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崇仁形象翡翠学

合集下载

解读西汉羽人奔马玉雕

解读西汉羽人奔马玉雕

解读西汉羽人奔马玉雕作者:张娟妮张昕解芳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0期摘要:汉代羽人奔马玉雕是咸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珍品,工艺精美,造型雅致,色泽润丽,构思奇巧,内涵丰富,传承了周秦传统的玉德思想,又融合了楚的羽化登仙的浪漫主义理念。

它折射出汉代玉雕的高超成就,堪称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精品之一。

关键词:羽人奔马;玉德论;浪漫主义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10.005古代玉器分为权礼玉器、赏玩玉器、实用玉器和殓葬玉器等。

本文中的羽人奔马虽然属于赏玩玉器中的小型摆件,但也和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陶器、青铜器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是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具有证史、正史、补史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从汉代小型玉摆件—羽人奔马去解读杰出的古代雕塑艺术家赋予这块上乘的羊脂玉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悟汉代人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它精湛的工艺。

本文分两个部分去解读这件玉器精品。

1 汉代羽人奔马玉雕的内在文化蕴含西汉元帝渭陵西北、王皇后陵东有大面积的寝园建筑遗址,20世纪60~70年代,遗址内先后出土有羽人奔马、辟邪、熊、鹰等形象的玉雕,最特别的是其中的羽人奔马玉雕(图1)。

汉代羽人奔马玉雕又称仙人奔马,“通长8.7厘米,高7厘米,色泽近羊脂玉,温润莹亮。

整体由奔马、骑者和底座组成,立体圆雕,小巧玲珑。

出土时用朱砂包裹。

奔马体前倾,长尾高扬,四腿前扬后蹬,作腾飞状。

马背上的骑士纶巾束首,身着短襦,头昂起,双手抓马鬃,两腿紧贴马背,底座线雕相互缠绕的朵朵祥云图案。

骑手肩部及奔马的肩部各有一对羽翅图案,作飘然腾飞云游神态。

马肢体肥硕,强健有力,善于奔驰”①。

羽人奔马玉雕展现了时代感极强的羽化升仙思想,而羽化升仙思想也是汉文化重要的特点之一。

汉文化并非来源于单一的文化,而是继承多种文化形成的全新综合的新文化。

其中楚文化的影响最为关键和直接,甚至有的专家认为“汉王朝全面继承了秦王朝的政治制度,但是文化却是全面继承了楚文化”②,楚文化的特色就是对鬼神的执念,对死后羽化升仙的追逐,在楚辞汉赋中这样的主题气氛很浓,传统绘画、帛画、壁画、画像砖和雕刻中,这样的题材也很多。

武汉地大教材-翡翠

武汉地大教材-翡翠

第一节翡翠一、翡翠的宝石学特征二、翡翠的产状和资源三、翡翠的品质要素四、翡翠的品种及其意义五、翡翠的主要优化处理类型和识别六、翡翠与主要相似玉石的识别翡翠是硬玉等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既具有玉石的特有属性,又具有宝石的艳丽色彩,并被赋予了“佩之益人生灵,纯避邪气”的观念,是被受大众喜爱的玉石,是玉石中最美观、最昂贵的品种,勘称“玉石之王”。

翡翠与祖母绿一起为诞生石中的五月诞生石象征着幸福、幸运、长久。

一、翡翠的宝石学特征1.翡翠的定义 (1)传统的定义具有工艺价值的、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多晶集合体。

(2)广义的翡翠定义具有工艺价值的,以硬玉、或者钠铬辉石、或者绿辉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多晶集合体。

(3)广义的翡翠概念产生的原因传统上只把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集合体当作翡翠。

近十年来,不断有以钠铬辉石、绿辉石和钠长石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集合体出现, 并以各种名称出现在翡翠市场上,其中钠铬辉石和绿辉石集合体与硬玉集合体具有相近的宝石特性。

新版的宝石名称国家标准(GB/T-1652-2003)中翡翠还是传统的定义。

所以除非特别说明,本章中的“翡翠”指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多晶集合体。

2.翡翠的组成矿物特征翡翠除了主要矿物(硬玉或者绿辉石和钠铬辉石)外,还可以含有次要矿物成分,按照这些次要矿物的常见性依次为:角闪石、绿辉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钠长石和沸石等。

其中钠铬辉石、钠长石和沸石比较少见,并且不易识别。

此外,许多翡翠还含有在地表或者近地表环境下形成的次生矿物。

(1)硬玉①化学成分特征:NaAlSi 2O 6,常有微量的Cr 、Fe 、Mn 、Ca 、Mg 和Ti 等杂质成分。

硬玉微量化学成分导致硬玉形成不同的颜色。

②结晶学特征:辉石族矿物,单斜晶系,常常形成柱状晶形(图12-1-1),具有平行柱面的两组解理。

③产状特征:是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

(2)钠铬辉石①化学成分:NaCrSi 2O 6,常有Fe 、Ca 和 Mg 等杂质成分。

05-翡翠-宝石学课程教案(共十讲)

05-翡翠-宝石学课程教案(共十讲)

