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结构的理论和实现

合集下载

教招考试: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教招考试: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教招考试: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分成不同层次的,各个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功能。

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能》一书中,他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格的这三个部分是经常发生冲突的。

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

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急于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而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

例如婴儿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抓,无论这东西是否属于他或是否有害。

2.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经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智和常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行事,充当裁判的角色,对本我实行监督,既使本我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又不违背超我的道德的原则。

因此,自我既是仲裁者、监督者,又是调解人、和事佬。

例如,有一个朋友向你借钱去炒股票。

你借还是不借?借吧,怕朋友还不了钱(本我);不借吧,又怕说你对朋友不讲义气(超我)。

于是你对朋友说:“我怕你炒股票亏本,背上债务,所以,决定不借钱给你”(自我)。

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背上“不讲义气”之名。

这就是自我在人格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3.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代表社会的道德、价值的要求,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化。

超我是在大约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超我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使人的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按道德的或至善的原则行事。

例如你无意中抬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笔数量可观的现钞,还有一份医院给病人家属的病危通知书。

你家里小孩上学正需要用钱,假如把这笔钱占为已有,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还可以不为人所知。

你藏好钱包,急忙离开现场。

但没有走多远,你又想,这是别人的救命钱,现在失主正万分着急呢。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是霍米巴巴提出的一种有关激光光谱理论的前卫觀念,由他建立。

他认为,原子和分子中的能级是由外分子圈层所构成的,形成一个闭合空间结构,由三个或多个“分子圈”嵌套在一起而构成。

在这种理论框架下,有三个空间层次:第一层是核心(n)-二枝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弱相互作用;第二层包括最外层的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中等强度相互作用;第三层是最外层的,其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它们组成的空间构造也更为复杂。

此外,霍米巴巴还认为,每个空间层次都有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动力学规律,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

在第三层描述的结构空间内,分子的状态和结构是外界力学作用的结果,在第二层描述的结构空间内,分子的状态和结构是内部力学作用的结果,而在第一层描述的结构空间内,分子的状态和结构是由电子-核相互作用所构成。

在实验过程中,霍米巴巴发现,激光光谱可以更好地描述第三层空间结构,进而发展出了更完善的激光光谱的理论,更加精确地描述光谱特征,以及描述原子和分子的状态。

当今,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仍然适用于原子和分子结构及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它被用来描述光谱研究中的结构和结构异常和提供原子分子系统的能量图。

在原子、分子光谱方面,激发态架构在第三空间理论描述中具有极大的解释价值,有助于理解原子和分子系统の源头,了解其生成的能量图分布。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已经在大量原子和分子系统上进行了验证,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的发展不仅改进了原子、分子光谱的理解,也为激发态结构的理解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它的原理及其应用被应用到多
个领域,如介孔材料、磁子谱学等,以及许多关于原子、分子结构和特性的细节研究。

made in terms of three levels -回复

made in terms of three levels -回复

made in terms of three levels -回复什么是三层架构(Three-tier Architecture)?在计算机科学中,三层架构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也被称为三层模型。

它将一个软件系统划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都承担特定的功能和责任。

这种模式的目的是将不同的功能分隔开,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第一层,称为“表示层”或“用户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

它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将其显示给用户。

常见的表示层技术包括网页、移动应用程序和桌面应用程序等。

该层的目标是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与系统交互。

第二层,称为“业务逻辑层”或“应用程序层”,负责处理系统中的业务逻辑。

它包含了系统中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规则,并根据用户的输入执行相应的操作。

该层的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核心功能,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第三层,称为“数据层”或“持久化层”,负责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它处理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可以保存在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该层的目标是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机制,以满足用户和系统的需求。

三层架构的优势是明显的。

首先,它将系统的不同部分分解为独立的层级,使开发过程更加模块化和可维护。

如果需要更改系统的某一部分,只需要修改相应的层级,而不必影响其他部分。

这种分层的架构也方便团队合作,不同的开发人员可以同时在不同层级上进行工作。

其次,三层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由于不同层级之间的松耦合,可以根据需要独立地扩展某个层级,而不会影响其他层级。

这种分离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将不同的层级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另外,三层架构也有助于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在每个层级中进行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可以减少系统受到的潜在攻击。

此外,由于用户接口和业务逻辑分离,可以更容易地对用户界面进行更新和改进,而不必担心对系统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

