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公式速查_LYS

合集下载

最全齿轮参数计算公式

最全齿轮参数计算公式

最全齿轮参数计算公式1. 内齿模数齿轮2. 直齿模数齿轮3. 斜齿模数齿轮4. 伞齿模数齿轮5. 变位模数齿轮6. 直齿径节齿轮7. 斜齿径节齿轮8. 齿条节圆柱上的螺旋角:基圆柱上的螺旋角:齿厚中心车角:销子直径:中心距离增加系数:标准正齿轮的计算(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标准2、工齿齿形直齿3、模数 m4、压力角5、齿数6、有效齿深7、全齿深8、齿顶隙9、基础节圆直径10、外径11、齿底直径12、基础圆直径13、周节14、法线节距15、圆弧齿厚16、弦齿厚17、齿轮油标尺齿高18、跨齿数19、跨齿厚20、销子直径21、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其中,22、齿隙标准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标准2、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工具齿形螺旋齿4、模数5、压力角6、齿数7、螺旋角方向(左或右)8、有效齿深9、全齿深10、正面压力角11、中心距离12、基准节圆直径13、外径14、齿底圆直径15、基圆直径16、基圆上的螺旋角17、导程18、周节(齿直角)19、法线节距(齿直角)20、圆弧齿厚(齿直角)21、相当正齿轮齿数22、弦齿厚23、齿轮游标尺齿深24、跨齿数25、跨齿厚26、梢子直径其中,27、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28、齿隙移位正齿轮计算公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转位2、工具齿形直齿3、模数4、压力角5、齿数6、有效齿深7、全齿深或8、齿隙9、转位系数10、中心距离11、基准节圆直径12、啮合压力角13、啮合节圆直径14、外径15、齿顶圆直径16、基圆直径17、周节18、法线节距20、弦齿厚21、齿轮游标尺齿高22、跨齿数23、跨齿厚24、梢子直径25、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移位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移位2、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工具齿形螺旋齿4、模数(齿直角)5、压力角(齿直角)6、齿数7、螺旋方向8、有效齿深9、全齿深10、移位系数11、中心距离12、正面模数13、正面压力角14、相当正齿轮齿数15、齿直角啮齿压力角16、基准节圆直径17、外径18、啮齿节圆直径19、基圆直径20、基础圆柱上的螺旋角21、圆弧齿厚23、齿轮游标尺齿高24、跨齿数25、跨齿厚26、销子直径27、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注:齿隙 f=m 1.25以下 0.025-0.075m 1.25-2.5 0.05-0.10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7、螺旋角(导程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径-End-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π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α=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 =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α=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α=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77.5 mm,齿数z1=29。

齿轮计算公式汇总

齿轮计算公式汇总

齿轮计算公式汇总
齿轮计算是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基于输入的参数计算出需要的输出参数,为机械的正常运转提供指导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用的齿轮计算公式:
1. 齿轮模数(m)的计算公式:
m= d/z
其中,d为齿轮的基圆直径,z为齿数。

2. 齿轮齿宽(b)的计算公式:
b= m*(C+T)
其中,C为参考系数,T为校核系数。

3. 齿轮的法向模数(mn)的计算公式:
mn= m/cos(α)
其中,α为齿轮的压力角。

4. 齿轮的模数修形系数(x)的计算公式:
x= (z1+z2)/2 * (cosα1+cosα2)/2
其中,z1、z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齿数,α1、α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压力角。

5. 齿轮的齿距(p)的计算公式:
p= π*m
其中,π为圆周率。

6. 齿轮副的速比(i)的计算公式:
i= z2/z1
其中,z1、z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齿数。

7. 齿轮副的转矩传递比(η)的计算公式:
η= i*η1*η2
其中,η1、η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传动效率。

8. 齿轮的最小模数(mmin)的计算公式:
mmin= KH*(YF/YS)*√(Ft/Wb)
其中,KH为工作系数,YF为应力修形系数,YS为强度因子,Ft 为传递动力,Wb为齿宽。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齿轮计算公式的汇总。

这些公式既可以为机械设计师提供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人更好地了解齿轮设计的基础知识。

齿轮参数计算公式,这次终于整全了!