硬玉的中90~95%以 上的矿物成分都是 硬玉
成分较纯的硬玉为无 色 但含有Cr等微量元素 后将显示绿色 含Mn等成分则显紫色
2、钠铬辉石 化学成分:NaCr[Si2O6]) 主要由钠铬辉石组成的翡翠也 称为“铁龙生” 特点: 深绿色或孔雀绿色 不透明~半透明。
4、角闪石类矿物 角闪石类是翡翠形成的后期产物,属含水的硅 酸盐矿物,可构成翡翠中暗绿色或黑色部分, 硬度较硬玉要软,常有“绿随黑走”
1)、纤闪石(阳起石) Ca2(Mg,Fe 2+ )5[Si4O11]2(OH)2 呈纤维状, 交代硬玉, 构成暗绿色调
2)、透闪石 Ca2Mg5[Si4O11]2(OH)2 暗绿色~黑色,常呈斑晶状出 现,行内称“癣” 硬度:5~6,相对要低 比重:3.2~3.4
绿泥石呈丝网状分布于翡翠中,类似于染色翡翠
次生绿色与原生绿色的叠加
次生化使翡翠透明度提高
(三)、学术划分
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及其组合划分 1、硬玉玉:常见翡翠 2、钠铬辉石玉:铁龙生、麽西西 3、绿辉石玉:油青种、蓝水种翡翠 4、钠长石玉:水沫子 5、含角闪石玉:巴山玉
第六章 翡翠的鉴别
(一)、天然翡翠特征
染色翡翠
染色手镯
染色翡翠
染色翡翠两种绿色同时出现,即“色上加色”
(四)、其它仿翡翠玉石品种
1、白玉(软玉) 2、石英岩玉(马来西亚玉) 3、独山玉 4、岫玉 5、玻璃 6、覆膜翡翠 7、水沫子
1、软玉
又称和田(阗)玉、白玉、羊脂白玉 1、油脂光泽,质地细腻 2、多为白色,半透明 3、纤维交织结构(毯状结构) 4、RI:1.61 5、密度:2.80~3.1
世界翡翠产地有: 缅甸、俄罗斯、美国(加 利福尼亚)、美洲危地马 拉、日本等地

2023年广东一模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广东一模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广东一模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千里迢迢,远涉重洋来到这北美胜地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会给我的马林诺斯基纪念奖,我的心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欣慰和感激。

我师事马林诺斯基教授为时不久,只有两年。

我就教于他的门下实有内在的原因,首要的原因是我学习社会人类学的动机。

我在《乡土中国》导言中有过一段自白。

当时作为一个30年代的中国青年,处于民族和国家存亡绝续的关头,很容易意识到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密切关系,而觉悟到不解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问题,就谈不到个人的出路,当时像我一样的青年人,开始认识到必须对中国社会有清楚的理解,因而要求摸索出一条科学地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

我早年所追求的就是用社会科学知识来改造人类社会,就是跑出书斋,甚至抛开书本,走入农村、城镇等社区,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来了解中国社会。

但是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得到的许多资料怎样去整理、分析、解释以达到认识中国社会的目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找到了马林诺斯基教授的门上。

在他的指导下,我把去英国前在家乡一个农村里所记下的调查资料,整理和编写成《中国农民生活》这本书。

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怎样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

我于是投身到民族的研究工作中。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情况必须要搞清楚。

比如,中国究竟有哪些民族?各有多少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另外,我所参与的研究工作是跟人民的要求和政府工作的开展相适应的。

各民族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发展经济和文化,要求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而这些改革必须从他们当时的发展阶段出发,由他们本民族人民自愿进行。

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玉石学考题

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玉石学考题

2014.6.20玉石学一、判断(10)1、“硬玉”、“软玉”是由日本译名来的2、软玉矿脉边界越清晰玉质越差3、软玉形成什么白云质大理岩4、石花影响粒度5、青海三岔口产翠青玉、烟紫玉6、紫色翡翠形成时间晚7、翡翠矿床有多期成矿特征,绿色翡翠形成时间早8、影响翡翠的净度有角闪石,绿藓、黑藓9、白玉中有黑色点状包体,碧玉中无黑色点状包体10、略二、填空(10)1、中国古代玉器的功能()()()2、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品种()()3、硬玉有()组()解理4、翡翠矿体为()状()状5、钠铬辉石为主的翡翠的商业品种()()6、翡翠的绿色紫色属于()色,红色属于()色7、糖色含量大于()可称为糖玉,属于()色8、铁含量增加,白玉变为()、()9、墨玉由什么致色()10、软玉是由()()组成的多晶集合体三、选择题(15)1、硬玉是什么类型的硅酸盐2、次生翡翠矿床类型不包括以下哪种3、不属于翡翠的主要矿物的有4、飘兰花是含有什么矿物5、缅甸翡翠的地质类型(低温高压)6、缅甸翡翠矿体两侧还有什么矿带7、软玉形成的关键元素(MgO)8、充胶处理不影响什么9、不属于烧红或染红翡翠的特征10、不属于沁色的特征(时间、环境、颜色均匀度、深浅)11、以下哪个地方不产碧玉12、属于高档翡翠的有13、影响软玉净度的最主要的杂质矿物14、不属于羊脂白玉的特征的是15、略四、问答(65)1、玉辉石矿物学特征,不同颜色玉辉石颜色成因2、以玉辉石为主的矿物组合、品种、外观3、翡翠“起荧光”原因4、天然翡翠特征及B货翡翠鉴别特征5、翡翠质量评价6、软玉按颜色分类及颜色成因7、软玉按形成环境分类及其形成环境8、真假籽料鉴别。

