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基础钢筋计算间距和根数
手算钢筋公式大全详细图解

钢筋翻样教程技术信念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
a=1.2La+Hb+0.5Hc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6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主筋(梁外伸)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技术信念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12技术信念技术-1纵筋长度=高Hn/3+1Hn/3+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为(柱截面长边)取大值15技术信念1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技术信念非连接区=max(1/6Hn、500、Hc)16技术非连接区=(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技术技术技术-1层箍筋根数计算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技术信念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2829技术信念顶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按焊接计算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加暗柱暗柱剖面技术信念配筋平面图暗柱立面36加连梁技术信念37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
圆形筏板环向钢筋量的计算

圆形筏板环向钢筋量的计算我们经常性施工到煤仓、烟囱、冷却塔之类的圆形构筑物,其基础或者是漏斗或者是仓顶锥壳,其横向钢筋多是环形钢筋。
一般来说,我们计算时习惯采取折中计算的办法,即取中间平均数,其实这样的计算方法很不准确,其量要比实际量小很多。
但是要是逐根计算的话,对于预算人员来说,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怎么办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公式,比较行之有效、科学,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因为这种计算方法考虑接头时会出现误差,除此之外,其结果和单根计算是一样的)。
例如:有一锥壳如下,锥壳直径30m,锥度35°,横向钢筋是螺纹20、间距200,求其上层环向钢筋的钢筋量?如下图:通过计算我们确定上层坡面的净长是L=13184,那么可以布置环筋的根数应该是:n=L÷@+1,(一般取整数即可)。
根据给定的角度和间距,可以确定每根环筋的半径之间的缩尺尺寸为:Δ=cosα×@。
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第一根环筋长度应该是:L2=2Л(R+Δ×0),第二根环筋的长度应该是:L2=2Л(R+Δ×1), 第三根:L3=2Л(R+Δ×2),第四根: L2=2Л(R+Δ×3),一次类推,至第n根为:Ln=2Л(R+Δ×(n-1))。
总长度为:L1+L2+L3+L4+……Ln=2Л(R+Δ×0) +2Л(R+Δ×1) +2Л(R+Δ×2) +2Л(R+Δ×3) +……2Л(R+Δ×(n-1)) =2Л×[(R+Δ×0) +(R+Δ×1) +(R+Δ×2) +(R+Δ×3) +(R+Δ×(n-1))]=2Л×[n×R+Δ×(0+1+2+3+4+……(n-1) ]=2Л×[n×R+Δ×(0+1+2+3+4+……(n-1) ]=2Л×(n×R+Δ×n×(n-1)/2)=2Лn×(R+Δ×(n-1)/2)=2Л(L÷@+1)×(R+cosα×@×((L÷@+1)-1)/2)=2Л(L÷@+1)×(R+cosα×L/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需要的计算的环筋总长度为Ln=2Л(L÷@+1)×(R+cosα×L/2)其中:L表示环筋的布置范围的长度α为锥壳的角度,如果是平面的筏板则取0@为环筋的间距Л为圆周率我们以例题来计算。
完整的钢筋计算公式全集详细教程

技术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 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信念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
6
基础梁箍筋长度(梁不外伸)
技术
信念
大箍筋长度=[(h-保护层*2)+(b-保护层 *2)]*2+1.9d*2+max(10d,75mm)*2+8d
19
顶层角柱主筋长度
技术 比角柱多一面1号筋 比角柱多一面2号筋 剩余的全是4号筋
信念
20
单箍筋长度计算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技术
信念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 (10d,75mm)*2
21
单箍筋长度计算
只勾住主筋
技术
信念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1.9d*2+max (10d,75mm)*2
信念
非=(净跨长-左加 密区-右加密区)/ 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2+ 非加密
73
屋面梁
技术
信念
边支座上部钢筋锚入梁底
74
板
技术
信念
板的平法标注
75
板底筋长度
技术
信念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
76
板
技术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
信念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整理)钢筋算量公式

钢筋算量公式一、基础1、独立基础:(1)长宽小于2500mm长度=总长—2c(保护层)根数=[总长—2×min(75,s/2)]÷间距+1(2)长宽大于等于2500mm长度=总长—c—0.1L(基础长宽)根数=[总长—min(75,s/2)—c]÷间距+12、圆形独立基础:(1)正交配筋长度=2×根号下[R²-(R-h拱高)²]-2c根数=[D—2×min(75,s/2)]÷间距+1(2)放射配筋径向钢筋长度=D—2c 根数=π(R—c)÷间距环行钢筋长度=π(R1—c)根数=[R—min(75,s/2)]÷间距其中R1依次减小3、条形基础:受力筋的长度=板底宽度—2c根数=(总长—2×s/2)÷间距+1分布筋长度=净长+2c+2×150根数=(底板宽度—2×s/2)÷间距+14、基础梁:底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5d顶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2d基础梁柱内有箍筋箍筋起始距离为50mm底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5d底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顶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2d顶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梁顶一平变截面的底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顶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一平变截面的顶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底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有高差的(高差小于梁高):底部—梁底高差坡度为45°,低部钢筋锚进高粱内la,高部钢筋伸进低梁la。
顶部—低位钢筋锚入lae,高位上排钢筋伸至住外边下弯至低位梁顶再加lae,高位下排钢筋总锚长lae。
钢筋混凝土预算公式

