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一节训诂与训诂学

一、什么是训诂

1.“训”、“诂”、“训诂”之由来

1)《尔雅》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一向被认为是“训诂之鼻祖”。

前三篇篇名叫《释诂》《释言》《释训》。“训”和“诂”就是来自于这里。

?《释言》和《释诂》属于一类,以词释词。

?《释训》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用较多的文字来解释,达到疏

通文意的目的。它包括对词的具体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释以及对古人思想观点和情感心理的发掘,内容十分丰富。

?由《尔雅》得出:

“训”和“诂”一开始都是单音词,且都是名词。

2)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毛诗故训传》是汉代毛亨为《诗经》作的注解。30卷。这是古人最早的训诂实践

成果。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解释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又进一步疏解《毛传》、《郑笺》而作《毛诗正义》,遂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地位不断提高。

?“训”“诂”二字在《尔雅》中是分开的,两字连用在一起且成为一个术语,最早见于

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诂训或训诂从意义上看:训是解释疏通,诂是解释古代语言,意义基本相同,都有

注释、解说义。

?从结构看,训、诂都是是动词,是并列结构,不可误认为是动宾结构。

2、前人对“训诂”的解释

?1)唐·孔颖达: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于此。”

诂和训是当时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

?(一) “诂”是解释“异言”的。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

同的称呼。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如《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曰载。” 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如《方言》卷一:“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

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 “训”,道也。“道”:《尔雅·释诂》:“训,道也”,郑玄《周礼注》:“道,说也;

道犹言也。”所谓“道物之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即文中义)。这就不是以词不解释词,而且要较多的文字来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它包括对词的具体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述以及对古人思想观点和情感心理的发掘,内容十分丰富。它所解释的语言单位也不只是词,还包括句、段、篇。到此,训、诂或训诂有了动词义。

?2)近代学者黄侃:“诂,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

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诂,就是“故”、“本来“,即古时的通语(雅言)与方言,皆文献中本来使用的词语。

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

?《诗经·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毛传》:京,大也。

仲氏: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嫔:妇,指做媳妇。京:周京。

?《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京师”,而解释作“大”。他的意思说,“京

师”的意思,是从“大”这个本义里引申出来的。

?说明:1、古人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即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

2、古人具备解释古义和引申义的能力。

?训诂: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是对语言,主要是对古代语言作解释。用语言解释语

言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二、训诂学

?传统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训诂学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语义为主要研究

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训诂学离不开文字学

?《诗经·桧风·匪风》:

谁之西归?怀之好音。(译:哪个人儿西边去,托他带个平安信。)

《说文》:西,鸟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西的本义:鸟傍晚归巢休息,是栖的古字。引申为东西之西。

训诂离不开音韵学知识

?《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索隐官也。汉旧仪“大县二人,

其尉将屯九百人”,故云将尉也。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集解徐广曰:“挺犹脱也。”○索隐徐广云“挺,夺也”。按:夺即脱也。说文云“挺,拔也”。案:谓尉拔剑而广因夺之,故得杀尉。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挺”是“失”的借字,也就是“跌落”。刚巧尉的剑跌落,才给了吴广杀尉的机会。

成语“衣冠楚楚”的“楚楚”该如何解释呢?

?通过《说文解字》才知道,“楚”即是“ ”,意思是颜色缤纷而鲜亮。

古代文献都写作“楚”,是个假借字。

训诂离不开词义、修辞、语法等知识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与陈伯之书》(皇上放弃刑罚施加恩惠,宽大到能

漏掉吞进船只的大鱼。)

?《淮南子》:何小节伸而大略屈。

高诱注:屈,废也。

?《尔雅》:废,舍也。

郭注:舍,放置也。

吞舟为吞舟之鱼之省,吞舟之鱼语出《庄子》。

?《冯谖客孟尝君》中的“食以草具”。一般注释上说“草”即“粗糙”义。为什么?

我们用查源和系联的方法找出“草”的词义系统来。本义:草。引申义:除草。再引申为“疾

速”。如:草草收兵。再引申为“不细致,潦草,粗糙”。

?《卖柑者言》说:“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译: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

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传授孙武、吴起的韬略吗?

?注:“皋比,虎皮。将军坐位上垫着虎皮。”

?皋比为什么是虎皮呢?将军座位上为什么要垫虎皮呢?

