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心,共享幸福主题班会设计
爱心传递情暖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爱心传递情暖校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集体中传递爱心。
3.帮助学生感受到爱心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懂得奉献是一种美德。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要传递爱心。
2.学生能够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体会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满足。
三、教学内容1.爱心传递的定义和意义。
2.爱心传递的方式和方法。
3.爱心传递的案例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主持人和辅导员共同准备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流程。
2.班级准备一些爱心传递的实践案例和故事,作为分享和讨论的素材。
3.准备一些小道具和游戏环节,增加主题班会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主持人介绍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和目的,引出爱心传递的概念。
2.班级学生表达对爱心传递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正文1.辅导员分享一些爱心传递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曾经传递爱心的经历和感受。
3.进行一些小游戏或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传递爱心的快乐和意义。
第三步:总结1.主持人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收获,强调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感想和展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爱心传递的计划和期望。
六、教学延伸1.每周设立一个“爱心传递周”,鼓励学生在校园中传递爱心,帮助他人。
2.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快乐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1.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本次主题班会的效果。
2.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主题班会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让爱心在校园中传递,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
特殊应用场合一:学校义卖活动增加条款:1.在教学准备中加入准备义卖物品和摊位的事项。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五章“人与社会”中的第二节“关爱他人”。
详细内容包括: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的表现、如何传递爱心、生活中的爱心传递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爱他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爱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关爱他人的事例,并学会传递爱心。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的表现以及如何传递爱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心传递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观看视频后,教师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关爱他人的事例?这些事例给你什么启示?”2. 新课导入: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的表现、如何传递爱心等知识点。
过程细节: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爱他人的事例。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爱心,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爱心传递的方案。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关爱他人的意义2. 关爱他人的表现3. 如何传递爱心4. 生活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爱心传递的作文。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2. 作业题目:搜集身边的爱心传递事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爱心传递事例,学会关爱他人,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引言:班会教案是指在学校中组织的班级集体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文将针对“爱心传递”为主题,设计一份适用的班会教案,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爱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活动,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2.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 增强学生对传递爱的理解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能量。
二、活动内容:1. 班会活动前的准备:在班会活动前,教师应提前准备以下物品:- 纸张和笔;- 爱心卡片或织带(可用于学生之间传递);-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与爱相关的故事或事件。
2.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讨论爱的定义和重要性。
-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真实案例等资源,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爱的多样性和深刻含义。
-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关于爱的看法,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2)了解爱与被爱的需求。
-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思考和分类,例如,物质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生活中的被爱需求,如被关怀、被理解、被尊重等。
(3)介绍“爱心传递”的概念和意义。
-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直观的演示,向学生展示爱心的传递如何使整个班级或社会变得更温暖。
-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传递爱心,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提升整个社会的爱的氛围。
(4)组织爱心传递活动。
- 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同学作为“爱心使者”,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周内传递爱心。
- 每个小组按照轮流的方式,将一封或多封爱心卡片传递给其他小组的成员。
卡片可以写下学生对对方的关心和鼓励。
- 学生在转交卡片时,可以附上一份小礼物,如一朵鲜花或一块巧克力。
(5)分享和反思。
-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他们收到和转交爱心的感受和体会。
-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在传递爱心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2024学年小学守护幸福传递爱心班会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遵守规则、传递爱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遵守规则、传递爱心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规则的重要性、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心和责任感的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遵守规则、传递爱心和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心和责任感。具体来说,难点包括:
(1)规则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心和责任感,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3)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学生可能难以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阅读《爱的教育》后,你认为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
- 阅读《规则的力量》后,你认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是什么?
- 观看《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后,你认为有哪些具体的行动可以传递爱心?
- 观看《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后,你认为遵守规则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实际意义?
