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研究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胚胎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前景

胚胎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前景

胚胎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前景胚胎干细胞是一种“万能细胞”,其拥有无限制的增殖和分化潜能。

因而引起了医学领域的巨大关注,被视为治疗许多不可治愈疾病的有望手段。

本文将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历程、目前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历程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发现者是美国生物学家马丁·埃文斯和吉米·汤马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掌握了制备胚胎干细胞的方法,逐渐理解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特点和调节机制,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2006年,日本细胞学家山中伸弥通过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成功实现将普通细胞转化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细胞,这是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

二、胚胎干细胞的现有应用A:基础研究胚胎干细胞可以为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材料。

通过制备不同类型的人工细胞群落和组织,可以客观、直观地研究分化过程、疾病发生及治疗等基础生物学问题。

B:临床应用1、再生医学胚胎干细胞的最大价值在于其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的能力,能够在理论上为含有全方位复杂结构的器官各种缺陷和损伤,提供细胞治疗及组织修复的媒介。

例如治疗失明、半身不遂和糖尿病等,极大促进了损伤组织的再生疗法的发展。

2、新药设计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还可以为新药的设计提供平台。

这是因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繁殖分化的能力,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化过程,研究药物的发挥作用和治疗效果,辅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对标本的生物学效应,帮助更科学地制定药物筛选和开发方案。

三、胚胎干细胞的发展前景胚胎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伦理道德、安全性和研究资金。

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需要加强对其利用的规制、法律的健全和支持资金。

一方面,在科研领域,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学研究,根据不同细分类型重建组织,从而进行组织器官替代性治疗。

在临床治疗方面,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可以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最终环节为招募更多人参与这类研究,推动其向临床应用方面更深入开展。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被首次成功分离出来,这一重要的突破为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类型细胞的原始细胞,因此可以在研究医学、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等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胚胎干细胞研究历程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尝试在小鼠胚胎中发现干细胞。

1981年,Toru Nakatsuji 的团队首次从小鼠胚胎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1998年,James Thomson 开始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应用到人类细胞上。

当时,他用胚胎组织萃取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但质量较差,细胞生长速度也很缓慢。

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手段逐渐到位,2007年,George Daley 的团队成功地用小鼠胚胎细胞为基础,从人类胚胎细胞中提取出了干细胞。

二、胚胎干细胞的特点胚胎干细胞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特点。

首先,它们非常容易培养,可以在一个细胞培养皿中被无限复制和生产。

同时,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几乎任何类型的人体细胞,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细胞。

但是,虽然科学家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寄予厚望,但却存在着一些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

由于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需要将胚胎破坏,因此有人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胎儿的权利。

三、胚胎干细胞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胚胎干细胞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是用于治疗疾病。

一些细胞疾病可以通过将患者的细胞转化为胚胎干细胞,然后将其分化为健康细胞来治疗。

例如,2010年,一个孟加拉国人患有一种罕见的皮肤病,在接受治疗一年之后痊愈了,这种疗法后来也被用于治疗其他类似的疾病。

在这个疗法中,患者自己的细胞被转化为了胚胎干细胞,这意味着服用治疗的同时不会遗传不良基因,并且不需要导致胚胎破坏的过程。

这种方法已经开始在医学界得到广泛认可,也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发展史

干细胞发展史

干细胞发展史(实用版)目录1.干细胞概述2.干细胞的发展历程3.干细胞技术的应用4.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发展5.干细胞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正文1.干细胞概述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

根据分化潜能的不同,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

干细胞研究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的治疗和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

2.干细胞的发展历程(1)早期阶段(19 世纪 -20 世纪中叶):干细胞概念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细胞的分化和生长,为干细胞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2)中期阶段(20 世纪中叶 -20 世纪末):干细胞的实验室研究。

科学家们成功在体外分离和培养出了干细胞,并证实了干细胞的分化潜能。

(3)现代阶段(21 世纪至今):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个阶段,干细胞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干细胞技术在临床试验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3.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干细胞技术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疾病治疗:利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替换损伤或病变的组织和器官,如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脏病等。

