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河套忆》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梁衡《壶口瀑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梁衡《壶口瀑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梁衡《壶口瀑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三)(8 分)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13.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4.选文语言极富审美价值,试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答案:13.答案:①抓住特征,尽显自然风采。

示例一突出了壶口狭窄容不下河水,河水向两边涌流或从滩壁散开的情景,呈现壶口瀑布的多样态势,表现其雄奇壮观、如乐如画的审美特性。

示例二突出了石头的多样形态,反映出河水的巨大威力。

②多角度表现自然风貌与魅力。

既正面泼墨于瀑布之水,又侧面落笔于水下之石。

石的束缚是瀑布形态形成的原因,石的形态又展现了河水的伟大力量。

两者互为因果,有力表现了黄河的个性。

山西省吕梁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二、读·思(38分)(一)学校特开展“探寻身边文物”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活动一:看·山西壁画】山西壁画从南到北绵延..千里,现存的数量居全国之冠,弥足珍贵的是从东汉开始,历代均有壁画呈现..。

不同时期的壁画有着各自独有的特征,堪称墙壁上的“百科全书”。

山西现存的北齐时期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一时期的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形象异常生动。

具有代表性的是现存于北齐名将徐显秀墓中的壁画。

山西壁画堪称世界壁画史上的璀璨明珠!3.上文是小华在此次活动中收集的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山西壁画从南到北绵延千里,现存的数量居全国之冠”这句中“冠”字读“guān”。

B.文中加点的词“绵延”“呈现”词性不同。

C.“山西壁画||堪称世界壁画史上的璀璨明珠!”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山西”。

D.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壁画具有价值”。

【活动二:听·山西壁画】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12月20日,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专题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该馆集纳了山西各地出土的北齐壁画精品,让民众得以“一眼看千年”。

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北齐徐显秀墓原址保护及展示,结合了山西地区出土北齐壁画和其它文物的保护,是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

4.小彬分享了以上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

【活动三:析·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壁画、古建筑、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虽不以物质形态存在,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阅读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阅读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2020东城期末(二)阅读《河套忆》,完成19-21题。

(共10分)河套忆梁衡①白居易忆江南,最忆的是红花、绿水、桂子、芙蓉。

我却常想起西北的河套,想那里的大漠、黄河、沙枣、蜜瓜。

②一九六八年底,我从首都的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小县里,迎接我的是狂风飞沙,几乎整天整日天地混沌朦胧,嘴里沙土不绝。

风头过来时,路上的人得转过身子,逆风倒行。

那风也有停歇的时候,一天我们几个人便乘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走出招待所,穿过那些武斗留下的残墙断壁,到城外去散心。

只见冰冷的阳光下起伏的沙丘如瀚海茫茫,一直黄到天边。

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绿,甚至没有声音。

在这里好像一切都骤然停止。

我们都不说话,默默地站着,耳边还响着上午分配办公室负责人的的训话:“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在这里自食其力,好好改造吧。

”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这几个人本是有力量的,有天文知识、化学知识、历史知识,可是到哪里去自食其力呢?眼前只有这一片沙漠,心头没有一点绿荫。

③春天到了,我被派和民工一起到黄河边去防汛。

开河前的天气是阴沉低闷的灰色的天空,像一口大锅扣在头上,不肯露出一丝蓝天。

长长的大堤裹满枯草蓬蒿,在风中冷得颤抖。

那茫茫大河本是西来,北上,东折,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子又浩浩南去的。

如今,却静悄悄的,裹-身银甲,像一条沉睡的巨龙。

而河的那岸便是茫茫的伊克昭沙漠,连天接地,一片灰黄。

我一个人巡视着五六里长的一段堤,每天就在这苍天与莽野间机械地移动,像大风中滚动着的一粒石子,我的心也像石头一样的沉。

我只盼着快点开河,好离开这忧郁的天地。

④一天下午,当我又在河上来回走动时,眼睛突然一亮,半天上云开一线,太阳像一团白热化的水团,挤开云缝,火团旁那铅块似的厚云受不了这炽热,渐渐由厚变薄,被熔化,被蒸发。

