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需要

合集下载

动物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动物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动物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宠物需要的不是食物,而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论这种营养素来自于何种食物,只要它含有的量满足宠物的需要,对宠物来说都是一样重要的。

因此食物只是营养素的载体,正象我们人类吃不同的食物却可以获得同样的营养、同样的健康一样。

宠物需要的营养素有几十种之多,这几十种营养素可被归纳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不同的营养素有不同的功能,蛋白质、脂肪是动物体的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矿物质中的钙磷主要只作为骨骼的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作为酶的成分参与动物体内的代谢活动,虽然需要量少,但是作用大,缺乏会导致动物的缺乏症。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各种营养素:1.蛋白质蛋白质对所有的动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用来合成身体的各个部分,肌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皮肤和毛发中含有蛋白质,血液、内脏器官、肌腱、大脑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没有蛋白质,这些物质的合成就会受影响,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受伤组织的康复。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作为食肉动物的狗更是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用于组织的生长。

蛋白质是大分子,它的组成成分是氨基酸。

正像一个九节鞭,一个鞭子由九节首尾连接而成,蛋白质就像鞭子,氨基酸就像鞭子上的节,不同的是蛋白质上的氨基酸不只9个,而是成千上万个。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连接顺序和数量不同,因此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不一样的。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狗吃了以后,在肠道中消化成单个的氨基酸和几个氨基酸连在一起的小单元(被称为小肽),这些氨基酸和小肽按照狗的需求合成狗自身的蛋白质。

因此,我们说,蛋白质来自于何种食物并不重要,是来源于鸡肉、猪肉、牛肉、肝脏,还是来源于玉米、面粉等植物饲料,重要的是这些蛋白质在被狗消化后降解变成了氨基酸,其数量和种类是否满足狗合成它自己的蛋白质的需要,如果满足所有氨基酸的需要,这种食物蛋白质的供应是好的;如果有些氨基酸满足需要的数量,而有些氨基酸不满足需要,而有些氨基酸多了,我们说这种蛋白的供应是不合理的,是不平蘅的。

实验动物需求的六大营养素

实验动物需求的六大营养素

实验动物需求的六大营养素实验动物作为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需求的营养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营养供给能够保证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

下面将从六大营养素的角度来分析实验动物的需求。

一、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实验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实验动物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通常以25%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标准。

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会导致实验动物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

二、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实验动物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能够提供热能和碳源。

实验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较高,特别是快速生长的幼仔动物。

碳水化合物缺乏会导致实验动物代谢紊乱、能量供应不足。

三、脂肪:脂肪是实验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同时也是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和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动物对脂肪的需求量因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但总体上需要适量的脂肪摄入。

脂肪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实验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实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质,对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繁殖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动物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量不同,但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都是实验动物必需的维生素。

五、矿物质:矿物质是实验动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对维持实验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骨骼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矿物质需求包括钙、磷、镁、铁、锌等。

矿物质缺乏或过量都会引起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异常和疾病。

六、水:水是组成实验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对实验动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动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且水的质量对实验动物的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缺水会导致实验动物脱水、血液浓缩、体温调节障碍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总结起来,实验动物的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六大营养素。

合理供给这些营养素能够满足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需求,确保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营养学如何确定动物的饮食需求和营养素摄入量

动物营养学如何确定动物的饮食需求和营养素摄入量

动物营养学如何确定动物的饮食需求和营养素摄入量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饮食需求和营养素摄入量的科学领域。

了解动物的饮食需求和合理掌握营养素摄入量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动物营养学如何确定动物的饮食需求和营养素摄入量。

1. 动物饮食需求的确定动物的饮食需求取决于其种类、生长阶段、性别、活动水平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为了确定动物的饮食需求,研究人员通常根据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1) 营养需求试验:通过将动物分成不同组别,给予不同营养素水平的饲料,观察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从而确定动物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水平。

(2) 营养素平衡法:通过饲喂动物一种已知成分的饲料,控制其中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含量,观察动物对该营养素的反应,从而确定动物对该营养素的最佳摄入量。

(3) 饲料消耗量法:通过测量动物对饲料的消耗量和体重的变化,计算动物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从而确定其饮食需求。

2. 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根据动物饮食需求的确定,进一步确定营养素摄入量是确保动物获得足够营养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常用的确定营养素摄入量的方法:(1) 经验公式法:根据相似类型的动物已知的营养需求以及其生产性能,推导出适用于其他同类动物的营养素需求和摄入量公式。

(2) 营养标准法: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数据收集,制定相应动物的营养标准,根据不同动物的年龄、生长阶段、性别和用途等因素,提供相应的营养素摄入量指南。

(3) 近红外光谱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饲料中营养素的含量,将其与动物的营养需求对比,进而确定饲料中营养素的摄入量。