训诂材料告诉我们:皋是“ ”的假借字,二字都从“ ”而得声。“ ”从虎、从系,声。表示把虎皮连缀起来的意思。“比”,也有连接的意思。“皋比”是把虎皮缝合起来的意思。古代战争中,虎皮是个重要的战具,人们利用敌人畏虎的心理,披虎皮进攻以取胜。

?如《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鲁国公子偃蒙皋比而先犯宋师。杜预注:“皋比,虎皮。”

《僖公二十八年》又记载,晋楚城濮之战时,胥臣把虎皮蒙在马背上进攻陈、蔡。

这两次战斗,都用虎皮吓唬敌人,而且都胜利了。作战时,虎皮起到吓唬敌人的作用,同时,虎皮也标志着战斗中的威武。将军的座位上垫虎皮,是古代军事的遗风,以示率兵者的威武。

训诂学离不开校勘知识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之。《史·屈原列传》

?“曰”“以为”关系不明,有衍文。

三、训诂的任务

1、传统训诂学的任务:

释古今之异言。

通方俗之殊语。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2、当今两项根本任务:

研究训诂史和训诂方法。

总结训诂实践,提高训诂水平。

?3、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资深教授邢公畹:“一切涉及中国古代文献的学问都必

须用训诂学来做它的研究工具。”

?鲁迅《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横”当何讲?

?横的本义是贯穿门户的门栓,它不只是有横放的特点,还有阻挡开门的作用,由阻

挡引申为“违逆”“不顺”。这里当“不顺”讲,“横眉”即皱眉头,用俗话讲即眉头打了个结,这才显出一副冷对群敌的怒象。

?大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

?“除”,本义为台阶。台阶需要一级一级地更易而上,所以引申义为:更改,替换。

大年三十晚上正是旧年更改为新年,新年替换旧年之交,所以称为“除夕”。

中学语文教学应多点“训诂学”

中学语文教学应多点“训诂学” 训诂学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通常只局限于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学术研究当中。我认为,训诂学的一些知识也可以运用于中学教学实践。因为我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训诂学知识,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1.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汉语常用字的理解 训诂学通常只是围绕语义转圈圈,如果把它运用于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汉语常用字的理解。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中有这样一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除了讲解“之”的用法外,我还把“项”字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我告诉学生,“页”作汉字的形旁,其本义往往和“头”有关。比如在《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中对“页”为偏旁的字有这样的解释:“顾”,环视也;“颈”,头茎也;“硕”,头大也……我问学生:“长时间抬头观看飞舞于空中的蚊子,身体哪个部位比较容易僵硬?”学生不假思索地说:“脖子。”将文中的“项”解释为“脖子”似乎并不完全正确,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应理解为“头后”才更合适。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还举了成语“望其项背”作例子,把“项”和“背”结合起来,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头后”的含义。通过细节描写,原文形象地把儿童那种天真可爱的天性展现了出来。对每一个字有了深刻的领悟,学生对文中所表现的“趣”也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样,古诗《过故人庄》中有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学生对其中的“就”解释为“靠近”觉得很难理解。我便用训诂学的方法,从“就”的本义入手。《说文》中“就”的本义是“到高处去”。后由本义逐渐衍生出了“靠近、走近、趋向”等意思,比如“各就各位”“就位”等中的“就”。接着我同样用训诂学的方法,从本义出发介绍了“就”的几个同义词,比如“即”“傍”,它们都有“靠近”的意思。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扩展出“立即”“即位”“依山傍水”“傍晚”甚至“傍大款”等词语。围绕一个知识点,不断用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字词加以强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激发出了他们学习古汉语的兴趣。 2.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 训诂学知识不仅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用武之地,在现代汉语的词语学习中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要辨析“试图”和“企图”这两个词语,学生查字典后虽然知道二者的感情色彩不同,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有褒贬之分。于是我用训诂学的方法,从“企”和“试”的字形入手来解释二者的区别。《说文》的解释是:“企”,举蹱也,从人从止;而“试”是“用”的意思。通俗点说,“企图”就好比一个人踮起脚跟去做某件事,这把一个人削尖脑袋往前钻的形象刻画了出来,那种贬义的感情色彩自然就体现出来了。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形象生动地找出了“企图”和“试图”的区别。 3.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训诂学从汉字的形音义入手解释语义问题,在注解汉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经学家的哲学思想及价值观。比如经学家通过声训的手段解释儒家对于“礼”和“义”的理解,《说文》中的解释:“礼”,履也;“义”,己之威仪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义”通“谊”;谊者,人所宜也。这些解释反映了儒家积极的实践观以及“和”的核心思想。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运用训诂学的知识让他们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

