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赏析批注

合集下载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赏析批注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赏析批注

《海底两万⾥》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第⼀章赏析批注《海底两万⾥》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第⼀章赏析批注《海底两万⾥》阅读指导 [作者名⽚] 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1863年因长篇⼩说《⽓球上的五星期》⽽⼀举成名,代表作为“海洋三部曲”:《海底两万⾥》、《格兰特船长的⼉⼥》和《神秘岛》。

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家”和“现代科学幻想⼩说之⽗”。

《海底两万⾥》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康塞尔和鱼叉⼿尼德·兰⼀起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创作背景] 在世界近代史上,波兰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1863年,波兰⼈民的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

波兰⼈民与沙皇政府的⽭盾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的⼀个导⽕索。

他在⼩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说刚创作的时候,凡尔纳和出版商就书中的主⼈公鹦鹉螺号艇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场争论,凡尔纳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

最后,尼摩被⼤致定位为⾃由者。

[选段⼀] 这林中尽是⾼⼤的乔⽊状植物,我们⼀⾛⼊它那阔⼤的拱形枝⼲下⾯时,⾸先进⼊我眼帘的是分布奇形怪状的枝叶——迄今为⽌,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分布情形。

林间地⾯,⼨草不见有⽣,灌⽊上丛⽣的枝杈⼀根也没有蔓出,既没有向下弯曲,也没有向着⽔平⽅向伸展。

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长⾼,直冲着洋⾯。

没有细丝,没有叶带,⽆论怎么薄,但都有如铁杆般挺直。

墨⾓藻和藤本植物,受使其⽣长的海⽔密度的影响和⽀配,都依据着垂直线⽽挺拔向上般⽣长。

⽽且,它们都纹丝不动,当我⽤⼿分开它们的时候,这些植物⽴即⼜会恢复到其原来的状态。

垂直线在这⾥⽀配着⼀切。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习惯了这种奇怪的布局,同时也习惯了包围着我们的,⽽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的那种⿊暗状况。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批注笔记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批注笔记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批注笔记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讲述了一艘潜水艇穿越全球各大洋的冒险故事。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的背景和他对海洋的热爱,以及他对神秘海洋生物的好奇心。

以下是第一章内容的批注笔记:
1. 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的背景,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位对海洋有着浓厚兴趣的学者,他在巴黎博物馆担任动物学教授。

他对海洋生物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对于海洋中的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2. 对海洋的热爱,阿龙纳斯教授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认为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和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对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未知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3. 对神秘海洋生物的好奇心,阿龙纳斯教授对于传说中的神秘海洋生物充满了好奇心,他对海洋中的未知生物和未解之谜充满了探索欲望,希望能够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

4. 书中的描写和语言,第一章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
展现了主人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让读者对故事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上是对《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的批注笔记,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海底两万里 的第一篇神秘的暗礁批注

海底两万里 的第一篇神秘的暗礁批注

《海底两万里》的第一篇“神秘的暗礁”中,通过描绘鹦鹉螺号潜艇与神秘暗礁的惊险遭遇,展示了凡尔纳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描写技巧。

批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情节构建:开篇即以“神秘的暗礁”为引子,迅速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海底世界。

暗礁的出现不仅为后续的探险之旅埋下伏笔,也展示了凡尔纳对于情节构建的巧妙之处。

人物塑造:在这一篇中,通过描述阿龙纳斯、康塞尔和尼德·兰等人物对于暗礁事件的反应,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特征。

阿龙纳斯的冷静和博学,康塞尔的忠诚和机智,尼德·兰的勇敢和果断,都在这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环境描写:凡尔纳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海底世界的神秘和壮丽。

通过对暗礁的形态、颜色、光影等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海底世界之中。

主题揭示:在这篇中,凡尔纳也暗示了小说所要探讨的主题——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暗礁作为海底世界的一个未知存在,既代表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探索,也体现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和神秘莫测。

综上所述,通过对“神秘的暗礁”的批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海底两万里》这一经典科幻小说的魅力所在,感受凡尔纳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描写技巧。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好句批注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好句批注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好句批注1.'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不属于任何一种社交团体'这句话描写了主人公尼摩是一个孤独的人,不愿加入任何群体,独善其身的性格特点。

