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水分.
植物的生长过程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过程知识点一、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过程的起点。
通常情况下,种子需要充分吸水,温度适宜以及适当光照才能够发芽。
种子发芽过程中,种子壳会裂开,胚芽从种子中伸出,在土壤中生根,并发展出叶片。
二、幼苗生长幼苗期是植物生长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植物最柔嫩脆弱的阶段。
幼苗期的植物主要通过进行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并依靠根系吸取水分和养分。
在光合作用的作用下,幼苗生长速度迅猛,茎和叶片逐渐增大,并形成种子植物的典型构造。
三、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的合成。
植物主要需求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镁、铁、锌等。
氮元素是构成植物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磷元素是DNA、RNA、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钾元素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等过程,镁元素在光合作用中充当辅酶,铁元素是光合作用中辅酶的所需元素,锌元素是调节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
除了这些主要元素外,植物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锰、铜、硼等来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光照不足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温度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代谢和生长速度。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过量或不足的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的质地和肥力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土壤中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植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若干个阶段,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实期等。
在幼苗期,植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根系和茎叶结构。
在生长期,植物以生长为主,不断形成新的叶片和茎干,以及扩展根系。
在开花期,植物形成花蕾,并开放出花朵。
在结实期,花授粉受精,并形成果实。
六、植物的生物节律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日夜的生物节律。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周期性,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力学与水分平衡研究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力学与水分平衡研究植物生长的水力学与水分平衡是植物生理学中关键的研究领域之一。
水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在植物中起着输送养分、维持细胞结构稳定和参与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水力学和水分平衡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
植物的水分平衡是指植物体内水分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将其输送至茎、叶等地方,并通过气孔呼吸释放水分蒸气。
植物水分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于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和茎叶组织的蒸腾作用。
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过程与水分的运动、土壤水分的分布和根发育密切相关。
根系吸水主要依赖于根细胞的渗透调节和质壁分离机制。
根系的渗透调节通过调节根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来促使水分进入根细胞。
而质壁分离机制则通过根细胞壁的渗透性选择性来防止土壤中过量的盐分进入植物体内,从而维持适宜的水分吸收。
茎叶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输出的主要途径。
蒸腾作用通过植物叶片内气孔的开闭调节以及茎叶表面的蒸发来释放水分蒸气。
这个过程中,水分会从根部经由茎韧皮部细胞到达叶片细胞,然后通过气孔排出植物体外。
植物的茎韧皮部细胞具有导管功效,可以有效地输送大量的水分,从而提供给叶片进行蒸腾作用。
水力学研究植物水分运动的规律和机制。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湿度、风力等。
水分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渗透压差和毛细作用。
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通常是从上部茎部到下部根系的方向,这是因为茎部存在负压,而根系则具有正压力。
同时,植物根系通过根尖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不断向外延伸,以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水分吸收。
植物的水力学与水分平衡在农业和园艺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农业生产中,合理的灌溉和肥料施用可以提高植物生长的效果,降低资源的浪费。
而在园艺领域,对不同植物的水需求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观赏效果。
总之,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力学与水分平衡是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调控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参与了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和代谢活动。
首先,水分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
植物细胞中的大量水分维持了细胞的膨压,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和结构,从而保证了细胞的正常功能。
没有足够的水分,细胞会萎缩,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水分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在光合作用中,水被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电子,这些物质参与了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有机物合成。