3. 营养平衡与定量饲养动物的营养平衡指的是动物摄入的营养素能够满足其需求,不过剩也不缺乏。

为了实现动物的营养平衡,定量饲养非常重要。

(1) 饲料配方:根据动物的饮食需求和营养标准,科学配制饲料,确保动物能够获得合适的营养,以满足其生产性能和健康需要。

(2) 饲养管理:合理安排动物的饲喂时间和方式,确保动物能够按需要摄取食物,并避免过度摄食或饥饿。

14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4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十四章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营养需要饲养标准营养需要:一般概念上的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生长和良好的生产性能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要求。

营养需要一般是指群体营养需要的平均值。

有时营养需要特指权威部门批准并以文件形式发布出来的动物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概念等同。

饲养标准:饲养标准(Feeding standard)规定了各种动物为了获得不同生产目的和生产性能对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定额,并介绍了包括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及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数据等相关资料,是各国公认的权威部门发布的一整套数据和资料。

二.以美国NRC和我国最新的饲养标准为例,简要说明饲养标准的组成结构一般分成几部分?NRC发布的动物营养需要一般包括序、营养研究的进展、营养需要量表、饲料营养价值、典型配方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序阐述了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增加的新内容、修订工作的时间跨度及最终的完成时间等。

营养研究的进展部分主要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有关研究资料,按不同的专题进行详细的总结和阐述,是制定本版营养需要量的依据。

营养需要量表以表格的形式给出每个营养指标的具体数值。

饲料营养价值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用于配制此种动物饲料的原料的能量、营养成分含量及生物学效价的数据。

典型配方列出根据营养需要定额而配制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配方,它是进行饲料配合时的参考,启发和指导使用者如何进行饲料配制。

参考数据列出了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我国饲养标准包括封皮部分,前言部分,标准的正文部分。

标准的正文部分包括: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对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4营养需要; 5常用饲料及营养价值表;6 常用矿物质饲料中矿物质的含量;7 维生素化合物的维生素含量;8常用矿物元素的耐受量。

封皮部分,有标准的名称、编号、发布日期、发布的机构等内容。

前言部分包括起草的单位、个人及对旧标准的替代情况说明。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求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求

蛋氨酸 0.4%
赖氨酸:0.48%
维生素A
其他:
大鼠对钙、磷缺乏耐受力强,对镁需要较多;
饲料中添加60mg/kg维生素E可提高大鼠繁殖率;
无菌大鼠需补充维生素B12。
实验动物学
豚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纤维 12%-14% 粗蛋白 1.8% 对精氨酸需求量高 其他:
对维生素C缺乏敏感,缺乏会导致坏血症, 每只豚鼠每天需要补充10mgVC, 繁殖阶段需要不从30mgVc。
实验动物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兔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4%-17% 粗纤维 10%-15%
粗脂肪 3%
其他:
虽然兔可合成VK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 但繁殖时仍需额外补充VK
实验动物学
犬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22% (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的1/3) 粗脂肪 4.5%-6.5% 粗纤维 3%
其他: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 常用实验动物营养需求
实验动物学
小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8%; 钙 0.8%-1.8% 粗脂肪 4%-8% 磷 0.6%-1.2% 粗纤维 5%
其他:
0.47%含硫氨基酸 维生素A、D、E 特别需要丰富的亚麻油酸
实验动物学
大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8%-20% 脂肪酸≥1.3%
犬能耐受高脂肪日粮,要求日粮含有一定量的不 饱和脂肪酸;
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大,同时也需要补充维 生素B12。
实验动物学
猴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日粮中的50%以上来自糖代谢;
粗蛋白质 16%-25%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55
“孕期合成代谢”的机理推测: (1)妊娠期间由于甲状腺和脑下垂体等内分泌腺机能的加
强,提高了合成新组织的能力。
(2)妊娠期间营养物质用于维持的比例减少。
(3)体内高能值组织为含水分多而含能较低的蛋白质所代 替。
56
三、胎儿发育规律
(一)胎重、胎高和胎长的增长
猪胎重的增长特点:前期慢,后期快,最后更快。 胎重的2/3是在妊娠最后1/4期内增长的。 猪胎高、胎长的增长特点:前、中期较快
22
生长营养需要
生长的概念及衡量 生长的一般规律 生长营养需要特点
23
一、生长的概念
从物理的角度看,生长是动物体尺的增长和体 重的增加;
从生理的角度看,则是机体细胞的增殖和增 大,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日趋完善;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长又是机体化学成分, 即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分等的积累。
24
50
表二18-、4 母母猪体妊变娠期化间规子宫律、胎衣和胎水的重量
(引自宋育,1995)
妊娠 天数
子宫