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着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6、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 D析言 7、“盗,逃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句中“薄”的读音是() A、bá B、bà C、báo D、pā 9、“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10、“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规矩 C、清真规矩 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 11、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12、《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句中“仁频”来自() A、朝鲜语 B、日语 C、爪哇语 D、马来西亚语 13、下列着作郭璞作注的是() A、《诗经》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4、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A、《周易正义》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5、《孟子正义》的着者是() A、陈奂 B、马瑞尘 C、刘宝楠 D、焦循 16、汉朝人注释经籍鉴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 A、毛晋 B、郑玄 C、孔颖达 D、邢岗 17、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在 A、先秦 B、两汉 C、魏至唐 D、宋至明 18、《诗经·南周·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 A、出嫁 B、回家 C、偿还 D、行礼 19、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A、衍文 B、脱文 C、讹文 D、倒文 20、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 A、对校法 B、他校法 C、文物校书法 D、理校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 A、通论 B、驸经 C、绪论 D、略例 E、概说 2、训诂的方法包括 A、据文证义 B、依境别义 C、因声求义 D、以形索义 E、析词审义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 A、李善注 B、五臣注 C、郭璞注 D、范宁注 E、孔颖达注

浙江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 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 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 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 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1

训诂学试题(1)汇总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

对文在训诂学中的作用

对文在训诂学中的作用 文学院 11级汉语言 F11114019 章雅桥

对文在训诂学中的作用所谓对文,就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求得某一词的确切解释。例如: 1.释词义: (1)利用对文格式,用已知推未知,可以有效扫除古今词义差异障碍,也是常用词释冷僻词的有效方法。如《左传·昭公元年》:“赵孟将死矣,主玩岁而愒日。”杜预注:“玩、愒皆贪也。”《尔雅.释言》:“愒,贪也。”由愒有贪义,以此推之,玩也有贪义。“玩”“愒”为同义对文。又《史记·孟尝君列传》:“天下将因秦之强怒,乘赵之弊瓜分之。”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卷二》注云:“此怒字非喜怒之怒。《广雅》曰:‘怒,健也,健亦强也。’强怒连文又与下句弊字对文,是怒即强也。”怒在古代有“强”义。如《后汉书·第五伦传》:“鲜车怒马。”李贤注:“怒马,谓马之肥,其气愤盈也”怒马,即强健之马。王念孙由“强怒”同义连文与“强怒”和“弊”(疲弱)反义对文的格式,推知“怒”为强义,就把古今词义差异形式的疑团解开了。(2)此外词义有它的稳定性,但也有相对的灵活性,即作者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词的基本义和常用义,产生一些临时变义,而这种词义由于是偶然使用,一般的字典、辞典很难查找,这时可以利用对文来准确地推断它。如《管子,小臣篇》:辨其功苦。”“功”用做坚实、精好讲,在古代常见,如《荀子·议兵》:“械用兵革功完便利者。”又《管子·七法》:“器械不功。”这两句的“功”字都是坚实、精好之

