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合集下载

血氧饱和度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血氧饱和度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血氧饱和度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护理问题
1、血氧饱和度低可能会引起低氧血症,病人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头晕、恶心、乏力、心悸、支气管哮喘等症状。

2、血氧饱和度低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病人有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肌肉发酸、行走不稳等症状。

3、血氧饱和度低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病人有可能出现心绞痛、心
跳加速等症状。

4、血氧饱和度低可能会导致组织缺氧,病人有可能出现皮肤发紫、
皮肤瘙痒、病情加重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
1、减少病人的活动量,频繁地换气,开启窗帘,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提供适当的饮食,每天坚持定时进食,减少负荷性运动;
3、调整病人的膳食,多食用富含氧气的食物,如紫菜、海带,加强
对维生素的补充;
4、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评估病情,做好血氧治疗;
5、病人可以适当运动,但尽量不要剧烈运动;
6、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纠正呼吸不足,出现心律不齐时,尽
快补充血红蛋白,提高血氧饱和度。

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定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低氧血症的鉴别
低氧血症的特点
低氧血症的分度
术后低氧血症的分期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术后低氧血 症的原因及 处理
副标题
前言
▪ 如何界定术后低氧血症尚无统一指标。一般认为,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 mmHg或氧饱和度低于90%为低氧血 症。术后低氧血症并不少见,常可持续到术后数天甚至更长,并 可引起或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直 接影响手术后患者的存活及预后。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因素
低氧血症的预防
低氧血症的治疗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谢谢观看

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王凤鸣;胡世勋;罗凤秀【摘要】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实施全肺切除术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发生低氧血症21例,非低氧血症29例,分析导致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65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麻醉时间≥4 h、吸烟、术后白蛋白<34 g/L是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麻醉时间≥4 h是全肺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麻醉时间≥4 h 的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高龄与麻醉时间过长患者的监护,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9(016)012【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全肺切除术;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护理对策【作者】王凤鸣;胡世勋;罗凤秀【作者单位】516003 惠州市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耳鼻喉口腔科;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病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6低氧血症是肺部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指血液中氧含量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显著下降,是呼吸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1]。

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心脏负荷过重,影响组织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

由于早期低氧血症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医师很难对其采取及时有效地干预,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2-3]。

本研究探讨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实施全肺切除术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7例,女13例。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术后低氧血症是在手术后发生的低氧血症,常见于麻醉结束后或手术后苏醒的患者。

术后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包括呼吸系统问题、心血管系统问题、肺通气/血流不匹配和其他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和处理术后低氧血症。

一、呼吸系统问题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策:提前检测患者的睡眠呼吸概况,如有需要可以在术前治疗OSA,使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来保持气道通畅。

2.气道阻塞-对策:术前评估气道是否通畅,术后及时拔除导管、减少炎症反应,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局部肿胀或水肿,定期翻身抬高头部,有需要进行吸痰和导管吸引。

3.肺炎或肺不张-对策:鼓励患者及早活动,保持呼吸道湿润,按时进食,胸部物理治疗,肺复张运动,有需要时使用吸痰机或呼吸机,促进肺部通气。

二、心血管系统问题1.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对策:术前评估心脏功能,术中控制出血量和输液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根据临床情况考虑应用导管心排(PAC)或氧合指数(CI)进行监测和支持。

2.心脏疾病并发症-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心脏病状况,根据需要进行治疗,术后密切监测心脏功能,根据临床情况调整液体和药物的使用。

三、肺通气/血流不匹配1.肺栓塞-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并予以预防性治疗,术后适时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病理评估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肺血栓栓塞。

2.肺动脉高压-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术中和术后避免高氧浓度,适时使用肺血管扩张剂,对症处理肺动脉高压。

四、其他因素1.体位引起的通气血流比例不均-对策:术前评估患者的体位问题,术中定期改变患者的体位,加强预防措施。

2.麻醉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对策:术前评估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术后密切监测镇静效果,必要时进行催醒或反向药物。

总之,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包括呼吸系统问题、心血管系统问题、肺通气/血流不匹配和其他因素。

