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精选5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精选5篇)《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的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潜伏在日本最高情报机构,用高超的间谍手法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篇1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描述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李侠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在上海出生入死与日本特务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出重要情报,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被李侠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
被捕后,在牢狱里他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
为了不让敌人得到秘密电台的信息,他毅然把纸条吞进肚子,他用他的机智保护了组织。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因为,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
想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革命怎会成功?现在的快乐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篇2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中,为了革命事业,有两名战士假扮夫妻,潜入敌人内部为共产党总部延安发送情报,他们一个叫李侠,一个叫何兰芬。
一开始,何兰芬不适应他们所在地的环境,但有李侠在她身边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适应了。
李侠为了能安全的`发电报,经常藏到楼顶上去发。
可有一天,敌人发现了李侠的行动,就秘密把他和何兰芬抓了起来。
在牢狱里他们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
后来,何兰芬被放了出来,她回家以后,自己非常艰难地生活着,直到李侠也被放出来,于是他们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一个汉奸让李侠把一些电报发给敌人,李侠没有办法,只好按照汉奸的安排把电报发了出去,同时,他趁汉奸不注意,顺便给延安也发去了一份,这充分体现了李侠的机智和勇敢。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影片中的主人公李侠,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身处敌占区,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可他却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李侠的工作环境可谓是危机四伏。
想象一下,他住在一个狭小破旧的房间里,周围的墙壁斑驳不堪,灯光昏暗得让人压抑。
可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地方,他架起了那部至关重要的电台,用滴滴答答的电波传递着关键的情报。
那电台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些陈旧,但在李侠的手中,它却成为了与敌人斗争的有力武器。
记得有一个情节,李侠正在紧张地发报,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警惕起来,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迅速停下手中的动作,轻轻地合上电台的盖子,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
这时,门被粗暴地推开了,几个特务冲了进来,四处翻找。
他们的眼神凶狠而贪婪,仿佛要把这个小房间翻个底朝天。
李侠的心跳得厉害,但他的脸上却保持着镇定,甚至还和特务们周旋了几句。
那一刻,我真为他捏了一把汗,心里想着:“这可咋办呀,要是被发现了,那可就全完了!”好在最后特务们没有发现什么端倪,骂骂咧咧地走了。
李侠这才松了一口气,重新打开电台,继续他未完成的工作。
还有一次,李侠得到了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必须马上发送出去。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电台出了故障。
他急得团团转,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手忙脚乱地修理着电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显得那么漫长。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电台修好了,情报也顺利地发了出去。
那一刻,他脸上露出的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真的让人感动。
李侠的生活中,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无尽的危险和孤独。
他不能和家人朋友随意相聚,不能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行走,甚至连一个安稳觉都睡不上。
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退缩过。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使命,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革命的胜利有多么重要。
电影中的那些紧张刺激的情节,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李侠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危险。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电影里的主角李侠,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身处敌占区,每天都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却始终坚定地传递着重要情报。
影片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个夜晚,李侠在他那狭小又简陋的房间里,周围堆满了各种发报设备。
灯光昏暗,可他的眼神却格外明亮。
他的手指熟练地敲击着发报机的按键,那滴滴答答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脆。
每一次按键的按下,都像是他对敌人的一次有力回击,又像是对远方战友的深情呼唤。
他的神情专注而又紧张,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知道,一旦被敌人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解放。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狗叫,让这个夜晚更加阴森恐怖。
李侠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只有他和电波的世界。
他的耳朵时刻倾听着外面的动静,稍有风吹草动,他就得迅速做出反应。
还有一次,敌人突然加强了对这片区域的搜查。
李侠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转移发报设备了。
这时候,他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机智。
他迅速把发报机藏在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然后若无其事地坐在桌前,拿起一本书假装阅读。
当敌人闯进房间的时候,他的心跳得厉害,但脸上却没有露出一丝惊慌。
敌人四处翻找,那粗暴的动作,仿佛要把这个小房间给拆了。
李侠的手心里全是汗,可他还是强装镇定,跟敌人周旋着。
“你们这是干什么?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李侠说道。
敌人哪会轻易相信,他们继续翻找着。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李侠感觉自己的呼吸都要停止了。
好在,最终敌人没有找到发报机,悻悻地离开了。
李侠这才松了一口气,可他知道,危险依然存在,他的工作还得继续。
看着李侠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战斗,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每天过着安稳、舒适的日子,根本不用担心生命受到威胁。
可这一切,不正是像李侠这样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他们在黑暗中前行,为我们点亮了光明;他们在风雨中坚守,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天。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六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六篇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篇1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描述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李侠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在上海出生入死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出重要情报,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被李侠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