齿轮参数计算公式,这次终于整全了!

齿轮参数计算公式,这次终于整全了!导读齿轮参数计算公式,这次终于被小编整全了!分享给金粉们!1. 内齿模数齿轮2. 直齿模数齿轮3. 斜齿模数齿轮4. 伞齿模数齿轮5. 变位模数齿轮6. 直齿径节齿轮7. 斜齿径节齿轮8. 齿条节圆柱上的螺旋角:基圆柱上的螺旋角:齿厚中心车角:销子直径:中心距离增加系数:标准正齿轮的计算(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标准2、工齿齿形直齿3、模数 m4、压力角5、齿数8、齿顶隙9、基础节圆直径10、外径11、齿底直径12、基础圆直径13、周节14、法线节距15、圆弧齿厚16、弦齿厚17、齿轮油标尺齿高18、跨齿数19、跨齿厚20、销子直径21、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其中,22、齿隙标准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标准2、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工具齿形螺旋齿4、模数5、压力角6、齿数7、螺旋角方向(左或右)10、正面压力角11、中心距离12、基准节圆直径13、外径14、齿底圆直径15、基圆直径16、基圆上的螺旋角17、导程18、周节(齿直角)19、法线节距(齿直角)20、圆弧齿厚(齿直角)21、相当正齿轮齿数22、弦齿厚23、齿轮游标尺齿深24、跨齿数25、跨齿厚26、梢子直径其中,27、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28、齿隙移位正齿轮计算公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转位2、工具齿形直齿3、模数4、压力角8、齿隙9、转位系数10、中心距离11、基准节圆直径12、啮合压力角13、啮合节圆直径14、外径15、齿顶圆直径16、基圆直径17、周节18、法线节距19、圆弧齿厚20、弦齿厚21、齿轮游标尺齿高22、跨齿数23、跨齿厚24、梢子直径25、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奇数齿)移位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1、齿轮齿形移位2、齿形基准断面齿直角3、工具齿形螺旋齿8、有效齿深9、全齿深10、移位系数11、中心距离12、正面模数13、正面压力角14、相当正齿轮齿数15、齿直角啮齿压力角16、基准节圆直径17、外径18、啮齿节圆直径19、基圆直径20、基础圆柱上的螺旋角21、圆弧齿厚22、弦齿厚23、齿轮游标尺齿高24、跨齿数25、跨齿厚26、销子直径27、圆柱测量尺寸(偶数齿)注:齿隙 f=m 1.25以下 0.025-0.075 m 1.25-2.5 0.05-0.10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3、蜗轮吼径=(齿数 2)×模数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7、螺旋角(导程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径-End-。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π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α=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 =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α=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α=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77.5 mm,齿数z1=29。

齿轮的计算公式

齿轮的计算公式

齿轮的计算公式
齿轮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参数,如齿数、模数、压力角、齿轮直径等。

以下是齿轮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齿数计算:
齿数(z)= 齿轮直径(D)/ 模数(m)
模数计算:
模数(m)= 齿轮直径(D)/ 齿数(z)
齿间距计算:
齿间距(P)= π×齿轮直径(D)/ 齿数(z)
齿轮直径计算:
齿轮直径(D)= 模数(m)×齿数(z)
压力角计算:
压力角(θ)= arccos((齿轮高度-齿顶高度)/ 模数)
这些公式用于计算齿轮的相关参数,可以根据已知的参数计算出其他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齿轮的模数系列、齿宽、轴向力等因素,并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齿轮设计和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到更多的因素和公式。

以上公式只是一些常用的基础计算公式,实际的齿轮设计可能需要更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相关齿轮设计手册、标准和专业工具来进行准确的齿轮计算和设计。

