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小麦三大病害,分别如何防治

小麦三大病害,分别如何防治

小麦三大病害,分别如何防治小麦的三大病害主要有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以及小麦全蚀病。

1、小麦赤霉病:在发病初期,小穗以及颖片上会有水渍状淡褐色的小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小穗会枯黄。

2、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靠近地表或在地表的叶鞘上会有椭圆形或梭形的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逐渐向内侧发展,危害茎部。

一、小麦三大病害1、小麦赤霉病(1)小麦赤霉病一般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易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的危害最大。

(2)以穗腐的症状为例,在发病初期,小穗和颖片上会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的小病斑,随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会有粉红色的胶状霉层,在发病后期会密生小黑点,导致病部枯褐。

2、小麦纹枯病(1)该病主要发生在叶鞘以及茎杆上,在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者靠近地表的叶鞘上会出现黄褐色病斑,形状为椭圆形或梭形。

(2)随后病情的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大,颜色也会变深并向内侧发展,危害茎部。

3、小麦全蚀病(1)在抽穗灌浆期发病后,病株会变矮、褪色,生长不齐,叶色以及穗色深浅不一,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旱枯。

(2)在苗期,初生根以及地下茎的颜色会变成灰褐色,发病严重时,次生根的局部会变黑。

二、小麦三大病害分别如何防治1、防治小麦赤霉病(1)选择抗病品种,并及时将田园清理干净,减少和控制病菌的来源途径。

(2)按照1:500的比例用2.5%咯菌腈种子剂拌种防治;可用50%福美双,按照种子重量的0.5%进行拌种;在小麦抽穗期,亩用28%井冈霉素多菌灵悬浮剂110ml进行防治,亩用水量50-60kg。

2、防治小麦纹枯病(1)播种时间不能过早并根据土地的肥力水平,掌握合适的播种量,针对重病田需适当增施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按照种子重量的0.2%,用33%井冈蜡芽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3、防治小麦全蚀病(1)选择耐病品种,比如烟农15号,并增施腐熟有机肥。

(2)在播种小麦后的20-30天,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进行喷洒,在翌年返青期再喷1次。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的常见病害:1. 小麦条锈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黄色条带,并逐渐发展成为黑褐色锈斑。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适时喷药等。

2. 小麦赤霉病:该病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主要特征是小麦麦穗出现红色霉斑,并附着许多赤霉菌孢子。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清除麦田周围的草和杂草、施用有机肥料、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3. 小麦白粉病:该病是由小麦白粉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及鞘叶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控制麦田的湿度、适时喷药等。

4. 小麦纹枯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线状、不规则的黄化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控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合理施肥增强植株免疫力、清除病残体等。

二、小麦的常见虫害: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主要通过吸食植株的汁液导致小麦叶片弯曲变形,严重的话会使植株生长受阻。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田间虫情,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2. 小麦夜蛾:小麦夜蛾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对小麦麦穗进行吸食和产卵,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采取轮作种植、利用性介壳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3. 小麦穗象:小麦穗象是小麦收获后的主要害虫之一,会穿洞并吸食小麦粒,引起小麦粒变质。

防治措施包括收割时及时清理麦田、保持仓储环境的干燥清洁、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等。

总结:为了预防小麦的病虫害,农民朋友应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虫害源、科学灌溉等,保持麦田整洁,适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农民朋友还应定期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的高产高质。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河南农业2019年第6期(上)ZHI WU BAO HU 植物保护麦蚜有效控制期持续到扬花期,使其发生量控制在国家防治指标(500头/百茎)以下;把麦蜘蛛持续有效控制到扬花期(处理1、处理2)和抽穗期(处理3、处理4、处理5),这样可减少1~2次田间用药,从而减轻化学农药的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小麦扬花期前后,由于多种病虫害混合交织发生和为害,特别某些病虫严重暴发流行情况下,就应及时采取防治手段适时控制虫害,确保小麦增产增收。

此外,鉴于麦蚜、麦蜘蛛存在突发、重发和暴发的可能,对此,建议各级植保职能部门,要加强小麦病虫害监3456(CK)63.7061.9958.63~3.002.674.8312.6726.5024.5032.00111.33181.17193.33197.67508.335.004.337.0052.0066.0071.6786.50245.17206.17214.33228.00414.5081.3185.1492.67224.00注:表中各试验处理的各生育阶段虫口密度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123456(CK)12534688.7382.9167.9080.6777.92-15.1814.1911.6213.8013.33-673.21667.39652.38665.15662.40584.4842.8643.1542.8242.6542.8841.5457.8656.3756.1356.8556.6554.3332.7031.9332.2832.0830.47注:表中各处理成产三要素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河南农业2019年第6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20~30 mL、12.5%烯唑醇和25%戊唑醇30~60 mL、5%井冈霉素100~150 mL 等对水30 kg 喷施,药液尽量喷到麦株茎基部。