被捕后,在牢狱里他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
为了不让敌人得到秘密电台的信息,他毅然把纸条吞进肚子,他用他的机智保护了组织。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因为,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
想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革命怎会成功?现在的快乐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篇2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讲的是1938年抗日战争中,为了革命事业,有两名战士假扮夫妻,潜入敌人内部为共产党总部延安发送情报,他们一个叫李侠,一个叫何兰芬。
一开始,何兰芬不适应他们所在地的环境,但有李侠在她身边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适应了。
李侠为了能安全的发电报,经常藏到楼顶上去发。
可有一天,敌人发现了李侠的行动,就秘密把他和何兰芬抓了起来。
在牢狱里他们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
后来,何兰芬被放了出来,她回家以后,自己非常艰难地生活着,直到李侠也被放出来,于是他们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一个汉奸让李侠把一些电报发给敌人,李侠没有办法,只好按照汉奸的安排把电报发了出去,同时,他趁汉奸不注意,顺便给延安也发去了一份,这充分体现了李侠的机智和勇敢。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5篇_观后感_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5篇,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简单来说就售赏过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5篇(一)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描述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李侠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在上海出生入死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出重要情报,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被李侠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
被捕后,在牢狱里他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
为了不让敌人得到秘密电台的信息,他毅然把纸条吞进肚子,他用他的机智保护了组织。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因为,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
想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革命怎会成功?现在的快乐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5篇(二)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讲的是1938年抗日战争中,为了革命事业,有两名战士假扮夫妻,潜入敌人内部为共产党总部延安发送情报,他们一个叫李侠,一个叫何兰芬。
一开始,何兰芬不适应他们所在地的环境,但有李侠在她身边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适应了。
李侠为了能安全的发电报,经常藏到楼顶上去发。
可有一天,敌人发现了李侠的行动,就秘密把他和何兰芬抓了起来。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八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八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范文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爱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外公告诉我,这部电影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
故事发生在1938年,党中央派李侠到上海做地下电台工作。
李侠在队员何兰芳的帮助下,与情报站的金达、白丽遥和吕道伟三人接头,把情报传给重庆。
而与此同时,日本女间谍柳妮娜排查到了李侠这个重要人物,并策反了李侠的弟弟,赵子歧。
何兰芳冒充李侠太太,营救李侠,确使李侠再度遭到怀疑,幸亏两人配合得当,柳尼娜才打消了怀疑。
可好景不长,柳尼娜又发现端倪,与李侠展开了斗智斗勇。
她变装跟踪,利用赵子歧设置密电陷阱,甚至以李侠的初恋情人路梦惠要挟他。
沉稳坚毅的李侠一次次战胜了敌人,并与何兰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电台。
李侠为了完成任务没有撤离,落入了敌人手中。
再见了,同志们,我永远想念你们!电影结束了,李侠最后的这句话却久久在我耳边回荡。
李侠凭借着他沉稳坚毅的性格,不畏艰难,深入敌占区,与敌人斗智斗勇,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任务。
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尊敬。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这时,我们要靠自己和团队的力量,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克服困难,从而取得成功。
回想起电影中情报站的同志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我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
第二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今年寒假,我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惊动人心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报务人员李侠和何兰芬假扮夫妻被派到上海工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侠和何兰芬出生入死的战斗在日本间谍和国民党特务之间,面对敌人的重重审问,他们没有后退,没有被困难打倒,没有说出机密,他们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向我军发出重要电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最近观看了经典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深刻的主题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与敌人展开惊心动魄的情报斗争的故事。
李侠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他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他以电台为武器,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不断地将重要情报传递出去,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影片中,李侠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危机和不确定性。
敌人的搜查、监听和监视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陷入绝境。
然而,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
他巧妙地利用各种伪装和掩护,将电台隐藏在看似平常的物件之中;他灵活应对敌人的突然检查,表现出了非凡的冷静和应变能力。
让我感动的不仅是李侠的英勇无畏,还有他为了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人,长期潜伏在敌占区,承受着孤独和压力。
他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和动摇。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同时,影片也生动地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
在敌人的压迫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共产党人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
