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合集下载

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检测:(十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检测:(十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解析

框题跟踪检测(十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知识点一真理是客观的1.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这表明()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解析:选D真理是客观的,尽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管人们的地位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

不能简单地认为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A 项错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错误。

2.《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

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解析:选C注意本题设问的要求是“合理性”。

庄子的核心含义是判断价值不能仅以某个个体的主观角度作为评价标准,这实际上间接提出了“什么是检验认识的标准”这个问题,C项体现了题意。

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庄子并没有提出实践是检验标准,只是提到不能用认识检验,B排除;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为官从政,学点经济学,有好处;滥用经济学,很危险。

我们要坚决防止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

将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党内政治生活() A.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是对真理使用范围的调整C.超出了真理的适用范围D.从根本上推翻了原有真理解析:选C本题考查真理的基本特征。

将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党内政治生活,显然是将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的错误做法,答案为C;A与题目中心不符;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D错误。

课时作业(十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作业(十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作业(十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A组基础对点练1.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以相互转化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2.下面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具体情况。

上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表明()①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②原有的关于生育的正确认识不断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③对生育政策的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④对生育政策的认识是在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正确认识被实践推翻,表述错误,故②不选。

③对认识运动的表述错误,不选。

①④表述正确且与材料相符。

答案:B3.从苹果的Siri到本田公司的机器人Asimo,开发者们认为他们能为消费者提供具备与人自由交流功能的机器人。

然而有些神经科学家却称:机器人永远无法学会对人们、地点和情景的理解——这常常包含漫长的社会历史——而这是人类交流的关键。

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具备意识的机器人最终会开发出来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反复性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权威科学家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④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内容源于劳动和交往而非编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①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机器人不具有意识;②正确;③错误,权威科学家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④正确。

课时作业7: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作业7: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1.2015年,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空前广泛的社会关注.针对雾霾产生的原因,柴静调查认为燃油和烧煤是产生雾霾的两大罪魁祸首,而中石化方面认为烧煤是主因,燃油只是次因。

对此,专家、学者与网民也都提出了不同看法。

从认识的主体上看,人们对雾霾的成因持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有差异的②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认识③人们的意识活动会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④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价值评价不同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一直以来人们对彗星充满无限瞎想。

为了解彗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欧洲航天局于2014年11月通过“罗塞塔”号探测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核成功发射着陆器“菲莱”。

对彗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彗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彗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④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根本动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在一个宇宙天然“透镜”的扭曲、放大下,天文学家观测到90亿年前一次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被称为“爱因斯坦十字”的四重像。

这种爱因斯坦100年前在广义相对论中预测的奇特天文现象,曾在类星体中观测到过,但对超新星而言还是第一次。

这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人类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③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

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多个阶段的尝试,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上课用)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上课用)

月上 、帝 星造 日 、 天狗食月
早期通过望远镜以 为阴暗区域是海水 覆盖,就称为“月 海”
通过卫星发射和登月 活动发现:月海实际是月 球上广阔的平原。
• 3、人们对“月海”的重新认识说明了 什么?
认识具有上升性
3.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 认识具有前进性、上升性
①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②真理不会停止,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2、从17世纪伽利略开启对月球的科学 观测,到现在的登月探测,人类对月球 的认识还没有结束,这说明了什么? 认识具有无限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 (物质世界)
认识的主体 (人类)
:无限变化 :世代延续 :不断发展
人类 认识 无限 发展
认识的基础 (实践)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 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 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二、真理的特征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 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 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 正确认识。
树立正确的认识 克服错误的倾向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 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 件性(难点) 3、理解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 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 发展真理(重点)
观点一: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
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必修) 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必修) 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标导读: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3、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问题导思:1.如何理解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既然真理是客观的,就不能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不止一个?3.怎样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所以人们始终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例题导练:1、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错)2、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

(错)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3、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点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 A )①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②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③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④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A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期阶段。

“绕”——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实施中国人的绕月探测,是为一期工程;“落”——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卫星陆续出发,在2013年前后,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是为二期工程;“回”——2020年前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在现场分析取样的基础上,采集关键样品返回地球,是为三期工程。

课时作业14: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作业14: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训练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真理的含义及其特点1.“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③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④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③2.下图漫画说的是:美国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谈到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了解时说:“西方对唐朝诗人是这样认为的——李白就是写月亮的,杜甫是写大众的,而王维是写悲哀的。

”中国与西方对同一诗人有不同的理解,反映了()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②认识的差异根本上来自于实践的差异性③人们的实践水平决定着人们的认识水平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4.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表明()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形象,更可靠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4·山东高考)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知识点二认识的特点及人类的认识过程6.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长。

课时作业12: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作业12: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1.真理的客观性意味着( )①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真理同客观事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真理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⑥真理同谬误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A.①②⑤⑥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这说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③认识是发展的④认识的产生离不开实践,认识的发展则可以离开实践而自我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可放大 2 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认识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5.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

