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雪山草地
欣赏《过雪山草地》示范教案

欣赏《过雪山草地》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过雪山草地》,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过雪山草地》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首,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的艰苦场景。
2. 作品欣赏: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过雪山草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2.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认同和敬仰。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过雪山草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过雪山草地》,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特点。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悟。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过雪山草地》的作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过雪山草地》的音频,让学生在音乐中进入课堂。
2. 欣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分析作品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特色。
3. 解读作品:讲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阐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过雪山草地故事

《勇敢的征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过雪山草地的故事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勇敢的战士,他们要走过非常艰难的雪山和草地。
雪山好高好高,上面都是白白的雪,特别冷。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风呼呼地吹着,像刀子一样刮在他们脸上。
可是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向前走。
小朋友们,他们是不是很勇敢?
《艰难的跋涉》
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战士们在草地里的经历呀!
草地里到处都是泥潭和沼泽,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
战士们饿着肚子,背着重重的行李。
有时候走了很久都找不到吃的东西。
但是他们互相帮助,手拉着手,一起努力往前走。
就算再累再苦,也没有放弃。
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坚持哟!
《胜利的信念》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说一说战士们过雪山草地的决心哦!
战士们心里一直想着要完成任务,要取得胜利。
虽然遇到了那么多困难,但是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终于,他们走过了雪山,穿过了草地。
他们的勇敢和坚强,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这些勇敢的战士呀!。
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勇敢的登山者叫做李明。
他一直梦想着能够征服雪山,于是决定挑战自己,翻越那座被白雪覆盖的雪山。
李明准备了必备的登山装备,并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们一同开始了这次挑战。
他们穿过茂密的森林,攀爬陡峭的山峰,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但他们一直坚持着。
当他们终于来到雪山的脚下时,他们看到了一片广袤的草地。
这片草地在雪山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然而,他们意识到要继续前进,必须翻过这片草地。
草地看似平坦,但实际上隐藏着许多挑战。
一些地方的积雪融化后变成了湿滑的泥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还有一些地方有着隐藏的坑洞和凹陷,需要小心地避开。
李明和向导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维持着平衡,寻找着稳定的支撑点。
他们互相鼓励,给予信心和力量。
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他们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前行。
终于,他们成功地翻越了这片草地,来到了雪山的另一侧。
他们感受
到了胜利的喜悦和成就感。
李明凝望着草地,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挑战的勇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
就像翻越雪山的草地一样,我们需要勇气、耐心和决心去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互支持和鼓励,我们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更高的山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过雪山草地》词曲及标准唱法范例