从文图理论看《文心雕龙》的“神用象通”说

从文图理论看《文心雕龙》的“神用象通”说





意 即 神 佛 要借 佛像来显 灵 。
这正 是
“ 神 道无 方 ,
触象而寄 ” ①。
有了像 ,
神 就 有 了 寄 寓
之处 ,
就能显示 出其灵验。
谢灵运在
《 佛影铭 》
中 也说 :
“ 岂唯 象形 也笃 ,
故 亦 传心 者极
矣 ② ” 。
因此 ,
佛教造像往往 是既 重视神 又 重 视形 ,
全面 而 深刻地 标举 着 他们
形 神 非 “


的 观点 。
佛教虽然 主张 神不灭 论 ,
但 也并非 就要废弃 或轻视 形 ,
佛 教 对 神 和 形 的 定 位
是 ,
神要 通过形来显 现 。
我 们 以 佛教 雕塑来 说明这个 问 题。
佛 教 为 什 么 要 造 那 么 多 佛
像 佛像对形 的描绘 和刻画 要求精益 求精 目 的 只 有一个 为 了 让 佛之神 寄 寓 在其 中
当 属 全新角 度。 刘 勰著名 的 “ 神 用 象 通” 说
指 明 了
象 “



之于 文学构思 的 重要 意 义。 而
象 “


形 象 像 “
图 ” “

在 内 涵 上 的 相通性 ,
则 让 研 究
者从文学 与 图像关 系 角 度去探讨




龙 》
有 了 可 行性 。
象 通 说 将 “ 神 用


用 构 思 中 的 有 形 之
象 来带 “

出 。
这种 用有形 来展现无形 的 方式 ,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总目(1-13辑)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总目(1-13辑)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总目(1-13辑)赵昌智主编的《扬州文化研究论丛》创办于2008年9月,由广陵书社出版,每年出版两辑,主要栏目有:扬州学派研究、文选学研究、维扬艺文、邗城史探、扬州名人、扬州盐商、广陵琴派研究、书评等。