钢筋混凝土工程:(一)概述工程内容:(1)预制板(圆孔板)、现浇板、现浇板缝(2)现浇梁、预制梁(3)现浇过梁、预制过梁(4)现浇圈梁(5)现浇柱、构造柱(6)楼梯、阳台、雨蓬定额规定:1。
计算钢筋长度时,不考虑钢筋的弯曲延伸调整值。
2.搭接规则: Φ25以内,8m计算一个接头Φ25以上,6m计算一个接头3.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半圆钩6.25d, 直钩3.5d, 斜钩4.9d4. 钢筋总用量在计算用量基础上增加施工损耗;见P1335.钢筋计算公式:(1)直钢筋= 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 弯钩增加长度+ 搭接长度(2)弯起钢筋= 构件长度–保护层+ 弯钩增加长度+搭接长度+斜段增加长度(3)箍筋= (构件宽+构件高–保护层×4)×2 + 弯钩增加长度(4)箍筋根数= 构件长度(高度)÷间距(5)套环箍筋、单肢箍筋、菱形箍筋、螺旋箍筋见P1336.︱l=2100︳表示2100内包括两端弯钩长度。
(二)板(圆孔板、现浇板缝、现浇板)a.圆孔板一般需要计算圆孔板的制作、模板、运输、钢筋、安装五项工程量(安装工程量要加1%损耗填表合计×1.01)b.现浇板缝板缝宽20~200mm 套板缝定额板缝宽200mm以上套现浇板定额(单独列出)c.现浇板平板:板四周支承载砖墙或圈梁上梁板:板和现浇梁浇制在一起,应分别计算。
①板上洞超过0.05m²时应扣除相应体积。
②当平板与圈梁、过梁连接时,长与宽算至圈梁、过梁的内侧面。
③当多种不同厚度的板相连接时,以内墙中心线为分界线,按不同厚度计算。
④当平板放置在砖墙上时,式中长与宽为板的实际长度与宽度尺寸。
(现今模板的工程量跟体积套定额走,不做单独计算)⑤板的钢筋公式:主筋:(板宽-保护层+ 12.5d)×(板长/@)×kg/m 分布筋:板长×(板宽/@)×kg/m扣筋:筋长×(配置扣筋区段长/@)×kg/m 扣筋上的分布筋:配置扣筋区段长×根数×kg/m (当图上未注明时,按间距250mm一根计算)⑥如果板长按中心线长度计算,就不需要再加1根;如果板长按墙间净长计算,则需加1根。
钢筋计算公式

直径为d的钢筋的理论重量=d^2/100*0.617=d^2X0.00617^2为平方,0.617为直径为10钢筋的理论重量,只需要记住10钢筋的理论重量即可!直径12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数;直径12以上的保留两位小数;保留时候6舍7入!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至Φ25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Φ6=0.222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Φ22=3KgΦ25=3.86Kg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方钢 W=0.00785×边长2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2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 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备注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基础承台钢筋计算