标准齿轮计算公式

标准齿轮计算公式

标准齿轮计算公式一、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

1. 模数(m)- 定义:齿距p与圆周率π的比值,即m = (p)/(π),单位为mm。

它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模数越大,齿轮的尺寸越大,轮齿也越粗壮。

2. 压力角(α)- 标准值:一般取α = 20^∘。

它是在节点处,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压力线)与两节圆的公切线(节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3. 齿数(z)- 表示齿轮轮齿的个数。

4. 分度圆直径(d)- 计算公式:d = mz。

分度圆是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圆。

5. 齿顶高(ha)- 计算公式:ha = m。

齿顶圆到分度圆的径向距离。

6. 齿根高(hf)- 计算公式:hf=(h_a^*+c^*)m,对于标准齿轮h_a^*=1,c^*=0.25(h_a^*为齿顶高系数,c^*为顶隙系数),所以hf = 1.25m。

齿根圆到分度圆的径向距离。

7. 齿全高(h)- 计算公式:h=h_a+h_f=2.25m。

齿顶圆到齿根圆的径向距离。

8. 齿顶圆直径(da)- 计算公式:da = d + 2h_a=m(z + 2)。

9. 齿根圆直径(df)- 计算公式:df=d - 2h_f=m(z- 2.5)。

10. 基圆直径(db)- 计算公式:db = dcosα=mzcosα。

基圆是形成渐开线的发生圆。

11. 中心距(a)- 对于标准安装的标准齿轮(两个齿轮的分度圆相切),计算公式:a=frac{d_1+d_2}{2}=frac{m(z_1+z_2)}{2}。

各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

各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

各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大全在机械设计中,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元件,用于传递转动动力和转矩。

为了正确设计和计算齿轮,需要考虑多种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齿轮参数计算公式:1. 齿轮模数 (Module,m):齿轮模数是齿轮齿数与齿轮直径的比值。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m=d/z其中,d为齿轮直径,z为齿数。

2. 齿轮转数比 (Gear Ratio,i):齿轮转数比是齿轮齿数比值的倒数。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i=(z2/z1)其中,z1为驱动齿轮齿数,z2为被驱动齿轮齿数。

3. 齿轮中心距 (Center Distance,a):齿轮中心距是两个相互啮合齿轮轴线的距离。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d1+d2)/2其中,d1和d2为驱动齿轮和被驱动齿轮的直径。

4. 模数系数 (Addendum,h_a):模数系数是齿轮齿距与模数的比值。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h_a=m5. 齿距 (Pitch,p):齿距是相邻齿轮齿顶间的距离。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p = (π * m) / cos(β)其中,π为圆周率,β为压力角。

6. 压力角 (Pressure Angle,α):压力角是齿轮齿面和轴线的夹角。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tan(α) = (h_a * π) / p7. 整体高度 (Whole Depth,h_t):整体高度是齿距与模数系数的乘积。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h_t=m*2.258. 齿顶高度 (Addendum,h_a):齿顶高度是齿距与模数系数的乘积。

h_a=m*19. 齿根高度 (Dedendum,h_f):齿根高度是齿距与模数系数的乘积。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h_f=m*1.2510. 齿顶间隙 (Addendum,c):齿顶间隙是两个相互啮合齿轮齿顶间的距离。

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c=0.25*m这些公式基本涵盖了齿轮设计和计算中的常见参数。