(2)组织工程: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生成组织和器官,用于疾病治疗和替换。

(3)基因治疗:通过干细胞将正常基因引入患者体内,修复或替换病变的基因。

4.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我国干细胞研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目前,我国在干细胞分离、培养、分化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5.干细胞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干细胞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干细胞来源、干细胞培养技术、干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展相关研究,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现代细胞医学发展历程

现代细胞医学发展历程

现代细胞医学发展历程近几十年来,细胞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突破。

以下是细胞医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1. 1940年代:细胞培养的建立20世纪40年代初,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为细胞医学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发现可以将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培养在实验室中,这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可能。

2. 1950年代:细胞生物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开始迅速发展。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等方面的问题,为细胞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1970年代:细胞遗传学的出现细胞遗传学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细胞医学的发展。

科学家开始研究细胞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这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研发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4. 1980年代:干细胞的发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首次成功地从小鼠胚胎中分离出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分化的能力,引发了对于干细胞在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中的潜力的兴趣。

5. 1990年代: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的兴起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修复或替代有缺陷的基因,从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6. 2000年代:干细胞研究的深入21世纪初,干细胞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科学家们从不同来源,如胚胎、脐带血和成体组织中分离出多种类型的干细胞,并尝试将其应用于组织再生、器官移植和疾病治疗等领域。

7. 2010年代至今:细胞免疫治疗的突破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成为细胞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某些癌症类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细胞医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带来了希望和新的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期待细胞医学在未来更多领域的应用和突破。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细胞生物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里程碑事件。

本文将探讨这些重要的发展历程和事件。

一、起源与发展细胞生物学起源于17世纪的显微镜发明,当时科学家发现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结构。

然而,细胞学的真正奠基人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和舒万(Theodor Schwann)。

施莱登于1838年提出了“植物组织都由细胞构成”的理论,舒万则于1839年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声称“动物组织都由细胞构成”。

这两位科学家的理论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被誉为细胞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

二、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发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细胞生物学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

德国科学家韦尔纳(Walther Flemming)于1882年观察到了细胞内的染色体,并发现了细胞分裂的过程。

他描述了细胞的有丝分裂,提出了细胞周期的概念,并首次使用了“染色体”这个术语。

这一发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细胞的遗传机制非常重要。

三、DNA结构的解析20世纪的中期,细胞生物学迎来了又一次的飞跃。

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伦敦的剑桥大学发表了他们的重要成果,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他们的研究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揭示了DNA如何复制和传递基因信息。

这一发现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对于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世纪的70年代,科学家开始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美国的辛格博士(Singer)和尼科尔森博士(Nicolson)于1972年提出了流行的液体-镶嵌模型(fluid-mosaic model),阐述了细胞膜的双层结构和蛋白质、脂质在其中的分布。

这一模型为我们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间通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干细胞发展历程

干细胞发展历程

干细胞发展历程干细胞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对于细胞的研究刚刚开始。

最早的发现是在1908年,由加拿大解剖学家James Till和Ernest McCulloch发现了造血干细胞,并证明它们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随着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家开始对干细胞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分化潜能和功能。

这些发现为后续的干细胞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干细胞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1981年,美国细胞学家James Thomson首次成功地从人类胚胎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胚胎干细胞被认为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为组织和器官的再生提供基础。

然而,由于胚胎干细胞的获得涉及到胚胎的摧毁,引发了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争议。

因此,科学家开始寻找其他来源的干细胞。

在1998年,日本科学家神经学家Yamanaka Shinya发现通过重新编程成年细胞,可以转化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细胞,这种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这项突破为干细胞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避开了胚胎干细胞产生的伦理争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研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希望,包括心脏病、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同时,干细胞研究也为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虽然干细胞研究还面临着诸多技术和伦理上的难题,但它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和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干细胞的深入了解,相信干细胞研究将为人类带来更多惊喜和希望。

干细胞的发展历程

干细胞的发展历程

干细胞的发展历程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向不同类型细胞分化的特点的细胞,被公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以下是干细胞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20世纪50年代初,细胞生物学家Ernest A. McCulloch和James E. Till首次发现了多能性干细胞,他们用实验方法证明了骨髓干细胞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这项研究对于后来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Martin Evans和Gail R. Martin成功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出来,并建立了培养体系,使其能够在细胞培养皿中不断自我更新。

