林的贡献吧!”画眉娇柔的声音戛(jiá)然而止。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悠扬悦耳——________ 得意——________ 美丽——________(3)填空。
画眉和啄木鸟一比________;二比________。
结果________胜了,________败了。
(4)如果比一比谁保护森林的贡献大,结果是()A. 画眉的贡献大。
B. 啄木鸟的贡献大。
C. 两个贡献一样大。
(5)你觉得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骄傲的画眉(2)美妙动听;自得;艳丽(3)唱歌;衣服;画眉;啄木鸟(4)B(5)不要看外表,要看谁的贡献大。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骄傲的画眉(2)美妙动听、自得、艳丽(3)唱歌、衣服、画眉、啄木鸟(4)B(5)不要看外表,要看谁的贡献大。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在回家的路上桂文亚有一年暑假,我们每天上午到学校补习,下课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玩“闭着眼睛走路”的游戏。
我仰着脸,闭着眼,让太阳暖烘烘地晒着。
这时候,眼前是一片猩红,而这一大片猩红里,又出现了一个会跑的小黑点,我闭着眼睛“看”着这个小黑点,小黑点开始逃走,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我觉得自己快要跌倒了,赶快睁开眼睛,哈!直直的一条路,被我走歪了。
我试着把手平平地向左右两边伸齐,假装自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正走着高空钢索,一头披着乱发的大狮子正张着嘴,等着我掉进它的嘴里,当作美味午餐——我想得紧张悬疑,眼见大狮子吃不到又香又嫩的小人肉了,脚下忽然一阵踉跄,不好!我跌进了什么黑洞,怎么软绵绵湿漉漉的?原来,我闯进了一堆绿油油的秧田里!老天,我的鞋子!我叫了起来,鞋子陷进了烂泥里,失踪了!我焦急地弯下身子,用手在浑浊的泥水里摸,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
(1)在短文中找出ABB式词语,积累下来。
(2)“我”是怎样闭着眼睛,追眼前的小黑点的?请把相关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3)“我”假装自己在走高空钢索时,想象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用通顺的话写一写。
【答案】(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2)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
(3)“我”想象一头大狮子想要吃“我”,结果“我”走进了秧田里,丢了鞋子。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题干要求找ABB式结构的词语,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暖烘烘、软绵绵、湿漉漉、绿油油(2)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
(3)“我”想象一头大狮子想要吃“我”,结果“我”走进了秧田里,丢了鞋子。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面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卢沟桥最大的特点是()A. 历史悠久B. 外形美观C. 柱子上雕的狮子多得数不清(3)第2自然段围绕“________”这句话,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歇后语的意思。
(5)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请你发挥想象,仿照短文的句式写一写。
【答案】(1)卢沟桥的狮子(2)C(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歇后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歇后语。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卢沟桥的狮子(2)C(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歇后语的能力。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顺顺溜溜:________。
②严丝合缝: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________①“花”形象地体现了瓢虫漂亮的外形,红色的硬翅上有好多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②瓢虫形态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③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3)考考你:有的瓢虫吃蚜虫,是________;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案】(1)方向一致,有次序;指缝隙严密闭合(2)①②③(3)益虫;害虫(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回答这种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①方向一致,有次序。
②指缝隙严密闭合(2)①②③(3)益虫、害虫(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害虫的天敌。
它们大多都是捉害虫的能手。
啄木鸟每天清晨三点钟就开始工作,要给自己的小宝宝喂三、四次虫子。
一只山雀每天吃掉虫子的重量与它本身差不多。
一窝小燕子一个夏天可以消灭一百万只虫子。
一只猫头鹰每年能为人类节省一吨粮食。
看到这些鸟儿每天都在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谁还忍心伤害它们呢?(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________。
本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