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 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特征
7,名词后带数量词,这个名词作动词。
鼓三通,锣三下 敲鼓,击锣
名作使动用法
首先判断名词作动词,再判断是否是使动。 使动:看该动作是否是后面的宾语发出。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使死者活,使骨头长肉
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概念:主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的种类:(1)形容词的活用 (2)名词的活用
• 译“每(天、月、年)”或“一(天天、 月月、年年)地”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形容词的活用
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 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看尽
• 2、牛困人饥日已高
升高
• 3、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 4、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揭穿
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
• ①道芷阳间行。
动宾关系
• (取道)
• ②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用瓮作窗户,用绳作转轴]
• 3,一狼洞其中。打洞
主谓关系
• 4,军霸上
驻军 状谓关系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 用为动词。
• ①驴不胜怒,蹄之。 • (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用木匣子装)
例如:
• 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 ②左右欲刃相如。 (武王的近侍要杀相如)
• ③非能水也。 (游水)
• 5.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 动词。
例如: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例子
例子
动词的活用
PART TWO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动词“奔”用作名词,意即“奔马”,作句子的宾语。
1
(一)动词→名词
死国可乎。 “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2
(二)动词→为动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之”即“使之生、“使我活”的意思。
3
基本结构形式:
4
【动+宾】=【使】+宾+动
5
使动概念: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01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02
(使……相斗)
示例: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4、令诸君知天亡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文言实词之 词类活用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词类活用。
0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明确考点
考什么?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而作另一类词用(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以小易大
作宾语
作宾语
作主语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3
宾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A、名词类: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的使动用法。

B、动词类: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C、形容词类: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第一,表示比喻.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狐”,像狐狸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例: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草”,在草丛中行走;“露”,在露地里住宿。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师生互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 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这时活用为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地势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 远
7 数词的活用
小结
1、 所谓词类活用是相对现代汉语来说的 2 、了解一个词是否有活用现象,是由上下 文决定,我们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 还要注意它在句中地位(充当什么成分), 前后有那些词,与它构成什么关系。
词类活用随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 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 A) 2.吾从而师之( ) B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师道之不传也久 C 矣( ) A 5.而耻学于师( )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沛公欲王关中( )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初中学过的名词作状语举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 高中目前中学过名词作状语举例
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又郊败之(《勾践灭吴》)
看以下两句有什么特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
练习:
1号 2号 3号 5号 6号 4号 8号
看以下两句有什么特点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
2、宦士三百人于吴 (《勾践灭吴》)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 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只限于 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具 有 主 语 谓语中心语 宾 语
认 为
现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举例
7号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名词用作动词 •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睢不辱使命》)
名词的意动用法
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作状语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作状语 狐鸣呼曰
名词作状语 则以刘病日笃
我的脸 很中国
(1)他科员了一辈子。
(2)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
1、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动词)
(定义)在句子成分中,名词一般充当主 语和宾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 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 象,这时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 不毛之地
鱼肉百姓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皆似乎在休息了。 (沈从文《边城》)
初中学过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 陈涉世家》)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名作动, 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16.扣弦而歌《赤壁赋》 16.扣弦而歌《赤壁赋》
名作动,歌唱。 名作动,歌唱。 规律:名词前后用“ 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 短语连接, 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总结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动词: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动词 1.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2.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3.用在兼词前的名词 用在兼词前的名词( 3.用在兼词前的名词(兼词即一个词具有 两种词性) 4.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4.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5.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5.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6.用在所字后的名词 6.用在所字后的名词 7.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7.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8.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其中一个名词 8.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其中一个名词 9.两个重叠使用的前一个名词 9.两个重叠使用的前一个名词
规律二:表示时间、 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用为状语。
练习一
1.常以身翼蔽沛公。 常以身翼蔽沛公。 2.人皆得以隶使之。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
皆往之。 A.凡吏于土者 ,皆往之。 B.二月草已芽 。 如平地三月花者, C.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 四月花。 四月花。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D.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 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赵王之子孙侯者, E.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 者乎。 者乎。
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1
2
3
4
5
6
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注: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词+介词结构
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②遂王天下。 ③面山而居。 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就称王于天下。
(愚公)面朝山而居。
注: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格式:名+名/名+代
注: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的方式招待(对待)他”,做它后面的动词的状语。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呵叱。 赵襄王郊迎甘罗。 到郊外迎接。
工作总结汇报
实词复习 —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往南、往西、往东、往北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向右边(西边)投靠 左边(东边)投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 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 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类型: 《自主培优》P149
(一)、表示时间
1、时汉连伐胡 当时
2、今有人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邻之鸡者 表每一 每天
例如:“鞭”,本是名词,但在“公子怒, 欲鞭之”中受能愿动词“欲” 修饰并且带了宾语, 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因此,我们说在 这个句子中,“鞭”活用作动词,离开了这个句 子(或语言环境)它仍然是普通名词。
了解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使动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
当作……一样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 名词用作动词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名词用作状语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 是(D )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沛公欲王关中 C、还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二)、表比喻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
(用船)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
(盟约——订立盟约) 2.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鼓——击鼓)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 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 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规律: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 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介 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名词很少作状语。
即所作句子成分与本来词性相悖。
如:
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 数目 项王
主 谓宾

活用作动词

活用作状语
活用为意动 活用为使动
一、名词作动词
名词 活用作
动词
名词处在动词应该处 的位置上
1.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 名作动,结果实;开花
2.杖汉节牧羊。
名作动,拄着、拿着
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 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树:种植
2.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鼓乐:击鼓奏乐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1.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作动,下雨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游泳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使动用法
3、动词意动用法 4、动词为动用法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
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意动用法的翻译图示

主语
谓语中心语
宾语

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1)“认为(觉得)… …怎么样” (2)“把… …当作… …看待” (3)“对… …感到怎么样”
名词活用为意动
当作
吾从而师 把
把他当作老师 之
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翻译“把(宾)当作……”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稍稍宾客其父
D、名作状,在夜里。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1、不毛之地 2、耳闻目睹 3、先礼后兵 4、星罗棋布
名作动 长庄稼 名作状 用耳朵、用眼睛 名作动 以礼相待、动用武力 名作状 像星星那样 像棋子那样
三、名词活用为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 用作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 词 ,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 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 么”。
规律: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名词活 用为动词。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3、二月草已芽 名作动,发芽
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1.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扣弦而歌《赤壁赋》 名作动,歌唱。
“在……”
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面署第一
(当面)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
“当……” “用……” “从 ……”
(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 往……
(向南)
(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当作兄长一样)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 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 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
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 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 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 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四、名词活用为使动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 怎么样
让相如住在…
(秦国)舍 相如广成传舍

主语使宾语具 有了某种行为
具体动作 是宾语发 出的
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 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1.寻向所志
名作动,做标记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本意为渔网,这里名 作动,“用网捕”。
规律: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 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 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 化罢了。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