第一辑2008年9月赵昌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曹世潮:扬州文化的个性及其对世界的意义——兼论世界上的三种生活方式:伦敦、新德里、扬州余大庆:论扬州文化的性质及其现代意义郭志坤:写在《隋炀帝》播映前祁龙威:读前人清朴学史部分论著札记汤志钧:朴学研究和函札整理黄继林:徽商与扬州文化朱福烓:扬州佛教文化探微田汉云:论清代扬州学者的《荀子》考证戚学民:论阮元对戴震学术地位的贡献——读阮元撰《儒林传拟稿》札记之一陈文和:阮元的校勘学王章涛:扬州学派边缘人物与扬州学派研究———黄文旸对阮元、焦循、凌廷堪的影响郭院林:刘文淇书札四通曾圣益:郭院林《刘文淇书札四通》读后刘建臻:徐复试论郭明道:扬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与治学成就顾农:曹宪与李善——文选学的两位奠基人赵昌智:扬州与选学赵阳:在文学与学术之间——清乾隆年间“《文选》派”辨李保华:关于广陵潮兴起、消亡及地域之争论丁家桐:欧阳修扬州事迹七考韦明铧:好自口中来,春从手上生——耿氏儒医世家钱毅、钱宗武:北宋扬州诗人王令用韵研究王伟康:焦循戏剧观初探董国炎:论扬州评话王汉:王鋆与“怪以八名”张长明、孙卫华:螺钿妆成翡翠光——扬州漆器曹永森、王京:一剪之巧夺神工——扬州剪纸第二辑2008年9月祁龙威:由训诂以明义理——读刘台拱《论语骈枝》戚学民: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与阮元《儒林传稿》王章涛:双峰并峙两通儒——阮元与焦循的学术关系张其昀:论《广雅疏证》之撰成田汉云、陈晓东:论清代《墨子》考证的历程与成就刘建臻:《清史列传》中扬州学派史料刊误十六则伊藤正光著,钱剑锋译:《文选》李善注“善曰言”的解释和五臣注以及现代注释之间的关联度——以《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的诗的解释为中心胡耀震:曹宪事迹著述系年顾农:重读鲍照《芜城赋》孔祥军:李审言先生文选学述略来新夏:清代扬州的杂书陈文和:《扬州画舫录》校后记刘向东:匠心独运的金农雕版艺术——宋纸明墨印本祝竹:释读吴让之与赵之谦的印学交流韦明铧(辑注):陈汝衡书札曹明升:《散曲丛刊》的文献学价值童李君:清代弹词在扬州的传播汤志钧:《张謇日记笺注选存》读后李建明:历史是一种精神——读余大庆《鉴真传法东渡记》陈延嘉:扬州文选学研究的新收获——评顾农《文选论丛》沈秋农:为清史研究心心相印——记祁龙威与戴逸半个世纪的友情俞扬:徐铉谪居泰州年月考刘师培:邗故拾遗第三辑2009年8月祁龙威:清代“扬州学派”旧闻择抄汤志钧:从黄侃悼念刘师培谈起张寿安:龚自珍论乾嘉学派——从《阮尚书年谱第一序》谈起张其昀:论《广雅疏证》中的校勘戚学民:论阮元撰二卷本《国史儒林传》吴凯、周星莹、钱宗武:《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考述王章涛:阮元佚文两篇考辨朱家生:“通儒”焦循的数学研究明光:焦循戏剧理论新议王伟康:读焦循《易余龠录》曲论札记韩荣钧:书院教育与扬州学派顾农:陈琳新研二题——《文选论丛》补编黄进德、汪俊:论吴淇及其《六朝选诗定论》卞孝萱:陈含光手写所作诗文简述赵昌智:对复兴扬州评话的观察与思考王自立:为官入藏留佳作——清代扬州人吴廷伟与《定藏记程》黄继林:从盐说开去王华宝:扬州学派研究的重要成果——简评薛正兴先生著《王念孙王引之评传》冯春光:从文化的视角窥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评《扬州文化与旅游研究》况周颐著,曾学文整理:选巷丛谈第四辑2009年12月薛正兴:刘熙载论于广元:《经传释词》产生的原因张其昀《广雅疏证》对于古籍训诂谬误的纠正赵昌智:阮元建隋文选楼之动因考论朱福烓:白塔寺与李善注《文选》顾农:说《文选》诗二题赵俊玲:明末闵、凌刻《文选》评本述要戚学民:李善对《三礼》的引用与《文选李善注》的思想意义汪俊、王长香:第八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祁龙威:阮元遗事辑录(四则)张学锋:隋炀帝对扬州的经营及江都陪都地位的确立杨丽娟、葛星明:青溪旧屋的第五代文化传人刘葆儒卞孝萱:《龙父先生书画篆刻作品选》序汤志钧:阮元和《味经斋遗书》祝竹:一官百里江淮海三绝千秋书画诗——屠倬的生平和篆刻王汉:楼阁中的秘密——袁江界画楼阁的形式结构分析及其分期顾一平:辛汉清与《小游船诗》王自立:不谢之花——扬州通草花顾风、刘尚杰:申遗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扬州价值张益、谢青桐: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新安江和徽杭古道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王锷:《刘申叔遗书补遗》读后秋鸿:灵动的运河精致的名城——读《运河名城·扬州》刘梅先编注,赵昌智点校:阮文达公遗事杂咏第五辑2010年10月黄强:《百尺梧桐阁文集》及其焦循评阅本述考顾农:选本的力量——《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之比较张亚新:论新变潮流中的《文选》与《玉台新咏》黄进德、方晓伟:关于江宁织造曹家的几件新材料王伟康:论《扬州画舫录》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贡献曹田:祭祀的理念与理念的祭祀——扬州纸扎技艺的考察与探讨汤志钧:刘师培的“留别扬州人士”及其投身革命明光:金兆燕与两淮盐官、盐商关系述论胡耀飞:“谁当立者?”——十世纪初杨吴政权延续危机张郁明:李鱓论顾一平:多才多艺的汪二丘祝竹、朱天曙:吴让之年表祁龙威:《〈周礼〉饮食制度研究》序蒋寅:一个有待于重新认识的刘师培——读万仕国编《刘申叔遗书补遗》沈秋农:潜心研究嘉惠士林——读《龙威读书录》有感赵昌智:一部赏心悦目的好书——《扬州艺术丛书印象》刘少椿:广陵琴学源流朱江:扬州琴史拾遗马维衡:斫琴艺术的审美价值韦明铧:辨“广陵散”——《广陵散》绝响了吗?清徐庭曾、汪桂森编著,曾学文整理:扬州历代疆域沿革第六辑2011年2月张其昀:对文证义与连文证义及其在《广雅疏证》中的运用黄强:汪懋麟诗集及其焦循评阅考论杨丽娟:新见扬州青溪旧屋刘氏藏书目录田丰:区域文化的转型与传承——试论王懋竑、朱泽沄与扬州学派之关系顾农:隋炀帝身边的文人学士韦明铧:一曲道情天地远——扬州道情研究黄继林:从“上苏州”说起——洪武移民和文化交流晏炳森:保护文物精心策划建好扬州学派纪念馆戈弘:关于扬州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之我见胡耀飞:“为国去贼,为民除害”——公元918年杨吴政权朱瑾政变事件剖析王伟康: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始末及其启示俞扬:柳敬亭籍贯辨明光、王丽娟:扬州“二马”生平续考——扬州二马研究之二高明峰:江藩生卒年岁考略王汉:袁江曾入宫廷考孙永如:三句至理名言,心间永铭记——追忆恩师卞孝萱先生赵昌智:道德文章式桑梓——卞孝萱先生对扬州文化的贡献朱福烓:说汪篯朱已泰、张文准:记篆刻艺术家蔡易庵先生祁龙威:修纂《清史·朴学志》日记汤志钧:《刘申叔遗书补遗》评曾学文:扬州文化研究的得力之作——《扬州文化丛谈》读后刘少椿:我对古琴的估价朱红梅:广陵古琴艺术的发展走向第七辑2011年6月钱宗武:段玉裁《尚书》研究的语言哲学观考述张连生:焦循与《孟子》考证学王章涛:从两篇序文谈阮元与段玉裁的关系赵阳:汪中诗歌创作对杜诗的接受顾农:两晋文学家“三张”略论——以《文选》所录作品为中心王志娟:《文选楼丛书》成书述略张郁明:罗聘绘画艺术论万仕国:何震年表曹永森:一盏灯和一把尺的启示董国炎:论扬州评话语言演变及其得失刘方明:郑板桥的艺术创新特质刘向东:活字印刷重要史料——《古籍刻印业务资料》释读华强:桑榆晚景又一春李保华:屈己全民命,捐躯表素怀——宝应忠烈词人成肇麟顾一平:冶春后社诗人谢无界俞扬:吴嘉纪与王士禛任中敏:与周笃文书赵昌智:“橵趟子撩在外”又一解陈文和:读任中敏《散曲丛刊》札记一则祁龙威:书《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后吴善中:介绍钱伟卿《扬州光复经过回忆录》冯春龙、居再宏:祁龙威教授谈《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殷定泉:辛亥扬州光复众生相第八辑2012年3月汤志钧:刘师培和《经学教科书》赵昌智:扬州园林与《文选》顾农:文选学研究札记三题杨化坤:《文选》嵇康《幽愤诗》主旨及归类辨析葛星明:新见扬州刘氏《青溪旧屋金石拓本集》编纂考略居再宏:从《邗江三百吟》看乾隆时期的扬州曲艺晏炳森:略说《黄氏逸书考》王永年:两晋之际广陵人事与江东政局张连生:扬州文津桥、文昌楼、文昌阁、汶河杂考王汉:清代前期扬州园林中的西方因素李尚全:鉴真东渡动机的政治学分析明光:《金瓶梅》传奇作者郑小白小考周茂仲:清代扬州学者杨大壮初考方晓伟:黄右原先生年表顾一平:竹西萧史胡显伯杨丽娟:顾廷龙、上海图书馆与扬州“青溪旧屋”刘氏往来考略朱已泰、刘丹彤:“长出自己的须眉”——记德艺双磬书画艺术家王板哉先生祁龙威:读《顾颉刚日记》随笔祝竹:读《沧浪诗话》札记——以一个印人的视角高明峰: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校点二种正误刘立人:也谈“今宵又见桃花扇”张立兵:评伍大福著《扬州才子李涵秋文学研究》黄继林:功纪南维——张怿伯在辛亥海军起义中的功绩第九辑2012年10月王章涛:阮元佚文考释两篇方晓伟:黄奭学术成就新探钱宗武、陆亚军:《汪容甫遗诗》题材析论田汉云、田丰:论龚自珍对《国朝汉学师承记》的批评——读《与江子屏笺》金永健:高邮王氏校释《左传》的学术思想与方法林宛萱:台北故宫所藏扬州画家作品叙录顾农:诗人薛道衡之死张郁明:写在闵贞被开除之时——兼论闵贞及闵贞的绘画艺术朱宗宙:扬州盐商发轫于唐代王伟康:从徽商记载谈《扬州画舫录》与徽学研究杨文昭:《扬州好佬》的“草根文化”现象之透析曾学文:苏东坡与扬州张其昀:“扬州”语源考索陈文和:《大明寺残碑》释读徐从法:邵伯镇古运河申遗点暨邵伯埭与古船闸考略刘向东:亲见陈彝诗文小考李保华:开元第一筝手扬州薛琼琼事迹考辨明光、顾春勇:马曰琯补考及著作述略——扬州二马研究之三顾一平:惜馀春主人高乃超刘勇刚:近代词人蒋鹿潭与扬州的乱世情缘汤志钧:许宾门日记祁龙威:读清代乾嘉“扬州学派”著作一得李金坤: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正解李凤云:张子谦先生古琴艺术初探王志娟、刘栋:《清宫扬州御档》中有关刻书档案张连生:《清宫扬州御档》中道光初年有关黄潆泰档案选读第十辑2012年12月赵昌智:个园琐议喻春龙:黄奭所处的时代及其辑佚活动郭国庆:清儒辑佚准备述考陈文和:略论惠栋至黄奭一系的辑佚学王章涛:黄奭编《端绮集》中阮元佚文解读——兼论阮、黄之交方晓伟:个园黄氏家世汇考张连生:个园主人黄潆泰在道光年间的沉浮——以《清宫扬州御档》为依据袁准:谈个园之地缘金川、沈学峰、陆萍:个园黄氏家族史料研究综述及展望王振忠:游艺中的盛清城市风情——古籍善本《扬州画舫纪游图》研究朱宗宙:扬州盐商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明光:康熙朝扬州盐商文人程庭韦明铧:扬州盐商与台湾事变黄继林:盐业政策与扬州盐商商帮的形成张其昀:《读书杂志》据文例校勘述例张郁明、张岚蓓:试述郑板桥诗歌中的人格魅力顾农:《文选》里的陆云孙浩宇:《文选序》“戒”说曾学文:刘师培撰清代扬州人物传记第十一辑2013年6月李保华:关于汪中校书精法楼的三篇佚失碑记拓片及说明钱宗武、朱蓝凤:《说文》学第一公案徐李之争评议顾农:朱自清与鲁迅王汉:晚清邗上名士——汪砚山万平:《大宾许公墓志铭》与许明贤万仕国:《天义》秋瑾案资料王资鑫:晚清扬州武术流派朱福烓:隋炀帝的江都梦方亮:典试广西留佳作——论乔莱使粤诗文朱姝:“三风太守”女婿长次辨疑——就《吴绮年谱》之惑与汪超宏先生商榷顾风:横空出世——“唐宋元明清陶瓷极品展”序刘向东:扬州古籍书店抄本书小记顾一平:小玉茗堂主汤公亮明光:清代扬州盐商家族文人生卒年考祁龙威:题王仲荦教授赠诗手稿伍野春、阮荣:阮元研究论著索引(1799-2012)第十二辑2013年12月赵昌智:扬州学派对清代学术的贡献魏白蒂著,朱茜、刘丹彤译:从政之余的阮元——清中叶的学者及学术倡导者和赞助人顾农:文选学笔记二则王曾瑜、王茂华:古代扬州的城市变迁王章涛:阮元与北、南两万柳塘徐从法:邵伯镇古运河乃邗沟故道——对《甘棠小志》言及邗沟故道在邵伯镇之东的质疑张连生:爱民将军白云上事迹考顾一平:广陵琴家高治平方晓伟:旅居扬州的新安岑山渡程氏盐商家族明光:清初诗人孙枝蔚三论张郁明:金农的艺术观和禅宗哲学朱广盛:十年此地共论文——流落海外的《九月行庵文讌图》解读黄继林:柳敬亭与冒辟疆祁龙威:读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珍藏的《高邮王氏父子手稿》随笔陈文和:段玉裁校勘记引起阮校误读札记高明峰:《江湖集》编者陈起字“彦木”、“彦才”考伍野春、阮荣:汪中研究论著索引(1803-2012)第十三辑2014年5月林俞佑:阮元《儒林传稿》学术观钩沉魏白蒂著,刘丹彤、朱茜译:阮元的成长历程伍野春、阮荣:海外学者研究阮元述评(1904-2012)夏巍然:“一代名臣,学界泰斗”阮元也是科学家孔昊天、孔祥军:焦循《禹贡》地理学平议——以《禹贡郑注释》为考察中心王曾瑜、王茂华、王嘉川:古代扬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考述赵昌智:也谈“瘦西湖”的原名张连生:张云璈与《(嘉庆)两淮盐法志》方亮:晚清名臣王凯泰王资鑫:皮雕尤——记扬州近现代皮雕大师尤紫轩刘勇刚、吴雅楠:论秦少游的文张郁明:郑板桥艺术精神探源——纪念郑板桥诞辰320周年王伟康:焦循与李斗戏剧观同异略说黄继林:马年说马——扬州马地名所揭示的文化内涵顾农:读书札记二则曹明升:深造自得抒己见——读顾农先生新著《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

