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合集下载

2.4冲击电压下气体的击穿过程

2.4冲击电压下气体的击穿过程

一、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一)、标准冲击电压波形
为了检验绝缘耐受冲击电压的能力,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冲击电压发 生器(图1-28)产生冲击电压,以模拟实际产生的过电压。为了使 得到的结果可以互相比较,需规定标准波形。 模仿雷电及操作过电压等
冲击电压 发生器
冲击电压的电源装臵,主
要用于绝缘冲击耐压及介 质冲击击穿、放电等试验。
3.雷电冲击电压
脉冲性质电压
4.操作冲击电压
2.4
冲击电压下气体的击穿过程
电力系统中冲击电压是指作用时间短暂的电压,它包括雷电冲击电 压和操作冲击电压。
雷电冲击电压是由雷云放电引起的,其持续时间极短,只有约几个 微秒到几十个微秒,与击穿所需的时间相当; 操作冲击电压是指当电力系统在操作或发生事故时,因状态发生突 然变化引起电感—电容回路的振荡产生的过电压,其作用时间介于 雷电冲击电压与工频电压之间。 由于冲击电压的作用时间短暂,故空气间隙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 穿具有与持续电压作用下不同的特点。
(二)、放电时延
升压时间t0:电压从零升高到静态击穿 电压U0所需的时间 。 统计时延ts:从电压升到U0的时刻起到 间隙中形成第一个有效电子的时间 。 具有分散性。 放电形成时延tf:从形成第一个有效电 子的时刻起到间隙完全被击穿的时间 。
击穿时间:从开始加压的瞬时起到间隙完全击穿为止的时间 tb=t0+ts+tf
1000 800 4
Ub / kV
600 3 400 2 200 1 50 100
5
0
150 200 d /cm
250
300
350
1-球极直径D=12.5cm;2-D=25cm;3-D=50cm; 4-D=75cm;5-“棒-板”气隙(虚线)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第一章1. 解释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tan δ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可以用这些参数表征绝缘介质的特性?绝缘电阻:电介质的电阻率很大,只有很小的泄漏电流(一般以μA 计)流过电介质,对应的电阻很大,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基本的绝缘指标。

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常能灵敏的反映绝缘情况,能有效地发现设备局部或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吸收比:吸收比K 定义为加上直流电压后60s 与15s 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即ss R R K 1560=。

若绝缘良好,比值相差较大;若绝缘裂化、受潮或有缺陷,比值接近于1,因此绝缘实验中可以根据吸收比K 的大小来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

泄漏电流:流过电介质绝缘电阻的纯阻性电流,不随时间变化,称为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实际上就是电气线路或设备在没有故障和施加电压的作用下,流经绝缘部分的电流,因此,它是衡量电器绝缘性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tan δ :介质损耗因数是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电流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的比值。

即CR I I =δtan 。

tan δ是反映绝缘介质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

2. 为什么一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如电容器、电力电缆等经过直流高压实验后,要用接地棒将其两极间短路放电长达5-10min?因为容型设备的储存电荷较多,放电实质是一个RC电路,等效的公式为U(1-e T),其中时间常数T=R*C ,电容越大,放电的时间越长。

为了操作安全以及不影响下一次试验结果,因此要求电容要充分放电至安全程度,时间长达5-10min。

3. 试比较气体、液体、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场强大小及绝缘恢复特性。

固体电介质击穿场强最大,液体电介质次之,气体电介质最小;气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属于自恢复绝缘,固体电介质属于非自恢复绝缘。

4. 何谓电介质的吸收现象?用电介质极化、电导过程的等值电路说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可以说绝缘电阻是电介质上所加直流电压与流过电介质的稳定体积泄漏电流之比?(1)一固体电介质加上直流电压U,如图1-1a所示观察开关S1合上之后流过介质电流i的变化情况。