胎衣
胎水
重量 与 47d 重量 与 47d 重量 与 47d
(g) 比(%) (g) 比(%) (g) 比(%)
47 1300 100 800 100 1350 100
63 2450 189 2100 420 5050 374
2.析因法 总营养需要=维持营养需要+生产营养需要
R=aW0.75 +cX+Dy+eZ
6
二、维持营养需要
维持:指动物不生产、 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 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的状态。
维持需要:维持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 量。
7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营养物质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和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理代谢,动物营养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一、动物食物需求动物体内需要摄取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各不相同,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的动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1. 能量:动物体内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能量的供给与动物的生长、运动和繁殖等活动密切相关。

不同种类的动物,能量需求也不同。

2. 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合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各种不同的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也有差异。

3. 脂肪:脂肪是动物体内的重要能源储备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温度所必需的。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脂肪的需求量和脂肪酸的种类也存在差异。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正常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它们参与着动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和酶活性。

二、动物消化吸收动物通过进食将食物摄入体内,然后通过消化和吸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对身体有益的形式。

1. 摄食和消化:摄食是动物通过进食来获得营养物质的过程,而消化则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涉及到口腔、胃、肠道和胆囊等器官的合作。

在不同的动物中,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差异。

2. 吸收:吸收是指将消化得到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肠道壁吸收到血液和淋巴系统中,从而为机体所利用。

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完成。

三、动物代谢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阳性代谢和负性代谢两个方面。

1. 阳性代谢:阳性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以产生能量和废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动物营养学-13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x