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

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

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低氧血症为病人手术麻醉后常见并发症。

早发现低氧血症,可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人因低氧血症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麻醉、低氧血症、护理病人在指测血氧饱和度SPO<90%,PaO<8kp(60mmHg)时为低氧血症。

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躁动不安、心动过速、心率紊乱、血压升高等。

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如不及时纠正,病情将进一步发展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乃至出现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20XX年,我院手术病人有18例在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后出现低氧血症,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8例病人,男7例、女1l例,年龄30~79岁。

16例为全麻气管插管的手术后病人,2例为椎管内麻醉辅用静脉麻醉病人。

方法:病人手术结束、麻醉终止、清醒后送回外科(15例回普通病房,3例带气管导管回外科监护室),给予氧气吸人,氧流量为2~3L/rain。

迈瑞MEC一1000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

SPO<90%为低氧血症,探头接触良好。

2.结果18例抢救成功率为。

13例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3例在保留气管导管“T”管吸氧时发生,2例鼻导管给氧时发生。

给开放气道、加压给氧、吸痰等处理后,全部转危为安,未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3.讨论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手术后早期病人可能存在轻重程度小一的低氧血症。

为了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也使医、护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院于20XX年6月在手术室成立麻醉恢复室(PACU)。

PACU建立在手术室靠门口处。

主要收治人员为:当日全麻病人和非全麻病人情况尚未稳定者,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

保障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在病人各方面综合评估后送回病房或ICU继续治疗。

病人在PACU期间加强监测并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手术、麻醉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见 原因及对策
目录
• 术后低氧血症概述 • 常见原因 • 对策与预防措施 • 治疗手段 • 案例分析
01
术后低氧血症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术后低氧血症是指手术后发生的 低氧血症,通常表现为血氧饱和 度下降。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 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 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疾病。
血氧饱和度在90%-95%之 间,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 呼吸困难症状。
中度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在80%-89%之 间,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 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重度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低于80%,患 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 脏疾病等严重症状。
02
常见原因
手术因素
手术创伤
手术体位
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肺组织损伤,影 响氧气交换。
05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01
患者是一位65岁的男性,因胃溃疡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出
现低氧血症症状。
原因分析
02
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肺部存在感染,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
降,引起低氧血症。
对策
03
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吸氧和呼吸支持,病情逐渐
好转。
典型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42岁的女性,因子宫肌瘤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 低氧血症症状。
合理使用麻醉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避 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低氧血症。
术后护理与康复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低氧血症。
呼吸道护理
定期为患者吸痰、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手术后低氧血症

手术后低氧血症

康复护理
1
2
3
4
术后监测:密切观察患 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 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 训练,促进肺功能恢复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 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和
身体恢复
体位管理:保持合适的 体位,避免压迫肺部,
影响呼吸
02
加强锻炼,提高心肺功能
0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06
手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发 现并处理低氧血症的症状
治疗方法
吸氧:通过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改善低氧血症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抗感染、 抗凝等药物,改善低氧血症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低氧血症,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提高 患者心肺功能,改善低氧血症
03
手术过程中, 手术操作不当 可能导致气道 阻塞,引起低 氧血症
04
手术过程中, 患者体位不当 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引起低 氧血症
麻醉影响
麻醉药物对呼吸 系统的抑制作用
麻醉药物对循 环系统的影响
麻醉药物对神经 系统的影响
麻醉药物对内分 泌系统的影响
30% 10%
55%
5%
术后并发症
01
术后出血: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多,导致低氧血症
02
术后感染:手术过程中感染,导致低氧血症
03
术后肺不张:手术过程中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
04
术后呼吸衰竭:手术过程中呼吸衰竭,导致低氧血症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05
手术前充分准备,包括体 检、停药、禁食等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内容摘要:[ 论文关键词] 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对于术后患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进行氧疗、充分止痛及进行术后各项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高了手术疗效。

结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论文关键词]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11.3kpa,多发生于术后,预防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同时为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保证。

1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大多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患者呼吸运动受限,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种低效率的呼吸方式造成功能残气量减少。

另外,术后疼痛、寒战、反应性低热等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使耗氧量增加,造成低氧血症。

2术后低氧血症与并发症术后持续的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发生心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外科危险因素。