云缝越来越宽,阳光急泻而下,在半空中洒开一个金色的大扇面。

这时远处好似传来隐隐的雷鸣,我的心激动了,侧过耳朵静静地听着,声音却好像是从脚下发出的。

【名师讲题】梁衡《土炕》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梁衡《土炕》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土炕梁衡我在土炕上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八岁进城就再不睡土炕了。

没想到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塞外河套,又睡了六年土炕。

①这好像是要特意唤醒我对土炕的记忆,激活我身上的土炕基因。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是热血沸腾写了决心书,自愿到边疆去的。

有一种“男儿带吴钩”“青山埋忠骨”舍身报国勇上前线的味道。

我在家只待了九天,便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

谁知前来报到的应届生就我一人。

一腔热血顿时冰凉。

临河是靠近黄河的一个小县,城中只有一条碎砖铺成的东西街,十分钟就可以走完。

招待所在街的最西头,一院清冷。

迎接我的是屋里的一盘冷炕。

十二月底数九寒天,几簸箕煤的微火怎暖得身下的三尺冻土?况且孤身一人,这次第怎一个“冷”字了得。

就这样,我苦挨了一个月,才等齐了七八个大学生和十几个中专生,然后被送到一个村子里插队劳动。

又是一盘冷炕,上面睡着我们四个男生。

虽来自不同学校,现在却都是同炕师兄弟了,上海来的年龄最大,算是大师兄,呼和浩特来的两个是老二、老三,我排老四。

而四个女生则被安排在后面一个农户家里。

这间寒屋已久没有人住,风吹雪埋,尘网如织,又正是塞上的隆冬季节,突然住进几个人来,不是这房子给我们避寒,反倒是靠我们的体温和哈出来的热气来给这个寒窑暖身。

本就是隆冬季节,滴水成冰,地里根本没有一点农活,何苦把我们这些人急匆匆地招来呢?“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而“贫下中农们”这时都正猫在自己家里的热炕头上抽旱烟,说闲话,抱孙子。

这个离家、离校的第一个冬季,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躺在冷炕上无事可干,只剩了一个“想”字:想家,想学校,想未来的前途。

正是岑参边塞诗里说的“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大师兄多才多艺,他的嗓音高亢甜润,唱歌极好听。

在县招待所等待分配期间,闲来无事,就偶然引吭高歌一曲内蒙古名曲《骑马挎枪走天下》,②瞬间窗户外就爬满了人。

他从上海来还不忘随身带了一把二胡,那琴声响起也能沉鱼落雁。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A卷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A卷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

为之(震惊/震撼)。

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

正当她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

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磬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 .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暄(xuān)徘徊(huái)如痴如狂B.溅(jiàn)上溯(shuò)排山倒海C.颤(chàn)巍(wēi)巍万马奔腾D.钻(zuàn)磬(pán)石得意扬扬2 .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A.震惊然而鬼斧神工B.震撼然而巧夺天工C.震惊于是巧夺天工D.震撼于是鬼斧神工3 . 在文中三处划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②如泊如镜的沉静③如虹如带的飘逸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4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是指今天的人民大众。

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稿,文中用了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乐业比敬业重要的观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预测——梁衡《河套忆》

中考现代文阅读预测——梁衡《河套忆》

【中考现代文阅读】河套忆梁衡①白居易忆江南,最忆的是红花、绿水、桂子、芙蓉。

我却常想起西北的河套,想那里的大漠、黄河、沙枣、蜜瓜。

②一九六八年底,我从首都的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小县里,迎接我的是狂风飞沙,几乎整天整日天地混沌朦胧,嘴里沙土不绝。