意。“苦”与“功”是反义对文,因此由功义即可推知“苦”是不牢固、不精美之义。韦昭注:“功,牢也;苦,脆也”。尹知章注:“功谓坚美,苦谓滥恶。”可知二人注释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苦”的临时变义也就准确注释出来了。 (3)通假字虽属用字问题,可跟词义也有密切关系,运用对文同样也可帮助我们明通假,识本义。如《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畔”本是田界之义,但这里它与“顺”形成反义对文,则可推知畔乃叛之通音假借字。又《韩非子·有度》:“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饰”常用义是修饰。修饰的东西,往往引人注目,被人重视,从文意分析,这里的“饰”应作重用讲。“弊”本是弊病、弊端之义。但这里“弊”“饰”反义对文,可知“弊”乃“蔽”之通假,隐蔽则可以引申为隐没、埋没讲。从上述例子中,可看出对文在训释词义时可以起对比类推、事半功倍的效果。(4)古代著名物典章制度在古书中占有较大比重,后人对此不大熟悉,容易与普通词语混淆,运用对文也可把它们区别出来。 2.校错注 注释古书离不开前人的注解,前人的注解,并非字字珠玑,句句无误,要辨识前人的是非,改正前人的错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人,运用对文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如《尚书,吕刑》:“狱成而孚,输而孚。”孔安国与孔颖达均把“输”注释为“写”即泻。《正义》日:“输,写也。下而为汝也。断狱成辞而得信实,当输写汝之信以告于王”。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卷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南开20秋学期《国学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国学概论》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94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下列不属于别史的是() A.《汉书》 B.《路史》 C.《逸周书》 D.《东观汉记》 答案:A 2.“三礼”中内容最为庞杂的是( )。 A.《礼记》 B.《周礼》 C.《大戴礼记》 D.《礼逸》 答案:A 3.下列各书展示了圣王的忧患意识的是()。 A.《易》 B.《书》 C.《春秋》 D.《诗经》 答案:B 4.“五经”中运用“礼”来“定褒贬”的一部书是( )。 A.《尔雅》 B.《周易》 C.《春秋》 D.《尚书》 答案:C 5.下列不属于“六书”的是() A.指事 B.象形 C.形声 D.训诂 答案:D 6.朱熹重新建立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确立的经典体系是()。 A.“五经” B.“十三经” C.“四书” D.“十七史” 答案:C

7.下列各项属于训诂方法的是( )。 A.指事 B.象形 C.形声 D.因声求义 答案:D 8.《史通》的作者是() A.郑樵 B.杜佑 C.司马迁 D.刘知几 答案:D 9.“五经”的最终确立是在()。 A.汉代 B.战国 C.三国 D.唐代 答案:A 10.诸子百家中,儒家之外,影响最大的是( )。 A.名家 B.道家 C.阴阳家 D.法家 答案:B 11.《诗经》在汉代分古、今文,下列各家属于古文的是()。 A.《齐诗》 B.《韩诗》 C.《鲁诗》 D.《毛诗》 答案:D 12.“五经”中记录先王行事的是() 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记》 答案:A 13.下列不属于儒家的人物是()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 ) A. 《毛诗诂训传》 B.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C. 《说文解字》 D. 《尔雅》 2.魏晋隋唐时期是() A. 训诂的产生期 B.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C.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D.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 3.《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梅膺祚 C. 段玉裁 D. 戴震 4.《墨子间诂》属于() A. 传注 B. 章句 C. 义疏 D. 集解 5.《释名》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段玉裁 C. 刘熙 D. 黄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2.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 3.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训就是,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 4.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5.从训诂的体式来看,专门解释古书正文的叫,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释前人的传住的一般叫。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乾嘉学派: 2.《经籍纂诂》: 3.以形说义: 4.义训:

5.同源词: 增字足义: 四、说明下列各例属何种训诂方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尔雅·释宫》) 2、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 3、二足以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4、邑外曰郊,郊外曰野。(《诗政训传》) 5、天,颠也。(《说文解字》) 6、福者,备也;备者,备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之谓备。(《礼记》) 7、采,采取也,从木从爪。(《说文解字》) 8、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者,得也。(《庄子·齐物论》) 9、乱,治也。(《尔雅·释诂》) 10、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课之绣。(《诗政训传》)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2.通释语义与随文释义的区别是什么? 3.解释?望文生训?的含义,并说明产生这一训诂弊病的主要原因。