意识障碍和谵妄可能与动脉血氧不充分有关。

临床资料表明,术后30min动脉低氧血症与昏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当动脉血氧分压<85%,持续>5min,则往往发生心肌缺血。

其次,组织低氧时对切口愈合及防御切口细菌感染有不良作用。

另有文献报道,术后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性措施3.1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

一般监测24~72h。

在监测前应剪短指(趾)甲,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

如果患者有低血压或循环障碍,应4~8h更换一次探头夹测部位。

3.2早期进行氧疗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以维护组织的氧供/氧耗平衡。

如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时,应给予大流量高浓度吸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术后低氧血症;预防;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对于术后患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进行氧疗、充分止痛及进行术后各项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高了手术疗效。

结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11.3kPa,多发生于术后,预防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同时为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保证。

1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大多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
患者呼吸运动受限,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种低效率的呼吸方式造成功能残气量减少。

另外,术后疼痛、寒战、反应性低热等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使耗氧量增加,造成低氧血症。

2术后低氧血症与并发症
术后持续的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发生心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外科危险因素。

意识障碍和谵妄可能与动脉血氧不充分有关。

临床资料表明,术后30min动脉低氧血症与昏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当动脉血氧分压<85%,持续>5min,则往往发生心肌缺血。

其次,组织低氧时对切口愈合及防御切口细菌感染有不良作用。

另有文献报道,术后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性措施
3.1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

一般监测24~72h。

在监测前应剪短指(趾)甲,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

如果患者有低血压或循环障碍,应4~8h更换一次探头夹测部位。

3.2早期进行氧疗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以维护组织的氧供/氧耗平衡。

如血氧饱和
度持续低于90%时,应给予大流量高浓度吸氧。

如为预防性,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直至麻醉面消失。

同时密切注意呼吸道通畅和通气量的变化,对术后早期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的低氧血症,首先是通畅呼吸道。

对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所致的低氧血症,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但不能解决二氧化碳蓄积问题,有条件者应同时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首先也必须解决通气不足。

3.3充分止痛
术后早期应选用止痛作用快、抑制呼吸轻的药物,如强痛定、哌替啶等,有利于增加术后血氧饱和度,减少耗氧量。

现有改良的止痛技术,如术后患者直接使用止痛泵,止痛效果能保持48h。

4术后护理
4.1术后体位
术后只要麻醉面消失、循环功能稳定,应尽早改半坐卧位,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

因为半坐卧位后肺顺应性降低9%,肺活量可增加10%~15%,下部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增大,膈肌下移后使肺底肺脏扩张较好,从而气体交换面积增大,有利于通气。

同时,要进行深呼吸运动及翻身叩背、姿势引流、胸壁震颤协助排痰,对预防和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都起着重要作用。

4.2预防呕吐、反流和误吸
术后导致呕吐、反流和误吸的诱因是:①清醒过程中或神经外科手术后,咳嗽和吞咽反射不健全;②血液内致呕物质(如吗啡类
药物、静脉内注灭滴灵)的存在或因胃管、吸氧管触及咽后壁;③胃肠蠕动减弱、胃膨胀。

应明确以上诱因,对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致呕药物。

术后应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体位,以减少呕吐物反流发生误吸的机会。

5讨论
临床资料提示,对于术后低氧血症进行监测和氧疗是正确的,外科手术后应该接受3~6d的预防性氧疗。

高危手术患者,当动脉血氧分压<90%时,应立即接受辅助氧疗。

术后器官功能障碍与低氧血症之间存在联系,所以手术后除吸氧、加强动脉血氧分压监测外,必要时,应结合临床表现抽查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此外,改良的止痛技术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增加术后血氧饱和度,减少耗氧量。

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及早发现低氧血症。

及时给予吸氧,能有效地降低低氧的程度。

但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早预测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性措施,这样才能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由此产生的更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铁聪.术后后期低氧血症与器官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18(1):45-46.
[2]张文其.应重视术后低氧血症[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
苏分册,1997,18(4):253-254.
[3]赵兰云,幕赖,凌杰,等.对普外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118-119.
[4]王彩英.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低氧血症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26-27,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