过雪山草地是一首具有浓厚藏族风情的歌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杰作之一。
它以深厚的情感、细腻的音乐和动人的旋律,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各种场合,无论是庆典、婚礼、晚会还是音乐会,都能听到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曲。
本文将介绍过雪山草地的词曲及标准唱法范例,希望能够为热爱音乐的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
一、《过雪山草地》的词曲特点1.1 词曲简介过雪山草地一曲,由著名作曲家XX作曲,歌词也是由著名作词人XX填词。
这首歌以其深情的旋律和唯美的词句,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歌词中以藏族的独特视角,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以及藏族人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1.2 旋律特点过雪山草地的旋律优美悠扬,深情动人。
整首曲子的编曲简洁大方,以传统的藏族音乐元素为基础,加入现代的流行乐器编曲,使得旋律更加富有质感和层次感。
在歌曲的编排上,以清新的音调和简单的旋律吸引听众,同时加入了一些高潮部分,使得整个曲子节奏多变,极具吸引力。
1.3 歌词表达在歌词的表达上,过雪山草地以婉转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草原的壮美景象,以及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歌词中的意象生动,用词恰当,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那种恢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藏族人的纯朴情感。
二、《过雪山草地》的标准唱法范例2.1 发声技巧在唱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曲时,要求歌手能够运用自己的发声技巧来展现出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在演唱时,应注重声音的质感和表现力,不论高低音部分都要有适当的掌控,使整体声音显得圆润丰满,充满感染力。
2.2 情感表达过雪山草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求歌手能够深情演绎,将自己的情感与歌词中所描述的内心世界相融合,用心去唱,用歌声传递出藏族人民深深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3 艺术表现在演唱过雪山草地时,歌手要求能够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通过细腻的唱腔和出色的演唱技巧,将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听众共鸣,赢得观众的喝彩。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秦为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那么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经过的充满死亡陷井的草地又在哪里?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叫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这里是通往著名的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说来也巧,夹金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大雪山,平均海拔4500余米,主峰高达4930米,山顶终年积雪。
当地流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又缺医少药,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在长征期间,夹金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夹金山风景,恶劣的气候让国名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在此都无用武之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夹金山留给红军最深刻的感受。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晶莹的雪峰,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水画卷。
,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如今大雪山早已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胆寒,很多游客对夹金山的美景倒是赞不绝口。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引言长征组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征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歌曲。
这首歌词激昂激励人心,饱含浓厚的革命情感,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一句歌词:“过雪山草地快走过”,也成为了这首歌曲中的亮点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歌词赏析和影响等方面来探讨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
一、历史背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壮举之一,从1934年10月开始,历时两年余,累计行程达到2万5千里,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长征组歌是在长征途中创作而成的,旨在激励士兵们坚持不懈地前进,战胜一切困难。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表达了长征士兵们一路过雪山草地的艰辛和奋斗精神。
二、创作背景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36年。
当时,红军正处于痛苦而危险的战略转移时期,红军前方的进攻已经歇顶,这时需要一首歌曲来鼓舞士气,激励士兵们继续前进。
于是,部分红军将士开始创作这首歌曲,通过歌词的方式来表达对红军将士的鼓励和赞美。
三、歌词赏析长征组歌的歌词中,“过雪山草地快走过,人民解放军打下草地天”这句歌词是其中的一句。
这句歌词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士兵们在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由于长征途中的环境极其恶劣,许多地方经常下雪,尤其是雪山草地一带。
这里的雪顶天,寒风呼啸。
红军士兵们为了胜利而勇往直前,一路奋战过去,充分体现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影响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使得这首歌曲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长征组歌鼓舞了当时的红军士兵们,激励他们坚持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次,长征组歌也成为了革命歌曲的经典之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
这首歌曲在民间长期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投身革命事业,表达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无限赞美和支持。
结论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是一首充满革命情感和奋斗精神的歌曲,表达了长征期间红军士兵们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1935年6月中旬,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四川宝兴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出境,历时3个月。
途中,翻越夹金山、梦笔山、垭口山、仓德山和打鼓山等5座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雪山。
红二方面军从滇西进入甘孜地区之后,沿途也翻越数座大雪山后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北部出境。
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雪山草地中更是几番辗转,往返进退,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红军翻越数座大雪山后,8月进入川西北草地。
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被迫避开被敌人已占领的大道,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前进。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惊人,加上食物饮水严重缺乏,不少红军战士在茫茫草地献出宝贵的生命。
经过六天六夜的行军,红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走过茫茫“魔毯”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简介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简介
好呀,以下是关于“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嘿,你知道吗,当年红军那可真是经历了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啊!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向着那看似不可逾越的雪山进军。
那雪山高耸入云,冰冷得好像能把人瞬间冻僵,这不就像是个巨大的白色怪兽嘛!
“同志们,加把劲啊!”彭德怀大喊着。
战士们相互扶持着,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
有个小战士冻得直哆嗦,旁边的老战士赶紧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披上,说:“小家伙,可别冻坏了!”
好不容易翻过了雪山,等待他们的又是那望不到边的草地。
草地里泥潭密布,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这多像是个隐藏着无数陷阱的大迷宫啊!
“哎呀,我的脚陷进去了!”一个战士惊慌地叫起来。
旁边的战友们赶紧七手八脚地把他拉出来。
大家饿着肚子,但还是坚定地往前走。
在这艰苦的过程中,有战士因为饥饿和疲惫倒下了,但更多的人咬着牙继续前进。
这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不正像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那些艰难险阻吗?红军战士们都能闯过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雪山草地
1教学目标
分析《过雪山草地》了解词曲作家及组歌这种音乐体裁
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体验长征的艰辛,通过分析歌词画旋律线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作品。
回顾长征这项伟大壮举,使学生感悟长征精神,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发扬长征精神,同时了解长征历史充分体现音乐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2过程与方法
欣赏讲解为主这节课我还运用了体验式、启发式、创设情景兴趣引入式,在整个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一目了然,感官上更加丰富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第六乐章《过雪山草地》,搭配教材第一乐章,《告别》第二乐章《突破封锁线》第三乐章《遵义会议放光辉》第十乐章《大会师》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肖华为纪念红军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以提问方式师生共同回顾长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1、导入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以提问方式师生共同回顾长征
2、介绍《长征组歌》的作者
3、欣赏《长征组歌》前三个乐章《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
4、重点赏析第六乐章这一乐章我一共欣赏了三遍,每遍问题都不同第一遍欣赏歌曲,请学生谈感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分析歌词,在教师的讲解提示下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第二遍欣赏歌曲时,对歌曲进行曲式分析。
我运用连接音符的方式使学生更形象的看到音乐旋律走向,而且运用多媒体把歌谱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然后我对两部分音乐分别进行范唱,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感知旋律的变化。
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合长征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加以创编,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第三遍欣赏歌曲时,我请学生随音乐哼唱,共同感悟长征精神。
5、欣赏第十章乐章《大会师》共同感受长征胜利的喜悦。
6、《标准》里指出“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
所以在本节课最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组歌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了解世界上不同组歌的形式。
7、师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并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请学生谈感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分析歌词,在教师的讲解提示下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并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感情,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