2.5 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2.5 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总放电时间:
静态 击穿电压
tb t0 ts t f
后面两个分量之和 称为放电时延
t1 ts t f
升压时间: 0- Uo
三、伏秒特性
一个间隙要发生击穿,不仅需要足够高的电压, 而且还必须有充分的电压作用时间。 对于冲击电压波,气隙的击穿电压与该电压的波 形有很大的关系。其击穿电压不能简单地用单一 的击穿电压值表示,而必须用电压峰值和延续时 间两者共同表示。
图为标准雷电冲击压下 下棒—板及棒—棒间隙 的U50%和距离的关系。
棒—板间隙具有明显的 极性效应,棒—棒间隙 也具有弱极性效应。这 是由于大地的影响,使 不接地的棒极附近电场 增强的缘故。
当间隙距离更大时,实 验数据如图所示。与间 隙距离间仍保持良好的 线型关系。
小结
1、放电时间的组成为:tb=t0+ts+tf
若两间隙伏秒特性曲线相交:
交点左边在时延较短的区 域S1先被击穿。 交点右边在时延较长的区 域S2先被击穿。 在两曲线交叉区域,可能 是S1先被击穿,也可能是 S2先被击穿。
则S2不能可靠保护S1。
四、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
间隙的伏秒特性虽能全面反映冲击击穿特性,但 求取较繁琐。在工程实际中常用50%冲击电压 ( U50% )来表示间隙的冲击击穿特性。 U50% ——间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 值。
2、冲击电压波形的标准化 ①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② 标准雷电截波
3、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 ① 采用击穿百分比为50%时的电压来表征气隙 的冲击击穿特性; ② 伏秒特性表征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 间的关系。
伏秒特性曲线主要用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 特性。
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在两个并联的气体间隙S1 和S2上,其中一个间隙先击穿,则电压波被短接 截断,另一个就不会再击穿了。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3章)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3章)

• • • •
3. 采用高气压 • 巴申定律 • 需要设备外壳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提出很高的要求 4. 采用高抗电强度的气体 • 在气体电介质中,有一些含卤族元素的强电负件气 体,如六氟化硫(SF6)、氟里昂(CCl2F2)等,因其具有 强烈的吸附效应。所以在相同的压力下具有比空气高 得多的抗电强度.因此被称为高抗电强度的气体。 5. 采用高真空 • 真空间隙的击穿电压大致与间隙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
• 3.伏秒特性 • 工程上用气隙击穿期间出现的冲击电压的最大值和放电时 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伏秒 特性。 • 实际上,由于放电时间的分散性.在每一电压下可得到 一系列放电时间。所以伏秒特性曲线是一个带状区域、通 常使用的是平均伏秒特性曲线。 •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气隙的伏秒特性曲线比较平坦,其放 电形成时延较短,比较稳定, •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伏秒特性曲线比较陡峭。 • 保护设备(避雷器或间隙)需要伏秒特性曲线尽可能平坦, 并且位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之下且二者永不相交。
第三章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 根据气体放电理论,可以说明气体放电的基本物 理过程.有助于分析各种气体间隙在各种高电压 下的放电机理和击穿规律。但由于气体放电的发 展过程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气隙击穿的分 散性较大,所以要想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来获取 各种气隙的击穿电压相当困难。因此通常都是采 用试验的方法来得到某些典型电极所构成的气隙 在各种电压下的击穿特性,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 要。 • 气隙的电场形式对气隙的击穿特性影响较大。此 外气隙所加电压的类型对气隙的击穿特性也有很 大关系。
三、极不均匀电场气隙在稳态电压下的击穿 特性 • 在极不均匀电场的气隙中,“棒一板”间 隙和“棒一棒”间隙具有典型意义。前者 具有最大的不对称性,后者则具有完全的 对称性。其他类型的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 击穿特性均介于这两种典型气隙的击穿特 性之间。

高电压-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

高电压-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

图为标准雷电冲击电压 下棒—板及棒—棒间隙 的U50%和距离的关系。
棒—板间隙具有明显的 极性效应,棒—棒间隙 也具有不大的极性效应。 这是由于大地的影响, 使不接地的棒极附近电 场增强的缘故。 U50%与间隙距离间保持 良好的线性关系。
高电压工程基础
1.正棒-板 2.正棒-棒(接地) 3.负棒-棒(接地) 4. 负棒-板
高电压工程基础
伏秒特性曲线主要用来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
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在两个并联的气体间隙S1和S2上,其中 一个气隙先击穿,则电压波被短接截断,另一个就不会再击穿。
S2始终处于S1的下方,在 任何电压波形下, S2都 比S1的先被击穿。
这个原则如用于保护装置 和被保护设备,则就是 S2保护了S1。