2. '他不惧怕大海的暴怒,也不畏惧海啸的威力'这句话描写了尼摩是一个勇敢、果敢的人,面对自然的力量也能泰然处之。

3. '我碰巧站在盖着一块大石板的阶梯上,这块石板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秘密的盖子'这句话描写了主人公对于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他生活在这个宏伟的机器中,它是他的生命和存在'这句话描写了尼摩对于自己的发明和机器的执着和热爱,将其视为自己的生命和存在。

5. '我听到那些声音,不仅是听到了,同时也看到了,那是一种黑暗中的闪光'这句话描写了主人公对于未知事物的感知和敏锐度,能够听到和看到别人无法察觉的声音和光线。

6. '这是一个完全由机械构成的世界,它比自然还要有序,还要庞大'这句话描写了尼摩所创造的机械世界的特点,极度有序和庞大。

7. '我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种生物,除了我和我的仆人'这句话描写了尼摩对于自己的孤独和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没有任何其他生物和人类能进入他的世界。

8. '那天晚上,我像个疯子一样走来走去,我喜欢被这种异常的想象力所驱使'这句话描写了主人公对于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狂热和热爱。

9.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孤岛,没有和任何一种生物相连'这句话描写了尼摩的孤独和隔绝状态,将自己看作一个孤岛。

10. '我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完全不受任何束缚'这句话描写了主人公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和享受。

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第一章批注

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第一章批注

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第一章批注
批注内容如下:
1. “在十一月六日的早晨,阿龙纳斯先生发现神秘的陌生人的身影消失了,他感觉自己被抛弃在茫茫大海之中,孤独无助。

”通过对阿龙纳斯先生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他内心的恐惧和无助,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

2. “鹦鹉螺号的船长通过电报机接收到了一个神秘的信息,上面写着‘神秘岛的位置:东南、塔波岛、费南岛’。

”这段文字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暗示着鹦鹉螺号将前往一个神秘的地方。

3. “船长独自一人驾驶着潜艇向东南方向驶去,阿龙纳斯先生和康塞尔、尼德·兰被关在了一个被铁皮封住的水牢里,他们无法得知外面的情况,只能通过舷窗观察外面的世界。

”通过对船长驾驶潜艇的描写,以及阿龙纳斯先生和同伴们被关押的情景,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鹦鹉螺号在海底行驶了大约十个小时后,阿龙纳斯先生发现他们已经来到了红海海域。

”通过对时间的描写,以及地理位置的转换,展现了鹦鹉螺号潜艇的先进性能和航行能力。

5. “阿龙纳斯先生试图打开铁皮牢门时,却发现门外被人从外面用钥匙锁住了。

”通过对阿龙纳斯先生试图打开牢门的描写,暗示着船长对他们的囚禁是有预谋的,增强了故事的悬念。

以上是《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第一章的部分批注内容,仅供参考。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批注笔记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批注笔记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内容批注笔记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讲述了一艘潜艇“鹦鹉螺号”号船长尼摩和他的船员们在海底的奇幻冒险故事。

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主要人物和故事的背景。

以下是第一章内容的批注笔记:
1.引言部分,第一章通常是小说的引言部分,它可能包括作者的简介、故事的背景、时间和地点的设定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对于19世纪的科技和海洋探险的描述,以及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描绘,这些都是后续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

2.人物介绍,在第一章,我们会见到主要人物,比如船长尼摩以及其他船员,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可能会在这一部分有所体现,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续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发展轨迹。

3.故事背景,第一章往往也会介绍故事的背景,比如“鹦鹉螺号”号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船员们的任务目的等,这些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续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题。

4.主题线索,作者在第一章往往也会点明一些故事的主题或者
线索,比如对科技发展的探讨、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后续章节时可以关注的重点。

