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
古希腊 道德 伦理 美学 知识

古希腊文明在世界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道德、伦理、美学和知识等方面的成就深刻地影响着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从古希腊的道德观念、伦理体系、美学观念和知识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希腊的道德观念古希腊的道德观念源远流长,早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可见一斑。
古希腊人崇尚英雄主义,强调个人勇气、荣誉和忠诚的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们也在探讨道德的本质和意义,其中以苏格拉底的“人之自知之恶即为美”和柏拉图的“善的本质”理论最为著名。
二、古希腊的伦理体系古希腊的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
柏拉图提出了“哲人王”的理念,认为真正的统治者应当是具有哲学智慧和道德高尚的人。
亚里士多德则关注人的幸福和美德的实现,强调中庸之道和理性的追求。
三、古希腊的美学观念古希腊的美学观念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绘画和文学艺术等方面。
古希腊建筑以宏伟的神庙和雅典卫城为代表,强调对称、比例和秩序美。
古希腊雕塑以自然主义、平衡和神秘主义见称,代表作品有《米洛的维纳斯》和《荷马战士》等。
古希腊文学以史诗、悲剧和哲学对话为主要形式,古希腊文学作家荷马、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等名家留下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品。
四、古希腊的知识传承古希腊以其哲学、数学、天文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传承而著称。
古希腊哲学包括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和后苏格拉底时期的伦理哲学,代表性人物有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斯、次数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古希腊的数学家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代表,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和黄金分割等重要概念。
古希腊天文学家以托勒密和克劳德·托勒密等为代表,开创了天文学的先河。
而古希腊历史学以希罗多德的《历史》和塔西图斯的《希腊史》为代表,成为后世历史学的典范。
古希腊在道德、伦理、美学和知识等方面的成就不仅为西方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为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当从古希腊的伟大成就中汲取智慧,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对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对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国王的儿子,也是最伟大的勇士之一、阿喀琉斯的形象在古代希腊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不仅仅是一个勇猛的战士,更代表了人类的勇气和英雄主义精神。
以下将对阿喀琉斯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阿喀琉斯被描述为一个英俊勇敢的战士。
他据说是半神半人的后裔,拥有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他的外貌吸引人,有着金色的长发和蓝色的眼睛。
他经常被描绘为满脸胡须和笔直的鼻梁,身材高大且强壮。
这个形象的描绘使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战神般的形象,也让人们相信他具有无与伦比的战斗能力。
其次,阿喀琉斯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尽管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勇气,但他也有着脆弱的一面。
当他的朋友巴特洛迪俄斯死后,他深陷忧伤之中。
他对巴特洛迪俄斯的死感到非常愧疚,并决定为他报仇。
此外,由于他的命运注定他将在特洛伊战争中丧命,他也不断感到恐惧和不安。
这些矛盾的情感使他成为了一个更加复杂和真实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一个扮演英雄角色的战士。
此外,阿喀琉斯还代表着勇气、决心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军队由于无法克服特洛伊城墙的防御,陷入了无休止的僵局。
然而,阿喀琉斯敢于挑战命运,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中,决定参加战斗。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个人的利益,为了整个希腊军队的胜利而战斗。
他的榜样鼓舞了其他战士,也成为了希腊勇士的典范。
此外,阿喀琉斯也是一位居高临下的英雄。
