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少年闰土教案2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体会课文第一、二部分,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介绍时代背景,检查预习情况1、板书课题2、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节选来的。

1919年鲁迅先生自北京回老家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的破落景象和农民痛苦的生活情况,感触很深。

1921年1月,他以这次回家的见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写的,“我”的思想感情就是鲁迅的思想感情。

但是这是文学作品,人物是典型化的。

小说中的“我”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少爷”,而不能说“我”就是鲁迅先生自己。

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入课本时加的。

3、小组中完成预习。

⑴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按要求说出生字的音序,部首及除部首余几笔。

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⑵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要读准生字表中的字音,同时在课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句子。

⑶理解词语。

⑷读课文,说说闰土都给“我”讲了什么?⑸质疑。

4、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⑴特殊部首拜 (手);允(厶或儿);畜(亠)⑵正音银项圈允许毡帽颈上缚在畜生五行缺土正月仿佛空地⑶多音字组词⑷同音字、形近字组词捏( ) 钮( ) 拜( ) 允( )扭( ) 纽( ) 湃( ) 充( )缚( ) 搏( ) 租( ) 组( )傅( ) 膊( ) 祖( ) 阻( )厨( ) 稻( ) 胯( ) 挎( )橱( ) 滔( ) 跨( ) 垮( )郑( ) 贼( ) 正( ) 贱( )⑸有哪些词语在小组学习后仍不理解,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⑹闰土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⑺质疑时要引导学生在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上提问,对生字、词语的问题可通过与同学交流或查字典解决。

少年闰土教案(通用10篇)

少年闰土教案(通用10篇)

少年闰土教案〔通用10篇〕少年闰土教案篇1一、教材解析:本文出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本组课文主要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情操。

而《少年闰土》这篇文章通过对我和少年好友闰土之间的故事展现出“我”和闰土之间简单而深沉的友谊、我对少年闰土的思念以及对他年少时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过程目的:正确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的:感受少年闰土作为一个农村少年的质朴、聪明活泼、能干的品质,理解作者对闰土这个年少好友的特殊感情;学会尊重、平等地和身份不同的人和平相处。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p 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体会并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感悟质朴的语言对于感情的表达作用。

2、教学难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文章中“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强上的四角天空”等深化含义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的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龄相仿,不仅安康、天真、活泼,而且英勇、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他是谁,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样一位得意的少年,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

(二)新课讲解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带着问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么认识的?又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哪些稀奇有趣的事?(少年时,我的家境很好,闰土的父亲是我家的忙月,过年时家里忙不过来,闰土的父亲便叫他来帮助,我与闰土因此相识。

文中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四件有趣的事,分别是:雪天捕鸟、海边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而且我和闰土之间的事情说明虽然身份不同,但是我们的感情却非常好。

)(3)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去表现闰土的事?有什么好处?(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闰土。

外貌上的普通简单表现出闰土的纯洁、质朴;而四件事情中闰土纯熟的捕鸟、刺猹等系列的动作表现出闰土的活泼、能干。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词语填空、句子仿写、段落分析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深入领会作者对友谊的怀念之情。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复杂文本的解读。
4.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等,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2.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少年闰土的形象描绘,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3.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对复杂文本的解读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针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差异,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了解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少年闰土的感悟,感受鲁迅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了解人物的特点。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从同学们的“了不起”入手,引出了不起的人物——鲁迅,他就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鲁迅先生,把你了解到的鲁迅和大家做交流。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巧妙地引入本文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结合内容回顾,引出学习要领:1、有一位学者说过:读鲁迅的小说就是要体会他怎样用准确而深刻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他内心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这样你才能走近他。

”那我们这节课就通过走近少年闰土,去感受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学者之语道出本文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1、我和闰土的相识,缘于新年祭祀的帮忙,最初的相识是在厨房里,齐读: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读了这段话,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外貌可爱害羞【设计意图】利用初识中,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学习方法和人物特色。

2、由于我和闰土年纪相仿,很快我们便很快熟识了,闰土向我讲起了他的乡下生活。

他给我讲了哪几件事?3、这四件事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月下刺猹,请同学们找到闰土和我讲看瓜刺猹的内容,好好地读一读,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闰土的什么特点?用批注记录下你思考的痕迹。

根据学生发言,对句子的朗读进行指导。

你愿意做这机智勇敢的闰土吗?愿意的站起来,剩下的做少年(如果没有,就老师来当少年)注意“奔”字的字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少年闰土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少年闰土 人教新课标

《少年闰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7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在黑暗的旧中国,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鲁迅。

谈话交流:大家认识这是谁吗?(鲁迅)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补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1918年首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师引入: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他的这位伙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预习汇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集体正音。

(2)检查识字。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朗读,集体交流识字情况。

niǔkuàchútào wei cuàn chù扭身胯下厨房套住刺猬窜了畜生(3)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2、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总结: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三、精读领悟。

1、理清脉络。

提示: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见、相知到分别的过程。

六年级少年闰土教案(5篇)

六年级少年闰土教案(5篇)

六年级少年闰土教案(5篇)六年级少年闰土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将语言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六年级少年闰土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六年级少年闰土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节选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乡》,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和闰土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作者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他外貌以及性格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明确单元学习的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会人物的特点。

背诵第一自然段。

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掌握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特点的写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要请大家来猜个人物,“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式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知道他是谁吗生:鲁迅先生。

师:对,鲁迅先生!你们对他有了解吗生:我知道他是我国著名作家。

生:我知道他有三个名字,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笔名鲁迅。

师:不错,这就是多读课外书的好处。

师:还有吗(生摇头)请翻开课本80面浏览一下资料袋。

师:好,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五组课文都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作品。

学习本组课文你就会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是这样的:(小黑板)请一位声音洪亮的同学读读。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少年闰土》教案1.doc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少年闰土》教案1.doc

《少年闰土》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

图1(略)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与内容: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图2(略)、图3(略)A:脸——紫色B:头——小毡帽健康C:颈——银项圈活泼D:怕见人怕羞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

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问)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教案

17 少年闰土知识与技能: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

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

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少年闰土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

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

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2.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

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五、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

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板书:难舍难分
六、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