2024学年小学守护幸福传递爱心班会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小学主题班会设计:传递爱心火种,共享幸福生活 教案

小学主题班会设计:传递爱心火种,共享幸福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学会感恩。
二、教学内容:1. 爱心火种的含义2. 传递爱心的方式3. 共享幸福生活的意义4.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5. 感恩与珍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火种的含义,学会传递爱心,关爱他人,感恩珍惜幸福生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付诸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感知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爱心火种的含义:教师阐述爱心火种的象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3. 讨论传递爱心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传递爱心的多种方式,如关爱同学、帮助他人、尊敬师长等。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递爱心的快乐。
5.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传递爱心的场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6. 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共享幸福生活。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传递爱心的实践作业,如回家为家人做一件小事,感受幸福生活的美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明确爱心火种的含义,理解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多种传递爱心的方式,并能在生活中实践。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主题:爱心传递
一、目的与意义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念,促进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爱心在班级中传递。
二、教学内容安排
1. 热身活动
开场歌曲:《关爱你我他》
2. 主题阐述
通过故事、视频等形式讲述关于爱心传递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心传递”的意义。
3. 分组活动
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组织一次爱心传递活动。
比如:帮助他人、捡垃圾、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爱心传递的快乐。
4. 小结与分享
请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爱心传递活动,让全班同学了解到他人的付出和帮助,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爱心传递中来。
5. 结束语
在班级中,爱心传递不仅是行动,更是一种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够
将爱心传递延续下去,让班级充满爱与温暖。
三、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我深刻感受到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只要我们用心传递,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
够牢记爱心的重要性,将爱心传递下去,让我们的班级充满爱与温暖。
愿我们的爱心之光,照亮整个世界。
延伸爱心携手温情主题班会

延伸爱心携手温情主题班会
一、温馨的班级大家庭
在这个主题班会上,我们一起探讨爱心携手温情的意义,共同营造一个温暖互助的班级氛围。
二、分享我的爱意,传递温情的力量
通过分享个人的爱心故事,让大家感受到爱的力量并互相传递,携手温暖彼此的心。
三、互助合作,筑起友爱之桥
从小事做起,通过互助合作的活动,培养班级间的友爱与团结,共同打造一个温情的班级。
四、携手爱心,共同传递温暖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我们班级的爱心,并以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共同传递温暖的力量。
五、每个人都是班级中的一颗温暖的星
通过表彰班级中的温暖之星,鼓励每个人展现出自己的爱心,共同建设一个充满温情的班级。
六、和谐相处,传递友善与宽容的情怀
通过讨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友善与宽容的价值,共同营造一个和睦友善的班级环境。
七、爱心接力,继续传递温暖
通过班级爱心接力活动,让爱心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不
断延续,为班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
八、每天都是爱心传递的日子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爱心行为的关注和分享,让大家明白爱心传递不分时间和地点,每天都是爱心传递的日子。
九、共同承担责任,共享成长的喜悦
强调班级中共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共享成长的喜悦,并以此增进班级之间的友谊和温暖。
十、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明天
鼓励班级中的每个人携手前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爱心传递》主题班会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四章《关爱他人》第三节“传递爱心”,内容主要包括:关爱他人的意义、传递爱心的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 培养学生传递爱心的意识,学会关爱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转化为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传递爱心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爱他人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将关爱他人转化为实际行动?2. 知识讲解(1)关爱他人的意义通过课件展示教材内容,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传递爱心的方式3.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一段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他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
(2)分组讨论: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将关爱他人转化为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传递爱心的活动,并分享给大家。
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传递爱心是每个人的责任,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板书设计1. 关爱他人的意义2. 传递爱心的方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3. 构建和谐社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传递爱心的活动,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式和预期效果。
2. 答案:(1)活动名称:关爱老人,温暖相伴(2)活动目的:提高同学们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预期效果:通过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提高道德素养,同时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温暖和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爱心,共享幸福主题班会设计
传递爱心,共享幸福主题班会设计
一、背景分析:
微博上有这么一段话:如果父母不养我们,不供我们读书,这么多年来,他们赚的钱已经可以环游世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我们成长的年华里,父母双鬓的头发已渐渐发白,光阴荏苒,韶华易逝,此时不感恩,更待何时?
本班有学生43人,大多独生子女。
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宠溺,形成自我中心意识,不懂得与人分享,认为父母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感恩的意识淡薄。
故此,召开本次班会,教会他们做人。
通过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思索对父母的报恩之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报恩之行。
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二、设计理念:
用主题班会的形式,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盛会的事例,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去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通过回忆日常的点滴,唤醒同学们麻木的心灵,让大家
心怀感恩,变得勇敢与坚强,理解和体谅父母,让感恩的行动在生活中传递下去,然后将对父母的感恩引申向整个社会。
心怀感恩之情,对别人,对事物,对环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
三、教育目标:
1.让学生理解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报答父母、老师、同学,以实际的行动报答他们。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
1.制作好班队活动所需的音乐,加以气氛。
2.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3.学生制作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开始阶段:
班主任:同学们,现在我宣布:传递爱心共享幸福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有请我们的两位主持人!(学生鼓掌)主持人1: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
主持人2: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主持人1: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支持人2: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漫天轻舞。
主持人1: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
主持人2:人更应具有仁爱之心。
主持人(合):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爱心的笔,让我们一起传递爱心,共享幸福!