他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技巧和智慧,同时也展现出他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
他杀死了许多特洛伊战士,并在战斗中表现出出色的技术和灵活性。
他的出众表现使他成为了战争的主角,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模范。
最后,阿喀琉斯在接近敌人时显露出了残忍的一面。
他在战斗中展现出无情和杀意,甚至有时会失去理智。
他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并将他的尸体虐待和亵渎。
这一行为使阿喀琉斯的形象受到了质疑,并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丧失人性的表现。
总之,阿喀琉斯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
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主义

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主义
概述
《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中最为著名的史诗之一,由荷马创作,讲述了英雄奥
德修斯在归家途中经历的一系列冒险。
这部史诗既展示了古希腊神话世界的壮
阔景象,也描绘了英雄主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英雄主义的定义
英雄主义是指具备高尚品质和勇气,为了正义和荣誉而行动的精神。
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展示了崇高的英雄主义品质,他勇敢地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并最终取得胜利。
英雄主义体现
1.勇气与冒险:奥德修斯在前往特洛伊参加十年持续的战争时就表现出勇气。
他经历了无数次危险与冒险,包括与巨型怪物、女妖和海神等恶劣环境的
搏斗。
2.智慧和聪明才智:奥德修斯不仅在战争中展现了勇敢,还以聪明机智著称。
他使用谋略和计谋来解决问题,并战胜了那些比他更强大的敌人。
3.忍耐与毅力:奥德修斯在回家的旅程上历经艰难和困境,但他从未放弃。
他耐心地等待、忍受痛苦,并坚定地继续前行,直到最后成功回到家乡。
西方文化的影响
《奥德赛》中的英雄主义在西方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塑造了现代英雄形象的基石,激发了无数文学、艺术和电影创作中对英雄主义的描绘。
同时,它也成为许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来源,如勇气、坚韧、智慧等品质被视为理想人格的一部分。
结论
古希腊史诗《奥德赛》是一个将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并深受喜爱的故事。
英雄奥德修斯在书中展示了勇气、聪明和忍耐等高尚品质,这些品质在西方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人生价值观。
《奥德赛》以其精彩而又深刻的描写,延续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荷马史诗》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它包括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神话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往往与古希腊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如
阿基琉斯、赫克托尔等。
这些人物形象既具有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又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2. 英雄主义:荷马史诗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他们勇
敢、坚强、忠诚,为了荣誉、信仰和理想而奋斗。
如阿基琉斯在战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战斗力,赫克托尔则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斗,直至献出生命。
3. 人性冲突: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复杂的人性冲突。
他们既有
高尚的品质,又有人性的弱点。
如阿基琉斯在战争中表现出英勇的一面,但同时也是一个易怒、任性的个体,这反映了古希腊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4. 历史价值: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现了
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社会制度等。
这些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希腊历史的珍贵资料。
5. 艺术价值:荷马史诗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严谨的结构展现了古
希腊文学的艺术魅力。
史诗中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又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冲突。
