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简易版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指保障机动车在道路上安全运行所需具备的技术条件。
作为机动车文档创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便更好地推动机动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首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车辆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灯光、安全气囊等各项安全设备的性能要求。
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和制动距离、悬挂系统的稳定性、转向系统的灵活性、轮胎的抓地力、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距离,以及安全气囊的触发时机和保护范围等都是机动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其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包括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和行为规范。
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驾驶技能不仅包括驾驶操作的熟练程度,还包括对道路交通规则的遵守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此外,驾驶员的行为规范也是影响机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不酒驾、不疲劳驾驶、不超速等都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
再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包括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保障。
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保障包括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运行、交通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只有保障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最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
总之,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保障机动车在道路上安全运行所需具备的技术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和行为规范、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保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只有全面、严格地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作为机动车文档创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条件,以便更好地推动机动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局1987-02-16批准1987-08-01实施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含列车)的整车及其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驶的总质量26T以下的机动车和总重量45T以下的汽车列车及拖拉机带挂车。
其他机动车辆可参照执行。
1整车1.1车辆标记1.1.1车辆的商标(或厂牌)、型号标记必须装设在车身前部的外表面上。
1.1.2车辆必须装置产品铭牌。
铭牌应置于车辆前部易于观察之处。
客车铭牌应置于车内前乘客门的上方。
1.1.3车辆的铭牌应标明厂牌、型号、发动机功率、总质量、载质量或载客人数、出厂编号、出厂年、月、日及厂名。
1.1.4发动机的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发动机气缸体侧平面上,字体为二号印刷字,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的两端打上星号(☆)。
1.1.5底盘的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金属车架易见部位,字体为一号印刷字,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的两端打上星号(☆)。
1.2车辆外廓尺寸1.2.1汽车的外廓尺寸限值应符合GB1589—79《汽车外廓尺寸的界限》的有关规定。
1.2.2无轨电车的外廓尺寸限值按照GB1589—79的有关规定执行。
1.2.3方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外廓尺寸应为:车辆高:≤3.0M;车辆宽:≤2.5M;车辆长:≤10M。
1.2.4车辆外廓尺寸的术语和定义按GB3730.3—83《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的规定。
1.3车辆后悬客车及封闭式车厢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3.5M。
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
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应按一、三轴的轴距计算。
1.4车辆核载1.4.1车辆允许总质量,以发动机额定功率、厂定最大轴载质量、轮胎的承载能力、车厢面积及正式批准的技术文件进行核定。
[精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精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5d284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b.png)
[精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一、车身结构安全技术条件(一)抗碰撞性能。
机动车的抗碰撞性能应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二)维护性能。
机动车的部件、结构、装配等应能够使车辆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正常运转,体现在:(1)结构安全。
机动车的结构,应能抵御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力,并具有正常的维护性能。
(2)部件安全。
车辆各部件,应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正常使用。
(3)装配可靠性。
车辆各部件的装配应牢固可靠,无零件漏掉,异物杂碎的情况。
(4)耐腐蚀性能。
机动车的货物车辆主体部分,及其主要零部件,应按设计项目提出耐腐蚀性能技术要求。
(5)气密性能。
机动车辆的天窗、窗户、门和其他毛坯缝等各密封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气密性要求。
二、发动机安全技术条件(一)发动机的运转性能。
机动车的发动机,应能按照设计标定参数和要求,正常发动和运转。
(二)发动机的可靠性。
机动车发动机,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在设计项目提出的发动机运转时间和空调条件下使用,不应发生损坏或主要零部件发生故障。
(三)发动机排放性能。
机动车发动机排放性能,应符合当时有效国家标准。
(四)发动机安全关闭装置。
机动车发动机,应装置有安全关闭装置。
三、供油系统安全技术条件(一)油料供应管路及安全阀。
汽车供油系统,应装置有安全阀,能够在油路堵塞、出现超压或超温情况下关闭油路,并应能应用在发动机发动状态下。
(二)油料供应器。
汽车供油系统,应装置有油料供应器,具有良好的耐污、耐老化性能和封闭性能。
四、蒸发系统安全技术条件(一)收集排放系统。
汽车蒸发系统,应装置收集排放系统,蒸发汽油中的烃类物质和气态有机物,应能符合当时有效国家标准。
(二)环保新品部件。
汽车蒸发系统中的新品部件,应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
五、燃料系统安全技术条件(一)燃油质量。
汽车燃料系统,应使用符合内容经安全性能检验认可的汽油,应符合当时有效国家标准。
(二)燃油蒸煮容器。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范本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车辆运行安全,保护乘车人员及其他道路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技术条件。
第二条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适用于各类车辆,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