2024版年度翡翠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版年度翡翠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福。
翡翠吊坠则常寓意平安、健康, 可作为护身符佩戴。
不同颜色的翡翠也有不同的寓意, 如绿色翡翠象征生机与活力,紫
色翡翠则寓意高贵与神秘。
2024/2/3
25
翡翠文化传承与发展趋势
翡翠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体 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翡翠饰品在款式、工艺和材质等方面不断创新,既保留了传统韵 味,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
2024/2/3
18
05
CATALOGUE
翡翠市场与行情
2024/2/3
19
翡翠市场概况
市场规模
翡翠市场庞大,交易活跃,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
市场结构
包括原石交易、加工制作、批发零售等环节,形 成完整的产业链。
市场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翡翠认知的提高,市场需求持续增 长,价格稳步上升。
2024/2/3
20
注意事项
辨别真假、了解品质、比较价格、选择信誉 良好的商家。
辨别真假
观察翡翠的颜色、质地、透明度等方面,借 助专业工具进行鉴定。
2024/2/3
了解品质
翡翠品质因产地、颜色、质地等因素而异, 需了解相关知识以判断品质优劣。
22
06
CATALOGUE翡翠文化内涵与传承源自2024/2/323
翡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024/2/3
红色翡翠
红色翡翠较为罕见,通常呈现为鲜红色或橙红色,有时也与 黄色或棕色混合在一起,被称为“翡色”。
白色及无色翡翠
白色翡翠通常呈现为灰白色或乳白色,而无色翡翠则是指透 明无色的翡翠品种。此外,还有一些多色翡翠,如福禄寿三 彩翡翠等。
10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崇仁-形象翡翠学翡翠美学-马崇仁-形象翡翠学(一)形象翡翠学的概念:用民间通俗的形象词语和物化概念来表述翡翠各种特性的学说叫做形象翡翠学。

