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人工起搏器是通过脉冲发生器及起搏电极导线最大限度的模拟心脏电活动规律及特点,辅助心脏恢复并保持基本的节律活动,克服传导系统功能障碍,消除缓慢或/和快速心律失常。
安装起搏器的适应证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有阿期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内阻滞等。
一、主要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致心输出量减少有关2.自理缺陷与疼痛不适及医源性限制有关3.知识缺乏4.心跳模式改变5.潜在并发症:感染二、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史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搏器转植入的适应症、禁忌症。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或窒息;术前医嘱用药及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因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大致方法,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
稳定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取得合作。
2.术前禁食6-8h,以防止术中呕吐,造成误吸。
3.手术部位常规备皮。
4.常规遵医嘱行抗生素过敏试验。
5.教会病人测量脉搏。
6.保证充分睡眠,术前遵医嘱予安定10mg肌注。
7.建立静脉通路。
【术后护理】1.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上肢制动72小时,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使电极与心室壁接触良好,协助病人翻身q2h,避免患侧卧位。
2.2-3天内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发现头痛、眩晕、胸闷、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伤口处沙袋压迫6-8h,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告诉病人术后3-5天内术侧上肢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q4h,必要时随时测量。
5.术后72小时内巡视病人每15-30分钟1次,及时发现病人需求予以解决。
6.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常规
1、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协助患者完成必要的相关检查,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3、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在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临时起搏
器通常经股静脉,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术前建立静脉通
道,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术前使用抗生素一次。
5、术后永久起搏器者需保持平卧位或略左侧卧位8~12h,避免右
侧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
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6、永久起搏器患者伤口局部盐袋加压6h,术后24h换药1 次,伤
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局部疼痛等,如切口愈合良好,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临时起搏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8、常规应用抗生素2~3天,预防感染。
禁用活血化瘀药物,防止皮下淤血。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1、概述人工心脏起搏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
[适应证] 心脏传导阻滞、伴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逸搏心律<40次/min或心脏停搏时间<3s、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心脏病的诊断等。
2、术前准备: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必要性、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
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凝血象)、胸片、心电图等。
手术区备皮、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停用抗凝剂。
训练病人床上排便。
3、术中护理(1)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采用电极导管经外周静脉(常用右股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电极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
适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超速抑制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的病人。
(2)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送至右心室尖部,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带有无关电极的起搏器埋藏在胸壁胸大肌皮下。
用双腔起搏器需另置一起搏电极于右心房。
术中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心律的变化,备好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等抢救药品,协助医生测试起搏阈值及相关参数。
4、术后护理(1)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做好生活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意识状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潜在的并发症:感染、心肌穿孔、电极脱落、电池耗竭、导线折断、起搏器感知障碍。
(2)健康教育①教会病人自己数脉搏。
②发现植入部位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③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脱落。
④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
⑤外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提示卡,定期随访。
永久起搏器护理常规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一、术前准备1 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2 药物准备①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②尽可能停用抗心律失常药3个半衰期;心力衰竭应尽可能消除或加以改善;③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试验,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必要时术前30 min应用镇静药物(如安定等)。
3 心理护理术前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安置术的大体过程,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
4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熟练掌握呼气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器导管。
5 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
术前皮肤准备范围应较大些,因为预定静脉插管如失败,常在其附近甚至改行对侧穿刺,手术部位清洁应彻底。
6 术前饮食术前一餐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7术前行电生理检查,明确能否诱发出室速或室颤及其频率、形态、终止方式。