国学经典 形考34作业 答案

形考3答案 一、填空题 1、正、草、隶、篆 2、说文解字 3、 4、转注 5、 6、训诂学 7、 8、明训诂 9、追求更佳解释追求词义本源追求矛盾解决 10以形索义以声求义据文考义援事解义 二、判断题。 1、X 2、X 3、√ 4、√ 5、X 6、X 7、√ 8、√ 9、X 10、X 11、√ 12、X 13、√ 14、√ 15、X 16、X 17、X 18、√ 三、简答题。 1.20世纪的中国将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的代表,请概述其根据。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代表的依据。 常见错误:学生回答此题时,难以辨正的思想看待孔子的思想。答:20世纪的中国将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的代表,主要因为:1、他属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2、在政治上他反对政权下移和越行为。如鲁季氏用天子之乐,他反对。季氏越礼祭祀泰山,他反对;陈恒杀了齐国的国君,他反对等。 3、制度上反对改革,如反对晋国铸刑鼎、季孙氏废丘赋等。 4、经济上反对新兴的富有者,如对季氏富于周公,他就十分不满。 2.简要论述《周易》提出的三大重要理论。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周易》的重要理论。 常见错误:学生对“阴阳论”未展开阐述。 答:《周易》提出的三大重要理论是: 1、"阴阳论"。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二元构成的,阴阳相须而生,这是天地间的法则,也就是所谓的"道"。世间万物,天地与人,皆运行于此道的支配之中。 2、"则天论"。这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理论。用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人世变化,即已表现出了天人合一、宇宙一体的思想。 3、"变通论"。简言之,"变"是指事物在空间中的变化,"通"是指事物在时间中的存在。这是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理论,由此而确定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以及王朝更替的合理性。 "变通论"是建立在"阴阳论"与"则天论"的基础上。"阴阳"是事物的构成法则,"则天"是办事遵循的原则,"变通"则是事物的规律。 国学经典形考4答案 一、填空题 1、 2、易 3、孝经论语(按顺序填写) 4、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诗易书 5、论语孝经尔雅(按顺序填写) 6、经传 二、判断题 对对对对错对对错对错错对对对对错错对

浅论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490625.html, 浅论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何娟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10期 摘要: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古代的字义和词义。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训诂学对中学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训诂学;中学语文;文言文;字词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古代字词的意义。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古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而要准确理解词义,关键在训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以字词的翻译为重点,虽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里也有大部分字词的意思。但是语文教师如果仅仅依照教学参考资料的东西去讲课可能讲不透。而训诂学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其特有的功用。 一、运用训诂学知识,能帮助我们正确解释词义 正确解释古代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任务,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训诂学知识对课文中某些词语给予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准确含义。 例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的“败绩”,书上的注释都是说是溃败、大败的意思。为什么这么翻译呢?这个可以用训诂学知识来解。古代“败绩”也写作“败迹”。“败”是坏的意思,而“迹”是车辙的痕迹,战车坏了,车辙痕迹乱了,战争中兵车垮了就是最大的败仗,所以称它“败绩”。 二、运用训诂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没有注释的疑难问题 汉语的大量词汇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它们有古义和今义两种。而注释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生僻的字词上面,忽略了那些古今异义的词语,这就容易使学生望文生义。教师如果懂得训诂的基本常识,就可以求得正确的答案,从而在教学中弥补注者的疏漏。 如,旧版初中语文第五册《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汉室可兴矣。”“保其岩阻”一句,注云:“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这里只注 了“岩阻”,而未注“保”字,大概以为“保”就是“保守”,此义习惯闻见,因而无需乎注释的吧!其实,这里首先应该加注的正是“保”字,郭在贻释“保”为“恃”,即依恃、凭仗之义,指出是一种“积极的措施”。郭氏还引证了古书中训“保”为“恃”的书证达八条之多,从而使训“保”为“恃”的结论不仅于文甚确,而且于古有证。 三、运用训诂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注释的错误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语言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语言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 B ) A 个别民族语言的特殊规律 B 人类各种语言一般的共同规律 C 几种民族语言的一般与个别的规律 D 汉语普通话的发展规律 2. 语言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 A ) A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B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C 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 D 个别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3. 语言学概论属于( B ) A 个别语言学的范围 B 一般语言学的范围 C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 D 汉语言学的范围 4. 结构主义语言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是( C ) A 历史比较法 B 归纳法 C 分布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D 句子成分分析法 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指 ( C ) A 语言符号的使用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B 人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符号 C 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D 任何人都可以创造语言符号 6.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是指 ( B ) A 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层次,像几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B 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分层次低逐渐延伸。 C 语言符号在时间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 7. 语言分为上层和底层,上层是 ( C ) A 一套音位 B 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序列 C 语素、词、句子的单面体 D 语素 8. 语言符号的形式是 ( C ) A 语义 B 语音 C 文字 二、填空题 1. 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 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4.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 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6.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为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描写语言学派三派。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 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 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中学语文教学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490625.html, 中学语文教学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语文教学学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京派”和“海派”——《中学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的比较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王希文. [2].浅析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8期.吴婧婧. [3].话三十功名谋明日辉煌——纪念《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导报》30周年暨"春蕾杯"征文10周年座谈会纪要. 《中学语文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2期.懿文. [4].中学语文教学期待有魅力的大师. 《考试周刊》.2012年80期.张耀奇. [5].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6期.杨永芳. [6].自主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速读(下旬)》.2014年5期.郝明. [7].论语文教学刊物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以《中学语文教学》《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4期.李海林.钟峰华. [8].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年3期.陈静. [9].中学语文教学应多点“训诂学”. 《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5期.姜羽. [10].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2期.梁天保. 二、中学语文教学学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490625.html, [1].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 作者:张聪敏.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浙江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2].从学术论坛到中学讲台——谈孙绍振教授的微观分析法. 作者:伊灵.学科教学·语文福建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3].建构独树一帜的语文教材体系——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探析.被引次数:5 作者:吴加芬.学科教学·语文福建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4].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研究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董创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江西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5].读经问题及中小学读经现象研究.被引次数:9 作者:雷雨.学科教学·语文广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6].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博学. 作者:杨果霖.学科教学(语文)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7].探究性学习与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毛海英.语文教学扬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 [8].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温州乡土文化资源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赵世安.学科教学(语文)浙江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9].建国以来语文教学中《项链》主题解读的衍变研究. 作者:李冬雪.学科教学(语文)沈阳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10]北京中学语文教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者:张彦哲.学科教学(语文)北京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三、中学语文教学学术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对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再思考. 魏宏亮,2008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首届(2008)学术年会 [2]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张青霞,2007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九届学术年会