这些人物形象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研究资料。
荷马史诗主题内涵

荷马史诗主题内涵
荷马史诗的主题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崇尚勇武的英雄主义精神:荷马史诗表现了古希腊人崇尚勇武的英雄主义精神,把战争当做展示英雄性格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2. 肯定人的现世生活:通过英雄形象的描写,肯定了人的现世生活,表现了古希腊人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3. 表现古希腊哲学观和人文意识:通过对立神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人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4. 悲剧意识: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也十分独特,包括结构精巧而完整,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采用了客观叙述的手法,以及语言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特色。
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

3.尊严与荣誉 . 如果说忘我战斗与温厚善良构成了阿喀琉斯性格中两个对立的侧面的 话,支配这两个侧面的内核则是对于个人荣誉的理解与追求。阿喀琉 斯不畏死亡走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荣誉,怯弱者是“人 间无价值的赘物”。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如果个人的荣誉与尊严 受到伤害时,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上升到第一位。当希腊主帅阿伽 门农声言要从阿喀琉斯帐下抢走他心爱的女奴时,阿喀琉斯感到自己 荣誉和尊严受到了重创,他怒气冲冲地说:“我不想让人看不起,留 在这儿为你增加财富!”阿伽门农淡然地回答说:“我要亲自到你营 帐里,把给你的奖赏、美丽的布里塞伊斯(案:阿喀琉斯喜爱的女人, 特洛伊的小公主兼女祭司)带走,让你清楚地知道,我比你强多少, 也使其它人小心,不要显得和你一样,当面给我顶撞。”阿喀琉斯气 愤填膺,如果不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制止,他将杀死自己的主帅。从 此,他既不出战,也不参与议事,任凭希腊士兵成批地死于特洛伊人 的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后来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显然,阿 喀琉斯所争的主要不是财物和女奴,而是要让阿伽门农等人再也不敢 侵害他个人 • 阿喀琉斯形象的出现,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漫长里 程上的一个光辉的路标。黑格尔曾热情洋溢地写道: • 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 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 富性。”荷马所写的其它人物性格也是如此,例如, 俄底修斯、第阿默德、阿雅斯、阿伽门农、赫克忒、 安竺罗玛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 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 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2.珍视友谊 . 在战斗中奋不顾身乃至残暴凶猛只是阿喀琉斯性格的一个重要侧面。 他的残暴是出于对朋友的挚爱,《伊里昂纪》生动地描写了阿喀琉斯 与帕特洛克罗斯之间情同手足的友谊。珍视友谊,把承担对朋友的义 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阿喀琉斯性格中温情善良的一面。这种温厚 善良的本性还表现在当太阳神阿波罗把瘟疫射给希腊人并危及许多人 生命时,阿喀琉斯首先站出来召集众人商量挽救同胞的对策。当赫克 托父亲跪在他面前,泪流满面地吻着那双杀死自己儿子的手,泪流满 面地哀求允许他赎回自己儿子的尸体时,阿喀琉斯忽然想到自己那年 迈的父亲是多么珍爱自己,推己及人,竟激动地哭起来,不仅将赫克 托的尸体交还给普里阿摩斯,而且答应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 赫克托举行葬礼。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1. 导言古希腊悲剧是文学史上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戏剧性的故事展现了人类的困境和冲突。
本文将探讨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之间的关系。
2. 背景介绍在古希腊社会,个人英雄主义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强调对于道义与正义的坚守。
然而,国家规范也是不可或缺的,以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
3. 剧情概述《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
故事背景设在底比斯王国,讲述了安提戈涅为了埋葬自己哥哥波洛尼斯而与国王克里昂发生冲突的故事。