如果植物缺水,光合作用会减弱,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此外,水分对于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也非常重要。
土壤中的养分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将这些吸收的养分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供其生长和发育所需。
如果水分不足,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下降,养分的运输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水分还能调节植物的体温。
在炎热的天气里,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植物的体温,避免过热对植物造成伤害。
相反,在寒冷的天气里,水分的存在可以增加细胞的抗冻性,保护植物免受低温的侵害。
在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同样不可或缺。
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种子吸胀,激活种子内的酶系统,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既然水分对植物生长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对植物的水分进行调控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植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灌溉是调控植物水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水特性和土壤的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
常见的灌溉方式有漫灌、喷灌、滴灌等。
漫灌虽然简单,但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板结;喷灌可以均匀地湿润土壤,但在风力较大时效果会受到影响;滴灌则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溉量,节约用水,但成本相对较高。
植物的水分适应和生长速度

适应水生环境:水生植物通过特殊的生理机制和形态结构,适应水中生长环境,保持水分平衡。
调节水分吸收:水生植物能够根据环境水分条件,调节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以适应不同的生长需求。
水分利用效率:水生植物通过优化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生长速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水生植物的应用: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水景美化、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耐旱植物具有较高的渗透调节能力,通过积累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物质来调节细胞渗透压。
耐旱植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耐旱植物具有较低的蒸腾速率,能够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喜水植物的水分适应性
能在湿润环境中生长良好,甚至在水中也能生存。
叶片通常较厚,能够储存较多的水分。
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研究
农业技术:研发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基因工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植物抗旱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学研究:深入探究植物水分吸收、运输和利用的机制,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跨学科合作:整合植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资源,共同推进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水分与植物生长速度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方向:探讨水分与植物生长速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水分吸收、运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意义:有助于揭示植物适应水分的生理和生态机制,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不同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进行观测和比较分析。
03
水分与植物生长速度的关系
水分对植物生长速度的影响
水分充足时,植物生长速度较快
缺水时,植物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水分生理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一方面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使地上部分各器官保持一定的膨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植株又通过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散失掉,这一对相互矛盾的过程只有相互协调统一才能保证植株的正常发育。
充足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水分缺乏,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其原因是:第一,水分是植物细胞扩张生长的动力。
植物细胞在扩张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使细胞产生膨胀压力,如果水分不足,扩张生长受阻,植株生长矮小。
禾谷类作物在拔节和抽穗期间,主要靠节间细胞的扩张生长来增加植株高度,此时需要水分较多,如果严重缺水,不仅植株生长矮小,而且有可能抽不出穗子,导致严重减产。
第二,水分是各种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植物生长首先需要一定的有机物作为建造细胞壁和原生质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水是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缺水光合作用降低。
同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向生长部位运输也需要水分。
缺水时,有机物趋于水解,呼吸作用急剧增加,这些都不利于植物生长。