浅谈网络服务的三层结构理论

浅谈网络服务的三层结构理论

逻辑都 放在客 户那边 , 只将 收据 ( 而 存储 ) 管理 交给后
台 的服务 器 。这样做 的缺 点是 , 把处 理逻辑 和用户 接 口都放 在客 户那 边 的 P C机 上运 行 , 先 , 户方 面 首 客
就要 用高 价 的、 能 高的 P 性 C机 。其 次 , 重要 的是 , 更
络上 的所 有其 他应 用 ( 程序 ) P , C机 一旦 完成 其处 理 工作 , 要 把 所 有数 据 通 过 网络 传 送 给 数据 库 服 务 就
器, 因而 造成严 重 的瓶 颈堵塞 。
究, 围绕数 据 与处理两 个概念 做文章 。把重 点放在 处 理 方面 , 就导致 出功 能分解说 , 把重 点放在 数据方 面 , 就 导致 出数据分 解或 结构说 。 把数据 和处理 合成 为对 象, 就产生 了面向对象 说 。三层 结构 也是在 数据和处
作 者 简 介 : 舟荷 (9 1 , 福 建 福 州人 , 师 , 读 硕 士 , 究 方 向 : 算 机 网 络 编程 . 刘 17 一) 男. 讲 在 研 计
维普资讯
第三 期
萍 乡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 3・ 1
图 1 三 层 结 构 业 务 处理 流 程 图
用 户界 面层 实现用 户接 口, 结果是 客户 端变成 其 了 轻 盈 灵 活 的“ 客 户 ” 客 户 端 程 序 可 以 在 Unx 瘦 , i、
Wid ws n o 等多种 操作 平 台上运行 。 户接 口担负 NT 用 着 用户 与应 用 间 的对 话 功能 , 它用 于检查 用户从键 盘

要 : 文 从 传 统 的 网 络 两 层 结 构 的不 足 之 处 出发 , 出三 层 结 构 理 论 , 本 引 阐述 三 层 结 构业 务 处 理 过 程 及 其 优 点 , 介

三种主要文本结构模式理论文

三种主要文本结构模式理论文

浅谈三种主要的文本结构模式理论【摘要】文学本文作为文学解读活动的主体,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解读学研究的焦点。

而自从这一问题提出开始,对于文学的存在形态,也就是文学的内在结构进行论述的理论不在少数。

本文就将这一主题,比较主要的结构模式理论划分的不同点,进而为阅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文本构成模式理论“文学本文作为主体心灵世界及其所折射的客观世界的物质对应物,它的构成并不像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样简单,只是所谓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想象的”。

文本构成是一个多层次结构。

下面,我们就从几种主要的文本结构模式理论入手,分析文学本文的多层次结构。

一、三种主要的文本构成模式理论最早提出文本作品存在方式的多层次结构理论的,是英国的现象学家英伽登。

(一)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模式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包含六个层次:1第一,语言现象层,指文字的字音以及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较高的语音构造,如韵律、语速、语调等。

第二,语义单位层,包括词、句、段各级单位的意义及它们的组合。

这一层次是文学作品结构的中心层次。

第三,表现的客体层,在作品中,作家所表现、描绘的客体,是从句子的纯意向性的相关物——事态中展现的、句子描绘、陈述客体或事态只是对象的某种真实,而非表示对象的实际存在,它是虚构的人物、事件、背景等组成的一个作品的“世界”。

第四,图示化方面层,文学作品的有限词句不能再现或表现实在客体的一切方面,它呈现给读者的“世界”只是图示化的、纲要性的,不可能涉及这个世界的所有细节。

第五,思想观点层,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世界时作家从特定的观点出发“看”到并表现出来的,所以,这个表现的客体层和图示化方面都受制于更深的观点层。

第六,形而上性质层,作为客体层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显现出某种“形而上的性质”指崇高的、悲剧性的、可怕的、震惊的、神圣的、哀怜的、怪诞的、妩媚的等高级审美价值属性。

从以上分层我们可以大致对英伽登的文学存在形式进行归纳,可以看出,第二、三层面实质上是可以合并成一个层面,即意义层面的。

马斯洛金字塔原理

马斯洛金字塔原理

马斯洛金字塔原理1 Maslow层次理论马斯洛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描述了人们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五大心理需要。

他以金字塔状层次结构来表示这五种心理需求,在其中每一层中摆放有人们实现自己目标所必须满足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从底到顶分层的结构。

2 五种基本心理需求从顶到底,马斯洛层次理论将以下五大基本心理需求层次化:- 第五层“自我实现”。

指的是人们希望发挥潜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 第四层“展现自我”。

指的是人们通过思想,言行和外貌,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被认可。

- 第三层“社会关系”。

指的是人们有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朋友圈,以外求正义和平等。

- 第二层“安全感”。

指的是人们渴望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不怕危险或痛苦。

- 第一层“生理需求”。

指的是人们得到食物、水、穿衣、住房和其他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3 人的成长与发展马斯洛层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因为人是一个综合体,只有满足物质需求,才有资格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从而满足社会关系、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实现生活中的最高价值。