4. 个人英雄主义安提戈涅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女性角色,她决心去埋葬哥哥并且不顾国家规范和克里昂的禁令。
她认为个人义务与道义伦理的重要性大于国家规范,这体现了古希腊英雄主义理念的典型。
5. 国家规范克里昂作为国王,强调了国家规范的重要性。
他认为波洛尼斯是叛国者,因此禁止人们埋葬他的尸体。
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感情之上,这代表了古希腊社会中集体主义和公共利益的观点。
6. 冲突解析在《安提戈涅》中,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发生冲突。
安提戈涅相信自己对于亲情和道义的坚守是正确的,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代价。
而克里昂则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以维护秩序和统治为准则。
7. 总结通过《安提戈涅》这部古希腊悲剧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之间的冲突。
这个冲突反映了古希腊社会价值观念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
它引发了对于人类道德选择和个人意愿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讨论。
注意:本文以《安提戈涅》为例,探讨了其中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的关系,并没有囊括所有古希腊悲剧作品或深入分析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读者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资料来对整个古希腊悲剧领域有更全面的理解。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首先,荷马史诗展现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史诗中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如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他们勇敢、智慧、坚韧不拔,无所畏惧,为了信仰、荣誉、友情和家庭,不惜一切,甚至不惜生命。
他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成为古希腊人心目中的楷模,激励着他们为了正义事业英勇奋斗,为了信仰和荣誉不怕牺牲。
荷马史诗中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贯穿古希腊文明的方方面面,成为古希腊文明的精神支柱。
其次,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宿命观念。
史诗中塑造的英雄人物虽然勇敢、智慧,但他们面对命运时往往无能为力。
命运对他们来说是不可逾越的,他们的命运往往被众神所左右,即便再英勇再智慧的英雄也难以改变。
这种宿命观念深深影响了古希腊人的思想,使他们对人生、命运、宇宙存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同时,宿命观念也激励着古希腊人勇敢面对挑战,不畏艰险,不惧命运的安排。
再次,荷马史诗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
史诗中描绘了众神的形象和神话故事,古希腊人深信众神的存在和干预。
众神对人类命运的左右、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贯穿于整个史诗之中,古希腊人通过史诗对众神的崇拜和敬畏表达了对宇宙秩序和神灵力量的敬畏和信仰。
宗教信仰是古希腊文明的核心之一,荷马史诗对古希腊宗教信仰的表达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荷马史诗彰显了古希腊人的道德观念。
史诗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在家庭和社会中也展现出高尚的品德。
他们忠诚、勇敢、仁爱、诚实,对待敌人和朋友都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这种高尚的道德观念成为古希腊人行为准则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为古希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总之,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深刻影响了古希腊文明的方方面面。
荷马史诗中所蕴含的英雄主义精神、宿命观念、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不仅为古希腊人民提供了精神慰藉和行为指南,更是对后世文明的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作者:朱孝远来源:《视野》2003年第11期当我们大家想起希腊的时候会想起什么?想起雅典娜。
还想起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
还想起什么?古代有很多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
还有什么?还有那么多伟大的雕刻。
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觉得和希腊非常近。
