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在孔子的名言中有所体现,那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1、仁义。
孔子以“义”作为行为的准则。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孔子说:“君子于义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
(见《礼记·礼运》)“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致爱恭谨谓之礼。
”(《韩诗外传》)仁与义不可分割。
《论语》中载有孔子待友的言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乎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有朋友将死,无处可归,孔子迎之人家,慨然道:“病了在我这儿寄居,死了在我这儿停柩吧!”对朋友可谓尽心竭力,仁至义尽,决非后世任侠好义者可比,朋友间有通财之义,故虽赠车马之重也可不拜,然而对于馈赠的祭肉则必拜,这是孔子尊重朋友的祖考,以示同于己亲之表现。
孔子把仁义作为处世的价值取向,与友相交注重其人格价值与精神追求,君子“谋道不谋食”,对于“志于道,而耻上恶衣恶食者”,孔子抱“未足与议”的轻蔑态度。
他认为:“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得利之心常常会摧毁某些人求道守义之志。
与人交友也同样不能利欲熏心,或为得利而丧失原则,或为利己而损害他人,朋友之间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也不唯唯诺诺,而是“切切偲偲”,存责善之义。
2、忠信“子以四教:文、钎、忠、信”(《述而》)忠信指人诚实无欺,尽心竭力的心态,被孔子视为立身之本,一再强调为人要“主忠信”(《子罕》)孔子把“信”看作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强调“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軏?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人类社会虽有法律契约与道德礼俗的指导约束,但人与人之间若互不信任,则一切人事都无法推进。
若使人信己,己必有先信,居心行事诚实无欺,言而有信,曾子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夏也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学而》)。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原文及翻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原文及翻译
益者三友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nìng),损矣。
”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谅,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
益者三友:
“友直”,就是交正直的朋友。
这个人心中没有弯弯绕绕、正直无私,不会害人、他也害不了你。
但是你必须自己正直,才能够交到正直的朋友,因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果你自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么正直的人也不会来与你结交。
“友谅”,就是交宽恕的朋友。
一切事都能宽恕、不苛刻要求,不把别人的过恶总是记在心上,一翻出来就没完没了。
很多注解都把“谅”字当“信”字讲,但是“信”字和前面的“直”字意义很相近,因为直者必信(如此便含义重复),所以在这里应该当恕字讲。
“友多闻”,就是交博学多闻的朋友。
因为多闻的人能够通达,遇到事情不会钻牛角尖,和这样的朋友交往,也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迷惑。
交这三种朋友是有益的。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七则先秦-论语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则: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则: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一则: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第二则: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三则: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
《论语》朋友篇

与大家分享:
友情的诗句或格言……
茫茫学海,那是祖先心血的凝聚; 声声诵读,那是我们拳拳的赤子之心; 就让我们扬帆起航,尽情地遨游在浩瀚 的国学海洋之中……
• • • •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国学起航--
《论语》之朋友篇
→
→
→
→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 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pián bì ), 友善柔,友便佞(nì nɡ),损 矣。”
《论语· 第十六章· 季氏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 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 的人交朋友,宽容别人的人交朋 友,还有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 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 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 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 有害的。”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 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佞,损矣。”
《论语· 第十六章· 季氏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
孔子说:“有德行的 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 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 伴。”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
•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谈交友之道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谈交友之道不管有多大的块头儿,组成一个人肉体的都不过是那几十种化学元素。
如果把这些化学元素提纯出来制成日用品,不过是六七块肥皂(脂肪)、20多盒火柴(磷)、一根小钉子(铁)、20多斤焦炭、一小匙硫磺、一点点有色金属和可刷一间房子的石灰而已……加在一块儿大约也就能值十几块钱,可能还不如一只鸡。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肉体,而在于他在一生中为这个世界创造的价值。
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的状态不外乎有两种:生存和生活。
生存: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存在着,在别人的眼里、心里或感觉里,这个世界有没有他都无所谓,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还会更好。
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甚至只有不良甚或恶劣的影响。
生活:是指在一个人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如果能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为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做出自己卓越的贡献,因为他存在,别人会感觉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他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为世界的和谐美好而做出贡献的同时,他自己就会活出生命的精彩。
当这样的人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感觉会是怎么样的呢?痛彻心扉。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有时候会左右甚至决定着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要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正面的思维,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就需要我们检验自己的交友原则,需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朋友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好的朋友如同阳光雨露,会使人生更加美好,而坏的朋友只会同流合污、一同堕落。
正如圣人所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意思是说,我们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浑身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孟子》【处世篇】不挟长,不挟贵

1《孟子》【处世篇】不挟长,不挟贵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章下》【注译】挟:依赖。
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的高贵。
交朋友,是交朋友的好德行,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翻译】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割席断交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慎择友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交渊博友,如读名书;交风雅友,如读诗歌;交谨慎友,如读圣书;交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
搏弈之交不终日,饱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千金易得,知己难逢。
论语里边说朋友的诗句

论语里边说朋友的诗句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0、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4、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练习一、(一)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4、孔子和曾参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参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2分) (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孔子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个 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参从交友的意义出发、 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解 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句意的理解,正确翻译句子是前提)
(2)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和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 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和融;曾参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 要义是一致的。(解答本题需要答题者对交友有一个基本的正确 的看法,能对孔子和曾参的言论有一个深入的理解,答案言之成 理即可)
练一练: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23-24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孔子所说的择友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 24、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 交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孔子所说的择友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示例:颜回。理由(1)颜回虽然家穷,缺衣少食,生活艰 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 境的恬淡和安宁。(再可补充些“多闻”)(2)以颜回为 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快乐生活。P29
掌握句意的前提是落实重点字词:如《周而不比》
1、君子周而不比
2、君子矜而不争
周:以义合
矜:庄重自持 斯:就 责:要求 举:选用 道:通“导”,劝导
3、观过言举人
6、忠告而善道之
对于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都要理解,能阐发。相对次要的 要了解大意,能归纳到孔子思想的某一部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作业讲评:《论语》练习二第八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哉?人焉 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结合上段文字,谈谈你对结交朋友的看法。 参考答案:结交朋友要善于观察、善于选择。要注意观察一个 人的行为、经历、习惯兴趣、好恶,包括他的错误,看他是否 是一个君子或仁者。要找庄重自持,不争强好胜,为了“义” 而走在一起的人做朋友。要跟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 友,远离阿谀奉承、态度伪善、夸夸其谈的人。
还有的兼及诸子学说,但重点落在《论语》上。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 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道家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 “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P23)? 试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要点:不违背。老子的话意思是,善良的人,我以 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 使他也变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 人们向“善”的心理;( 2 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 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是小怨,当然可以德报怨。比如 朋友之间有些小的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 “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率 真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 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与宽容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