1)基础承台:底板钢筋长度 =底板边长 -2 ×保护层根数 =板底另一边边长 -2min (75mm,s/2 )(注:取小值)÷ s(注钢筋间距) -1Kg/m=长度× 0.00617 ×b22)注:单柱独立柱基础边长≥ 2.5m 时,基础底板配筋,按0.9 边长下料,交错布置。
外侧钢筋长度 =底板边长 -2 保护层根数 =2 根(两边各一根钢筋)其余钢筋长度 =底板边长× 0.9- 保护层或者底板边长 -0.1 底板边长 - 保护层其余钢筋根数 =底板另一侧长度 -2min (75mm,S/2)/S-103G101图集计算1)柱纵筋 =柱净高 +柱基础插筋 +(柱顶)锚固长度2)柱基础插筋 =基础高度 - 保护层 +弯折长度竖直长度 =基础厚-保护层弯折长度≥0.5lae 12d 且≥ 150≥0.6lae 10d 且≥ 150≥0.7lae 8d 且≥ 150≥0.8lae 6d 且≥ 1503)柱顶锚固:中柱:梁高-保护层(柱的)≥lae ,则直锚,直锚长度 =梁高-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 时,则弯锚 12d,弯锚长度 =梁高-保护层 +12d边角柱:外侧钢筋=1.5lae内侧钢筋同中柱注: Lae=保护长度柱箍筋根数:1)加密段箍筋根数计算:根数 =加密段长度 / 加密间距 +1【取 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500)】2)非加密箍筋根数计算:根数=非加密段长度 / 非加密间距- 1【取 max(本层净高,柱边长尺寸、 500)】例子:(0.55+0.558 ) /0.1+1+ ( 0.558/0.1+1 ) +( 3.9 - 0.55 - 0.558 ×2/0.2 -1)梁 +下部 0.1 加密区 + 下部加密区+ 中间非加密区柱和梁箍筋2)箍筋长度(外围一圈长度)=( b-2 ×保护层 +2d)× 2+(h-2 ×保护层 +2d)× 2+1.9d ×2+2×max( 75mm, 10d)(注:取大值)03G 规范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 钢筋配料与代换
9-3-1 钢筋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9-3-1-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
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
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 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
(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
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
钢筋直径(mm)≤6 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40 6d 5.5d 5d 4.5d
3.弯起钢筋斜长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9-25。
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
(a)弯起角度30°;(b)弯起角度45°;(c)弯起角度60°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9-25
弯起角度 α=30° α=45° α=60° 斜边长度s 2h 0 1.41h 0 1.15h 0 底边长度l 1.732h 0 h 0 0.575h 0 增加长度s -l
0.268h 0
0.41h 0
0.575h 0
注:h 0为弯起高度。
4.箍筋调整值
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确定见图9-49与表9-26。
图9-49 箍筋量度方法
(a )量外包尺寸;(b )量内皮尺寸
箍筋调整值 表9-26
箍筋量度方法 箍筋直径(mm )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 量内皮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9-3-1-2 钢筋长度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1.变截面构件箍筋
根据比例原理,每根箍筋的长短差数△,可按下式计算(图9-50):
1
--=
∆n l l d
c (9-7) 式中 l c ——箍筋的最大高度;
l d ——箍筋的最小高度; n ——箍筋个数,等于s/a +1;
s ——最长箍筋和最短箍筋之间的总距离; a ——箍筋间距。
图9-50 变截面构件箍筋
2.圆形构件钢筋
在平面为圆形的构件中,配筋形式有二:按弦长布置,按圆形布置。
(1)按弦长布置 先根据下式算出钢筋所在处弦长,再减去两端保护层厚度,得出钢筋长度。
当配筋为单数间距时(图9-51a ):
22)12()1(--+=i n a l i (9-8)
当配筋为双数间距时(图9-51b ):
22)2()1(i n a l i -+= (9-9)
式中 l i ——第i 根(从圆心向两边计数)钢筋所在的弦长;
a ——钢筋间距;
n ——钢筋根数,等于D/a -1(D ——圆直径); i ——从圆心向两边计数的序号数。
图9-51 圆形构件钢筋(按弦长布置)
(a )单数间距;(b )双数间距
(2)按圆形布置 一般可用比例方法先求出每根钢筋的圆直径,再乘圆周率算得钢筋长度(图9-52)。
图9-52 圆形构件钢筋(按圆形布置)
3.曲线构件钢筋
(1)曲线钢筋长度,根据曲线形状不同,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圆曲线钢筋的长度,可用圆心角θ与圆半径R 直接算出或通过弦长l 与矢高h 查表得出(《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中“施工常用数据”)。
抛物线钢筋的长度L 可按下式计算(图9-53)。
l l
h L )381(22
+= (9-10)
式中 l ——抛物线的水平投影长度;
h ——抛物线的矢高。
图9-53 抛物线钢筋长度
其他曲线状钢筋的长度,可用渐近法计算,即分段按直线计,然后总加。
图9-54所示的曲线构件,设曲线方程式y=f (x ),沿水平方向分段,每段长度为l (一般取为0.5m ),求已知x 值时的相应y 值,然后计算每段长度,例如,第三段长度为2223)(l y y +--。
图9-54 曲线钢筋长度
(2)曲线构件箍筋高度,可根据已知曲线方程式求解。
其法是先根据箍筋的间距确定x值,代入曲线方程式求y值,然后计算该处的梁高h=H-y,再扣除上下保护层厚度,即得箍筋高度。
对一些外形比较复杂的构件,用数学方法计算钢筋长度有困难时,也可用放足尺(1:1)或放小样(1:5)办法求钢筋长度。
9-3-1-3 配料计算的注意事项
1.在设计图纸中,钢筋配置的细节问题没有注明时,一般可按构造要求处理。
2.配料计算时,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安装。
3.配料时,还要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
例如,后张预应力构件预留孔道定位用的钢筋井字架,基础双层钢筋网中保证上层钢筋网位置用的钢筋撑脚,墙板双层钢筋网中固定钢筋间距用的钢筋撑铁,柱钢筋骨架增加四面斜筋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