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合集下载

关于交友之道的古诗

关于交友之道的古诗

关于交友之道的古诗
以下是关于交友之道的古诗: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
3、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审交》
4、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相逢行二首》
5、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论语·季氏》
7、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8、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

——普卡利西尔《什么能称得上是知己》
9、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帮助》
10、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

——罗高《言行龟鉴·察颜不贡》。

《论语》导读之四——处世之道

《论语》导读之四——处世之道

名著导读之《论语》(四)——《论语》中的交友和处世之道《论语》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反映了孔子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朋”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朋友的涵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我们依据现在大多数版本,将朋友理解为志同道合的人。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大致可分为如何择友和如何待友两方面。

一、如何择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意思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这里,孔子给我们讲述了择友的原则,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好像都知道应该多和正直诚实的人和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不应该和谄媚逢迎、口是心非、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但为什么许多人却恰恰却交往了坏朋友呢?原因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

正真诚信的朋友会如实地指出我们的缺点,不会隐瞒他的真实想法,因而我们可能会不爱听,而不良的朋友则善于谄媚逢迎、花言巧语,专挑我们爱听的说,这往往会俘虏我们的心,直到我们发现上当了才明白过来。

所以我们仅仅明白交友的原则还不行,还要使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抵御花言巧语的诱惑。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巧言”即花言巧语,“令色”即表情伪善,“足恭”即过分谦恭,有这些表现的人待人虚伪,阿谀奉承,不怀好意,因此孔子耻于与这类人交朋友。

“匿怨而友其人”即隐藏着自己的怨恨去和别人交朋友。

这绝不是一种大度、宽容,而是不真诚的表现,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结交朋友要真诚,毫无不良动机。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这里所说的“道”其实就相当于现在说的人生观。

人生观不同,是非标准、价值标准必然不一样,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练习试题

高中语文周而不比练习试题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2、成语“以人废言”出自孔子的哪一句话?,。

3、儒家思想认为,君子交朋友是为了辅助培养仁德,这出自曾子的一句话:,。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

参考: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

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

“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

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

③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分)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

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⑴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1 分)⑵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第三种便妄的朋友。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曾经问过老师,说“什么叫好朋友啊?”老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这就是好朋友。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忠告,但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你可以语重心长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其辱。所以好朋友也有度,越过了这个界限也就会亮红灯。
2、以“诚”相待:中庸说:“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谓道。”和朋友相处,彼此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双方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彼此之间没有欺骗、没有诡诈、没有自私的成份。虚伪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的。
对待朋友要讲究诚信、真诚、坦诚:与朋友约会,非有特别事故,不可失约;非不得己不要借用朋友的东西,若借用,要如期归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答应朋友的事,必须尽力办到,若实在无法办到,就向朋友摊牌,说明缘由,以免引起误会。
韩国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很怪它前脸长头发但是后边是一个秃脑勺这个东西迎着你走过来的时候由于它满脸头发所以它面目不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从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抓发现它后脑勺上没有头发它已经彻底走过去了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交友之道一
交友之道二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篇一:读论语论交友之道读《论语》---论交友之道怀集县永固镇中心小学梁育颖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我无形之中所熟悉的话,因而结交“益友”潜移默化中也美化了自己的人格,并在自身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便也是这样来的。

孔子说要想交好朋友: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第一是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即正确的择友之道。

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这就是所谓,你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它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交好朋友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在生活中添加光彩。

交友有何之道呢?一、结交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

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

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

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

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

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交友之道一1 、有四种人不可与之结交:第一、“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第二、“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

第三、“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

第四、“不要与反复无常的人结交”。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损友却会给你制造很多麻烦。

所以,选择朋友要慎之又慎,要选择实实在在的人作朋友,切勿选择夸夸其谈的损友。

否则,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2、慎辨: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

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要结交朋友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动机是什么,为人怎么样,这是至关重要。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交上真正的朋友。

但是,好人坏人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孔子认为要交好友不交坏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

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

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每个人都是神独一无二的创造,要了解另外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

圣经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难知心。

有的人刚接触给人印象特别好,相处时间久了,就毛病百出。

交友得交心,否则就很难靠得住。

那么,你如何知道对方的心呢?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外见人心”。

结交朋友不能操之过急,一拍即合往往不会太长久。

真正的好友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一生一世的积累。

萍水相逢不要过于相信对方,应当多留意对方的一举一动。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我们的身边也曾有许多人吃了“朋友”的亏,有的被这种朋友骗走了钱,有的被这种朋友拖下水,有的被这种朋友弄得身败名裂。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在孔子的名言中有所体现,那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1、仁义。

孔子以“义”作为行为的准则。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孔子说:“君子于义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