总之,第一章的内容批注笔记应该包括对于引言部分、人物介绍、故事背景和主题线索的全面分析和理解,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内涵。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批注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批注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批注英文回答:Chapter 1 of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introduces the main character, Professor Pierre Aronnax, a renowned marine biologist. He is invited to join a mission to investigate a mysterious sea monster that has been terrorizing the oceans. The story is narrated by Aronnax himself, which gives us a personal insight into his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As the chapter begins, Aronnax is in New York preparing for his journey. He meets his loyal servant, Conseil, who will accompany him on the expedition. They board the Abraham Lincoln, a US naval frigate, and set sail in search of the sea monster. Aronnax is excited about the adventure and hopes to make new discoveries about the marine world.During their voyage, the crew encounters various sea creatures, but none of them match the description of thesea monster. Aronnax and Conseil discuss their observations and speculate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creature. Aronnax's scientific curiosity is evident as he analyzes the evidence and tries to come up with logical explanations.Suddenly, the ship is attacked by the sea monster. Aronnax, Conseil, and a harpooner named Ned Land are thrown overboard and find themselves clinging to a piece of wreckage. They manage to survive and are eventually rescued by the mysterious creature itself, which turns out to be a highly advanced submarine called the Nautilus, commanded by the enigmatic Captain Nemo.Aronnax and his companions are initially held captive aboard the Nautilus, but they soon realize that Nemo is not a typical villain. He is a complex character with his own reasons for avoiding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ronnax is fascinated by Nemo's knowledge and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the Nautilus. He becomes torn between his desire to escape and his curiosity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underwater world.中文回答:《海底两万里》第一章介绍了主人公皮埃尔·阿罗纳克斯教授,一位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批注第一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批注第一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批注第一章
第一章:飞逝的巨礁
批注:
引入故事背景:作者通过描述“怪物”的出现,为整个故事设置了一个悬念和神秘感。

这种引人入胜的开头方式,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怪物”的身份和故事的发展。

描绘人物形象:通过描述阿龙纳斯教授的个性特点,如“性情温和”、“头脑冷静”、“为人正直”,为后续故事中他的行为和决策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同时,康塞尔和尼德·兰的性格特点也在这一章中初见端倪,为后续的冒险经历埋下伏笔。

描绘海底世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神秘。

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读者对海底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设置悬念:在描述“怪物”的过程中,作者不断设置悬念,使读者对“怪物”的身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这种悬念设置,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期待揭开谜底。

总体来说,第一章作为故事的开篇,通过精彩的描绘和悬念的设置,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冒险经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赏析批注《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 [作者名片] 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代表作为“海洋三部曲”:《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创作背景] 在世界近代史上,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1863年,波兰人民的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

波兰人民与沙皇政府的矛盾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小说刚创作的时候,凡尔纳和出版商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艇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凡尔纳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

最后,尼摩被大致定位为自由者。

[选段一] 这林中尽是高大的乔木状植物,我们一走入它那阔大的拱形枝干下面时,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分布奇形怪状的枝叶——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分布情形。

林间地面,寸草不见有生,灌木上丛生的枝杈一根也没有蔓出,既没有向下弯曲,也没有向着水平方向伸展。

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长高,直冲着洋面。

没有细丝,没有叶带,无论怎么薄,但都有如铁杆般挺直。

墨角藻和藤本植物,受使其生长的海水密度的影响和支配,都依据着垂直线而挺拔向上般生长。

而且,它们都纹丝不动,当我用手分开它们的时候,这些植物立即又会恢复到其原来的状态。

垂直线在这里支配着一切。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习惯了这种奇怪的布局,同时也习惯了包围着我们的,而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的那种黑暗状况。

林中地上布满了尖利的石块,行走时难于避开。

在我看来,这里的海底植物是很全面的,甚至比南北极地区或者热带区域还更丰富得多,而在那些地区,海底植物就少得多。

可是,在几分钟内,我是不知不觉地将动物和植物混淆了起来,把植虫动物当成了水产植物,把动物当成植物。

然而,谁又能够不出差错呢?在这片海底世界里,动物和植物两界,那可是极其接近的呀!我仔细观察到,这里所有的植物界物产,跟土壤只有一种表层的勾连。

它们都没有根,固体对于它们是无关紧要的,沙、贝、介壳、卵石都可以支撑住它们,它们只求有一个支点,而并不需要那种赖于生长的力量。

这些植物只是自身发展,其生存的资源就是那维持着它们、滋养着它们的海水。

它们大部分长出的不是叶子,而是奇形怪状的胞层,表面色彩并不丰富,只有玫瑰红、胭脂红、青绿、暗绿、浅黄、灰褐等颜色。

我在这里看到的不是像“鹦鹉螺号”艇上看见过的那些风干了的标本,而是有如扇子般展开着的,似乎在迎风招展的孔雀彩贝,朱红色的陶瓷贝,伸长着它那可食用嫩芽的片形贝,纤细柔软、足有15米高的古铜藻,茎在其顶端上生长的一束束瓶形水草,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深海植物,所有这些植物全都没有花。

一位诙谐的博物学家曾经说过:“海洋确实是一处反常的稀奇古怪的环境与场所,在那里,动物类开花,而植物類却不开花!”赏读感悟作者运用了各种写作手法,描绘了一个美妙无比的海底世界。

