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产生及参数;雷电冲击击穿培训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的伏秒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 的带状区域。
3、伏秒特性与电场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延伸,一切气隙 的伏秒特性都趋于平坦,但 特性曲线变平的时间却与气 隙的电场形式有较大关系:
电场越均匀,“V-S”越平。
➢ 极不均匀电场:平均击穿场 强低,放电时延长,曲线上翘;
➢ 均匀、稍不均匀电场:无弱场强区,平均击穿场强高, 放电时延短, 曲线平坦。
1、伏秒特性及 伏秒特性曲线
冲击击穿特性最好用电压和时间两个参量来表示,这种在 “电压-时间”坐标平面上形成的曲线,通常称为伏秒特性 曲线,它表示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该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 与击穿时间的关系。
它可全面反映间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2、伏秒特性曲线的测定
➢ 保持冲击电压波形不变,逐级 升高电压使气隙发生击穿,记录 击穿电压波形,读取击穿电压值 U与击穿时间t。 ➢ 当电压不很高时击穿一般发生 在波尾;当电压较高时,击穿百 分比将达100%,放电时延大大 缩短,击穿一般发生在波前。 ➢ 当击穿发生在波前时,U与t均 取击穿时的值;当击穿发生在波 尾时,U取波峰值,t取击穿时间 值。
4、伏秒特性的应用
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
要求 ①曲线尽量相似 ②力求平坦 ➢ 因此在避雷器等保护装置中,放电间隙宜采用均匀电场,
确保在各种电压下保护装置伏秒特性低于被保护设备。
(四)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
伏秒特性虽能全面反映间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但求取繁琐。
在工程实际中常采用50%冲击击穿电压(U50%)来表征 气隙的基本冲击击穿特性。
1、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
➢ 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 ➢ 在气隙中存在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电的有效 电子。 ➢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击穿。
完成击穿所需放电时间很短(微秒级):
➢直流电压、工频交流等持续作用的电压,满足上述三个条 件不成问题; ➢ 当所加电压为变化速度很快、作用时间很短的冲击电压时, 因有效作用时间短,放电时间就变成一个重要因素。
1 ,击穿电压分散性也较大。
思考作业
6-3、2-10
单元一 雷过电压及防雷设备认知
情境一 雷过电压的产生和雷电参数 雷电冲击下气体的击穿
雷电是自然中最宏伟壮观的现象也是最 普遍的现象之一,它对人类的生活环境、 工作条件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对雷电的研究和防护意义重大。
早在18世纪初,富兰克林等物理学家已 经揭示了闪电就是电的本质,随着物理 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雷电这一自然 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常定义雷电流为雷击于低阻接地电阻(≤30Ω) 的物体时流过雷击点的电流。
我国标准推荐,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I的概
率可按下式计算
lg P I 88
除陕南以为的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雷电活动较弱, 雷电流幅值较小,P可表示为: lg P I
44
我国一般地区,按经验公式可得到,雷电流幅值超 过20kA的概率约为59%,超过50kA的概率约为27 %,超过88kA的概率为10%。
2、放电时间的组成:
总放电时间 tb=t0+ts+tf t1=ts+tf 称为放电时延
t0-气隙在持续电压下的击穿 电压为U0,为所加电压从0上 升到U0的时间;
ts-从电压达到U0瞬时起到气隙中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为 止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
tf-出现有效电子后,引起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发展到 流注和主放电,最后完成气隙击穿需要的时间,称为放电 形成时延。
2、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T1处于1~4μs的范围内,平均 为2.6μs。波长T2处于20~100μs的范围内,多数 为40μs左右。 我国防雷设计采用2.6/40μs的波形;在绝缘的冲击 高压试验中,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形定为 1.2/50μs。
雷电流波前的平均陡度为
3、雷电流的计算波形
熔断或通过电动力引起机械损坏。幻灯片25
一、雷电放电过程及其特点