发病较重的田块应连防2次。

二、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秆锈)(一)发病条件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越冬菌量大,春季降雨量多,容易引起条锈病流行。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特征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特征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特征一、小麦白粉病简介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上,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该病害最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人们所发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

因此,对于小麦白粉病的研究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麦白粉病症状小麦白粉病的主要特征是在植株上出现一层白色或灰色的粉末,这层粉末是由真菌分生孢子形成的。

另外,在植株叶片和茎秆上还会出现一些黄斑和褐斑,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枯萎甚至死亡。

同时,在植株下部也会出现许多黑色菌丝体,这些菌丝体可以长达数厘米甚至更长。

三、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特征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名为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该真菌属于子囊菌门,是一种异世配偶生殖真菌。

其分生孢子形成在病害发生期间,这些孢子可以通过风力等途径传播到其他植株上,并在新的植株上继续繁殖。

四、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1. 菌丝体:白粉菌的菌丝体呈无色或淡黄色,单个细胞长约20-50微米,宽度约为2-4微米。

2.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5-45微米,宽度约为16-28微米。

表面光滑,无色或淡黄色。

3. 子囊:子囊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约100-200微米,宽度约为50-100微米。

表面有许多小颗粒。

五、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的生长习性1. 适温范围:白粉菌的适温范围为15-25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0-22摄氏度。

2. 适湿度:白粉菌对湿度的要求较高,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可生长繁殖。

3. 光照条件:白粉菌对光照条件并不敏感,可以在弱光照下正常生长。

六、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2. 灭菌消毒:在播种前进行土壤灭菌消毒,可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减少发病率。

4. 喷洒药剂:在发现小麦白粉病时及早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病害程度。

小麦病虫害图谱

小麦病虫害图谱

赤霉病-田间发病状
5、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各国麦 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
散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裸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 病害。主要发生在穗部。病穗比健穗抽穗早,初抽 出时病穗外包有一层浅灰色的薄膜,后薄膜破裂消 失,露出黑色粉末。 腥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发生于穗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抽穗后至成熟期症 状明显。病株全部籽粒变成菌瘿,菌瘿较健粒短胖。 初为暗绿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充满黑色粉末, 最后菌瘿破裂,散出黑粉,并有鱼腥味。
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 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润和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容易抹掉(与球霉病, 颖枯病和叶枯病不易用手抹掉不同)。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穗部发病,般是个别小穗发病。 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会发生穗枯或掉穗。
秆锈病-田间发病状
3.小麦叶枯病
真菌性病害。引起小麦叶枯病的病原菌有10余种,其中重要的有由雪腐镰孢菌引起的雪腐叶枯,小麦 德氏霉菌引起的黄斑叶枯,小麦壳针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交链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等。由于病原菌种 类不同,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差异十分明显。
①、雪霉叶枯(又称雪腐叶枯) 叶上病斑较大,暗绿色, 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 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 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末干时病斑边缘 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 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叶锈病-田间发病状
秆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禾柄锈菌(小麦变种)引起的真菌性 病害。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 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 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 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 疱状的冬孢子堆。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小麦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小麦病害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称麦枯病,是小麦茎秆、叶片及穗部的一种真菌病,病原菌主要为赤霉菌。

赤霉病的症状主要为小麦叶片和秆部呈现黄褐色、干枯、易折断,受病势较重的秆节数目增多,严重时可导致整株小麦倒伏,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要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及时清除小麦田内麦秆等秸秆垃圾,减少病害菌的存活;适时喷洒防治药剂,以预防和控制。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白粉菌。

病害主要表现为在小麦叶片和穗部上出现白粉状斑块,并伴有病斑组织干枯脱落等现象。

重度感染导致叶片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垃圾,增加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当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白粉现象时,及时采取化学或生物治疗,并对小麦进行掩膜防治,减少重复感染。

小麦扁豆病是小麦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虫媒传播,病原体为小麦扁豆病毒。

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弯曲和萎缩,干生重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将严重受损。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首选抗病品种,适时开展病毒病虫害监测,并采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控制措施,以降低病毒和虫媒的数量;加强田间管理,建议施用病媒昆虫防治药剂,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1. 车轮虫车轮虫属于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地下部分。

受害植株叶片出现黄化、干枯,叶片和茎部中断、死亡,导致小麦植株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常规是在种植小麦时混加有机无机复合肥,夏季注意清理小麦田内杂草和垃圾,增加害虫自然天敌,在施肥时注意根部松土,增强农田通风性,缓解车轮虫的侵袭。