(二)活动阶段:
1.故事感受爱
主持人1:首先,让我们来欣赏精彩的《老鼠报恩》的故事。
(课件播放故事。
)
主持人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带着问题听故事。
(大屏幕出示问题)
主持人1: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有请我们的小记者采访一下吧!(小记者随机采访学生。
)
2.说出你的幸福
主持人1:是啊!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何以成人;没有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们何以成材;没有朋友的友爱之恩,我们何以快乐;没有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我们何以雨露……我们的成长,时时接受着各方面的恩赐。
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感动吧?同学们,敞开你的心扉,说出你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幸福吧!(大屏幕出示: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成长中的感动和幸福吧!)(学生畅谈自己在成长中的感动和幸福。
)
3.感恩父母
主持人1:其实,生活中能令我们感动的事情,场面很多,很多,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真切感受到。
主持人2: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给了我生命全部的爱,又在我耳边轻轻说了声,你不用回报,是谁把一切的爱都化为甘露,无声孕育了一方新绿,是我慈爱的父亲、母亲。
主持人1:母亲,你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浸润着我!你用那金色的摇篮,编织我人生路上的云霞,你用一根根五彩线,绣出我青春锦绣年华。
母爱化作和煦春风,伴随我走遍海角天涯。
主持人2:父亲,你是一米阳光,丝丝缕缕地包裹着我,温暖着我,父亲是高山,我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
千万年;巨树参天,根脉却深深的扎在你博大的胸怀!
主持人1:我要把最美的鲜花献给你,把最好的祝福献给你,把最深情的歌儿献给你,把最真挚的爱献给你。
感恩不待时,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向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传递真情,共同享受幸福吧!
4.用爱传递爱
主持人1:(大屏幕出示: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社会、他人对我们的关爱,将爱心传递下去呢?)
汇报表演,表达爱意。
(小记者出场)
小记者1:有请儿歌小组的同学先来谈一谈吧!
(1)儿歌小组: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地生活在一起。
我们编了一首儿歌来表达同学之间的情谊。
(小组齐诵)
同学们,在一起,
同学习,同游戏
你帮我呀我帮你,
快快乐乐多欢喜
好处面前不争抢
方便面前要谦让
同学就像亲兄弟
团结互助多亲密,多亲密!
小记者2:听了你们的儿歌,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我们这个大家庭亲密友爱的一幕幕。
同学之间,爱心就是一种帮助,爱心就是一种互助。
下面我们看看我们班的百灵鸟歌唱小组,他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2)歌唱小组:我们的妈妈很辛苦,既要工作,又要关心我们的身体和学习,岁月和艰辛已经让妈妈变得很苍老。
所以我们要一首歌《妈妈格桑那》来献给天下伟大的妈妈们。
小记者1:是呀,妈妈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是最美丽的童话,你们看智慧小组也跃跃欲试,来,请他们来谈谈吧!
( 3)智慧小组:我们小组归纳了一下我们的想法。
下
面我们来说说。
观点1: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心存感恩,共同分享成与败、得与失,我们应该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观点2: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平等面谈、对话、沟通、认同、理解、尊重,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大家和谐相处,相互之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观点3:感恩成功,更感恩失败。
成长的路上崎岖坎坷,我们应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在挫折与竞争中成长,在鲜花与掌声中成熟。
小记者:他们归纳的多好啊,要感恩首先应有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感恩才能落实到实处。
5.用爱缔造幸福
主持人1:俗话说: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虽然我们不是都能作到涌泉相报,但起码应该有报恩之心,用爱心缔造幸福
主持人2:不要把父母的养育视为当然,不要把老师的培养看作应该,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的时候,他会因为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他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
主持人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非常感动,有许多话想说。
让我们大声的说出来吧!
主持人2:我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
同学,感谢他们给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感谢他们让我拥有一颗热忱,感恩的心!让我们用最美妙的歌声,最优美的手语献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们。
让我们高唱这支《感恩的心》。
歌声响起《感恩的心》。
全班一起唱,做手语。
(三)结束阶段:
1、班主任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开得非常成功。
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心怀感恩,传递爱心,共享幸福。
音乐再次响起,在歌声《感恩的心》
2、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五、活动延伸:
主题班会进展的很成功,既时效果也很好。
但为了巩固教育的成果,使感恩观念深入学生头脑,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又采用了以下方法:写出对主题班会的感受,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将好的作品进行展览;开展了一次传递爱心,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
当然,感恩,这一教育话题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家长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感恩教育走的长远。
自开展主题班会后,班级的凝聚力、亲和力,有了明显的改善,班级日常量化管理成绩提高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高涨;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后进生的转
化工作等都比较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