风头过来时,路上的人得转过身子,逆风倒行。

那风也有停歇的时候,一天我们几个人便乘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走出招待所,穿过那些武斗留下的残墙断壁,到城外去散心。

只见冰冷的阳光下起伏的沙丘如瀚海茫茫,一直黄到天边。

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绿,甚至没有声音。

在这里好像一切都骤然停止。

我们都不说话,默默地站着,耳边还响着上午分配办公室负责人的的训话:“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在这里自食其力,好好改造吧。

”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这几个人本是有力量的,有天文知识、化学知识、历史知识,可是到哪里去自食其力呢?眼前只有这一片沙漠,心头没有一点绿荫。

③春天到了,我被派和民工一起到黄河边去防汛。

开河前的天气是阴沉低闷的灰色的天空,像一口大锅扣在头上,不肯露出一丝蓝天。

长长的大堤裹满枯草蓬蒿,在风中冷得颤抖。

那茫茫大河本是西来,北上,东折,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子又浩浩南去的。

如今,却静悄悄的,裹-身银甲,像一条沉睡的巨龙。

而河的那岸便是茫茫的伊克昭沙漠,连天接地,一片灰黄。

我一个人巡视着五六里长的一段堤,每天就在这苍天与莽野间机械地移动,像大风中滚动着的一粒石子,我的心也像石头一样的沉。

我只盼着快点开河,好离开这忧郁的天地。

④一天下午,当我又在河上来回走动时,眼睛突然一亮,半天上云开一线,太阳像一团白热化的水团,挤开云缝,火团旁那铅块似的厚云受不了这炽热,渐渐由厚变薄,被熔化,被蒸发。

云缝越来越宽,阳光急泻而下,在半空中洒开一个金色的大扇面。

这时远处好似传来隐隐的雷鸣,我的心激动了,侧过耳朵静静地听着,声音却好像是从脚下发出的。

啊,老河工说过,春气是先从地下泛动的。

忽然我又发现,不知何时,黄河那身银色的铠甲裂开了一线金丝,在渐渐地扩宽。

梁衡《壶口瀑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梁衡《壶口瀑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梁衡《壶口瀑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三)(8 分)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13.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4.选文语言极富审美价值,试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答案:13.答案:①抓住特征,尽显自然风采。

示例一突出了壶口狭窄容不下河水,河水向两边涌流或从滩壁散开的情景,呈现壶口瀑布的多样态势,表现其雄奇壮观、如乐如画的审美特性。

示例二突出了石头的多样形态,反映出河水的巨大威力。

②多角度表现自然风貌与魅力。

既正面泼墨于瀑布之水,又侧面落笔于水下之石。

石的束缚是瀑布形态形成的原因,石的形态又展现了河水的伟大力量。

两者互为因果,有力表现了黄河的个性。

梁衡阅读题答案

梁衡阅读题答案

梁衡阅读题答案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

在这篇文章里,你会学习到的东西有很多!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梁衡》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梁衡》阅读原文①细想,人格这个词是造得很准确的。

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填字,不能乱,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

写诗也是这样,要有格律,只有合了格律才美,才算是诗。

那么做人呢?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格,合起码的格才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便是好人、高人、伟人。

做好人难,做伟人更难,好比律诗难写,因为那是一个更高的标准。

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合格的人,就像我们常于报刊上看到一些歪诗,虽然也算是诗,其实并不合格。

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

②我向来觉得人在社会立身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

一是外貌,包括体格、姿色,这主要来源于先天。

二是知识技能和思想,这是靠后天的修炼。

三是人格,这完全是一种独立于“貌”与“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

你可以貌相不惊,才智平平,无功可炫,无能可呈,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楷模万众。

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

雷锋,论貌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的无私精神、助人品德,现已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其人格魅力早已驾于万众之上。

③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矩做事,按既定的方向走路。

④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

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衡《河套忆》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河套忆》,完成19-21题。

