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简短趣味数学小故事(4篇)

简短趣味数学小故事〔4篇〕数学趣味小故事篇一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方,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
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
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数学趣味小故事大家都看懂了么?小朋友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课本的知识,也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希望这那么小故事能对小朋友们有所启发。
数学的趣味小故事篇二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答复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三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数学趣味小故事4则

数学趣味小故事4则责任编辑:露清浏览:80911次发表时间:2013-6-7 14:38:00 从数学趣味小故事中,小朋友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乐趣、积极开动脑筋。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4则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一:数学天才高斯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100+99+98+97+96+ ..... +4+3+2+1=101+101+101+ ..... +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二:阿拉伯数字的来源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
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
当时,“0”还没有出现。
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
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
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
数学的小故事(精选7篇)

数学的小故事(精选7篇)数学小故事篇一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
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篇二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马虎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趣味数学小故事:数学天才高斯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数学小故事篇三兵兵和群群都十分爱好骑车旅游。
小学数学趣味故事十则

小学数学趣味故事十则一、买贴画儿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和老板讲了讲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二、四舍五入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问妈妈:"爸爸呢?"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
""为什么?"妈妈问道。
"在考数学以前,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就给我1元钱,考80分给8角。
'今天,我数学考了45分。
"仔仔回答说。
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学才考45分?"仔仔得意地说:"是呀,数学上要四舍五入,因此,爸爸必须付5角钱。
"三、乘法分配律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2+3)。
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四、数字是不会骗人的"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
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
"一个学生接着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
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
四杯25度的水加在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五、作文成绩语文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500字的作文。
下课铃响了,一学生发现自己只写了250字,灵机一动,在文章最后一行写了"上述内容×2"。
小学趣味数学故事三篇

第一篇怎么少了一只动物今天的天气可真好,9只小动物带香吃的玩的高高兴兴地结伴到山上的绿地去玩。
爬了一会儿,作为领队的小狗汪汪队长转过身来清点只数,可是数米数去,只数到8只小动物。
“莫非路上走失了哪只小动物?,小狗吓出一阵冷汗,连忙追问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谁在半路给落下了?”“我一直走在最后,没又看到谁停下来休息呀!会不会你数错了,还是让我来数一数吧。
”小猪呼噌觉得不可能,“1、2、3、4、5、6、7、8,咦,真的只有8只!”小猴机灵听到大家的嚷嚷声,看了看排成一队的小动物,笑着对着小猪说:“小猪呼噌,你站出来再数数看!”小猪又数了数,挠了挠腮,迷惑地说:“还是只有8只呀!到底少了谁呢?”“你自己有没有数进去呢?”小猴机灵提酲道。
“对了,我怎么把我自己给忘了呢!再加上我只小动物吗!”小猪和小狗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小猴叮嘱大家:以后数数时,千万不要把自己为你也是其中的一员嘛!”第二篇你能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世界上有许多无法数得清个数的东西,除了星星、还有树叶,你能数清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片树叶吗?或者你能数得清一棵大树上有多少片叶子吗?是的,数不清,那么在这么多的树叶中,有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呢?让我们找来两片你认为完全相同的树叶来仔细对比一下吧。
不要忘记,要从树叶的品种、大小、形状、颜色还有纹理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哦!其实想找品种、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两片树叶并不难,但是找两片纹理一模一样的叶子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可以找来尺子和量角器等工具,量一量每片叶子上有多少根粗细不同的叶脉?每根叶脉的长短、叶脉与叶脉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夹角都一样吗?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把选好的两片树叶按照形状重叠起来,仔细观察,它们是否真的完全相同。
从几何图形的角度来讲,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三篇“千克”与“克”的争吵单位王国里一直都是一片安宁与祥和的景象。
但是,这天一阵争吵声打破了这片安宁与祥和。
哦,原来是质量城堡里的“千克”和“克”俩兄弟在争吵。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三年级数学小故事三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
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三年级数学小故事1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2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
”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
”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趣味数学小故事3篇

趣味数学小故事第一篇:小学生的数学喜剧小学生小明非常喜欢数学,他经常在课上捣鼓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同学们猜测答案。
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一头牛每分钟可以产生11升的牛奶,那么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产生5千升的牛奶?”小明丝毫不怕困难,很快就算出了答案:455分钟。
可是同桌小军很不满意,他觉得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被小明算出来了,非常羡慕。
于是,他决定给老师出一道题,让小明来猜。
于是他想了一个问题:“如果一支球队在10个比赛中赢了6场,平了2场,输了2场,那么它的胜率是多少?”小明听了之后,马上推算出这个球队的胜率是60%,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
以后,小明和小军经常在数学课上,互相出题,谁先算出来,谁就是数学王。
第二篇:数学老师的小插曲数学老师王老师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会把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次,他在课上告诉学生们,如何通过计算路程和时间,求出开车的速度。
他说:“比如说,你们今天开车在路上行驶了120公里,用了2个小时,那么你们的速度就是60公里/小时,这个你们都懂吗?”学生们点头称是,但是一个数学班上的女生小艾却说:“老师,我不明白,如果是有一个人在跑步,他跑了10公里用了1个小时,那他的速度是多少?”王老师很耐心地告诉她,这个要先把时间换成小时的形式,即1小时=60分钟,然后把10公里除以1小时,得到跑步速度是10公里/小时。
小艾听了之后,眼睛一亮,感觉到数学原来还是很有趣的。
第三篇:老人的数学故事某天,一位老人来到一个数学班教学,他告诉学生们一个古老的数学公式:勾股定理,即a²+b²=c²,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所发明的。
他说:“比如说,你们今天要建一个3:4:5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你们就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其中一个边长是3,一个边长是4,那么第三条边长就是5。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提问,老人不厌其烦地回答着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趣味数学故事20个

趣味数学故事20 个趣味数学故事20 个趣味数学故事(1)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
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
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
但是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
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
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
高斯答道: “我只是发现 1 和10 的和是11、2 和9 的和也是11、3 和8的和也是11、4和7 的和也是11、5和 6 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
” 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
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故事(2)此刻人买狗,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
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狗。
下方是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狗的应用题: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
问人数、犬价各几何?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狗,每人出 5 文,还差90 文;每人出50 文,刚好够了。
问有多少人,狗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 5 文,第二次改成出50 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詔5=2,狗的价钱是50X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狗要100 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时候多了(盈),有时候不够(不足),有时候刚好(适足)。
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趣味数学故事(3)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 5 升和 6 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呢?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
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
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
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
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
贺它们。
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
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 ? 老
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
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
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
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
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
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
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小故事(1)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
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
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
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2)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
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
20台钢琴。
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可以分一分呀!”
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后来星星说:“那我们怎么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
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
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
”大家都说:“太棒了。
”
数学小故事(3)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