这里有与陆地迥然不同的森林,海底森林的植物的枝条都是垂直排列的,所有的草木都像铁杆一样笔直地伸向洋面。

也有与陆地上鸟类同样敏捷的各种鱼类,还有比陆地上的猛兽更为恐怖的火鲛。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海底还能进行如在陆地一样的狩猎活动。

[选段二]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

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

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艇长突然站起来。

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艇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艇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

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艇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

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

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

勇敢大胆的艇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

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能刺到致命的地方。

就是说,没能刺中鱼的心脏。

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艇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

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艇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

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

尼摩艇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

忽然,内德·兰德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

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

……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

尼摩艇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

很运气,由于孔塞伊和艇长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不幸的人渐渐恢复了知觉。

回到小艇上,尼摩艇长的第一句话是对加拿大人说的。

他说:“兰德师傅,谢谢您!”“艇长,那是我对您的报答!”内德·兰德回答,“我应该报答您。

”一个轻淡的微笑在艇长的嘴唇间露出来,此外并没有一句别的话了。

“回鹦鹉螺号艇上去!”他说。

小艇在水波上飞走。

几分钟后,我们碰到浮在海上的那条鲨鱼的尸体,看到那鳍梢现出的黑颜色。

我认出这条鲨鱼就是印度海中厉害怕人的黑鲨鱼,真正所谓鲨鱼的一种。

它身长二十五英尺,它的大嘴占它全长的三分之一。

这是一条成年的鲨鱼,从它嘴里,在上颚上,有摆成等边三角形的六排牙齿,就可以看出来。

当我注视这个尸体时,十多条饥饿贪食的鲛鱼忽然在小艇周围出现,但这些东西并不理睬我们,全扑到死鲨鱼身上去,一块一块抢着吃。

八点半,我们回到了鹦鹉螺号船上。

赏读感悟本段的内容是:鲨鱼攻击印度采珠人,尼摩艇长出手相救。

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惊心动魄。

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尼摩艇长与内德·兰德的英勇气概,歌颂了人道主义精神。

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 1.凡尔纳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2.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的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3.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4.《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5.《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6.《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7.凡尔纳18岁时在一次晚会上遇到一位胖绅士,这位胖绅士是(大仲马)。

后来,凡尔纳与他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

再后来,凡尔纳又相继创作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他的所有作品都收录在一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一书中。

8.大仲马是把历史学融进文学,巴尔扎克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凡尔纳则把(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融进文学。

他的自传性作品是(《喀尔巴阡古堡》)。

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10.《海底两万里》题目中的“里”指的是(法里)。

11.尼德•兰说,世界上的动物有两种,(好吃的)和(不好吃的)。

后来他又说,世界上的人有两种,(倒霉的)和(不倒霉的)。

12.船长的国籍是(印度),在(《神秘岛》)里有说明。

13.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描写一位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的传奇;读《昆虫记》,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读《海底两万里》,我们认识到它是一部(贯彻现实与虚幻的篇章)。

(仿写) 14.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叶藻)做的,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做的,用来写字的笔是用(鲸的触须)做的,墨水是用(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做的,布是用(海洋纤维)做的。

15.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是(12000)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200)万法郎,鹦鹉螺号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50海里)。

16.请列举几种海底植物:(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鹅掌菜)。

17.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

18.《海底两万里》告诉我们,鲸鱼用(肺)进行呼吸。

19.尼摩船长会说(四)种语言,分别是(法语、德语、英语、拉丁语)。

20.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打到了(鲨鱼)。

21.在红海,尼德•兰用鱼叉杀死了一头(海马)。

22.尼摩船长允许尼德•兰杀死海马,是因为(能为船上提供鲜肉)。

23.北半球海洋中的水以(顺时针)的方向流动。

24.尼摩船长用(热水)解除了被困在冰层中的危机。

25.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浮游)生物。

26.汇入大西洋的最长河流是(亚马逊河)。

二、简答题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列举其中几次。

答: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答: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答: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4.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

答: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蒂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5.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答: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情,需要人们以一种求知的态度去看待。

6.请简析尼摩船长的形象。

答:尼摩船长是一位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和学者。

他身材高大,目光犀利,有着哲人般的沉静,蔑视人类社会的法规。

他勇敢刚毅,有着超人的智慧,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崇尚自由独立,是一名富有正义感、反对压迫的战士。

7.《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成为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答: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