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很快,个大枝长,茎叶柔嫩,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不发达,植株的抗逆能力降低,易受低温、干旱和病虫的危害。
1.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1 对植物形态的影响植物通过水分供应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其积累量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形成的动态变化上。
在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枝条节间变短,叶面积减少,叶数量增加缓慢;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减慢或停止;细胞伸长受到抑制;生长速率大大降低。
遭受水分胁迫后的植株个体低矮,光合叶面积明显减小,产量降低。
1.1.1 对叶片变化的影响叶片是光合与蒸腾的主要场所。
叶片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特征和位置等从本质上决定了叶片对入射光的吸收和反射,影响叶温,从而影响到叶片界面阻力;叶片的内部结构影响叶片的扩散阻力及水汽运动的总阻力。
叶肉细胞扩张和叶片生长对水分条件十分敏感。
水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水在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原生质的含水量一般在80%~90%,这些水使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旺盛地进行,例如根尖、茎尖就是这样。
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会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例如休眠的种子就是这样。
如果细胞失水过多,就可能引起原生质破坏而招致细胞死亡。
二、水是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必须有水分子参与。
三、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一般说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些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进行。
四、水能保持植物体的固有状态。
细胞含有大量水分,能够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体的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开放,有利于传粉。
五、水能维持植物体的正常体温。
水具有很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又有较高的导热性,因此水在植物体内的不断流动和叶面蒸腾,能够顺利地散发叶片所吸收的热量,保证植物体即使在炎夏强烈的光照下,也不致被阳光灼伤。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二、节水灌溉技术
(一)喷灌技术 如右上图。 如右上图。 (二)微灌技术 (三)膜上灌技术 如右下图,点击可播放。 如右下图,点击可播放。 (四)地下灌技术 (五)植物调亏灌溉技术
三、少耕、免耕技术 少耕、
(一)少耕 少耕的方法主要有以深松代翻耕, 少耕的方法主要有以深松代翻耕 ,以旋耕 代翻耕、间隔带状耕种等。 代翻耕、间隔带状耕种等。 (二)免耕 国外免耕法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 国外免耕法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 : ( 1) ) 利用前作残茬或播种牧草作为覆盖物; 利用前作残茬或播种牧草作为覆盖物;(2)采 ) 用联合作业的免耕播种机开沟、喷药、 施肥、 用联合作业的免耕播种机开沟 、 喷药 、 施肥 、 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 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3)采用农 ) 药防治病虫、杂草。 药防治病虫、杂草。
五、保墒技术
(一)适当深耕 (二)中耕松土 (三)表土镇压 (四)创造团粒结构体 (五)植树种草
六、水土保持技术
(一)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 1) 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法 ; ( 2) 以 ) 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法; ) 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耕作法。 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耕作法。 (二)工程措施 (1)山坡防护工程(梯田、拦水沟埂、水平 )山坡防护工程(梯田、拦水沟埂、 沟等) 沟等);(2)山沟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 )山沟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 坊等) 坊等);(3)山洪排导工程(排洪沟、导流等); )山洪排导工程(排洪沟、导流等) (4)小型蓄水工程(小水库、蓄水塘坝等)。 )小型蓄水工程(小水库、蓄水塘坝等) (三)林草措施 封山育林、荒坡造林( 封山育林、荒坡造林(水平沟造 鱼鳞坑造林) 护沟造林、 林、鱼鳞坑造林)、护沟造林、种草 等。
(三)植物根系吸水 1. 水在植物体内外的吸收和运输途径
水分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水分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水分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在植物体内起着多种作用,包括供给养分、维持细胞结构、参与光合作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分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一、供给养分水分是植物体内运输养分的介质。
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植物将其中的溶解养分吸收到根部,并通过根系和茎部的导管系统运输到叶片和其他部位。
水分的流动性使得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养分,从而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二、维持细胞结构水分在维持植物细胞结构和形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液主要由水分组成,它使细胞保持膨压,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稳定性。
当植物缺水时,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膜收缩,导致细胞失去正常形态,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水分对于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三、参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它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水分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在光合作用中,水分被光合色素吸收并分解为氢离子和氧气,氢离子参与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最终合成有机物质。