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②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不顾条件的变化,真理会转化为谬误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6.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课时作业19: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作业19: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不假思索而欣然接受。

这说明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③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宋代禅宗大师清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A.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B.认识因主体不同而具有主观随意性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D.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的提出,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意识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

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出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属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1961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奉为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A 组基础对点练1 •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 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 2013 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

我国计划生育 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以相互转化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 .①②C .①④D .③④解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 题答案选Co答案:C2. 下面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具体情况。

上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表明( )①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②原有的关于生育的正确认识不断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对生育政策的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④对生育政策的认识是在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正确认识被实践推翻,表述错误,故②不选。

③对认识运动的表述错 误,不选。

①④表述正确且与材料相符。

答案:B3. 从苹果的Siri 到本田公司的机器人Asimo ,开发者们认为他们能为消费 者提供具备与人自由交流功能的机器人。

然而有些神经科学家却称:机器人永远 无法学会对人们、地点和情景的理解一一这常常包含漫长的社会历史一一而这是 人类交流的关键。

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具备意识的机器人最终会开发出来 ②由于受 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反复性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 件的,权威科学家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④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内容源于劳动和交往而非编程④在实践中检验B .②③ e ra 累换汩和推 厂7®过批准.町以生二®, 晌严嵐生方S 计创的二舲 石总方J&独牛:子虫《光妇 0梃何“对夫灯口細2晌杀件的JJL 煤車轴 生第二"虫 ft 玄jfpij 生ft 两牛A .①②B .③④C.①③ D .②④解析:①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机器人不具有意识;②正确;③错误,权威科学家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④正确。

答案:D考点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4.尽管抗战胜利已过70周年,但人们对于“日本侵华战争到底从什么时候算起”“抗日战争从什么时候算起” “日本到底是什么时候投降的”等历史问题尚存争议。

对上述争议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在特定条件下,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具有模糊性②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③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常会影响认识的严谨性④历史真相的暴露往往会有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A .①②B .①③C.②④ D .③④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是确定的,故排除。

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认识的严谨性取决于人的态度,与历史事件发生偶然性无关,故排除。

产生上述争议的原因在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故题肢②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Co答案:C5.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③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 .①③B .②④C.①④ D .②③解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选;②当①不选,正确的理论才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③当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④不选,材料不涉及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答案:D6.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

科学家发现这一能谱与以前的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

该发现说明了()①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真理在不断否定自身中得到发展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人类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A .①②B .③④C.①③ D .②④解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符合题意。

“科学家发现这一能谱与以前的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符合题意。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②说法错误。

答案:BB组提能强化练7.中国现在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丘成桐、杨振宁等大师级科学家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

正反双方的论战()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②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③有利于人们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④表明真理和谬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A .①②B .①④C.②③ D .③④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通过论战,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故排除;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选Co答案:C8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团队二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

从认识论看,这说明了()A .科学研究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科技创新在反复的实践中无限向前发展D.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排除;上述材料中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过程强调的是事物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B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实践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o答案:C9.7月27日,网络约车新政正式出台。

但对网络约车新政,有人喝彩,网约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运力资源浪费、经济与环境效益低等问题,前景光明;有人质疑,网约车行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等,前景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③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真理性的认识④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A .②③B .②④C.③④ D .①②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

③选项表述错误,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但是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 个。

题目表明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 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故 ②④选项正确入选。

选B 。

答案:B10.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 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 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 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修改表明 ( A.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受到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D. 尊重抗战历史事实是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所在解析:对抗战历史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 受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A 项不选;由“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这表明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B 项正确;对抗战历史的 认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C 项不选;认识发 展变化的目的是推动实践的发展,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 Bo答案:B11.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谈到自己从一个绍兴茶厂的调度员到今天成为享誉全国的“饮料大王”的奋斗历程时说:“从 87年创办娃哈哈集团,经历过 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企业在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错路。

我坚信不做则已,要做 就要做到最好。

熬过一次次难关,如今这些错路和弯路都和成功的经验一起, 成 为娃哈哈未来发展中宝贵的历史教材。

”这启示我们 (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水平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B. 在一定条件下,过去上的失误、错误能对后世有积极作用C. 过去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都对当时的实践发展进步起推动作用D. 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曾经的谬误到后世就会转化为新的真理解析:选项A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选项 C 说法 错误,过去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都对当时的实践发展进步起阻碍作用;选 项D 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明显的界限。

故本题答案选答案:B12. 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 他 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

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 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 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①错误,否认了实践决定认识;③错误,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

确保树立并突 ) 并不是因为“从答案:CC组大题冲关练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总理,您好。

我们注意到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不知道您为什么对这件事那么看重?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读书感受?谢谢。

李克强: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

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

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谢谢!“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理由。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一观点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