为什么要讲希腊呢?因为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当我们讲到一个源和流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源头是非常清澈的。
而西方人他们一追溯古代的文明就追溯到希腊那里去了。
我先要来谈一个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叫“言必称希腊”。
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首先,希腊文明一定是比较优秀的。
天下的东西,只要做到极端的优秀,就能完成三个超越。
比方说齐白石画的虾、梅兰芳的京剧、古希腊的雕塑、贝多芬的音乐,这样一些东西能完成什么超越呢?首先是时间上的超越,过去的人喜欢,现在的人也喜欢;其次是空间上的超越,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然后,还有一个大题材和小题材的超越。
你看荷兰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虾,你说这到底是小题材,还是大题材?还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是大题材还是小题材?什么东西达到了极端优秀,实际上就完成了这种超越。
古代的希腊文化就是因为优秀,出了那么多哲学家,那么多艺术家,那么多科学家,所以它达到了一种超凡入圣的境界。
“言必称希腊”的另一个理由是,古代跟现代构成一种反差。
现代人很喜欢看古代的东西,而不喜欢看现代的东西,古和今、古代和现代构成一种反差。
古代很遥远,它体现出人类的一种真性情、真血性,没有修饰成分。
为什么人类学家都要去研究原始社会?他认为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修饰,现代的人比较喜欢修饰。
这样它又带来了第三个“言必称希腊”的理由:希腊的文化刺激。
希腊的文化非常刺激,刺激就是把事情做绝,不做绝不刺激。
有一个哲学家一辈子住在木桶里,刺激不刺激?刺激。
还有一个人叫苏格拉底,为真理而死,刺激吧?刺激。
古代希腊的那些人不回避什么,他们称自己处于“英雄时代”。
哪有一个民族说自己是“英雄时代”的?他们就不回避,英雄就是英雄。
这个说法比较刺激。
所以古代那些人,他们就是不做假谦虚,好就好,坏就坏,这就和现在构成了一种不同。
希腊人对西方人带来一种影响,他们喜欢把什么事情放在高峰和刀锋上体验,就是放在生与死的境界上去加以体验。
比如战争吧,古代希腊的三部史书,都是描写战争的,一部是有“历史之父”之称的希罗多德写的《历史》,讲希腊和波斯人的战争;第二部是《荷马史诗》,讲的是特洛伊战争;还有一部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写的,也是谈战争。
为什么都谈战争?因为战争把一切浓缩了,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这就是刀锋体验。
希腊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很纯洁、很纯情,他们是自然主义者。
你到希腊看,希腊靠海,有一个海叫爱琴海,多好听。
爱琴海边的人白天喜欢体育锻炼,喜欢游泳,晚上睡觉是很晚的。
那里的人感情是很热烈的,他们待人非常好,很重感情。
这种自然主义还使得希腊人很少去建摩天大楼,他们就要建与自然亲近的建筑,这一点和罗马很不一样,和中国倒比较接近。
中国古代最高的理想是什么?是融于宇宙之中,像成都草堂,以小见大。
希腊也有这种自然主义倾向。
自然主义跟人为是相对的。
现在的好多事物都是人为的,我们到公园一看,都是人工造的。
而古希腊喜欢自然,和人为构成对立。
古代希腊人包括现在希腊人都非常喜欢美,非常喜欢文化。
美和丑是对立的,这个美在希腊还是分等级的,什么叫美什么叫不美,这里面有很多讲究。
首先那个美不仅仅是外表美,还有心灵美,还有一种美感。
希腊有个哲学家叫柏拉图,他构筑一个思想叫精神之爱,你能理解吗?精神之爱就比较高级,你住在上海,他住在北京,两个人一辈子不说话,然而心心相通。
你能做到吗?希腊人的各种感觉是分等级的。
首先是味觉,味觉高级不高级?和口连在一起,高级不了。
比味觉好一点就是视觉,视觉就有一点抽象了,能够看很远的东西。
再就是听觉,听觉更抽象了。
然后还有心灵美、心灵的感觉。
所以他们就有这样的说法,心灵的感觉特别美。
心灵的感觉再上升到心灵的爱情——精神之爱,那个东西就比较玄了。
现在西方有的人是很自由散漫的,自由散漫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太自由散漫了,太自由,他反而感到自由没劲,要有纪律才有劲。
人有一个“围城”现象,围城就是有一个墙,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去,那座墙就是一个纪律。
假如把那个墙拆掉了,里面的人就是外面的,外面的人就是里面的,男性就是女性,女性就是男性,那还能够有“围城”现象吗?没有了。
所以自由散漫的人特别渴望古代人的纪律性。
“言必称希腊”是一个文化概念还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一个文化概念。
我觉得不是地理概念,它是一个文化概念,也就是说古代希腊人的生命力,那种真性情、真血性,成了一种文明发酵的“酵母”,西方人就用这样一种“酵母”来酝酿西方文明的“佳酿”,所以这样就“言必称希腊”。
但“言必称希腊”不能在一个“鸡蛋”上来“盖房子”,所以我们再仔细去看,它是建立在一个很稳定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叫做英雄主义。
你把一座大厦盖在英雄主义的身上,不错了吧?!古希腊有很多个城邦,有一个很重要的城邦叫斯巴达。
斯巴达城邦是个贵族政体,虽然它有国王,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城邦。
那个奴隶制城邦抓了很多外邦人,把他们都当作奴隶,然后永远是采取一种战争的状态。
那些奴隶叫希洛人,人数远远超过了斯巴达居民,所以斯巴达就要训练自己的公民,就要培养斯巴达的英雄。
斯巴达的英雄主义有两个主题词,一个叫体魄,一个叫力度。
