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汪曾祺的小说探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汪曾祺散文化小说阅读指导+课件20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汪曾祺散文化小说阅读指导+课件20张

《异 秉》文章理解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陶先生、陈相公的境遇和王二形成了对比, 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C.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流露出作者对弱势群体 悲悯的关怀。 D.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平淡的生活画面,体 现了汪曾祺作品独特魅力。
3、“万事通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1)引出“异秉”,照应标题。“万事通张汉”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在小说后半部 分出现,借他之口谈起“凡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引出 话题“异秉”,照应题目; (2)衬托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 人产生的影响,丰富了人物形象; (3)使文章主题深刻。万事通张汉谈“异秉”,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化 文章主旨。 (4)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写异秉的内涵,万 事通张汉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1、从第一段看,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是?作用?
汪曾祺 (1)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1、从第一段看,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是?作用?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 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其作用是: 1.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3.倒叙的方式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从而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 人心弦。 本文从开头即设置悬念,倒叙王二的发达,由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再对王二发达的 过程加以解释,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高考语文复习汪曾祺的小说ppt(1)

高考语文复习汪曾祺的小说ppt(1)
•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是由他独特的 语气、语调和语感共同形成的。 • 总的特点是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
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
汪曾祺自述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 都需要的。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 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 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 者”,大致差不离。 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 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 容。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15、作者最《<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以为《受戒》 《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 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 说的原因。
15、作者最《<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以为《受戒》 《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 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 说的原因。
阅读系列
汪曾祺的小说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篇小说 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早年毕业于西 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 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职业》,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 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 《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士大夫。”
12、在写主人公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 其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参考答案: 内容:丰富பைடு நூலகம்事的背景; 扩大主题的内涵; 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 结构:引出(映衬)卖糕饼的孩子叫卖声。
13、“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 吗?”请说说小说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汪曾祺《职业》课件PPT(现代文阅读;22页)

汪曾祺《职业》课件PPT(现代文阅读;22页)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一、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糕饼的孩子的? 二、作者为什么称卖糕饼的孩子是个“小大人”? 三、谈你对卖糕饼孩子的形象的理解。 四、文章以卖糕饼孩子的一声吆喝“捏着鼻子吹洋号”结尾, 有什么好处?
一、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糕饼的孩子的?
课文通过外貌、语言、行为描写及身世介绍刻画人物。先描写 他斜挎木盆穿街过巷叫卖的情形。还写他爱看马,表现了他作为儿 童的好奇与爱玩的天性,写他看马时“没有忘记吆喝”,表现了他 的尽心尽职。最后一段,写他趁着没人看到他的当儿吆喝一声,写 出了他难得的轻松、愉快,表现他也有一颗向往游戏乐趣的童心。
C
H
I
N
E
S
E
THANK YOU
生字词
yāo he
吆喝
chēng
饼铛
shā
刮痧
jiāo
椒盐
huǎcnhgēng zi
幌子

模仿
lào
烙饼
yìn
荫凉
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划分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 职业-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至“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描 写文林街上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为卖饼糕小孩子的出场作铺垫。 第二部分(“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至结尾):写卖饼糕小孩的街头 叫卖生活。先记叙卖饼糕小孩的身世及其日常叫卖生活,再写他在无人 处用其他孩子调侃他的叫卖声的一声吆喝,表现他的童心童趣。
职业
汪曾祺
C
H
I
N
E
S
E
0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 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鉴赏家》新版.ppt

