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详细分析:题干要求即是提示,从三、四两联发掘英迈之气,主要从意象的选择来看,从骏马、青云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豪情。
答案:①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大雕顾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含着生气和力量。
②诗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秋兴程馞①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①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结合上阕词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详细分析:首先通过诗歌中的字句概括山翁的形象,可见他是一个隐者,有着高雅的情趣。
作者和他坐一起说明比较熟,由此可具体答题。
答案:①从“治圃”、“寻泉”、一“招”一“笑”,可见山翁是一个有生活情趣、恬然自得的人。
②作者通过山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向往山水田园的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其三)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①日影来。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昭阳:汉代宫殿,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两首诗都刻画了宫女形象,但所传达的情感略有不同,不同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分析。
详细分析: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王诗主要是写了宫女的劳动场景,杜诗从动作描写入手,特别是“坐看牵牛织女星”透露了宫女的情感。
答案:王诗中宫女寂寞中天色方晓就从事打扫,刻板的工作和生活使得自己倍感孤寂无聊。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高考古诗词形象鉴赏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词形象鉴赏专题训练与答案1、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2、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3、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5分)(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5、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寻陆鸿渐①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
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
②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文后各题。
采莲曲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②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
③本诗作于作者漫游会稽时期。
1.诗中塑造的采莲女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何塑造的?2.末尾两句是何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3.这首词的上阙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的呢?请简要分析。
4.词的下阙塑造了什么样的弄潮儿形象呢?“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这首词的名句,常在作文中引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的呢?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晚泊长台驿张咏①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
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
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
”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6.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王炎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只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
7.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高考语文热点-鉴赏诗歌形象-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鉴赏诗歌形象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2016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3.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触类旁通】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12分)少年行令狐楚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施肩吾醉骑白马走空衢②,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③。
【注】①飞鞚(kòng):纵马飞驰。
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②衢:道路③金吾:古官名。
4.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5分)鉴赏诗歌形象答案1.(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2.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意象专题练习二含答案

满江红次汤碧山①清溪
(元)许有壬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
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
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
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
风帘下,扁舟泊。
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
为向九原江总②道,繁华何似今凉薄。
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注】①汤碧山,作者的友人,做了一首写清溪的词,作者这首词是和作。
②九原江总:九原,春秋时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称墓地。
江总,南朝人,陈时任尚书令,受到陈后主宠幸,不持政务。
1.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上下阕诗人情感的变化。
(5分)
答案:上阙用“都莫问”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人生哀乐的感慨,想放下却又无法释怀的无奈(1分),然后用“时时寻伴侣”表达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痛苦(1分),只得“对溪云”,希望借酒消愁,但心情依旧如故(1分)。
下阕转而用意象“轻鸥”“扁舟”“绿蓑青箬”寓归隐之意(1分),再用典故表达繁华不能长久(1分),最后用“怕素衣”“染缁尘”寄托自己要坚守节操,不被世俗所染,表达自己归隐之志(1分)。
(6点答对其中5点得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
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
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形象鉴赏专题训练与答案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
(5分)(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①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
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
②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戎昱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
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
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2)古人云:“诗言志。
”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桥(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这首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卢岵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1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浣溪纱①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4分)(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4分)2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_____的特点。
(2)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2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1]云低暗度,关月[2]冷相随。
未必逢矰[3]缴[4],孤飞自可疑。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关月:边关的月亮。
③矰: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4分)参考答案1、答案:“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
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2、答案:(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3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分)(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2分)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与痛苦。
(2分)3、答案:(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
(2分) “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
(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欣喜。
答出这一点也可给分) (3分,每句1分)(2)①使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2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却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
(少年时期1分,现在1分)②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
(2分)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与诗题“访隐者”中的“访”相呼应。
答案:踏(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5、答案: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酷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
6、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7、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8、答案: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9、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分析“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10、(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