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2011年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

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语言学史作业

中国古代语言研究论著的贡献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丁颖730070) 就整体来看,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语言学研究概况。其任务是总结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状况和不同阶段的衔接。态度是有继承有发展的。前期的研究成果有:①“小学”研究史: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等。②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稿》,刊物《中国语文》等。 就发展背景和历史来看,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处于萌芽状态,发展到了秦汉时期,语言学逐步兴起,出现了一批语言学家和著作,西汉时有《尔雅》和扬雄的《方言》;东汉时有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等。汉代语言学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语言科学的建立。汉代国家更加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和发展有助于语言的统一。汉代识字教育受重视,文字研究得发展,汉代出现新的识字课本:司马相如《凡将篇》,扬雄《训纂篇》,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篇》,贾鲂《滂喜篇》。《急就篇》,西汉史游著,今本34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韵语,多数为七字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 《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词汇学词典,第一部语言学专著,是我国古代训诂学的第一布专著,《方言》《说文》《释名》等都受到它的影响。“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它的作者不详,是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尔雅》有3卷20篇,现存19篇。《尔雅》释例办法:文同训异、文异训同、训同义异、训异义同、相反为训、同字为训、同声为训、辗转为训。《尔雅》的贡献:

四川2018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C018·00819(专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四川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 课程代码:0081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这一定义的 提出者是 A.毛亨 B.许慎 C.郑玄 D.孔颗达 2.根据书面语言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这类书最早的一部 是 A.《尔雅》 B.《毛诗故训传》 C.《方言》 D.《说文》 3.训诂学的任务之一是释古今之异言”。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毛亨 B.郑玄

C.郭璞 D.孔颖达 4.《韩非子》:“夔有一足。”这句话的译文,正确的是 A.夔有一只脚 B.有一个夔足够了 C.有一只脚的夔 D.有一双脚的夔 5.“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 B.王念孙 C.王引之 D.孔广森 6.“无论怎样俗”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优势,也值得我们追求它的历史。”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王念孙 B.段玉裁 C.王力 D.黄侃 7.《经籍籑站》的作者是 A.刘熙 B.张揖 C.阮元 D.陆佃 8.下列著作,属于形音义合解的一部是 A.《释名》 B.《通俗文》 C.《群经音辨》 D.《说文解字》 9.《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A.孔颖达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骃 10.《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的“情”,意义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