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古诗词鉴赏(有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带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草宫①怀古(唐)刘长卿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②,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

此地春色芳草浓盛,故而命名。

②罗裙色:古代宫妃罗裙的颜色。

(1)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也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

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发出“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2)请你说一说诗中“犹带罗裙色”一句的作用。

2.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通过古诗词的鉴赏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下面是一些初二古诗词鉴赏的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练习题一:鉴赏古诗词1. 以下哪一首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月夜忆舍弟C) 春暮喜雨D) 赠花卿答案:C) 春暮喜雨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 白居易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哪首诗?A) 《清明》B) 《静夜思》C) 《登鹳雀楼》D) 《登高》答案:C) 《登鹳雀楼》练习题二:填空练习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在山的尽头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

答案:思乡之情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应该珍惜人生的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练习题三:解释诗词中的意思1.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朝辞白帝彩云间”答案:这句出自杜甫的《登高》诗中,意思是早晨离开白帝城,云彩被美丽的山景所遮挡。

2.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答案:这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意思是鸟儿宿在池塘旁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敲门而入。

练习题四:填写作者及诗名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代诗人__王之涣__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2.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南宋诗人__苏轼__的《赤壁赋》中的名句。

练习题五:连线练习将下列句子与相应的古诗词名句连线。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 "卧看牵牛织女星"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岳》D)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1-B,2-D,3-C,4-A本文为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提高了同学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草宫①怀古(唐)刘长卿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②,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

此地春色芳草浓盛,故而命名。

②罗裙色:古代宫妃罗裙的颜色。

(1)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也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

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发出“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2)请你说一说诗中“犹带罗裙色”一句的作用。

2.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③逝:誓。

适彼:到那个。

爰:哪里。

④德:感德。

(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毛诗序》里说本诗“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

(2)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章基本相同,重复中又有变化。

请结合本诗内容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古诗词鉴赏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古诗词鉴赏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古诗词鉴赏及参考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八古诗词鉴赏班级姓名一、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二、阅读《蒹葭》【原诗略】,回答问题。

3、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苦恼心情。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答:5、诗中哪些句子表明男主人公的意中人是可望不可即的?答: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7、本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答:8、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答:1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三、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2、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的女子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本资料已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分)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3.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2.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②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苏轼)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③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④,未解庄生⑤天籁⑥,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

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古诗词鉴赏班级姓名一、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蒹葭》【原诗略】,回答问题。

3、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苦恼心情。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5、诗中哪些句子表明男主人公的意中人是可望不可即的?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本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8、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2、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的女子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

1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是哪一句?1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四、阅读《石壕吏》【原诗略】,回答问题。

15、《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6、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哪一句展开?17、展开丰富的想象,各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描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句诗中吏、妇当时的情景。

18、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9、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五、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诗略】,回答问题。

20、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1、诗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六、阅读《卖炭翁》【原诗略】,回答问题。

2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2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26、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略】,回答问题。

2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8、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八、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略】,回答问题。

2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3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九、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略】,回答问题。

31、颈联中“空”字用得极好,为什么?3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3、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

34、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十、阅读《送友人》(李白)【原诗略】,回答问题。

35、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6、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的“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37、颔联中“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其中的“孤”字有何妙处,试简要赏析。

十一、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词略】,做题。

3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B.“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物我相融,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加具体感人。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D.词作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3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做简要赏析。

十二、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原词略】,回答问题。

40、词的上阕通过“驿”“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相关背景赏析并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附:参考答案】1、D(解析:此句为表现男子而不是说“窈窕淑女”。

)2、【示例】运用“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答出“比兴”“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蒹葭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7、景物特点: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作用: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8、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9、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1、C 12、A1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4、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她,把她当作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5、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16、有吏夜捉人17、吏:凶神恶煞、声色俱厉。

妇:涕泪交加、苦苦诉求。

18、老妪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能强忍痛苦,保护家人的人。

19、明写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暗写官吏的凶横残暴。

一明一暗,构思巧妙。

20、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21、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忧国忧民之情。

22、这两句属于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黯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

23、“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24、既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又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5、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6、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掠夺,反映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27、“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或“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8、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句诗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的心态,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

2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3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的气势。

31、“空”,意为使人心空灵,生动地表现出禅院环境的清幽、自由,使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

32、不矛盾。

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成为永恒。

33、这里曲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涤除,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34、“静”是指“万籁此都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清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35、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饱含着诗人的惜别之情。

36、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37、“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8、B(这两句是实写)39、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挑拣了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40、寂寞、苦闷、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就算被摧残,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却香气依旧。

词人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要坚守节操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梅花的欣赏、敬佩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