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奠定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

然而,由于伦理问题的限制,这项研究一度受到许多国家的禁止。

1998年,美国的James A. Thomson和英国的John D. Gearhart独立地向全世界宣布,他们成功分离和培养了人类胚胎干细胞。

这一突破意味着人类干细胞研究的开创,进一步推动了干细胞领域的发展。

2006年,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提出了一种名为“诱导性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新型干细胞。

他通过重新编程成熟细胞,使其回到某种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状态。

这一重要突破避开了使用胚胎的争议,同时将干细胞研究的可能性扩大到个体尺度,为干细胞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干细胞的发展历程不仅仅局限于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干细胞的研究。

例如,1996年,身为加拿大细胞学家的Scientist Derrick Rossi首次用已经分化的血液源性细胞,研发出一个一个被广泛应用在白血病治疗上的成人干细胞。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通过不断的突破和创新,科学家们已建立起包括多能性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等在内的干细胞研究体系。

干细胞移植发展现状

干细胞移植发展现状

干细胞移植发展现状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新型疗法。

干细胞在体内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自我复制并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因此,干细胞移植也被称为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本文将分析干细胞移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程干细胞移植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那个时候,医学界已经意识到,人体内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同时也能够治疗一些疾病。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干细胞在实验室中被分离并运用在治疗白血病中的一些人身上,实验结果显示成功率相对较高。

接着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使用了成骨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使成功率再次提高。

同时,骨髓干细胞也出现在临床实验,被证明可以治愈一些形态不同的淋巴瘤和恶性肿瘤。

二、干细胞移植的现状目前,干细胞治疗仍是一项前沿技术,但是它已成为了许多严重疾病的救命稻草,例如骨髓炎、肝炎、糖尿病、严重烧伤等。

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干细胞治疗方法。

除了治疗疾病,干细胞在实验室内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在基础研究方面,科学家们正在试图通过干细胞的分化和转化来产生有用的组织和器官,用于替代已破坏的或损坏的组织、器官。

三、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前景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治疗范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是,干细胞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风险,需要我们对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分化等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未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将会涉及到更广泛的范围,例如心血管、神经系统、糖尿病、肝病等多个领域。

同时,干细胞技术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也将产生更多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干细胞移植的风险和反对声音尽管干细胞移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仍然存在安全风险和技术风险。

干细胞来源的问题、干细胞应用的限制和伦理学问题等也是干细胞治疗发展的瓶颈,它们对于干细胞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将骨髓细胞移植到遭受致死剂量辐射的动物,发现能够挽救生命,重建骨髓造血免疫系统
1960:真正认识和了解人和哺乳动物干细胞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Till 和Mc Culloch 提出多能干细胞概念
1967:多纳尔–托马斯完成第一例骨髓移植,后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80: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1981:Evans等首次成功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198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首先在小鼠中获得成功
1988:美国科学家James Thomson分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
1998:美国两个科研小组分别报告从胚胎和生殖脊成功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使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生长和增殖
同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报告:小鼠肌肉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

此后,世界各国科学家相继证实,包括人类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从而掀起了全球成体干细胞研究高潮。

干细胞研究进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人类ES (hES)细胞建系获得成功,由此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兴起。