8 留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二、术后护理起搏器系统植入后,应严密监护、及时发现起搏器失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1、术后监测及时接诊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监护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
术后一般监护2~3天,观察起搏器感知功能,患者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
每30 min测血压一次。
2、绝对卧床休息3天,取平卧、半卧或向左侧卧位,禁止右侧卧位,协助患者洗漱、进食、排便,做好晨晚间护理。
3、沙袋压迫伤口48小时,适当限制安装起搏器导线肢体活动,以免电极脱落。
4、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定期更换敷料,发现伤口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7-10天拆线。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6、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协助患者排便,养成每日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在皮下埋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
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一、概述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是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右心耳)。
双腔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双室两种。
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一)适应症1.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1)房室传导阻滞。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
(4)窦房结功能不全。
(5)室上性心动过速。
(6)治疗心动过速起搏。
(7)血管迷走性晕厥。
(8)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9)心脏移植患者。
2.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心动过缓伴循环不良症状。
(2)超速抑制治疗。
(3)病窦综合征。
(4)心动过缓。
(5)心脏骤停。
(6)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急性心肌炎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9)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二)禁忌症1.重度主动脉反流。
2.周身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5.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电子仪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的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的循环功能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某些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手段。
一、起搏器植入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起搏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和治疗意义。
手术前一晚向患者家属及本人详细交待病情,并安慰患者,必要时睡前口服安定片,争取安静入睡,减轻患者恐惧感。
2、根据安置起搏器所选的部位备皮,病情许可时洗澡更衣。
3、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皮试。
4、训练病人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
5、术前可少量进食、饮水,以防止术中小便过多。
6、特别紧张的患者,术前遵医嘱肌注安定10mg ,防止术中病人烦躁不安及恐惧。
二、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与手术医生床边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遵医嘱予以沙袋压迫2-6 小时,记录床边心电图。
2、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发放信号是否正常,有无起搏和感知障碍,必要时重新测试、调整。
3、术后遵医嘱平卧6-12 小时后,可将床头适当摇高,术后3 天尽量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保持大小便通畅,卧床期间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5、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5-7 天,防止伤口感染。
6、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三、出院宣教1、安装起搏器后可正常工作,但必须注意休息,术肢避免提重物,避免高强度的活动或在人群中拥挤,避免撞击心前区。
2、淋浴时,避免用力搓揉植入起搏器的皮肤处。
3、远离强磁场、电场,不宜接近高压电线、电瓶车等。
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以免干扰起搏功能。
4、起搏器植入卡应随身携带,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5、定期随访:出院后1-3 个月随访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电极故障和电池耗竭,有异常情况时(如自测脉搏﹤60 次/分)应随时就诊。
特别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昏、黒矇、手脚浮肿、不停打噎或感到异常发热时应及时与负责医生联系进行检查。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穿 刺 部 位 定 期 碘 伏 消 毒 后 用 无 菌 敷 料 包 扎 ,保 持 清 洁 干 燥 。 密 切 观 察 体 温 变 化 ,必 要 时 给 予 抗 菌 药 物 ;如 局 部 有 血 肿 、化 脓 等 感 染 征 象 应 立 即拔 管 做 培 养 并 局 部 用 药 ,在 结 果 未 出 来 之 前 可 根 据 经 验 进 行 有 效 抗 生 素 的 全 身 治 疗 。人 工 肝 治 疗 室 每 天 紫 外 线 消毒 1小 时 ,定 时 开 窗 通 风 ,保 持 空 气 新 鲜 ,室 温 25~26 C为 宜 。工 作 人 员 进 入 治 疗 室 前 应 穿 好 工 作 服 、带 口 罩 、帽 子 并 换 清 洁 的 拖 鞋 ,注 意 地 面 和 物 体 表 面 的消 毒 ,常 用 2 000 mg/I 含氯 消毒 液湿 式 打 扫 。 2.5 预 防 出血 穿 刺 口出 血 是 最 常见 的并 发 症 ,与 重 症 肝 病 患 者 肝 功 能 损 害 严 重 ,自身凝 血 机 制差 ,出 血 倾 向 明 显 及 患 者 置 管 侧 肢 体 过 度 活动 ,治 疗 过 程 中使 用 肝 素 致 出 血 加 重 等 因 素 有 关 。 主要 表 现 为 穿 刺 口处 渗 血 ,出 现 皮 下 出 血 或 血 肿 。 预 防措 施 为 :操 作 者 具 备 丰 富 的 临床 经 验 ,以 准 确 、熟 练 的 技 术 操 作 提 高穿 刺 成 功 率 ,妥 善 牢 固 固 定 留 置 导管 ;患 者 避 免 置 管 侧 肢 体 活 动 幅度 过 大 ,造 成 针 头 脱 出 血 管 出血 n ;人 工 肝 治 疗 开 始 及结 束前 常 规 采 血 查 肝 功 能 、血 生 化 ,血 常 规 ,血 凝 四 项 ,根 据 患 者 的 凝 血 机 制 精 确 推 算 肝 素 的 使 用 量 ,做 到 个 体 化 ,治 疗 结 束 时 ,一 般 用 鱼 精 蛋 白 (肝 素 用 量 的 2/3左 右 )对 抗 ,可 有 效 地 预 防 出血 。 2.6 管 道 护 理 置管 后 ,根 据 导 管 上 的厘 米 刻 度 ,在 病 历 上 记 录 导 管 置 人皮 下 的 刻度 ,经 常 检 视 导 管 留 置 情 况 ,以确 保 导 管 没 有 移 位 。患 者 绝 对 卧 床休 息 ,避 免 走 动 ,穿 刺 侧 肢 体 避 免 弯 曲超 过 9O。。 治疗 过程 发 现 导 管 吸壁 现 象 ,及 时调 整 管路 的 方 向和 深 度 后 可 恢 复 正 常 。治 疗 结 束 后 用 肝 素 封 管 ,在 正 常 间 歇 内勿 冲 管 ,如 间歇 时 间较 长 ,间 隔 3~5天 给 予 冲 管 一 次 , 最 长 不 超 过 1周 。使 用 小 于 10 m1的注 射 器 对 阻 塞 的导 管 进 行 灌 注 或 再 通 时 ,可 能会 导致 腔 内破 裂 或导 管破 裂 ,应 注 意 避
永久性起搏器手术的护理常规

❖ 嘱患者定期复查, 随访,出院后一个月一次,以后两至 三个月一次,一年以后半年随访一次. 当接近起搏器 寿限后期时,应加强随访,每半月甚至每周一次.