2. 麦蚜麦蚜是小麦的一种害虫,以吸取小麦组织汁液为生,受害植株主要表现为叶停、叶面色浅、叶缘乾燥,黄化等症状,并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收量。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

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

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

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未,即夏孢子。

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1、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2、有大面积感病品种;3、3-5月份雨量较多;4、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现在市面比较好的拌种剂:先正达的锐胜、福戈+亮盾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

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

或是三唑酮、腈菌唑、烯唑醇等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

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小麦的产量受到了各种病虫害的影响。

病虫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对于小麦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对小麦的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病害1. 黄瘟病黄瘟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主要通过麦根腐病菌引起。

黄瘟病会导致小麦植株叶片出现黄斑,加重的话会出现叶片枯死,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受黄瘟病侵害的小麦产量也会明显下降。

防治措施:为防治黄瘟病,可以预防措施与治理结合,例如提前把握好播期,及时除草、松土;合理施肥,保持小麦生长良好的状态,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

2. 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赤霉病病菌主要在小麦上形成并传播。

赤霉病会导致小麦穗部出现霉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麦穗部的枯死。

赤霉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显著下降。

防治措施:为了防治赤霉病,可以适当提前播种,采用抗病品种,定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管理,及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

3. 灰霉病灰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灰霉病会导致小麦植株受害部位出现灰色霉层,观察到植株受害部位还会发现一些细白色的中生菌丝。

灰霉病会导致小麦叶片枯死,根部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1. 假单胞菌假单胞菌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虫害,主要通过假单胞菌引起。

假单胞菌危害小麦叶片、苗床和穗部,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植株死亡。

假单胞菌还会导致小麦产量的显著下降。

2. 绿飞虱绿飞虱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危害小麦。

绿飞虱主要吸食小麦植株的汁液,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植株枯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防治措施:为了防治绿飞虱,可以采用混播、灭虫灯、物理防治,适时进行喷洒杀虫剂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小麦条锈病 小麦叶锈病 小麦秆锈病
小麦锈病病原

小麦条锈病: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叶锈病:小麦隐匿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杆锈病: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黄矮病的病原


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

小麦杆锈病症状

小麦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 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 中最大,隆起高,黄褐色,不规则散生。杆锈 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 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 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 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破裂产生黑色冬孢子粉。
小麦黑穗病的病原


小麦散黑穗病:散黑粉菌,(Ustilago nuda) 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小麦腥黑穗病:光腥黑粉菌,网腥黑粉菌 (Tilletia foetida) (Tilletia caries) 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
小麦黄矮病的症状

典型症状是新叶从叶间开始发黄,植株变矮。 叶片颜色为金黄色倒鲜黄色,黄化部分约占全 叶的1/3—1/2。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显, 分蘖减少,一般不能安全越冬。即使能越冬存 活,一般也不能抽穗。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 旗叶发黄,能抽穗,但千粒重减少。
小麦条锈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 秆及穗部。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退绿斑,后产 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 在植株上延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后期在 发病部位产生黑色的条状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症状

小麦叶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害 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 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 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 较杆锈病小而较条锈病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 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 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初产生黄 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 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病 斑多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
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物
有性态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Blumeria graminis) 无性态为串珠状粉孢菌 (Oidium monilioides)
实验二麦类病害
小麦病害症状及病原物 形态观察
农学院植保系 制作人:张艳菊
一、目的要求

认识麦类的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 物形态特征,为病害诊断、田间调查和 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内容

小麦锈病 小麦赤霉病 小麦白粉病 小麦黑穗病 小麦黄矮病
三、实验作业


绘制小麦锈病、白粉病、黑穗病、赤霉 病的病原菌形态 比较不同病害间的症状差别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

赤霉病以穗腐症状最为常见,被害小穗最初在 基部变水渍状,后渐失绿退色而成褐色病斑, 然后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 后期病部出现黑色颗粒状物。籽粒发病后皱缩 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籽粒表面有 粉红色霉层。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 (Gibberella zeae) 属于子囊菌亚门赤霉菌属 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 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

小麦黑穗病的症状


小麦散黑穗病:系统性侵染病害,植株在抽穗 前症状不明显,一般病株较矮而直立,抽穗早。 起初,虽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 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剩下穗轴。 小麦腥黑穗病:病株较健株矮,分蘖增多,病 穗短直,颜色深,初为灰绿色,后变灰黄色, 病粒较健粒短而胖,因而颖壳外张。病粒易破 裂,内有黑色粉末,由鱼腥气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