(见《礼记·礼运》)“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致爱恭谨谓之礼。

”(《韩诗外传》)仁与义不可分割。

《论语》中载有孔子待友的言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乎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有朋友将死,无处可归,孔子迎之人家,慨然道:“病了在我这儿寄居,死了在我这儿停柩吧!”对朋友可谓尽心竭力,仁至义尽,决非后世任侠好义者可比,朋友间有通财之义,故虽赠车马之重也可不拜,然而对于馈赠的祭肉则必拜,这是孔子尊重朋友的祖考,以示同于己亲之表现。

孔子把仁义作为处世的价值取向,与友相交注重其人格价值与精神追求,君子“谋道不谋食”,对于“志于道,而耻上恶衣恶食者”,孔子抱“未足与议”的轻蔑态度。

他认为:“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得利之心常常会摧毁某些人求道守义之志。

与人交友也同样不能利欲熏心,或为得利而丧失原则,或为利己而损害他人,朋友之间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也不唯唯诺诺,而是“切切偲偲”,存责善之义。

2、忠信“子以四教:文、钎、忠、信”(《述而》)忠信指人诚实无欺,尽心竭力的心态,被孔子视为立身之本,一再强调为人要“主忠信”(《子罕》)孔子把“信”看作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强调“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軏?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人类社会虽有法律契约与道德礼俗的指导约束,但人与人之间若互不信任,则一切人事都无法推进。

若使人信己,己必有先信,居心行事诚实无欺,言而有信,曾子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夏也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学而》)。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交友之道 (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交友之道 (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交友之道(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无友不知己者。

后世对此一般有三种理解:其一,没有朋友比不上自己;其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其三,不跟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往。

这些理解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不同的人际交往现、人生价值观。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大家对这几种理解进行讨论。

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已的观点及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材料和要求。

首先看材料,材料一共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给出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名言,以及后人对这句名言的三种解读。

先看对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第一种解读,这个解读意思是朋友们各有优势,甚至都比自己强,这是一种友善的交友观,一种谦逊的人生态度,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朋友,努力寻找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即“三人行,必有我师”。

对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第二种解读,要注意区分,如果将其理解为“不和地位、权力、财富等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为友”,有等级观念和门户观念,那么就是一种功利的交友观,是应该批判的;如果将其理解为“不要和人品、价值理念、才学等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其目的是从朋友身上学到甚至得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提升自我,那么是可以的。

对认可第二种解读的考场作文,要注意对情况的区分和阐释,不能笼统地说“不能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却点不出怎样(或在哪一方面)不如自己。

第三种解读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要有相同的志向,指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志向要是励志的、积极向上的。

最后看要求,“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大家对这几种理解进行讨论。

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已的观点及理由”,实际要求考生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虽然要求中“明确文体”,对文体没有明确要求,但是阐述观点及理由更倾向于写作议论文,那么写作的过程要有清晰的论证思路,有充足的论据支撑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应当交什么样的人为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朋友分哪几种?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损者三友:
第一种叫作”友便辟”,指的就是谄媚的,阿谀奉承的朋友。

你指鹿为马,他说那就是马;你黑白颠倒,他也赞同你的看法。

这种人往往没有原则,但有目的。

他能够这般阿谀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第二种叫作”友善柔”,指的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欢搬弄是非的朋友。

这种朋友常常断章取义、巧舌如簧,最后改变了事情的初衷。

而真正的君子则是”讷于言,敏于行”。

远离他们,是你成事的前提。

第三种叫作”友便佞”,指的就是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朋友。

这种朋友往往一聊天,就把自己和一些名人、熟人扯上关系,自吹自擂,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自信,却忽略了朋友的感受。

然而真正的朋友相处起来应当是舒服自在的。

这三类人要么想要攀附你,要么会坏你好事,要么会让你觉得疏远。

大多也不会在你落魄的时候拉你一把。

所以不值得信赖和依靠,请尽早渐行渐远。

益者三友:
找正直的人做朋友。

这个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来直去,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机。

与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的人交朋友。

平时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时候,默默无语拉你一把,这是真正的朋友。

历史上有一个称为”白衣送酒”的故事,这是一个高官向一个穷名士送的极为谦卑的酒,这叫真朋友。

与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择友是门学问,远离损友,与益友同行,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朋友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余地。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

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更深厚的情谊。

人生不同阶段,我们如何交友?
孔子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人的一生成长,每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年少的时候是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感情容易冲动,恋爱容易出事,所以小时候感情那么冲动的时候,交到的都是青春热情,毫无功利的朋友,这固然是好。

但是冲动过去呢,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中年人最怕就是拉帮结伙,拉山头,结朋党,彼此争斗,因为人有资本了。

到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别老觉得我得到的这些东西我就放不下,人到老的时候,有些东西是要舍的,就是不被所得负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