汪曾祺《鉴赏家》新版.ppt

【小结】
对美的感悟来源于生活 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美 发现生活之美的人就是鉴赏家
作者眼中“鉴赏家”的内涵是什么 ? 1、 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 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 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2、用简单发自肺腑的语言去表达 艺术中的美. 3、淡泊金钱,用执着且不涉功利 色彩的热情去追求美,把艺术视 为生命。
探究主旨:
• 在小说中作者只是写了一个爱画的人叶三, 他的确不是一个典型的果贩,他是为了自己 喜爱的画家卖果子的;画家死后,他不卖果 子了,但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坟 上供一供;画家送给他的画,他一张不卖, 最后这些画陪着他安眠于黄土中,真可谓 “生死相随”。他身上有着对美的纯真的热 爱,对人的深厚的情谊,引发我们由衷地喜 爱和尊敬。
• 必须自圆其说,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但要注意的是设 计的结尾: • 要符合人物性格 • 情节发展的逻辑, • 不能违背作者的作品态度。
抒 情 的 人 道 主 义 者
他笔下 的人 物深受“ 儒、 道、 佛” 思想 的浸染.有自由的个性和独立 的人格,也有 温润的处世哲学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们 知 作者笔下的荷花美在何处? 足达观、随遇而安、温润谦和。表达了作家 对世态人生的大彻大悟,表现“ 一种‘ 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 。 我 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 , 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 到滋润 。——汪曾祺
鉴 赏 家
思考
你心目中的鉴赏家是怎样的形象?
传 统 意 义 之 鉴 赏 家
著名书画家,书画鉴赏家 人民鉴赏家:
黄宾虹
杨仁恺
学习目标
• 通过品读,赏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笔下 “鉴赏家”的内涵。 • 通过探究,把握小说主旨。

2025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汪曾祺课件

2025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汪曾祺课件
•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 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属。仁山、仁渡叫她嫂子, 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 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阅读训练
•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 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 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 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 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 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 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 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 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 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 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
• 小英子跑过来:
• “给我!给我!”
阅读训练
•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 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 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阅读训练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 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 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 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 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 可以。

五味汪曾祺ppt课件

五味汪曾祺ppt课件
“五”是“多、杂”的意思(类似成语“三番五 次” )。
“五味”,泛指各种味道。
2.在写“酸甜苦辣咸臭”六味时,作者有没有平均 用力?他是如何注意详略处理的?
详写“酸”、 “辣”、 “臭” ,
略写了“甜”、“苦”、“咸”。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字词检测
汆汤 cuān 蕹菜 wèng 蘸盐水 zhàn 涮涮辣 shuàn
焐酸 wù 苣荬 qǔ mǎi 趋之若骛 wù 腌咸菜 yān
浏览课文: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几味?
初识六味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生活百态
吴盐胜雪:多用来形容女子皮肤白皙无瑕。这里的吴盐
并非指真正的实物的盐,而纯为形容胜雪之意。该成语
吴 中字面上虽然讲的是吴地的盐纯白要胜过皑皑白雪,但
盐 实际上并非要说明称赞吴地的盐雪白胜雪,而是通过吴
胜 雪
盐雪白来委婉地表达对女子皮肤白皙的赞美之意。 北 宋词人周邦彦的《少年游·感旧》中,开头第一句: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此处的吴盐胜
民俗画卷
有个同学,是 台州人,到铺子里 吃包子,掰开包子 就往里倒酱油。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一个同志为爱人从南京带臭 豆腐干回家,在火车上引起一 车厢的人强烈抗议。
生活百态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
西 南