此外,对于某一层次上面未能满足该需求而暂停,又会影响到后面一级层次上面的需求满足。

这就是为什么马斯洛层次理论是以金字塔的形状出现的,表达的便是它的含义。

4 结束语马斯洛层次理论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们“生长”和“完善”的模型,以期我们在不同层次中学习成长,以便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实自我,并找到自在生活的坐标点。

И.В.孔达科夫的建构主义文化理论

И.В.孔达科夫的建构主义文化理论

И.В.孔达科夫的建构主义文化理论И.В.孔达科夫(И.В.Кондаков)是俄罗斯有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学家,是俄罗斯当代历史文化学的代表人物。

他将历史文化文明分析法引入到文化学的科学研究中,并提出了一种较之形态论与文明观更科学、更全面的文化学方法论——文化建构主义理论。

孔达科夫列出了文化多层级最简单的情形——文化建筑结构的三层及结构,即三个互为因果的历史阶段的相互关系,在一般意识中它们被记录为“过去”、“现在”和“将来”。

其中一个层级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层级和整个结构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构建主义;三层级;曾有;现在;潜在一、建构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孔达科夫曾写到,每一种民族文化的历史都像建筑结构,此建筑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文化及其历史中被称为“古代”的层级逐渐被后来文化的高层级“增筑”。

每次增建都根本地改变了形成着的建构结构的整体意义轮廓。

在这种轮廓中,每个上面层级都依靠下面层级的“遗产”,内在地将“低层级”的语义包含进结构和语义更加复杂的“高层级”中,并且在高层级之上将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意义层级。

二、建构主义文化理论的特点孔达科夫的建构论有两个特点,一是建立了有横向和纵向的模型,二是区分了历史上发生变化的价值和意义的层级结构。

首先,孔达科夫将文化发展图景按照建构方法建立起来,并且建立了同时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发展模型,横向即表示历史时间,纵向即表示文化的价值意义。

这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不仅发生在时间中,在那里记录着不断更迭的变化和状态;并且也发生在空间中,在这里,一些变化和状态比其他的变化状态更加发达和复杂,或者相反。

其次,建构论除了像文化年代学那样记载着不同历史时代所具有的文化规范、价值和意义的依次更替,还建立了历史上可发生变化的价值和意义的层级结构。

因此,现实文化的涵义场充满各种问题和冲突,具有了多层性和多维性特点。

在这个涵义场中包含了文化的各种意义和功能,这些文化意义和功能不仅形成于不同的时期,并同时相互作用,而且它们还属于不同的意义层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语义、功能和组织层级。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Three aspect theories)[编辑]麦肯锡三层面理论简介麦肯锡资深顾问梅尔达德·巴格海(Mehrdad Baghai)、斯蒂芬·科利(Stephen coley)与戴维-怀特(David white)通过对世界上不同行业的40个处于高速增长的公司进行研究,在《增长炼金术——持续增长之秘诀》中提出所有不断保持增长的大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保持三层面业务的平衡发展:第一层面是拓展和守卫核心业务;第二层面是建立新兴业务;第三层面是创造有生命力的候选业务。

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地建立新业务,它们能够从内部革新其核心业务,而又同时开创新业务,它们所掌握的技巧在于保持新旧更替的管道畅通,一旦出现减退势头便不失时机地以新替旧。

这就是著名的三层面理论。

三层面增长理论认为健康的企业增长要综合平衡管理企业的三个层面的业务:第一层面是守卫和拓展核心业务,第二层面是建立即将涌现增长动力的业务,第三层面是创造有生命力的未来业务。

这一理论给正在寻求增长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四个启示:突出核心业务,为营造今后的主业而实施多元化;企业发展必须有利可图,兼顾行业整体要求,竞争与合作并行;中国企业应着力于满足现有国内需求,同时通过创新适当超前,塑造市场;中国企业应学会在不景气中寻求发展机遇。

[编辑]与增长三层面有关的一些因素[编辑]三层面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麦肯锡公司根据他们对于世界上不同行业的40个处于高速增长的公司进行的研究,提出了增长阶梯的概念。

他们认为高速增长的公司每一段时间都会前进一步,每一步都会带来新行动和新能力;成功的增长公司强调针对近期和远期的远景和策略;真正伟大的公司是能维持增长同时追求增长的公司。

他们提出增长有3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守卫和拓展核心业务,第二层面是建立即将涌现增长动力的业务,第三层面是创造有生命力的未来业务,公司实现增长就必须同时管好增长3层面。