动物营养学-13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x

否一致或比较相近,若品种间差异太大,则标准难以应用 于对象。
除了动物遗传特性外,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设定保
险系数使“标准”规定的营养定额适合应用对象的实际情 况。
三、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二)应用标准定额的灵活性
“标准”中的定额对具有广泛或比较广泛的共同基础的
动物饲养具有应用价值。共同基础小的动物饲养仅有指 导意,而无应用价值。
饲养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饲养标准的内容概述 饲养标准的作用 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饲养标准的内容概述
(一)饲养标准的种类
已制定饲养的标准:猪、禽、奶牛、肉牛、绵羊、山羊、
马、兔、鱼、实验动物、狗、猫、非人灵长类动物等。
一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珍稀动物、观赏动物等也在
不同程度上有了一定的饲养标准或营养需要量。
二、饲养标准的作用
(四)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饲养标准具有帮助饲养者计划和组织饲料供给,
科学决策发展规模,提高科学饲养动物的能力。
(一)选用“标准”的合适性
三、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标准”都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所选用的“标准”是
否适合要被应用的对象,须认真分析其对应用对象的适合 程度。
选用每个“标准”,应考虑其所要求的动物与应用对象是
第一节
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的概念 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 饲养标准的发展
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一)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是指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
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
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 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的统称。
“标准”是一个传统专业名词术语,其含义和
准确程度受科学研究条件和技术进步程度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营养需要量的表达方式 1.每头每日需要量: 传统饲养标准表述营养定额的表达方式。
适用估计饲料供给或对动物严格计量限饲。
反刍动物都以此方式表达营养物质需要量。
常用于小型生产或非全价日粮的供给。
如:NRC 20-50kg生长猪DE26.4MJ/头·日, Ca11.13g、总P9.28g、VitA 2412IU。
3. 蛋白质:
CP 和 DCP 。我国用 CP 。奶牛饲养标准中 CP 和 DCP 都 有,有的还列出过瘤胃蛋白和瘤胃降解蛋白。
蛋白质指标反映动物对总氮的需要,单胃动物主 要反映真蛋白的需要。 4.氨基酸: 在饲养标准中一般列部分或全部EAA和半EAA需要量。 不同标准列出的EAA指标总数不同。如NRC猪的营养需 要列出表观和真的有效EAA指标。 不同种类动物的饲养标准,对不同生理阶段的列 出不同EAA。
标准化饲养:
就是科学饲养。是根据各种动物的不同生理 特点及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饲养标准),合 理的利用饲料(饲料营养价值表、考虑各饲料的 组合效应),同时进行科学的管理(包括养殖场 的建设、饲料安全、废物的处理等),以求最大 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保护环境,维护人 体健康,达到获取养殖业的最大生产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目的。 动物营养需要标准。 NRC标准。
我国鸡的饲养标准:
如6周龄前生长蛋鸡日粮要求1MJ的ME
需要67克CP,Met+(Cys)2 2.07克。
4.以代谢体重或体重表示:
在析因法估计营养需要、或动态调整营养需 要量或营养供给中常用。
营养需要量与自然体重或代谢体重呈正比或 正相关。 比较方便算出任何体重的营养需要量。
如:产奶母牛,维持需要 CP4.6g/W0.75,Ca、 P 、 NaCI 的维持需要 100kg 体重分别 6g 、 4.5g 、 3g
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和表达方式 (一)动物所需养分
养分 复胃 单胃 维生素 复胃 单胃 矿物质 复胃 单胃
能 量 亚 油 酸 蛋 白 质 精 氨 酸 组 氨 酸 异亮氨酸 亮 氨 酸 赖 氨 酸 蛋 氨 酸 胱 氨 酸 苯丙氨酸 酪 氨 酸 色 氨 酸 苏 氨 酸 甘 氨 酸
+ + -
+ 禽+ + + + + + + + + + + + + 禽+
蛋白质
氨基酸 维生素A、D、E
%/饲粮、克/头/天
%/饲粮、%/蛋白质、克/天、克/头/天 国际单位/(千克饲粮或头/天)
其他维生素
维生素B12 常量矿物元素 微量矿物元素
毫克(千克饲粮或头/天)
微克/(千克饲粮或头/天) %/饲粮、克/头/天、克/千克饲粮 毫克/千克饲粮、ppm、毫克/头/天
注:许振英等,1986,《动物营养进展》。
A D2 D3 E K 核黄素 硫胺素 泛 酸 菸 酸 胆 碱 吡哆醇 生物素 叶 酸 B12
+ + + + + +
+ + 禽+ + + + + + + + + + + +
钙 磷 有效磷 钠 氯 镁 钾 硫 铁 铜 锰 锌 钴 碘 硒 镍 锡
+ + + + + + + + + + + + + + + +
5.脂肪酸:
多数饲养标准中都列出了亚油酸的需要量。
6.维生素: 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顺序列出。反刍动物只列部分或 全部脂溶性Vit(机体能合成所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非反刍动物脂溶性和水溶性Vit部分或全部列出。 7.矿物元素: 按常量和微量的顺序列出。 常量元素除 S 外,一般全部列出。 Ca 、总 P 、有效 P 、 Na和CI(或食盐); 微量元素只列Fe、Cu、Zn、Mn、I、Se
(二)最低需要量 为预防和纠正某种养分的缺乏或不足症, 动物每天必须获 得的最起码的养分量。
(三)次适需要量 养分的供给虽不足以使动物产生明显的临床缺乏表现 ,却 能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四)适宜需要量 使动物饲料利用最充分,生产处于最佳状态或可获得最 佳经济效益时的养分需要量。
(五)供给量 在适宜需要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保险系数(安全系 数),即得到此供给量。
如家禽营养需要量: 产蛋率为65%-80%蛋鸡日粮要求养分含量:
代谢能 粗蛋白 蛋白能量比 钙 总磷 有效磷
(g/Kg) (g/Kg)
食盐
(g/Kg)
(MJ/Kg) (g/Kg)
(g/Kg)
11.50
150
13
34.0
6
3.2
3.7
3.与某些主要营养物质的比例关系:
如蛋白能量比(g/MJ或Mcal)。利于动 物平衡采食营养物质。
2.单位重量饲粮中营养物质浓度(含量):
用相对单位表示营养需要的方法; 分为饲(日)粮风干或全干基础表示。 以%或g、mg、μg/kg表示,能量用KJ/kg、MJ/kg。
适用自由采食饲养方式、配合饲料生产。
猪鸡的饲养标准,上述两种表达位 (千卡、兆卡、千焦耳或兆焦耳)/(克、千克或头/天)
第十九章 动物营养需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动物营养需要的度量
动物营养需要需要量的测定方法 各个生产目的下的动物营养需要
第一节 动物营养需要的度量
一、营养需要的概念
(一)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
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 生产成绩对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 群体均值,不包括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 因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生理机能、生产目的、 生产性能和环境条件等而不同。
5.按生产力表示: 营养物质的需要与产品产量相关。 如奶牛每产1kg标准奶需要CP58g; 母猪带仔10-12头需DE 66.9MJ/d
第二节 动物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一、衡量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标征
1.以体重或产量为标征:
生长动物用增重率(日增重),其他动物以相应产品产量 为衡量适宜需要量的标志。是一个综合、总量的标志,不 能确切说明投入营养素与产出相应营养素间关系。 2.以体内或产品中沉积营养物质的量为标征: 比以总重量为标征要准确得多,正被越来越广泛地 应用。此法比较费时费力。
+ + + + + + + + + + + + + + + + +
注:许振英等,1986,《动物营养进展》。
(二)养分度量指标
动物对养分的需要不仅有质的规定,而且有量的要求: 1 采食量: DM或风干物质的采食量。
2 能量:
禽:多用ME,各国都比较一致。 猪:各国不完全一致。美国、加拿大等用DE, 欧洲多用ME,也同时标出DE。我国用DE。 反刍动物:DE、ME、NE。多用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