第三条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制定,应考虑车辆的结构、机械装置、操纵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灯光与信号系统、行驶安全指示系统、轮胎、底盘悬挂与减振系统、车辆稳定性、安全气囊、防盗防抢系统、防火系统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第四条车辆制造、销售、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按照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对车辆进行安全检验和维护。
车辆制造、销售、使用单位应向用户提供合格的安全技术条件说明书及相关实施指南。
第二章车辆结构安全条件第五条车辆的结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车身结构、车门、车窗、行李箱闭锁装置等。
第六条车辆结构设计应考虑安全、强度、稳定性、防护性、隔音性等要求。
车身结构应能承受正常道路行驶和碰撞等力量的作用,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第七条车辆应设有紧急疏散通道,车内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迅速撤离车辆。
紧急疏散通道的位置、开启方式、标识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八条车辆应设有有效的防碾压装置,保护乘车人员及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
防碾压装置的设计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三章车辆机械装置安全条件第九条车辆机械装置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等。
第十条发动机和变速器应具备正常工作、高效能、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并具备过热、过载等情况下的自动保护功能。
第十一条转向器应灵活可靠,操作方便,并具备抗滑和自动归中的功能。
第十二条主要机械装置应配有相应的警示装置,如报警器、灯光、声音等,提醒驾驶员注意机械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异常情况。
第四章车辆操纵和控制系统安全条件第十三条车辆的操纵和控制系统应具备灵敏、可靠、方便的特点,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为了确保机动车的运行安全,保护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根据该技术条件,机动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车辆制动系统:机动车的制动系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能够稳定可靠地制动
车辆。
制动距离应符合规定,并且制动系统的故障灯指示装置应正常工作。
2. 灯光装置:机动车的前、后灯光装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能够确保在夜间或
恶劣天气条件下,驾驶员可以清晰地辨认前方和后方的情况。
灯光装置还应具备切实可行的调节和控制功能。
3. 车身结构和安全设施:机动车的车身结构和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能
够保护车内人员免受碰撞和翻车等意外事故的伤害。
车身应具备合适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带有安全气囊等安全装置。
4. 转向系统:机动车的转向系统应灵敏稳定,确保驾驶员可以准确地控制车辆
的转向。
转向器官和传动装置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5. 驾驶员视野和反光镜:机动车驾驶员视野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驾驶员能够
清晰、广阔地看到前后和两侧的路况。
反光镜应调整到适当位置,以便驾驶员观察到侧后方的情况。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旨在保证机动车的安全性能和
行驶安全。
每一辆上路行驶的机动车都必须符合这些条件,以确保驾驶员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只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下,机动车才能获得合法行驶的资格。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 引言机动车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对驾驶员、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机动车的运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相关内容。
2. 技术条件的制定目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制定旨在保障机动车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通过规定机动车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安全要求,可以促进车辆制造商和使用者对机动车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安全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3. 技术条件的内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车辆总体设计要求车辆总体设计要求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基础。
包括车辆的结构设计、车身外形、车辆尺寸和重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2 燃料系统安全要求燃料系统安全要求主要涉及车辆的燃料类型选择、燃料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燃料泄漏检测和防护措施等。
目的是确保车辆燃料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燃料泄漏引发火灾等危险情况。
3.3 动力系统性能要求动力系统性能要求包括发动机的安全性能、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冷却系统的效果等。
通过对动力系统进行技术规范和测试要求,确保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动力输出和能效。
3.4 制动系统安全要求制动系统安全要求主要涉及制动系统的设计、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等。
通过对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的规定,确保机动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可靠地制动,保证行车安全。
3.5 灯光和信号装置要求灯光和信号装置的要求包括车辆前后方灯光、信号灯、制动灯、示宽灯等。
通过对灯光和信号装置的技术规范的制定,确保机动车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明确、准确地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传达交通信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6 车身结构和安全装置要求车身结构和安全装置要求主要涉及车辆的防撞安全性能、车内安全空间设计、安全气囊等。
通过对车身结构和安全装置的技术要求的规定,确保机动车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最基础的技术标准

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最基础的技术标准一、车辆安全技术条件1. 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确保车辆在结构和性能上安全可靠。
2. 车辆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车辆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
3. 车辆应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如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制动和转向。
二、驾驶员基本素质1. 驾驶员应具备基本的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了解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的含义。
2. 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操作习惯,能够熟练应对各种道路和交通环境。
3. 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不超速、不闯红灯、不酒后驾驶等。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1. 道路应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了解交通状况。
