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极圈之间
纬 66.5°
北极圈以北
北纬 66.5°~北
纬 90°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
南极圈以南
南纬 66.5°~南 的太阳热量最少,终年 寒冷 纬 90°
【例题 2】如图:当地球公转至①位置时,南半球是______(季节),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______ 现象。公转至②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日;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意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 季,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
答案:冬季 极昼 春分 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 确立。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 天文位置。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 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 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 24 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 天),每一段叫一个节气。 每月月首者称“节气”,包括立春、惊蛰、 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节气;在月中者称“中气”,包 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二十四节 气就是 12 个节气和 12 个中气的总称。在全年 24 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 二分二至。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因而纯属阳历,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阳历。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等,因而在公 历中,每年各节气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珍藏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珍藏版)


? 夜



C
差 异
观看视频
公转
公转方向 公转一周的时间 公转中心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 年 太 阳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运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昼夜长短 4.四季的变化 5.五带的划分
观看视频
地球公转示意图
直射和斜射的区别 结论:
观看视频
直射时,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多; 斜射时,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少。 太阳光和地面的角度越接近90度, 获得的热量就越多
太 阳 直 射 点 移 动 规 律
B
A C A
23.50
00
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23.50
太阳直射点纬度 移动方向 春分(A) 赤道 向北 夏至(B) 北回归线 向南 秋分(C) 赤道 向南 冬至(D) 南回归线 向北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冬 至 昼 夜 分 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 秋分 昼 夜 分 布
北半球昼夜平分 南半球昼夜平分
总结: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的昼就长,夜就短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四季的划分
方向 周期 产生 的自 然现 象
公 转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B
A C A
23.50
00
D
春分(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23.50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特征
产生的地理 现象
地球公转示意图
3月21日前后 21日前后
6月22日 22日 前后
12月22日 12月22日 前后
9月23日前后 23日前后
直射赤道, 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接 受的热量相同
3月21日前后 21日前后 直射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接 受的热量最多 12月22日 12月22日 前后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6月22日 北回 22日 前后 归线 9月23日 23日 前后 12月22日 12月22日 前后
赤道
南回 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 12、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 12、1、2月,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为冬季,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为冬季,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南半球为夏季。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南半球为夏季。
南极圈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 最不费力。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南北半球 昼夜都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南北半球 昼夜都等长
其他
3、4、5月, 北半球为春季, 北半球为春季, 南半球为秋季。 南半球为秋季。 6、7、8月, 北半球为夏季, 北半球为夏季, 南半球为冬季。 南半球为冬季。 9、10、11月, 10、11月 北半球为秋季, 北半球为秋季, 南半球为春季。 南半球为春季。
66.5° 66.5°N
23.5° 23.5°N
23.5° 23.5°S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66.5°N
90°N北极 ● 北寒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北 温 带 23.5°N

23.5°S


赤道
南回归线
南 温 带
66.5°S
南寒带 90°S南极

南极圈
无 阳 光 直 射 有 阳 光 直 射 无 阳 光 直 射
北寒带
北极圈
有极昼极夜
北 温 带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 温 带
南极圈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地球的运动 自转 自西向东 方向 东西方向 北逆南顺 时针方向(顺/逆) 周期(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24小时(一天) 地轴 旋转中心 昼夜更替 地理现象(意义) 时间差异 日月星辰东 升西落
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太阳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南北两极地区 基本上都是终年寒 冷,冰天雪地的。
为什么?
位于低纬度的 非洲等地区基本上 都是终年炎热。
三、连线题 A、终年寒冷 B、四季分明 C、终年炎热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①有极昼极夜现象 ②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③有阳光直射现象
66.5°N 23.5°N
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 太 阳 光
23.5°S
66.5°S
冬 至
南极圈内出 现 极昼
北半球昼短夜长
日期
太阳直射 点
节气
北半球昼 夜情况
时间
6.22 北回归线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6、 7、 8
9、10、11 12、1、2
9.23
12.2 2
赤道
南回归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1、公转规律: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3月21 全球各地昼夜
前后)
等长均12小时
春分夏至之间 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6月22 昼最长夜最短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五带的划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五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温度带
范围
特征
北寒带 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热 带 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
南温带 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练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1 为什么我们看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直播得到深夜才 能看到?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3、周期:24小时(1天)4、速度:15°/小时5、如果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现象?昼夜不再交替,昼半球始终是白天,夜半球始终是黑夜。

6、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会有什么现象?太阳从西边出来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旋转中心:太阳。

4、周期:365天(1年)。

5、转动特点:地轴始终倾斜并指向北极星。

6、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

三、二分二至日(北半球)1、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昼夜等长。

2、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66.5°N)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66.5°S)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3、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昼夜等长。

4、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66.5°S)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66.5°N)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四、北半球四季的划分1、春季:3、4、5月2、夏季:6、7、8月3、秋季:9、10、11月4、冬季:12、1、2月五、五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五带的名称: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

3、五带的界线(极圈和回归线的五带的界线)①、热带: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②、北温带:北回归线(23.5°N)--------北极圈(66.5°N)③、北寒带:北极圈(66.5°N)--------北极点(90°N)④、南温带:南回归线(23.5°S)--------南极圈(66.5°S)⑤、南寒带:南极圈(66.5°S)------南极点(90°S)4、五带的特点1、热带:热带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多,有太阳直射现象,常夏无冬,终年炎热。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南寒带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动画图
23· N 5º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夏至6月22日前 夏至 日6月22日
前后 后
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 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 21日前后
赤道
23· S 5º
冬至12月22日前 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 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 射。 得 到 太 阳直射,地面获热就多。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春分 夏至 (3.21.) (6.22.)
秋分 冬至 (9.23.) (12.22.)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 向也是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为一年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 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 向不变,地轴北端永远 指向北极星。所以我们 在一年内有了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
旋转中心 方向 自转 公转
地轴 太阳
周期
自西向东 一天 自西向东 一年
观察比较
1.若地球如A图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B呢?
若如A图,地球不倾斜身子转动,太阳一直直射赤道,极点会永远是黑夜,太阳直 射点与赤道成90度夹角,不会移动与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会没有四季变化,温带 B 季风气候会消失,温带海洋性气候也会改变.草原气候,沙漠气候不会有干湿季节 四季递变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 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寒带
寒带冰原
温带
温带森林
热带
热带雨林
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参照图1.20,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A
B
D
C
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北寒带 66.5°N
北温带
23.5°N
AE
热带
23.5°S
C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 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
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 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A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一年
B.一天 C.一月
A 3.地球公转产生了 (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之分
C.昼夜交替
D.地方时
D.一季
4.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
B 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极圈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5°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 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位置南移。每年冬至日,太 阳直射23.5°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 太阳直射位置北移。太阳直射位置在23.5°N和23.5°S之间来 回移动,因此我们把23.5°N和23.5°S这两条纬线称为回归线, 23.5°N称为北回归线,23.5°S称为南回归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
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地球的运动
自转昼夜交替 24小时
公转四季变化一年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六、练习与拓展
见《地理填充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