形象翡翠学是本人提出的一种诠释翡翠语言的学科。

千百年来,中缅玉石界人士在翡翠流通的全过程中,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和切磋,这种语言都是些物化了的、形象化的词语,人们用它来表述翡翠的各种特征,而且多以词冠出现,如“菠菜绿”、“苹果绿”、“玻璃地”、“蛋清地”等。

“菠菜绿”是指翡翠的绿色很像菠菜叶子那样的绿色。

“蛋清地”是说翡翠的地子很像鸡蛋清那样细腻通透。

这种沿袭千百年的翡翠行业用语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在翡翠文化的土壤之中,她是绝对不会被别的什么“科学”的东西所取代的。

(二)形象翡翠学的实用意义:形象翡翠学的任务是为翡翠学习者提供一个认识翡翠的快捷方法。

当你掌握了形象翡翠学的原理,能用形象思维方法去观察解读翡翠时,学翡翠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其实可以用简单一句话来归纳,当你试图定位一件翡翠特征时,“你看她像什么,那她就是什么。

”看她像一块冰,你就可以称她为冰种翡翠,肯定没错。

总之,形象翡翠学就是为初学者解决行业语言问题。

丰富多彩的翡翠复杂而又多变,致使很多人不解其真谛而望翠兴叹。

诚然,翡翠与其他任何一种宝石玉石相比的确难了许多,但也不至于让人无法认识她,只是你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去解读认识翡翠而已。

那么,形象翡翠学也许就能帮助你快速打开通向翡翠世界的那扇门。

判别翡翠品质的六要素判别翡翠成品质量高低好坏的标准主要是六大要素。

即“种、底、色、花、裂、工。

”这些评判标准应根据翡翠成品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一)六要素词义解释1.“种”:翡翠的质地好坏称为“种”。