2、严重的心导管检查术禁忌者。 3、一过性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障碍者。
起博器术前的护理
-.术前准备
1、导管室空气消毒: 打扫手术间,清洁地面,擦洗手术床,操作台,并用紫外线 消毒30分钟,开空调保暖。
2、术前台上准备:起搏手术包、起搏器械(共19样)、生理盐水、撕开鞘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管鞘组,根据电极个数)、尖刀片圆刀片各1个, 灯罩、空针(5ml、10ml、2oml各1个)纱布若干,缝线(0、2、3号各 1个)、缝针1包。
❖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P-P间隔相等,R-R间隔相等,P波与QRS波群无关; 2、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3、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 部位。阻滞部位高者,QRS波群呈室上性;阻滞部位较低者, QRS波群增宽
病因
❖ 正常人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可出现不完全 型的房室传导阻滞,但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 为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 死)、心肌炎(病毒性或风湿性)、心内膜 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其 他亦可见于药物中毒(洋地黄)、电解质紊 乱、心脏手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临床表现
❖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人除有原发病症状外,无其他症状。 ❖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Ⅰ型又称文氏现象,病人可有心悸与心搏脱漏
感,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可随心率间期改变而改变。 Ⅱ型又称莫氏现象,病人可有乏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该型易发展成完 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如因心室率过慢可导致脑缺血,可发生意识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评估
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术前检查是否完善
3青霉素有无过敏
二.术前干预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简要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疑虑。
2术前进食6-8小时,禁水4小时。
3起搏器植入部位应清洗干净,但避免擦伤皮肤,在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
4训练床上大小便
三.术后评估
1了解手术情况:起搏器植入型号,术中出血
2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神志
3穿刺部位情况:有无出血、血肿、疼痛、皮下气肿
4起搏器工作情况的观察
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6心理支持
四.术后干预措施
1常规心电监护术后常规做12导联ECG以观察起搏
器工作情况,贴电极片时需避开起搏器植入部位。
2体位术后沙袋压迫12小时,24小时内保持平卧位或抬高床头30°限制肩关节活动。
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肘关节适当运动。
24小时后嘱患者取半卧位,无不适者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
3皮肤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次日切口换药时
注意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红肿,皮下气肿。
如无并发
症,一般拆线时间为7-10天。
4饮食嘱多饮水,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如牛奶)。
5常见并发症
1感染:局部伤口红、肿、热、痛,囊袋内有感染
分泌物。
原因:无菌操作不严密,导管难插,手术时间长,
埋藏处皮肤过度紧张,术后囊内积血。
2囊袋血肿:与术前未停抗凝药,术中止血不充分有关。
3电极脱位或导线断裂: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
多表现为起搏器失灵或感知不良。
4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早期。
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
5起搏器综合症: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通过程控调整起搏频率,尽可能恢复其自身心律或适当调高起搏频率后症状好转。
五.健康教育
1体位及活动起搏器植入后,埋入起搏器的一侧手臂在1-2周内不要
高举,但可以轻微活动手臂。
术后1-3个月,大体上运动没有障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一般6个月后可恢复至安装起搏器前的水平。
2防止社会环境对起搏器的影响
2.1使用移动电话时需注意避免手术侧肢体接听,尽量与起搏器保持15cm以上的距离。
2.2教导患者避免出入高电量、强磁场的场所,一般家用电器(如电视、电冰箱、电炉),办公设备都可以安全使用,如感觉不适,可关闭电器或暂离开。
2.3医院环境的干扰:医院内多种诊断和治疗仪器都可能对起搏器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若不慎重,可造成严重后果。
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直线加速器,碎石震波焦点,透热理疗,电灼器治疗等。
因此,为了保证起搏器功能,置入起搏器者原则上禁止接受以上检查和治疗。
3教会患者自己数脉搏,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