对于企业来说要成功的进行3层面的增长,一个宏伟的远景目标加上有效结合长、中、短3个时间层面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增长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SOAP的应用结构
Web Server
WSDL
接口
SOAP Server (Web Services)
SOAP
XML HTTP
SOAP Client
UDDI Server
Internet
组件容器的方式
MTS/COM+和EJB都采用了组件容器的 方式,这种方式用组件化的方法开发分 布式系统的中间层,开发的组件必须的 特定的容器软件中运行,受容器的管理, 容器为组件提供事务和POOLING等的支 持,目前是一种发展方向。
Microsoft 的 DNA 技术
Microsoft 的 DNA(Distributed Internet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技术是以 MTS/COM+ 为基础的,辅以 ASP/MSMQ 等的一整套集成在 Windows 2000 中的分 布式应用开发技术。以 MTS/COM+ 提供 事务服务,用 DCOM/RPC 进行分布对象 间通讯,用 ASP 进行 Web 应用开发,用 MSMQ 提供消息通讯。
常用的分布式技术
Borland 的 MIDAS 技术 Microsoft 的 DNA 技术 基于 CORBA 的技术 基于 EJB 的技术 基于 SOAP 的 Web Services 技术 组件容器的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orland 的 MIDAS 技术
MIDAS(Multi-tired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s Suite )是从Delphi 3 开始提供的一套用于分布式多层应用开 发的技术,是Windows平台下基于COM 技术实现的最好的多层分布式应用开发 技术之一。
一个典型的CORBA应用
Database
CORBA Server Object
Services
ORB
网络
CORBA Client
基于EJB的技术
EJB(Enterprise Java Bean)是在J2EE (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中最重要的 部分,采用了与MTS/COM+类似的组件 化开发方式,和事务容器运行方式,通 过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进 行对象间通讯,是用Java的最好的实现多 层应用的技术。
一个典型的 DNA 应用
OLE DB ADO
Win32 Web
表示层
COM+
业务层
COM+
数据层
COM+
SQL Cache
基于CORBA的技术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是由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提出并定义的一种 跨平台,跨语言的通用分布式技术,提 供了很好的故障转移和负载平衡能力, 是在非Windows平台下使用较多的一种主 要的多层数据应用的实现技术。
客户端
使用多层分布式应用结构的优势
多层数据库模式将数据库应用程序合理 地分块。客户端程序专门处理数据显示 和用户界面。在理想的情况下,它不需 要了解数据是如何被存储及维护的。应 用服务器(中间层)能够自动地协调和 处理来自多个客户端的请求和数据更新。 它处理了所有定义的数据集的细节以及 与数据库的交互。
典型的B/S结构(三层)
数据库
客户端 (Browser)
中间服务器
数据库 客户端
数据库 驱动
Web Server
Web App.
结合三层C/S的B/S结构(四层)
中间服务器
数据库
数据库 客户端
数据库 驱动
应用 服务
客户端 (Browser)
Web Server
Web App.
客户机
远程 连接
Delphi 的 MIDAS 技术
多层模式的优势(3)
分布式数据处理。将一个应用系统的工 作分布到几台机器上可以改善系统的性 能,因为可以提供负载平衡以及用备用 的机器去替代发生故障的机器。
多层模式的优势(4)
增强安全性。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访问 约束,来分层隔离敏感的功能。这提供 了一个灵活的和可配置的安全层。中间 层可以限制敏感部分的入口点,使你能 更加容易地控制对它的访问。如果你使 用 HTTP, CORBA 或是 COM+ ,你还可 以同时享受到它们支持的安全模式所带 来的优势。
一个典型的EJB应用
Database
EJB Container
Entity Bean
Session Bean
Client
Entity Bean
Session Bean
基于SOAP的Web Services技术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是一项最新的分布式技术,通过XML作 为媒介进行跨平台,跨语言的对象访问。 客户端只要从服务端导出用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描述的接 口即可访问服务端,不需要知道服务端 是如何实现的,而且XML可以通过任何 协议传输,如通过HTTP在Internet上传输。
高可靠性的多层分布式结构
CLB 路由服务器
(群集的)
Web服务器集
业务逻辑: 应用服务群集
数据库集群或 分布式数据库
网络负载平衡 网页/内容
组件负载平衡
应用服务组件
群集服务
数据库与文件共享
三层结构的实现
常用的分布式技术 Delphi 的 MIDAS 技术 MIDAS 支持的连接方式 以 COM 为基础的结构 以 CORBA 为基础的结构 以 SOAP/Web Services 为基础的结构 用Delphi开发B/S结构的技术
多层模式的优势(1)
把业务逻辑封装在共享的中间层里。不 同的客户端都访问相同的中间层。这可 以减少由于在每个单独的客户端应用中 重复业务逻辑所造成的冗余(以及相应 的维护成本)。
多层模式的优势(2)
“瘦”的客户端。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写 得很小,而把大多数工作交给中间层处 理。客户端应用程序不仅是变小了,而 且还更加的易于发布,因为它们不需要 再考虑安装,配置和维护数据库连接软 件(例如 BDE/ADO 及数据服务器的客 户端软件)的问题。“瘦”客户端应用 程序可以通过 Internet 以更加灵活的方式 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