“种”是翡翠的密度、抗磨硬度及透光性(水头)的综合体现。

它受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结构致密程度的制约,也受矿物组合不同的影响。

“种”有老嫩之分,质地好的叫“老种”;质地差的称“嫩种”。

建议不要使用“老种、新种”及“老坑、新坑”等字眼,因为这会给人含混不清的感觉。

2.“底”:也叫“底帐”、“地子”、“地”。

“底”是石域性名称,它是构成翡翠的基础部位,除了“色”与“花”以外的部位即称为“底”。

不能将“底”与“种”相混淆。

“底”是石域;而“种”是质地。

举例说,“玻璃地”与“玻璃种”的区别在于,“玻璃地”是指翡翠地子的种是“玻璃种”,也即“玻璃地”是“玻璃种的地子”的简称。

3.“色”:专指翡翠中的绿色。

4.“花”:除了绿色以外的颜色叫做“花”,如:兰花、黑花、莼花(紫罗兰色)。

“花”与“色”都是翡翠中原生矿物的颜色。

因此,红雾、黄雾原则上不能称为“花”和“色”。

5.“裂”:翡翠中的裂堑、绺裂,影响成品的质量与寿命。

6.“工”:指翡翠作品的工艺水平高低及文化内涵。

(二)运用六要素对成品翡翠进行鉴别成品翡翠分三大类:首饰类、把玩类和摆陈类。

其中尤以首饰类与消费者关系密切,市场销量也最大,因此,翡翠品质的鉴别就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饰用翡翠的鉴别应根据“六要素”原则依次进行。

一先看“种”,二看“底”、“色”、“花”,最后看“裂”和“工”。

翡翠要先看“种”:“种”是翡翠之本,是玉石之灵魂。

没有“种”的翡翠犹如土石,少有价值。

有“种”翡翠晶莹剔透,富有灵气,身价百倍。

“种”在翡翠中的地位可称得上“一好百好”、“一丑百丑”。

“种”的概念是翡翠先辈从人品概念中引申过来的。

古人推崇仗义有胆识者为“有种”,反之为“孬种”,于是人们就用“种”来界定翡翠的品质。

做人而言,人品为先,作为翡翠当然就是“种”为先了。

这与古老的中华玉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古人讲究“君子比德于玉”,因此,将好种翡翠比喻好的人品也算恰如其分。

翡翠由许许多多矿物在地壳深处经高压下聚合而成,其组成矿物颗粒越细,结构越致密,翡翠的“种”就越老;相反,矿物颗粒越粗、结构越疏松,“种”就越差。

种老的翡翠密度大、水头足、抗磨性强、耐久性好;种嫩者密度小、水头短、抗磨性弱、耐久性差。

“水头”对判别“种”起重要作用,但不是绝对的。

要注意有些翡翠如“白底青”、“开苏玉”“八三石”等,虽然“水头”足,但“种”却很嫩,这叫“嫩空”,是“底”很空的嫩种翡翠,经验不足者往往错判。

实践中无需对翡翠的“种”作详细分类,能够作出上、中、下或老、中、嫩的判别即可。

上等老种:如玻璃种、冰种等,其特点是矿物颗粒极其细小,肉眼难以分辨。

结构十分致密坚硬,水头十足。

其外观恰似玻璃或冰块,以一厘米厚度(手镯厚)为准,能看清下面的字,叫玻璃种;看字略显模糊者,称为冰种;若稍显浑浊,但十分细腻、通透,则叫蛋清种、玛瑙种。

老种翡翠加工性能佳,切磨抛光面光滑如镜,无麻面,因其产量稀少,所以弥足珍贵。

下等嫩种:以豆种、马牙种为代表。

特点是组成矿物粗大如豆,晶体轮廓及晶隙清晰可见,结构相对疏松,底木水短,质如马牙石。

嫩种翡翠加工性能差,切磨抛光面粗糙有麻面。

只能做低档饰品,价值很低。

豆种也有较好的,如冰豆种、甜豆种。

介于老种、嫩种之间有许多中等“种”,如:糯种、糯化种、芋头种、白砂种、灰砂种等等。

其组成矿物颗粒属于中细,肉眼可以分辨,结构较紧密,水头尚可,加工性能较好,其成品市场占有量很大,价值一般,但上下波动悬殊,其中,糯化种属中上偏老种,有较高饰用价值。

一件翡翠其“地子”的种与“色”、“花”的种可能不同,判别时要仔细观察。

若“地子”的种老,“色”的种差。

就会形成“色不裹底”、“色化不开”、“色不放堂”的情况,这叫做“龙到处无水”,颜色就会显得死而呆滞,翡翠价值就会下降;若“底”的种差,“色”的种好,这叫做“龙到处有水”,此时宁可将“底”弃掉,只留颜色做活,产品才会有价;如果“色”、“地”都是好的玻璃种,则“色”、“地”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翡翠价值就会升高。

嫩种翡翠容易变种,因其结构疏松、晶隙间的液态吸附物易挥发,使“水头”俱失,变“干”,甚至会面目全非,失去价值。

而老种翡翠千百年不会变化,因此,极具收藏价值,价格当然也会不菲。

二看翡翠的底、色、花。

底与色(花)分别构成成品翡翠的不同部位(区域),一件翡翠可能有三种情况,或全部是底,没有色、花;或底与色(花)两者都有;或只有色没有底,叫满色。

底是相对色浅的部位。

对底、色、花除了种质的鉴别外(上节已谈及),还要对其相关特征进行判别。

1.翡翠底的判别:翡翠底的分类名称很多,各地叫法不一,但都是用物质化的形象词语来命名,地子名称是种质、水头和颜色的综合反映。

现列举部分常见地子如下:玻璃底、冰底、鼻涕底、清水地、浑水地、藕粉地、苘地、豆苘底、花青底、芋头底、瓷地、香灰地、石灰地、豆渣地、猫尿底、狗屎地等等(地与底同意,用时以顺口为宜)。