未击穿 分


50%伏 秒特性
100%伏 秒特性
0%伏秒 特性
点:50%冲 击击穿电压
高电压工程基础
伏秒特性的形状与间隙中电场的均匀程度有关。 对于均匀或稍不均匀电场因平均场强高,放电时 延短,故曲线比较平坦,且分散性较小。
对于极不均匀电场平均击穿场强较低,放电时延 较长,其伏秒特性随放电时间的减少有明显上翘, 且分散性较大。
电场越均匀,同样间隙距离下的击穿电压越 高,其极限就是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
高电压工程基础
2、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1)球间隙 (eg:高压实验室中的测量球隙)
a. d<D/4时,电场均 匀,直流、交流 和冲击电压击穿 电压相同;
b. d>D/4时,电场不 均匀程度增大, 击穿场强下降, 出现极性效应;
电场不对称时,击穿电压有极性效应,但不显著。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

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

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

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

根据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

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电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不均匀电场的击穿和雷电冲击电压下的空气击穿

不均匀电场的击穿和雷电冲击电压下的空气击穿

三、伏秒特性
当击穿过程中加在间隙上的电 压随时间变化时,击穿电压指 间隙上的最高电压。
对持续电压来说,电压变化比 放电发展的速度慢得多,电压 达到静态击穿电压后,可认为 电压基本不变,所以击穿电压 就等于静态击穿电压。
对雷电冲击电压来说,电压变化速度极快,在电压达 到静态击穿电压后的放电时延内,电压变化较大,击 穿电压高于静态击穿电压;且击穿电压随时间而变。
2.5 雷电冲击电压下气体的击穿
一、冲击波形及特点
冲击波: ①雷电冲击 ②操作冲击
标准雷电波:
IEC和国标规定: T1=1.2μs±30% T2=50μs±20% 一般写为±1.20/50
特点:高幅值、高陡度、短时间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T1——视在波前时间 T2——视在半峰值时间
二、冲击放电特点
1、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
2、放电时间的组成:
总放电时间 tb=t0+ts+tf
t1=ts+tf 称为放电时延
t0-气隙在持续电压下的击穿 电压为U0,为所加电压从0上 升到U0的时间;
ts-从电压达到U0瞬时起到气隙中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为
止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
tf-出现有效电子后,引起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发展到 流注和主放电,最后完成气隙击穿需要的时间,称为放电 形成时延。
2、分析: 下面以电场极不均匀的“棒-板”气隙为 例,从流注的概念出发,说明放电的发 展过程和极性效应。
(a) 正尖——负板
电子崩头部的电子到达棒极后即将 被中和,留在棒极附近的为正空间 电荷。这些正离子向阴极移动速度 很慢而暂留在棒极附近。它们削弱 了棒极附近的电场,棒极附近难以 形成流注,自持放电难以实现,故 起晕电压较高。而它们同时加强了 朝向极板的电场,促进放电向前发 展,故放电电压较低。

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1—1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3.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6、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质点)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

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

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γ(eαs-1)=1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