通过按照这些公式计算,可以确定齿轮的各种尺寸和几何特性,以确保齿轮能够正确工作并传递所需的转动动力和转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齿轮计算公式李应生1998.1.5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1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2法向模数 法向分度圆压力角 分度圆柱螺旋角 β齿顶高系数 径向间隙系数齿数比 (1>u 减速传动;1<u 增速传动)端面压力角 端面模数基圆模数端面齿顶高系数 端面径向间隙系数法向齿距 端面齿距轴向齿距端面基节 法向基节基圆螺旋角分度圆直径 d M Z t 11= d M Z t 22= 基圆直径 d d b t 11=cos α d d b t 22=cos α 未变位时中心距滚刀基线上齿厚一般取当不在刀具上考虑减薄量时当刀具是凸头滚刀(留磨滚刀)时,,, △为留磨量刀具齿顶高刀具单圆弧齿顶圆角半径其中 nr n n r P S M P S S απαcos 222cos 2000∆-+∆+=+=当刀具为凸头滚刀(留磨滚刀)时,刀具齿顶凸台量 , 当刀具不是凸头滚刀时,其.南高齿厂的公式为: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留磨量凸台量当时当时当时(以上为南高经验)如果给出刀具单圆弧齿顶圆角半径,同样可求得刀具齿顶凸台量对于非单圆弧齿顶刀具,其刀具齿顶圆角半径可选取,例如:时时一.给定中心距: 实际中心距变位系数端面中心距变动系数法向中心距变动系数端面啮合角总变位系数端面齿顶高变动系数法向齿顶高变动系数二中心距未给定时:变位系数端面啮合角端面中心距变动系数端面齿顶高变动系数中心距齿顶高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4(由于(Xn1+Xn2)Mn 与a’-a 不相等,考虑齿顶高变动系数是为了保证径向间隙为 标准值, 如c *n ·Mn 计算书中未考虑这一项,原因为:一个齿轮与多个齿轮啮合, 就有多个齿顶高变动系数) 齿顶圆直径计算值 取定齿顶圆直径 d a1 d a2 齿根高齿根圆直径(当考虑齿厚偏差 ,时,齿根圆将变化)齿全高 节圆直径轮齿基本齿厚不管刀具是否考虑了减薄量,用控制径向走刀量的方法保证分度圆处法向弧齿厚分度圆处端面弧齿厚分度圆处端面弧齿厚的上下限其中 ,为齿厚极限偏差的上下限,一般为负值,单位为μm任意圆处的压力角 任意圆处的螺旋角任意圆处的端面弧齿厚任意圆处的法向弧齿厚 x xt xn S S βcos= 任意圆处端面弧齿厚的齿厚半角(°)任意圆处端面弦齿厚 2sinxtx xt d S 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5任意圆处端面弦齿厚 2sin xtx xt d S δ=任意圆处的端面弦心距 2cos 2xt x xt d r δ=任意圆处法向弧齿厚的齿厚半角(°) xxxn xn d S βπδcos 1802•= 任意圆处的法向弦心距 2cos 2xn x xt d r δ=任意圆处的法向弦齿厚任意圆处的法向弦齿高求测量处弦齿厚的极限偏差时, 分度圆处端面弧齿厚用代入:(其中是分度圆处端面弧齿厚的上下限,计算时以代入算得的值作为名义值) 测量处对应的直径为齿顶压力角齿顶圆螺旋角齿顶圆端面弧齿厚齿顶圆法向弧齿厚分度圆处法向弦齿厚分度圆弦齿高固定弦齿厚(法向)固定弦齿高是取定齿顶圆直径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6齿厚偏差所需的法向变位系数固定弦齿高的极限偏差实际法向变位系数的上限 实际法向变位系数的下限渐开线始点所在圆直径最大值其中如果则产生根切,对于凸头刀具,不必求渐开线始点所在圆直径最大值齿根圆直径的上下限 2,1lim 2,12,1lim **2,1lim 2)(2n n f n n an n f X M d X c h M d d =+=径向间隙最大值 (齿轮1) (齿轮2)径向间隙最小值 (齿轮1) (齿轮2) (其中 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为齿顶圆直径公差)公法线测量用跨齿数公法线平均长度公法线测量所需最小齿宽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 外齿轮: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7内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其中 ,为齿厚上,下偏差,为齿厚公差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可查GB10095-88.