(共10分)
河套忆
梁衡
①白居易忆江南,最忆的是红花、绿水、桂子、芙蓉。

我却常想起西北的河套,想那里的大漠、黄河、沙枣、蜜瓜。

②一九六八年底,我从首都的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小县里,迎接我的是狂风飞沙,几乎整天整日天地混沌朦胧,嘴里沙土不绝。

风头过来时,路上的人得转过身子,逆风倒行。

那风也有停歇的时候,一天我们几个人便乘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走出招待所,穿过那些武斗留下的残墙断壁,到城外去散心。

只见冰冷的阳光下起伏的沙丘如瀚海茫茫,一直黄到天边。

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绿,甚至没有声音。

在这里好像一切都骤然停止。

我们都不说话,默默地站着,耳边还响着上午分配办公室负责人的训话:“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在这里自食其力,好好改造吧。

”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这几个人本是有力量的,有天文知识、化学知识、历史知识,可是到哪里去自食其力呢?眼前只有这一片沙漠,心头没有一点绿荫。

③春天到了,我被派和民工一起到黄河边去防汛。

开河前的天气是阴沉低闷的,铅灰色的天空,像一口大锅扣在头上,不肯露出一丝蓝天。

长长的大堤裹满枯草蓬蒿,在风中冷得颤抖。

那茫茫大河本是西来,北上,东折,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子又浩浩南去的。

如今,却静悄悄的,裹一身银甲,像一条沉睡的巨龙。

而河的那岸便是茫茫的伊克昭沙漠,连天接地,一片灰黄。

我一个人巡视着五六里长的一段堤,每天就在这苍天与莽野间机械地移动,像大风中滚动着的一粒石子,我的心也像石头一样的沉。

我只盼着快点开河,好离开这忧郁的天地。

④一天下午,当我又在河上来回走动时,眼睛突然一亮,半天上云开一线,太阳像一团白热化的水团,挤开云缝,火团旁那铅块似的厚云受不了这炽热,渐渐由厚变薄,被熔化,被蒸发。

云缝越来越宽,阳光急泻而下,在半空中洒开一个金色的大扇面。

这时远处好似传来隐隐的雷鸣,我的心激动了,侧过耳朵静静地听着,声音却好像是从脚下发出的。

啊,老河工说过,春气是先从地下泛动的。

忽然我又发现,不知何时,黄河那身银色的铠甲裂开了一线金丝,在渐渐地扩宽。

那是被禁锢了一冬的河水啊,正在阳光下欢快地闪出软软的金波。

不一会儿偌大的冰河就破碎了,浮动了。

黄河伸伸懒腰苏醒了,宽阔的水面漂着巨大的冰块,顺流直下,浩浩荡荡,像一支要出海的舰队。

那冰块相撞着发出巨大的响声,有时前面的冰块流得稍慢一些,后面的便斜翘着,一块赶一块地压了上来,瞬时就形成一道冰坝,平静的河面陡然水涨潮涌。

北国的春天啊,等不得那柳梢青绿,墙头杏红,竟来得这样勇猛。

⑤不知何时,堤外的河滩里跑来一群觅草的马,它们狂奔着,嘶鸣着,一会儿吻吻地下的春泥,一会儿又仰天甩着长鬃。

我被感染了,不禁动了那在心头关锁了许久的诗情,轻声咏道: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