所以身体是斯巴达人最好,女性是斯巴达妇女最美丽,因为他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斯巴达这样一种精神,就体现在要求人放弃一切,来为斯巴达的城邦利益服务。
在这里我们也许先要区分两个词,一个叫文化,一个叫文明。
这个文化和文明实际在词源上是不一样的。
文化是养育的意思,培养、养育,这叫文化。
文明的意思呢,它是叫你成为一个好公民,文明是成为一个好公民的意思。
在古代希腊城邦你就要成为一个好公民,好的城邦居民。
斯巴达在这一点上做得太过分了。
怎么过分?斯巴达英雄类型,一个叫力度,一个叫体魄。
首先要健美,体育是不错的,但是要健美他就要来搞人种上的优选学。
那边有座山——泰格特山,很高,生出来小孩好不好?不好就从山上扔下去。
斯巴达人觉得城邦要比较男性化,才能保持紧张气氛。
所以扔下去的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多得多。
这样就有杀女婴的习惯,这很不好。
成长起来的小孩要他们接近自然,这点不错。
首先要赤脚,赤脚才能体验到大地的力量。
然后呢,一年不要穿很多衣服,穿一件衣服就够了,一年四季穿一件衣服,那才有个性。
所以斯巴达的教育有点过分,尤其是优选学太过分了。
泰格特山下都是尖尖的石头,扔下来必死无疑,他还是这样。
他们对结婚有很多考虑,比如体格有缺陷的,或者不行的,那一帮人就不能结婚。
有个国王娶了一个不太标准的人当妻子,还交了一笔罚金。
所以在斯巴达是无能之辈就不能生孩子。
还有个制度也不好,对太优秀的,人们应该把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们,这太过分了。
但是体育锻炼还是好的,有坚韧的精神,要训练人。
晚上睡在城墙上,金庸小说中的小龙女也是睡在一根绳子上,斯巴达人没这么高级。
城墙高高的,摔下去就摔死了,摔死就摔死。
还要培养人的忍耐力,荣辱不惊。
还要培养女性,培养她们当好的、健美的母亲。
在希腊的城邦里面的妇女地位,就是斯巴达妇女地位高。
斯巴达妇女地位高是有道理的,第一点斯巴达的妇女是练武的,健美,她们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力气很大;第二点斯巴达的妇女是结成“妇女帮”的,她们经常是一群妇女,尤其是一群少女,跑过去,看到谁好就一起跑过去赞美他;看到谁坏,就一起跑过去侮辱他。
接下来就是雅典,雅典也有英雄。
雅典的英雄概念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美,一个是文化。
雅典人最爱美了,所以开了很多美容院。
雅典人培养出一种用榄油做成的香波或软膏,所以雅典那些人读了很多书,却没有像斯巴达人那样体育锻炼,渐渐地就软化了。
还好,他们有美容术。
所以在雅典,文化是无价之宝,雅典人特别爱文化,特别尊重文化,文化人尤其哲学家是大家非常尊重的。
斯巴达人注重体育锻炼,当然他们也注重文化,不过是另一种文化。
雅典造就出了很多人,你看苏格拉底,后来就跑到雅典去了,他们都跑到雅典去了。
斯巴达那些精神也被一些有血性的哲学家看好。
苏格拉底以后的一些学生都觉得他们要学习斯巴达人的体育锻炼,不要仅仅谈文化,应该进行实践活动。
苏格拉底是个很有趣的人,他一天到晚在街上进行街头教育。
苏格拉底的性格很有趣,他是个具有洞察力的哲学家,他的直觉是批判性的,他的知觉是创造性的。
直觉跟着感觉走,就是批判性的,他想一想就会生出一个点子来,怎么改善你。
所以他看你就像医生在看病人。
一看你怎么脑细胞这么多,你只用它的百万分之一,一看你怎么少了一只胳膊,一看你怎么想问题这么奇怪。
苏格拉底的知觉是创造性的,能想出一套体系来帮助你,所以苏格拉底是教育家。
苏格拉底这样一种哲人个性,在雅典能够发扬光大。
所以就找到了一些主题词:雅典是美和文化,斯巴达是体魄和力度,《荷马史诗》是友情和智慧。
从这种情况来看希腊人是非常讲英雄主义的,这样一种英雄主义又构成了他们叫诗性的生活。
这样一种希腊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美感,后来渐渐地走向理性,也就是诗渐渐变成历史学了。
这样的一种理性的色彩,后来就比较多了。
只要比较一下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就可以感到哪个文化比较理性,罗马文化还是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比较理性。
你看后来希腊文化被罗马文化所取代了。
比较一下,我们总是把希腊和罗马都叫古典文明,是不是古典文明?是。
但是罗马和希腊很不一样,罗马强调制度,强调国家,强调法律,强调一元化;希腊强调个人,强调精神,强调文化,强调英雄主义。
所以不能把希腊和罗马完全当作一回事。
这两种文化很不一样,晃动得很厉害,从希腊向罗马文化的转变,是从浪漫主义向理性主义的转变,尽管希腊本身也有理性主义。
再来谈谈希腊文化对西方的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你看古代希腊人这么有诗意,后来罗马人有理性,从外观来看,西方文明总是有两个东西,一个理性的成分,一个诗性的成分,后来中世纪搞信仰时代,那么浪漫,后来又怎么样?文艺复兴时期有人文主义,后来一个时代又是理性时代,后来又是科学时代,还有现在的后现代主义,一个个是交错的。
就是理性和诗性两种元素在相互交替。
为什么“言必称希腊”呢?因为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确实奠定了西方文明的诗性和理性两种元素。
另外希腊还奠定了一个东西叫世俗主义。
希腊的神也好,信仰也好,体育运动也好,他们谈的是现实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谈彼岸、神灵的世界。
神不是永远住在奥林匹亚山上,而是从山上走下来,参与和帮助人们进行生活。
所以希腊人发展了他们的世俗世界。
还有一个贡献是希腊人发展了人文主义,人文色彩很重。
所以从西方文明的运动形式来看,经常会感到有一种非理性的人性欲望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