这样,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从而能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秒特性——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上出现 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 伏秒特性 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 的电压最大值和间隙击穿时间的关系曲线。 的电压最大值和间隙击穿时间的关系曲线。用实 击穿发生在波前或 验的方法求取。 验的方法求取。
峰值, 峰值,取此刻值
保持一定波形(T1/T2一定), 保持一定波形(T1/T2一定), 一定 逐渐升高电压,从示波图求取。 逐渐升高电压,从示波图求取。
若两间隙伏秒特性曲线相交: 若两间隙伏秒特性曲线相交: 交点左边在时延较短的区 先被击穿。 域S1先被击穿。 先被击穿 交点右边在时延较长的区 先被击穿。 域S2先被击穿。 先被击穿 在两曲线交叉区域, 在两曲线交叉区域,可能 先被击穿, 是S1先被击穿,也可能是 先被击穿 S2先被击穿。 先被击穿。 先被击穿 S2不能可靠保护S1。 不能可靠保护S1 则S2不能可靠保护S1。
高压电气绝缘与测试
电气0929-0931班 班 电气 任课教师 罗旖旎
第五节 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
标准冲击电压波形 放电时间 伏秒特性 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 击穿电压 雷电冲击
一、标准波形
为使实验结果能相互比较, 为使实验结果能相互比较,需规定标准波形 (一)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波形由波前时间T1、半峰值时间 确定 确定。 波形由波前时间 、半峰值时间T2确定。 T1=1.2μs,允许偏差±30%;(波头时间) μs,允许偏差±30%; 波头时间) μs T2=50μs,允许偏差±20%;(波长时间) μs,允许偏差±20%; 波长时间) μs 标准波形通常表示为± 标准波形通常表示为±1.2/50μs μs
当间隙距离更大时, 当间隙距离更大时,实 验数据如图所示。 验数据如图所示。与间 隙距离间仍保持良好的 线型关系。 线型关系。
小 结
放电时间的组成为: 1、放电时间的组成为:tb=t0+ts+tf 2、冲击电压波形的标准化 ①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② 标准雷电截波 3、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 采用击穿百分比为50 50% ① 采用击穿百分比为50%时的电压来表征气隙 的冲击击穿特性; 的冲击击穿特性; ② 伏秒特性表征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 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
击穿发生在波 尾,取峰值
由于放电时延具有分散性, 由于放电时延具有分散性, 实际的伏秒特性曲线如图 所示,是一个以上、 所示,是一个以上、下包 络线为界得带状区域。 络线为界得带状区域。 1——上包络线 上包络线 2——下包络线 下包络线
伏秒特性的形状与间隙中电 场的均匀程度有关 对均匀或稍不均匀电场因平 均场强高,放电时延短, 均场强高,放电时延短,故 曲线比较平坦(例如1μs 曲线比较平坦(例如1μs 且分散性也较小。 处),且分散性也较小。 对极不均匀电场因平均场强 放电时延长, 低,放电时延长,故曲线较 陡峭, 陡峭,且分散性也较大
静态击穿电压U 持续电压作用下间隙的击穿电压。( 。(只 静态击穿电压 0:持续电压作用下间隙的击穿电压。(只 放电时间tb和放电时延t1的长短都与所加电压 要到达此值,间隙中开始有放电过程。) 要到达此值,间隙中开始有放电过程。) 统计时延: 统计时延:从外施电 放电形成时延: 放电形成时延:
有关, 越高, 的幅值U有关,总的趋势是oU越高,放电过程发展 压达U 时起, 压达 时起,到出现 从出现第一个有 击穿时间:间隙从开始出现电压到完全击穿所需用的时间, 击穿时间:间隙从开始出现电压到完全击穿所需用的时间, 一个能引起击穿的初 效自由电子时起, 越短。 的越快, 的越快,tb和t1越短。始电子崩所需的第一 效自由电子时起, 也称为全部放电时间。 也称为全部放电时间。 到间隙完全被击
个有效电子所需时间 到间隙完全被击 穿为止的时间 静态 击穿电压
总放电时间: 总放电时间:
tb = t 0 + t s + t f
后面两个分量之和 称为放电时延
t1 = t s + t f
升压时间: 升压时间: 0- Uo
三、伏秒特性
一个间隙要发生击穿,不仅需要足够高的电压, 一个间隙要发生击穿,不仅需要足够高的电压, 而且还必须有充分的电压作用时间。 而且还必须有充分的电压作用时间。 对于冲击电压波, 对于冲击电压波,气隙的击穿电压与该电压的波 形有很大的关系。 形有很大的关系。其击穿电压不能简单地用单一 的击穿电压值表示, 的击穿电压值表示,而必须用电压峰值和延续时 间两者共同表示。 间两者共同表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波前时间