对这些以物取意的名称,不必刻意死记。

有些名称具有“种”的概念,如冰底、豆底;有的只表示地子的颜色,与“种”没有关联,如芙蓉底是粉色、肉色、粉紫色或芙蓉色的地子。

猫尿底则形容地子呈现深浅不匀的灰色,像似猫尿在布上的污渍;也有的名称一并反映了地子的颜色和水头,如紫水地、灰水地分别表示地子是紫色的或灰色的,而且水头很足。

地子对翡翠品质有重要影响,选择时要仔细判别。

种老、细腻、水头足、匀净无瑕疵、无杂质的地子为好;反之种嫩、肉粗、水短、杂质多且脏的地子为差。

在实践中如何鉴别地子也有讲究。

因为在6700万年漫长的变质生长期内各种地质因素的干涉,理想中的纯净翡翠十分少见,因此,不宜苛求绝对完美。

以手镯为例,纯净玻璃底为最佳上品,即便是无色没花的,其价格也当不菲。

若其中含有少量的“棉”则价格就会大幅下降。

从实惠出发,建议你选择后者。

因为一点“棉”正是天然的印记,既不影响视觉美,也不影响坚韧耐久性,而价格却会偏低很多,何乐而不为呢。

判别地子常用“冰味”、“苘份”两个术语。

“冰味足”是指种老,“欠冰味”、“冰味不够”是指种不太好。

有人将“冰味”称为“坑味”、“夯味”,其实不妥,“坑”、“夯”含义模糊,不如“冰”意直观、真实,选择时冰味越足越好。

业内把苘底翡翠称为有“苘份”。

有“苘份”者为好,反之则差。

“苘”(音同顷)是草本麻类植物“苘麻”的简称,其色呈灰绿色、青灰色。

因此,将色似“苘麻”的翡翠地子称为“苘地”,并衍生出豆苘地、灰苘地、蓝苘地、冰苘地、油苘地等。

“苘地”的产生是由于翡翠地子中的矿物晶隙被次生矿物充填、致色元素扩散的结果,使其原来的“白地”变成了各种色调的“苘地”。

正是这个原因,不仅使翡翠增添了许多丰富的色彩,也使翡翠的密度和坚硬度增大了。

因此,一般说来有“苘份”的翡翠比“白底”翡翠好,选择商品时应该注意。

翡翠中常见一些絮状物、斑状物,如:棉、石花、石脑、石线、棕眼、黑斑等,人称杂质或瑕疵。

这些东西不同程度地影响翡翠地子的种质和洁净度。

判别时也应该注意,这些东西是在翡翠形成过程中,局部矿物结构相对疏松且晶隙较大,射入的光线穿不透而生成的白色絮状、斑状物,小则叫“棉”,大则称“石花”;若聚合成团就叫“石脑”;形成小空洞并有深色次生矿物充填则叫“棕眼”;石线是早期裂隙被充填形成的。

这些天然印记在“冰地”中特别显眼,在嫩种翡翠中就分不出来了。

在选择商品时需注意,但也不宜过多挑剔。

如果有微至少量的棉,只要不影响美感和坚固耐久性,也应是不错的东西。

如果有大片石脑、石花显现,就不好了。

2.判别翡翠的色与花:翡翠因为有绿才被称为宝石,这在玉石大家族中是绝无仅有的。

只有绿色才是翡翠的宝石色,因此,翡翠的“色”仅指绿色,绿以外的其他颜色一般不称为“色”,只称为“花”。

(1)绿是翡翠的价值所在,绿的好坏直接影响翡翠的价格,可谓色高一成,价高十倍。

判别翡翠的绿色应从它的种、水、色调等综合观察。

看其显色部位水头是否足;致色矿物的颗粒是否细腻,结构是否致密;色调是否纯正。

可以归纳为:“浓、阳、正、匀、活”者为色好;“淡、阴、偏、散、呆”者为色差。

其中色正或偏、色活或呆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从光学和色彩学概念讲,绿色是黄色和兰色的叠和色。

翡翠的绿是否艳丽纯正,取决于其中的黄、兰成份是否匹配。

如果黄味足,兰的成份也恰如其分,则绿色阳而纯正,叫做色正;若黄味不足或欠黄,且兰的成份过了头,则绿色阴而不正,色偏兰,这叫色偏;若黄味过多、兰份不足,则绿色泛黄、浮嫩不耐看,也叫色偏。

色偏与正对翡翠的价格影响虽大,但关键还在于一个“活”字,色活价高,色呆价低。

“色活”就是指有色的部位种、水好。

种、水差则色死、“色呆”。

通常讲“龙到处有水、无水”就是指绿色活不活得起来。

“色活”是什么概念呢?她似流淌的一汪绿水,波光粼粼;她是苍翠欲滴的“一匹水”,晶莹剔透;她像映照夜空的萤火虫,碧绿生辉。

这才是真正的“含色含种”的好翠。

色浓为好,但要浓淡适中。

过浓而色老、发闷、阴沉,反而价低。

色匀、纯净者,价位高。

色散呈星散状、团块状、斑杂状、分布不匀、含杂质者,其价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