2000:
日本把以干细胞工程为核心技术的再生医疗列为“千年世纪工程”之一,当年投资108亿日元;同年,全世界有106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体干细胞移植使糖尿病大鼠恢复正常
神经干细胞能够进入脑组织并修复脑损伤
角膜干细胞有助于恢复视力
发现成人骨髓干细胞形成肝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
证实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组织
发现胰腺组织存在干细胞
发现成体干细胞有转变为胰岛β细胞的潜能
成体干细胞的研究成果被评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001:
发现肝脏组织中的肝细胞变为心脏组织
国际社会对胚胎干细胞研究开始松绑,成体干细胞向临床迈进
发现皮肤来源的干细胞发育成神经和其他组织中的细胞
造血干细胞富集技术获得重大进展,脐带血干细胞用于治疗血液功能紊乱
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损伤后长成新的角膜
成体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获得成功
发现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形成有功能的神经细胞,并证明成体干细胞可以再生肝脏功能
用成人外周血来源干细胞构建人工血管并用于移植治疗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发现成人组织来源干细胞形成肾脏组织
日本科学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症状明显改善
骨髓干细胞成功修复心脏损伤
2002:
用视网膜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症
刺激脑神经干细胞生长,明显降低帕金森氏病症人的临床症状
发现干细胞能够明显改善严重帕金森氏病鼠的临床症状
用肝干细胞加工成胰岛细胞,移植后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症状
证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形成肝细胞,提示骨髓干细胞有再生肝脏功能的作用2005:
我国首次报道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目前已上千例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初始来源,其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既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增生的能力,又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根据不同的来源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ES)细胞。

ES细胞是从着床前的早期胚胎(囊胚)内细胞团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二倍
体细胞,理论上具有发育和分化成为机体内几乎所有组织细胞类型的潜能。

成体干细胞包括胰腺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成体组织中存在的干细胞,理论上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特定的组织器官,是修复和再生的基础。

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程?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造血干细胞形态上类似于小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仅占有核细胞的1%左右。

人类造血于细胞来自胚胎期卵黄囊的间皮细胞,是人体内最独特的体细胞群。

那么,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程?
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重建长期造血的潜能及损伤后自我修复的能力。

另外还具有广泛迁移和特异的定向(所谓"归巢")特性,能优先定位种植于适当的微环境(如骨髓等处)内,并以非增殖状态和缺乏系列相关性抗原的方式存在。

干细胞是指尚未分化的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脐带、胎盘和部分成年人细胞中,它能够被培育成肌肉、骨骼和神经等人体组织和器官。

科学家认为,利用干细胞培育出的组织和器官对治疗癌症和其他多种恶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将为糖尿病患者、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帕金森氏症患者和脊髓受损患者等带来希望。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飞速进展,更为安全有效,已成为治愈多种良性、恶性血液病与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治愈的病种还在不断的扩大。

如果说21世纪什么科学最引人注目,生命科学必将入选,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就曾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诚然,随着人类科学发展,越来越多地揭示生命存在的奥秘,各种生命现象的内在原因,更加强了对自身命运的掌控,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一个研究方向代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那就是:干细胞。

干细胞研究聚集了国际国内最顶尖的生命科学家,代表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方向。

由于干细胞研究的杰出成就,国际自然科学顶级刊物《科学》杂志连续多年将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评为“十大科学进展”之一,《时代》杂志也多次将干细胞研究进展列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一,由此可见干细胞研究在学术界及社会中的影响力多么巨大。

干细胞作为一种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近几年来,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999和2000年,世界最权威的美国《Science》杂志连续2年将干细胞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列为当年的10大科学突破之首。

干细胞作为一种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近几年来,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999和2000年,世界最权威的美国《Science》杂志连续2年将干细胞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列为当年的10大科学突破之首。

美国《时代》周刊认为干细胞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同时成为新世纪最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领域。

为抢占这一科科技技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紧研究开发,并已取得应用性成果:2005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已批准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人体大脑;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报道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的204例临床病例的研究报告,其结论是干细胞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是没有任何现有临床药物能达到的;日本在2000年启动的“千年世纪工程”中,将干细胞工程作为四大重点之一,于第一年就投入了108亿日元的巨额资金;瑞典、巴西也于2005年通过立法继续支持干细胞研究,并于2005年进行一项多中心1200病例的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干细胞技术作为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将可能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给无数疑难病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按照科学家描绘的美妙蓝图,通过干细胞技术的有效应用,今后更换人体器官就像给汽车换零件一样简单,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都将可以更换,即使患上绝症也能绝处逢生。

其实,干细胞技术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极其诱人的前景,而且其对动物克隆、植物转基因生产、发育生物学、新药物的开发与药效、毒性评估等领域也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干细胞技术是世纪之交最为引为注目的科技成果,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预示着生命科学研究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