公法线测量处直径量棒(球)测量跨距的计算:1: 量棒(球)直径 一般取d p =1.92M n , 1.728M n , ( 1.68M n ) 2: 量棒(球)中心在渐开线上的压力角 当不在刀具上考虑减薄量时3: 量棒(球)中心到齿轮中心的距离4: 量棒(球)测量跨距: 当 Z= 偶数 时当 Z= 奇数 时5: 量棒(球)测量跨距的极限偏差: 将分度圆端面弧齿厚的上下偏差代入即可求得 或用下是式求: (1) 外齿轮:当 Z= 偶数 时当 Z= 奇数 时其中,为考虑齿厚上下偏差后的量棒(球)中心在渐开线上的压力角)22(cos 11Z Z tg X Z M d inv inv n sn nn p t M παααα +±=)22(cos 22ZZ tg X Z M d inv inv n sn nn p t M παααα +±=(2) 内齿轮:即是:当 Z= 偶数 时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8当 Z= 奇数 时M 值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如下:将 ss E S S +=1 和 si E S S +=2 带入上式2,3,4中求出1M α和2M α以及 M 1和M 2,则M 值极限偏差为: 对内齿轮 M r Ms F M M E ααsin sin 72.02--= , M r Mi F M M E ααsin sin 72.01+-=对外齿轮 M r MsF M M E ααsin sin 72.01--= , Mr Mi F M M E ααsin sin 72.02+-=齿轮副侧隙计算: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 齿厚偏差2. 中心距的偏差 (不考虑轴承间隙的影响)3. 齿轮加工误差(基节极限偏差,, 齿向公差)和安装误差(轴线平行度偏差,)对侧隙减小的影响. (此项在计算中未计入)1. 最小法向极限侧隙,为大小齿轮的基节极限偏差 为齿向公差 可查GB10095-88., 为轴线的平行度公差2. 侧隙公差 ,为大小齿轮的齿厚公差为齿轮副的中心距公差3. 最大法向极限侧隙或2,3步用下述方法:(如果考虑轴承间隙的影响,则按后述的方法求出最大或最小中心距,并求出相应的总变 位系数 , ,将 以 或 代替.)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94. 最小,最大圆周极限侧隙最小侧隙的参考值(μm)中心距(mm)80 125 18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类别 ~ ~ ~ ~ ~ ~ ~ ~ ~ ~ 125 18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较小侧隙 74 87 100 115 130 140 155 175 200 230 260 中等侧隙 120 140 160 185 210 230 250 280 320 360 420 较大侧隙 190 220 250 290 320 360 400 440 500 550 6601250 1600 2000 2500类别 ~ ~ ~ ~ 1600 2000 2500 4000 较小侧隙 310 370 440 600 中等侧隙 500 600 700 950 较大侧隙 780 920 1100 1500JB179-60规定的侧隙种类:(A 为中心距)保证侧隙种类 保证侧隙值Cn(单位为μm) D 零保证侧隙 0 Db 较小保证侧隙 A 6 Dc 标准保证侧隙 A 12 De 较大保证侧隙A 24如果已知齿轮副的侧隙,相应可求出两齿轮齿厚上偏差之和,并按需要分配两齿轮的齿厚上偏差,一般平均分配,此时有: 齿厚公差是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按下表选取:齿轮精度等级(第Ⅰ公差组) 4 5 6 7 8 9 1.26IT7 IT8 1.26IT8 IT9 1.26IT9 IT10 (其中按IT?节圆直径查尺寸公差,例d=100mm,IT8=54μm)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齿顶压力角当考虑轮齿齿顶圆角半径时啮合线上啮合终点距节点的距离啮合线上啮合始点距节点的距离实际啮合线长度端面重合度轴向重合度(b为单斜齿宽)总重合度中心距最小值中心距最大值( 其中c1,c2 为两个齿轮的轴承的直径间隙,计算时可取为0 )中心距最小时的节圆半径:中心距最小时的啮合角中心距最小时的总变位系数啮合始点所在圆直径最小值啮合终点所在圆直径最小值滑动率:1. 齿轮副啮合始点单位滑动率2. 齿轮副啮合终点单位滑动率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