鬃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

⑥我的心解冻了。

⑦春天过后,我们被分配到一个生产队去当农民。

每天担土拉车,自食其力。

生活是单调的,但倒也新鲜。

书全部锁进了箱子。

我从头学着怎样锄草、间苗、打坷垃。

我已学会用一根叫“担杖”的棍子担土,学会不怕膻味吃羊肉汤泡糕,还知道酸菜烩猪肉时最好用铜锅,那菜就越煮越泛出新绿。

高兴时也去和放马的后生们一起骑上马在草地上狂奔,只是不敢备鞍,怕摔下来挂了镫。

一次,我从牧人处得到了一个黑亮的野黄羊角,竟用心地雕起烟嘴来。

渐渐,我们的饭量大了,胳膊腿粗了,只是不怎么用脑了,对箱子里的书也渐渐淡忘。

只有偶
尔开会夜归,抬头望天,学天文的就指给大家,那是“牛郎”,那是“织女”。

抱把柴火蒸馒头时,学化学的就挽起袖子来兑碱,算是我们还有一点知识。

⑧夏初的一夜,经过一天的劳累,我在泥壁草顶的小屋里酣卧。

一觉醒来,月照中天,寰宇一片空明,窗外的院子白得像落了一层薄霜。

不知为什么,我不觉动了对北京的思念。

这时的北海,当是碧水涟涟,繁花似锦了。

铁狮子胡同我们那个古老的校园——那里曾是鲁迅先生不能忘却的刘和珍君牺牲的地方——这时那一树树的木槿该又用她硕密的花朵去遮掩那明净的教室。

图书馆的楼下一定也泛起了一阵阵的清香,那满园的丁香该已经开放。

和着月色,我忆起宋人的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样不知过了多时,便又在一种浮动的暗香中蒙眬睡去。

⑨翌日,我起来扫院子,鼻间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清香。

我怀疑还是昨夜的梦,但这香又总不肯退去。

原来沙枣花已悄悄绽开。

我拉着扫把伫立着,房东大爷看见了说:“后生,想家了吧,春过了,你们也该走了。

”我说:“大爷,我们不走了,就在这里当一辈子农民。

”不料,他胡子一抖,脸上闪过一丝不快:“那还行?那还行?”
⑩一年后,我们自然是分配了,工作了,各自去自食其力了。

去年夏天,我们这一伙河套人在北京的一个朋友家里小聚。

主人说要给大家吃一件稀罕物,说着便捧出一个金黄如碗大的东西。

众人一见,不觉齐声惊呼:“河套蜜瓜!”在北京见到这种东西,真如他乡遇故人,席间气氛顿时活跃。

瓜切开了,那瓤像玉,且清且白,味却极甜,似糖似蜜,立时香溢满室。

老朋友们尽情畅谈,经过那场沧桑之变,各人终于又走上了自己的路。

大家诉说着,互相安慰、祝贺、勉励。

当然,也少不了忆旧,重又陶醉河套平原那迷人的夏夜、火红的深秋,最后自然又谈到桌上的蜜瓜。

那样苦的地方,怎么能产出这样好的瓜呢?我们这些在那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人自然知道,正因为经了那风沙、干旱和早晚极悬殊的温差,这瓜里的蜜才酿炼得这样甜、这样浓。

事物本是相反才能相成的。

⑪河套,我永不会忘记那个我刚开始学步的地方。

(有改动)19.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西部小县的一段生活经历。

从②~⑨段可以看出,他内心经历了①、②、无奈中逐渐适应、感受到美
好、③的变化过程。

(3分)
20.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
答:
21.学者林非先生认为梁衡的散文具有“捕捉住自然或人文景观令人神往的妙处”“表达出人的心灵、意志和力量”的特点。

请结合第④段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分)
答:
答案:
(二)(共10分)
19.答题示例:
①黯然沉重②心情开始解冻③坦然面对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20.答题示例:
作者运用设问,字面上解释了河套蜜瓜香甜的原因,实际上隐喻了正是当年艰苦生活的磨砺,才使大家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而引出了“事物本是相反才能相成”的感悟。

(共3分。

手法1分,简析作用2分)
21.答案示例:
作者捕捉住黄河解冻时景象的妙处,用“像一支要出海的舰队”的比喻,“冰块相撞着发出巨大的响声”“陡然水涨潮涌”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奔腾浩荡的气势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出北国春天不可遏制的生命力,传达出自己内心受到的震撼,使人感受到他内心充满了力量。

(共4分。

结合内容,1分;手法,1分;分析,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