同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气孔排出,保持植物体内的氧气浓度。
四、调节温度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蒸腾作用可以帮助植物调节温度。
当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体温度。
这对于植物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正常生理活动非常重要。
同时,水分的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加植物体内的湿度,减少蒸发速率,防止植物过度脱水。
五、维持生理活动水分在植物体内参与许多生理活动,如植物的呼吸、分解代谢、物质转运等。
水分作为溶剂,可以帮助植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进行。
同时,水分还可以稀释细胞液中的溶质,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平衡,保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综上所述,水分在植物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供给养分、维持细胞结构、参与光合作用、调节温度和维持生理活动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但过量或缺乏的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特征曲线——用土壤水的能量指标和土 壤水的数量指标制定的相关曲线。
意 义: 同时反映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吸力和土壤水分 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四、土壤水分的运动
土壤水汽的扩散与凝聚:
水气压高处 水气压低处
水多处
水少处
暖处
冷处(夏季土壤回潮,春季土壤返浆)
土壤水分的蒸发:
长
(5~10倍);
区
②细胞壁外层由果胶质覆盖,
粘性较强,有利于和土壤胶 体粘着和吸水;
根 冠
分 生 区
③输导组织发达,水分转移
的速度快。
2.植物根系吸水动力
主动吸水——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 吸水过程。
根的主动吸水具体反映在根压上。
被动吸水——植物根系以蒸腾拉力为动力的 吸水过程。
通常用水气压、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来 表示。
一、空气湿度
水气压:
空气中水气产生的压力,也称绝对湿度,以百帕(hpa) 为单位。
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的百分 比。
饱和差:
一定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气压与空气中实际水气压的差 值。
露点温度:
容积百分数。容积含水量=质量含水量×容重 3. 土壤水贮量:一定面积和一定厚度土壤中含
水量的绝对数量。由水深和绝对水体积表示。 4. 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实际含水量占该土壤
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最大有效水量=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
土壤实际有效水量=土壤实际含水量-萎蔫系数
空气中水气含量和水气压不变时,通过降低气温使空气 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二、水分蒸发
水分蒸发:
由液态或固态水转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包括水面蒸发,植 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三种。
影响因素
水温(正相关) 饱和差(正相关) 风速(正相关) 水气压(负相关) 水面形状(凸面>凹面)
2.小孔扩散律:
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 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三、气孔运动的机理
⒈蔗糖-淀粉假说
气孔运动是由于保卫细胞中蔗糖和淀粉间的相互转化而引起渗透势
改变而造成的。
淀粉磷酸化酶
淀粉 (pH6.1~7.3)
可溶性糖
(pH2.9~6.1)
2. 无机离子泵学说又称K+泵假说。
三、土壤水分的能态
(一)土壤水势 土水势:土壤在各种力(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 静水压力等)的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 (主要是降低),称为土水势。 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等分 势。土壤水由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二)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为正值, 数量上与土壤水负压力相等。土壤水由吸力低处流 向高处。
主要方式
二、气孔蒸腾
1.气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一对特化的细胞─保卫细胞和由其围 绕形成的开口的总称,是植物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门 户。
植物叶片表面特别是叶缘部分分布着大量的气孔,但气 孔很小。气孔所占面积,不到叶面积的1%,但气孔的蒸 腾量却相当于所在叶面积蒸发量的10%~50%,甚至 100%。
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吸湿水。 吸湿水的特点:吸湿水受土粒的吸持力很大,不能 移动,具有固态水的性质,对溶质无溶解力,为无 效水。 ②膜状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剩余引力吸附的液态水。 在吸湿水层外形成液态水膜。 膜状水的特点:艰难吸收的有效水。
一、土壤水的类型
③毛管水:
靠土壤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叫毛管水, 运动较快,不再受土粒引力作用,是可以移动的自由水。 属于有效水,是植物用水的主要来源。
伤流和根压示意图 (1) 伤流液从茎部切口处流出; (2) 用压力计测定根压
②吐水 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 滴的现象。
3.产生根压的原因
①植物根系主动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离子。
②离子转运到根的内皮层内,使中柱细胞和 导管的溶质增加。
③内皮层的水势低于土壤溶液的水势时,土 壤中的水分顺水势梯度从外部经内皮层渗透 进入中柱细胞和导管。
速效水阶段: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
70%田间持水量
毛管水连续,移动迅速,供应及时,“水就根”。
缓效水阶段:毛管断裂含水量----45%田间持水量
70%田间持水量