汪曾祺PPT课件

汪曾祺PPT课件

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16
.
作品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 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 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 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 《受戒》。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 “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 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 完全不同。《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 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 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经过几十年的发酵, 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铙”,还长于唱山歌
小调。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
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
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
“作者为两个小恋
人选择受戒与庙宇这样
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具
有诙谐的机智,无疑是
对神的嘲弄,对人的自
然情感与生活权利的肯
定。”
(季红真
《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
造的性格》,1983);
24
.
评《受戒》
“《受戒》中小和 尚与村姑的爱情故事, 是对禁锢人性的宗教的 嘲弄,还是借描写半僧 半俗的生活,表示对那 种略带原始韵味的人情 美的热衷呢?或藉此反 衬城市那种物欲横流的 丑恶世界?” (周荷初《汪曾祺小说 的美学评析》,1988)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受戒
汪曾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 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以苏 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以其冲 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 风气之先,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散文化的文体
庵赵庄
明 海 出 家
荸荠庵
风俗(当和尚) 小英子
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朦胧恋情
受戒
环境 生活方式
私奔风俗
民歌小调
几个和尚 的情态
三师父的飞铙绝技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 生活并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 本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饮酒食肉的戒律,而《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 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些“错位”,他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 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 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 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 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 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 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 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 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 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 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 之为"寻根派"。
汪曾祺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曾对别人说过: “我要写!我一的人性。美,人性,是 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 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 生活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三、和谐、乐观的色调 和善良、美好、 健康的人性
• 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
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和
谐温馨的所在。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
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束,没有
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是一派自然
与随和,有的是任性率真的人情与人性。
《受戒》里荸荠bíqí庵和尚们打牌、杀猪、
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他更多关注的是生活,
他在结构小说时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
构”。
• 插入成分多。能够有机地完成了叙事功能,从而
赋予作品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营造了一个洋溢
着浓郁地域风情的艺术世界。
• 潜藏着一种内在的秩序:要传达的就是对于生活
的执著,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生命境界,一段感
情状态。
.
2
一、汪曾祺的小说观念:小说是回忆
• 突出的“回忆性特点”。 • 汪曾祺写得最好的作品,大都是故乡高邮的
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他童年生活的 记忆和梦想,如《受戒》。
• 其次描写昆明时期的生活,如《职业》。
• 再其次才是北京期间的生活,如《讲用》。
.
3
二、小说的散文化
• 1、大量的风俗描写是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一 个主要特征。
阅读系列
汪曾祺的小说
.
1
江苏省清江中学 纪安辉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篇小说
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早年毕业于西 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 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职业》,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 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 《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士大夫。”
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
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
者”,大致差不离。
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
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
容。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
9
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这些“散文化”的短篇,很多取自他的生活、
他童年的记忆、他的故乡印象、他对传统的迷恋。
.
7
五、汪曾祺小说的语气语调与语言特点
•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是由他独特的 语气、语调和语感共同形成的。
• 总的特点是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 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
.
8
汪曾祺自述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
都需要的。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
.
12
12、在写主人公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 其 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
13
12、在写主人公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 其 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参考答案: 内容:丰富故事的背景; 扩大主题的内涵; 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 结构:引出(映衬)卖糕饼的孩子叫卖声。
.
14
.
19
15、作者最《<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以为《受戒》 《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 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 说的原因。
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
度和佛教清规,却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
展和生命的欢娱。 .
6
四、人道关怀
• 汪曾祺自称他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 主义者。
• 他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 传统道德规范影响的知识分子,在艺术气 质上是一个有着浪漫气质和赤子之心的人, 是一个主张发扬我们民族性中的同情、仁 爱、互相帮助、相濡以沫这些朴素的人道 主义思想的人。
读他的小说,便总能感受到一种悠然、散漫、自由
的味道,那种意味与风格,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
10
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正如那一篇最有名的《受戒》。明海与英子,那
纯净的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就着那闲闲散散的
背景叙述,从芦花荡中撑着的小船中,给我一种
萦绕徘徊在心间的韵味之美。这样的小说似乎没
有什么结构可言,通篇都好似在聊天似的,自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 吗?”请说说小说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
15
13、“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 吗?”请说说小说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A\用诙谐的笔调写出卖糕饼小孩心猿 意马的工作情态; B\用疑问的手法,不可能的结果表达 对卖糕饼小孩生活状态的同情。
.
16
14、小说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
17
14、小说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A用模仿的叫声结尾,难得的轻松一刻反衬
小孩职业的辛苦;
B生动刻画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真天性,
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
C多次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
有节奏感,音韵美。
.
18
15、作者最《<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以为《受戒》 《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 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 说的原因。
他的小说总是:那些沉静美丽的乡村背景,那些从
未听闻的民俗民风,那生活在传统中的各式各样的
人们……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那些如流水般
行进的情节之后,那些韵味余长的语言之后,那些
精练短小的对话之后。他从不刻意地显现自己,让
主人公们顶着圣人的帽子用哲理说教;他把文字交
付给营造的一种意境,用艺术的手法去浸染它们。
• 汪曾祺小说中的写景,主要就是对风俗的描写。 • 这些风俗是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背景,是主要人
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 • 一方面是因为汪曾祺学养丰富,知识渊博。另
一方面因为他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
.
4
• 2、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化也主要体现在小说
结构上。
• 情节因素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
而然构筑了那个情境。但也可见,汪曾祺在语言
上下了很大工夫,平实、简洁,极形象、极韵味。
英子撑船接明海回家时两人的对话,那简单而又
可爱的示爱,带有乡村纯朴干净的气息,全由汪
曾祺那寥寥几笔的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来,堪称
文学创作中的典范。
.
11
读汪曾祺小说有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 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 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 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 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 趣。汪曾祺的文章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 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