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的八大错误类型共33页文档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1褒贬误用⑴贬义,不可褒用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半斤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而无当:原指大得无边际。
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
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明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
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
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人模人样:指小儿有成人像;指人外表有模有样,但使用时往往都会后面跟一个转折性的词句来表达一种感慨,出人意料的事情,含贬义;也指人的举止态度与身份不符。
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使用错误类型

成语使用错误类型(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基准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斥责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解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基准4张大妈终于找出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基准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基准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走散或分道扬镳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基准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无法用作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基准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存有赞同的,存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采用犯下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基准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采用在舆论传播方面;基准7中“差强人意”就是大体上还能够并使人令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令人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基准8近来,水资源日见贫乏,我们必须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基准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基准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拥挤(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于不当生硬。
(五)语意前后重复基准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长途跋涉,不断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基准12敌人耗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至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基准10中“多少”尚无“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基准11中“整体表现反常”就是“与往常截然不同”;基准12中“浑身”与“遍体”重复;基准13中“红遍”尚无“耳熟能详”之意,再用似乎就是重复了。
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成语运用八种常见错误一、感情色彩误用。
1、(2002年题)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
褒义词。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显然语境是贬义,该用贬义词,却用了褒义词。
2、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惨淡经营”原指用浅淡的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
后用以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
褒义词。
“惨淡经营”等同于“苦心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题运用正确。
3、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1995年全国高考题)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全国高考题)“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谋害别人,也是贬义词;有些成语褒贬鲜明。
如“胸无城府”“叹为观止”“同心同德”“虚怀若谷”“大有作为”等都是褒义。
“信口雌黄”“有恃无恐”“无所不为”“肆无忌惮”“处心积虑、火中取栗、趋之若骛、炙手可热、无所不为”颐指气使”“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蠢蠢欲动”,“洗心革面”“过江之鲫”、“夸夸其谈”、“弹冠相庆”、“无独有偶”、“煊赫一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投其所好”等常用贬义场合,否则就是误用。
有些成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像处理问题。
“登峰造极”——(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中)有时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是中性词,也恰当。
这种类型中有一类需特别注意,有些成语身兼两种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1、语义理解误用:
这是指成语本身意义的误用,也就是使用者没有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而作出错误的用法。
例如“下象棋”,“下”应是“走”;“笑里藏刀”,“笑里”应是“假笑”;“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应是“卖狗肉”。
2、语法误用:
这是指因没有掌握成语的语法形式,而使用错误的成语形式、词语句型。
例如“有好生之德”,“好”应该“善”;“乐极生悲”,“乐”应该“欢”。
3、搭配误用:
这是指使用者没有恰当搭配实际语境而出现的错误,例如“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瞧”应该是“看”;“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应该是“牛马风”。
4、补语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恰当的补充词语而使语意不准确或不完整,例如“三生有幸”,“三生”应为“一生”;“穷当益坚”,“当益”应为“当益处”。
5、同音误用:
这是指成语的词语或字的发音和其他的字的发音相似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乱七八糟”,“乱”应该是“郎”;“按图索骥”,“骥”应该是“驹”。
6、形式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使用成语形式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一把芝麻开门”,“开门”应该是“开门见山”;“拂袖而去”,“拂袖”应该是“拂袖而逝”。
7、省略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的省略成语词语而产生的错误,例如“金玉满归”,“归”应该是“堂”;“计上心头”,“计上”应该是“日夜”。
8、混淆误用:
这是指由于词语含义相近而造成的错误,例如把“假象”当作“假想”;把“因循苟且”当作“因势利导”。
成语常见使用错误类型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住在风雨飘摇的土屋里,衣着打扮土得不能再土。 B国庆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C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搭配组合,使极光变花筒。 D 现在社会上假货泛滥,从假烟、假酒到假警察、假医生,应有尽有,让人防不胜防。
E
六、轻重失度
七、语法错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例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例1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 例2中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对策:古意出发,吃透词义,注意引申义
例: 差强人意:勉强符合心意 鹤立鸡群 :形容人的才能突出 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 明日黄花 :过时的事或者消息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自相惊扰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他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云烟。 B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的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D出版社一直致力把大师的佳作推向公众,几十年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指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好的风尚。)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A
错用对象
成语误用错分类

成语误用错分类1、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2、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3、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4、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
例如: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5、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
例如: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地笑....。
又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了起来。
常误用成语集锦1、空穴来风:比喻流言乘隙而入。
(也说传言和消息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用反了。
2、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和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4、灸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媒体扩大其适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意。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分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