粗毛管水断裂,移动缓慢,供应不足,“根就水”。
迟效水阶段: 45%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
膜状水,移动更慢,难于利用,暂时萎蔫。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1.土壤温度 ①土温低使根系吸水下降,原因:
粘度增加,扩散速率降低; 根系呼吸速率下降,主动吸水减弱; 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面积的扩大。
②土温过高对根系吸水不利,原因:
提高根的木质化程度,加速根的老化, 根细胞中各种酶蛋白变性失活。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2.根系吸水的动力
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 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大多数植物的根压为0.1~0.2MPa, 有些木本植物的根压可达0.6~0.7MPa。 伤流和吐水是证实根压存在的两种生理现象。
①伤流 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伤流是由根压引起的。从伤口流出的汁液叫伤流 液。伤流液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之外,还含有各种 无机物、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等。
K+从副卫细胞转运到保卫细胞中引起渗透势下降,气孔 张开;K+反向转运,则气孔关闭。
四、影响蒸腾的因素
1.光 通常气孔在光下张开,暗中关闭。 2.水分 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如蒸
腾过于强烈,即使在光下,气孔也会关闭。 3.温度 随温度的上升气孔开度增大,30℃左
右开度最大。 4.风 微风促进蒸腾,强风引起气孔关闭。 总之:外界较高的光强和温度、较低的湿度、
较大的风速有于气孔的蒸腾。
五、水分的传导
一、水分传导途径: 土壤 根毛 皮层 内皮层 中柱鞘 根 的导管 茎的导管 叶柄导管 叶肉细胞 叶细胞间隙 气孔下腔 气孔 大气
二、 水分传导的速度
在根、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种途径:
(1)经过质外体(导管等)。运输速度一般3~45m·h-1 (2)经过活细胞。以渗透方式进行运输,运输距离短,运输阻
根据土层中地下水面与毛管水相连与否可分为: 1)毛管上升水:是指地下水沿着毛管上升而充满毛 管孔隙中的水分。土壤中毛管上升水的最大值称为毛 管持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与土壤质地相关。 2)毛管悬着水:借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不与地下 水相连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称为田间持水量。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参数。
灌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自然含水量;
实行节水灌溉技术——管道灌、喷灌、滴灌等。 (2)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实行坡地等高耕作,沟、垄间套种植。
(3)加强栽培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雨后或灌水后及时中耕或地面覆盖,都能减少土壤水的损失。采取 地面覆盖,如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可降低土壤蒸发强度。在疏松、 漏风跑墒的土壤上,镇压也是保墒的有效措施。实行免耕栽培;应 用土壤增温保墒剂。
液含许多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具有水势。因此,细胞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 细胞的吸水方式:
渗透性吸水(细胞形成液泡后的主要吸水方式); 吸胀吸水(未形成液泡的细胞的吸水方式); 代谢性吸水(直接消耗能量的吸水方式)。
植物细胞主要是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收水分的。
质壁分离与复原
质壁分离:
细胞失水使原生质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原生质 溶胶 凝胶
代谢 旺盛 活性低
生长 快 迟缓
抗逆性 弱 强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分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
溶胶
含水量减少 含水量增加
凝胶
2.水分是生命活动的介质和参与者 3.水分是物质吸收和运输物质的工具 4.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生理需水--满足植物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水分
生态需水--利用水的理化特性,调节植物 周围的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第三节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
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①蒸腾拉力是植物吸水与转运水分的主
要动力 ②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 ③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夏季,绿化地带
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带的气温要低3-5 ℃) ④有利于CO2的吸收、同化 3.蒸腾作用的方式 皮孔蒸腾(茎、枝) 角质层蒸腾(叶) 气孔蒸腾(叶)——植物蒸腾作用的最
④重力水 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 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的水分。 旱田无效,水田有效。
二、土壤水分的表示方法及有效性
(一)土壤水分的表示方法 1.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质量占干土重的
百分数。干土重为105℃ ~110℃下的烘干土重。 2. 容积含水量: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满足植物生长发育 的需要水分,主要是从 土壤中吸取的。植物吸 水的器官是根,吸水部 位是根毛区。细胞是植 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单位,植物吸水首先是 细胞吸水。
一、植物吸水原理
(一)水势 水势:
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一摩尔的水与一摩尔的纯水之 间的自由能差。
力大,一般只有10-3cm·h-1
第四节 土壤水分
水分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土 壤中不断进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水分的形态、数量和能量决定着物质和 能量的转化强度,进一步影响着植物吸 水和土壤对植物的营养和水分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