1、雷电放电的机理:冻结起电、水滴分裂起电
水滴分裂起电理论:大水滴分裂成水珠和细微的水沫,出 现电荷分离现象,大水珠带正电,小水沫带负电,细微水
沫被上升气流带往高空,形 成大片带负电的雷云。
雷云中的 电荷分布
雷云接近地面时,地面感应出异性电荷。由于雷云中电荷分 布不均匀,地面高低不平,其间电场强度分布很不均匀。当 强度达到25~30kV/cm时,发生由雷云向大地发展的跳跃 式“先导放电”,先导通道接近大地时,发生大地向雷云发 展的极明亮的“主放电”,再向上发展到云端即结束;云中 残余电荷经主放电通道继续流向大地,称为“余光放电”。
(三)伏秒特性
当击穿过程中加在间隙上的电压随时间变化时,击穿电压 指间隙上的最高电压。
对持续电压来说,电压变化比放电发展的速度慢得多,电 压达到静态击穿电压后,可认为电压基本不变,所以击穿 电压就等于静态击穿电压。
对雷电冲击电压来说,电压变化 速度极快,在电压达到静态击穿 电压后的放电时延内,电压变化 较大,击穿电压高于静态击穿电 压;且击穿电压随时间而变。
定义: 在多次施加某一波形和峰值一定的冲击电压时, 间隙被击穿概率为50%时的击穿电压。
实际中,施加10次电压中有4-6次击穿了,这一电压即可 认为是50%冲击击穿电压。
特点: 与电场均匀度有关
(1)在均匀和稍不均匀场中,击穿电压分散 性小。冲击系数
U 50 1
U0
(2)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由于放电时延较长,其冲击系数
6、雷电通道的波阻抗
雷电通道长度数千米,半径仅为数厘米,类似于一 条分布参数线路,具有某一等值波阻抗,称为雷道 波阻抗。 主放电过程可看作是一个电流波沿着波阻抗为Z0 的雷道投射到雷击点的波过程。
我国有关规程建议取
7、雷电的极性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对设备绝缘危害较大, 防雷计算中一般均按负极性考虑。
在防雷计算中,按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波形
iI0(et et)
iI(1co ts )2
4、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为评价某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度,常用该地区多年统 计所得到的平均出现雷暴日或雷暴小时来估计。
➢ 在一天内或一小时内只要听到一次雷声就作为一 个雷电日Td或一个雷电小时Th
➢ 由于不同年份的雷电日数变化很大,所以均采用 多年平均值——年平均雷暴日
5、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次数
地面落雷密度γ指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 的平均落雷次数(单位:次/平方公里•雷电日)
我国标准对Td=40的地区,取
输电线路年平均遭受雷击的次数
N10 h100T 单位:次/100公里•年
1000
运行经验表明:土壤电阻率 较周围土地小得多
的场地、山谷间的小河旁、迎风的山坡等,地面 落雷密度远大于平均值,称为易击区。变电站或 线路选址时应考虑避开这些地区。
➢ 短气隙中(1cm以下),特别是电场均匀时,tf<<ts,放 电时延主要取决于ts。为减小ts: ❖ 可提高外施电场使气隙中出现有效电子的概率增加 ❖ 可采用人工光源照射,使阴极释放出更多的电子
➢ 较长气隙时,放电时延主要决定于tf,且电场越不均匀, tf越大。
冲击放电特点: 具有放电时延;Ub>U0
➢ 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 地貌有关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雷电活动强烈,平均达100~133日; 北回归线以南在80日以上(但台湾只有30日);长江以 北大部在20~40日;西北多数在20日以下,但西藏高达 50~80日。京、沪、宁、汉、成都、呼约为40日;沈、 津、济、郑大约为30日;穗、昆、南宁为70~80日。
❖ 先导阶段:方向向下、电流小、速度慢 (150km/s);
❖ 主放电阶段:方向向上、大电流(几百KA)、高 陡度(C的10%~50%)、短时间(50~100µs);
❖ 余光放电:电流不大、持续长(0.03~0.15s)。
3、特点:
高幅值、高陡度、短时间,大多数雷击是负极性。
二、雷电参数
1、雷电流的幅值
三、雷电冲击电压下气体的击穿
(一)冲击波形及特点
冲击波: ①雷电冲击 ②操作冲击
标准雷电波:
IEC和国标规定: T1=1.2μs±30% T2=50μs±20% 一般写为±1.20/50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特点:高幅值、高陡度、短时间 T1——视在波前时间 T2——视在半峰值时间
(二)冲百度文库放电特点
雷电放电实质上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它所 产生的雷电流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从而会引 起巨大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
从电力工程的角度来看,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个方 面是:
➢ 雷电放电在电力系统中引起很高的雷电过电压, 它是造成电力系统绝缘故障和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之一。幻灯片24
➢ 产生巨大电流,使被击物体炸毁、燃烧、使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