2. 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避免出现坑洼、积水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障碍物。
3. 道路应设置合理的车道宽度和分道线,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和顺畅。
四、车辆保险与事故处理1. 车辆应购买足额的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其他相关保险,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经济赔偿。
2. 驾驶员应了解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交通事故。
3. 驾驶员应遵守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事故处理的公正和合法。
五、安全行车规定1. 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行车规定,确保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和顺畅。
2. 驾驶员应避免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等危险行为,确保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驾驶员应遵守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的指示,确保行驶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六、危险品运输管理1. 对于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危险品的安全运输。
2. 对于运输危险品的驾驶员和押运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确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3. 对于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和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环境保护与排放控制1. 机动车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 引言机动车是现代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正常秩序。
为了确保机动车的运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相关内容。
2. 技术条件的概述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指机动车在正常使用的路面条件下,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和运行特性,以确保驾驶员、乘车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2.1. 机械设计要求机动车的机械设计要求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底盘结构、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驱动系统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提高车辆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在行驶过程中各个部件的安全可靠。
2.2. 动力性能要求机动车的动力性能要求主要包括最大车速、加速性能、爬坡能力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保证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都能够稳定运行,并具备足够的动力储备,以应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情况。
2.3. 电气设备要求机动车的电气设备要求主要包括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设备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车辆的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应,以保证机动车正常驾驶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4. 通行性能要求机动车的通行性能要求主要包括制动距离、转弯半径、通过能力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都能够安全行驶,不会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危险。
3. 技术条件的制定和监督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制定和监督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
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道路交通行驶环境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
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对机动车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和车辆的定期检验。
只有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车辆,才能上路行驶。
4. 技术条件的重要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技术条件的机动车能够保证在行驶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和运行特性,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驾驶员、乘车人员和行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简
易版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
机动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
通事故的必要前提。
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
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机动车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
事故的能力。
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
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质量、
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
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车祸后,车辆本身所
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
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防撞装置、配备灭火器等。
2)机动车的安全检验
机动车辆的安全检验是根据道路交通对机动车运行的要求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对车辆与行驶有关的全部或分性能进行检验。
3)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目的
机动车安全检验,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充
分发挥车辆效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避免发生机械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4)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4月9日发布了新的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97)。
新标准是对GB7258—1987标准的修订。
新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照明与信号装置、行驶系、传动系、车身、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和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车内噪声和驾驶员耳旁
噪声控制的基本要求及检验方法。
适用于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包括汽车、挂车、无轨电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运输用拖拉机和轮式专用机械车等,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