这种对比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观看这部影片,也让我对情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情报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能够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甚至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向。
李侠所传递的每一份情报,都可能改变着战场上的局势,拯救着无数战士的生命。
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仅需要具备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忠诚。
此外,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也让我感触颇深。
比如,李侠在发送情报时,那专注而紧张的神情;他与同志们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和信任;还有他在面对敌人的威胁时,那坚定而无畏的目光。
最新《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800字【精选五篇】

最新《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800字【精选五篇】10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完成的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这将是首部经过4K彩色修复后进入院线重映的黑白经典故事片,届时广大观众可在大银幕上体会红色经典+数字科技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1当我第一次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不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电影的名字给人感觉很特别,仿佛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了冲击,令人迫不及待想看看这部红色经典影片。
《永不消逝的电波》给我们讲述的是1938年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潜伏在日本最高情报机构,用高超的间谍手法给延安发送电报。
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李侠不仅周旋于日本间谍、国民党特务之间,而且在随时都可能牺牲的情况下,李侠凭借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与敌人斗智斗勇;当他的战友何兰芳产生动摇的想法时,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党的眼睛,党的耳朵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也要坚持下去。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重重审问还是威逼利诱,他都毫无畏惧,从容不迫地与日本间谍进行意志与智慧上的较量,把一份份重要的电报发给党。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侠仍然冒着生命的危险发出电报,正当敌人冲进来的时候,他沉着冷静地将电报稿吞入肚子,向战友们发出了最后一次电波: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就这样,李侠离开了人世。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离开我们,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犹如那道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直刻在我们的心头。
看完电影,一幕幕为了争取自由、惊心动魄的画面浮现在我脑海里仿佛回到那个并肩作战的年代,令人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
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时候,当我们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的时候,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是谁给的?是的,正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电影中那种残酷而惨烈的斗争是难以想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传统,更应面向未来
——观《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感在战争年代诞生,折射了中国革命的缩影,伴随着党的成长与光荣。
西电从一开始便被深深烙上了中国革命与战争的烙印。
半部电台起家,西电的诞生不可谓不艰辛。
当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已是飞机坦克、无线通信时,红军的战士却还不知电台为何物。
摔碎的半部电台是愚昧,留下的半部电台是觉醒。
或许正是从那时起,共产党军队燃起了对军队装备的渴望,甚至可以认为说那半部电台也是现代中国国防现代化和科技强军的星星之火。
共产党的军队不再只是靠意识战斗,现代科技开始成为这支军队的如虎之翼。
在战争中诞生,西电继承了战争年代军人般坚强的意志和战士一样战斗的激情。
无论是在江西简陋的平房里,还是在长征充满危机的路途中;无论是在河北的小山坡上,还是在西安的新址处,西电的学子一刻也不曾放弃过学习。
环境的困苦绝不是学生们坚持学习的障碍。
那个年代的西电人有着对知识极度的渴望,那个年代的西电人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无比顽强的毅力。
在行军途中,前人背黑板,后人学习。
没有物资供给,有的只是追兵和空袭。
不敢说在这样的环境下究竟能学到什么知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人意志和坚持绝对超越了一切,而这种毅力和坚持将是这批人、这所学校最珍贵的财富。
当走出战争的废墟,走进和平年代,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建设的新阶段,西电成功吸引到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无论是当年的五楼研究组,还是来自大连的一批专家,西电正是因为这些学者的注入而登上中国信息科技的巅峰。
这些人才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我始终相信有人才有学校。
我觉得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发掘和对人才的吸引应该始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
进入新世纪,进入信息时代,伴随着学校的体制改革,应该说西电迎来了发展的东风。
在21世纪,这个以信息科技为主导的新世纪,西电的通信电子特色其实正是符合了新时代的要求,而西电也确实是在新世纪中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
余迹流星通信、综合业务网理论、探月工程图像压缩技术、国产新型预警机,西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一系列的成就让每一个作为西电人的我们都感到骄傲,也激励着我们走向信息科技的高峰,为国家社会民族做出更大
的贡献。
从历史中走来,我们可以看到西电继承了脚踏实地、埋头做科研的务实精神,但在新的时代,在我们引为依托的高科技信息领域,我们不仅需要务实地追求先进技术,先进的信息行业要求我们更加的需要先进的理念。
不能局限于当下,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和更加积极活跃的创造意识。
只有理念的更新,我们才能跟紧高速发展的信息行业的步伐。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我们就必须做好准备,以更加国际化开放化的姿态融入其中。
革命的传统给西电贴上了红色文化的标签,红色的西电文化是支持西电这么多年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如今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从红色文化出发,同时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当今的红色文化绝不再是革命和政治斗争,也不应该只是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
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我觉得当今的红色文化应该引申为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西电培养出来那么多的将军哪一个不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和热爱,为国家探月工程和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西电科技专家哪一个不是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爱国意识和社会担当或许不像宣传的那样明显,但绝对是他们前进的深层精神源泉。
然而,现在我们的西电乃至全国高校的大学生都是缺乏这种国家意识和社会担当的。
一切以就业为目标,一切从现实出发,虽然说这样的做法更加的实际,但总觉得比那一代人少了点什么。
而这种国家和社会信仰的缺乏究竟能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呢?
辉煌的历史造就了今日辉煌的西电,今日我们的努力将成就西电明日的辉煌。
继承传统,更加面向未来,相信西电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