半峰值时间
标准雷电波的波形: 标准雷电波的波形: T1=1.2µs±30%, T2=50µs±20% 的波形 ± %, ± % 对于不同极性: 对于不同极性:+1.2/50µs或-1.2/50µs 或
(二)标准雷电截波 用来模拟雷电过电压引起气隙击穿或外绝缘闪络 后出现的截尾冲击波,如图所示。 后出现的截尾冲击波,如图所示。 T1——波前时间 波前时间 Tc——截断时间 截断时间 IEC和国标规定: 和国标规定: 和国标规定 T1=1.2μs ±30% μs Tc=2~5μs μs
二、击穿时间
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 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 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 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 ; 在气隙中存在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电 在气隙中存在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电 电子崩并导致流注 的有效电子 ;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 时间 击穿。 击穿。
静态击穿电压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 冲击系数β U50%与U0静态击穿电压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β,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β ≈ 1; 极不均匀电场中,β 1, 极不均匀电场中,β > 1,冲击击穿电压的分散 性也较大,其标准偏差可取3 性也较大,其标准偏差可取3%。 因U50%只是在一定波形下对应于某个固定击穿时 间的击穿电压, 间的击穿电压,所以它不能代表任何击穿时间下 间隙的击穿电压。 间隙的击穿电压。即U50%不能全面反映间隙的冲 击击穿特性。 击击穿特性。
四、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 雷电冲击 击穿电压
间隙的伏秒特性虽能全面反映冲击击穿特性, 间隙的伏秒特性虽能全面反映冲击击穿特性,但 求取较繁琐。在工程实际中常用50 50% 求取较繁琐。在工程实际中常用50%冲击电压 来表示间隙的冲击击穿特性。 ( U50% )来表示间隙的冲击击穿特性。 U50% ——间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 间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 间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 值。 实际中,施加10次电压中有4 次击穿了, 实际中,施加10次电压中有4-6次击穿了,这一 10次电压中有 电压即可认为是50 冲击击穿电压。 50% 电压即可认为是50%冲击击穿电压。
图为标准雷电冲击压下 下棒—板及棒 板及棒—棒间隙 下棒 板及棒 棒间隙 和距离的关系。 的U50%和距离的关系。 棒—板间隙具有明显的 板间隙具有明显的 极性效应, 极性效应,棒—棒间隙 棒间隙 也具有弱极性效应。 也具有弱极性效应。这 是由于大地的影响, 是由于大地的影响,使 不接地的棒极附近电场 增强的缘故。 增强的缘故。
1——均匀电场或稍不均匀电场 均匀电场或稍不均匀电场 2——极不均匀电场 极不均匀电场
伏秒特性曲线主要用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 特性。 特性。 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在两个并联的气体间隙S1 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在两个并联的气体间隙S1 S2上 其中一个间隙先击穿, 和S2上,其中一个间隙先击穿,则电压波被短接 截断,另一个就不会再击穿了。 截断,另一个就不会再击穿了。
避雷器
电气设备
绝缘配合的要求: 绝缘配合的要求: S2始终处于S1的下方,在任何电压波形下,S2都 S2始终处于S1的下方,在任何电压波形下,S2都 始终处于S1的下方 S1先被击穿 先被击穿。 比S1先被击穿。 保护设备绝缘的伏秒特性曲线应平坦一些, 保护设备绝缘的伏秒特性曲线应平坦一些,即采 用电场比较均匀的绝缘结构。 用电场比较均匀的绝缘结构。
完成击穿所需放电时间是很短的(微秒级): 完成击穿所需放电时间是很短的(微秒级): 直流电压、工频交流等持续作用的电压, 直流电压、工频交流等持续作用的电压,满足上 述三个条件不成问题; 述三个条件不成问题; 当所加电压变化速度很快、作用时间很短的冲击 当所加电压变化速度很快、 电压,因有效作用时间短,以微秒计, 电压,因有效作用时间短,以微秒计,此时放电 时间就变成一个重要因素。 时间就变成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