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基本交通特性与管理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基本交通特性与管理

白黑红灰绿 82.5 42.8 67.8 66.3 67.3 42.9 18.8 47.2 36.4 36.4 19.0 9.6 24.0 17.0 17.8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力与亮度有关
(1)夜间视力随 着照度的增大而增 大, 注意夜间行人消 失现象。
10~12次组 13~17次组
平均制动反应时间(S) 0.57 0.70 0.72 0.86 0.86 0.89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驾驶员的疲劳和兴奋
疲劳影响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疲劳后的表现:生理方面,反应迟钝、动作
不准确,动作灵敏度低;心理方面,注意力 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急噪等 (任何疲劳皆同) 兴奋的影响因素:酗酒、争吵、斗殴及外界 的强烈刺激等 兴奋后的表现: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生高, 注意力不集中等
(2)黄昏时间对 驾驶员最为不利。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3)明(暗)适应:由暗(明 )处到明(暗)处, 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应用举例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4)眩目(耀眼):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 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 碍。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有最高的明 亮度;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标志、 信号设置的依据)
信号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标志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 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 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 点越远; —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 大,白色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 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对人行横道线:据日本调查,人行横道线在20m以内,人们才乐于使用。由于种种 原因,50%以上的人不愿走人行横道线。
4、行人交通流特性
流量=速度×密度
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
研究表明,人行道上的行人平均速度在1.03~1.28m/s之间,男比女快。
5、行人的交通特征与相关因素
因素
年龄
性别
出行 目的
文化 素养
一、机动车特性
1、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
(1)尺寸参数:外轮廓、轴距、前悬、后悬
(2)质量参数: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自身质量利用系 数、轴荷分配。
(3)性能参数:动力性、制动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操纵稳 定性、舒适性等
2、动力性能
汽车行驶方程: P t Pf P iPjP w
令: DP tP w(fi)aa
5、疲劳与饮酒
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心理、生理机能下降、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 驾驶疲劳。分身体疲老、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自身原因和外界条件原因。
疲劳可引起:反应时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
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6、注意特性
注意特性可由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三方面来体现。
3、行人过街特性
等待过街时间长度:取决于交通量大小、道路宽度、行人交通心理等因素。 过街速度:男性平均为1.25m/s,女性平均为1.16m/s;老年人、小孩较青年
人要慢。 对过街设施的使用特性:
对人行天桥和地道:当走人行横道和天桥、地道需用相同时间时,80%的人乐于利 用天桥、地道。当走天桥、地道所需时间超过人行横道时间的一倍时,则无人利用。
W
gg
Pt PwW(f

2012年城市规划师备考资料:城市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2012年城市规划师备考资料:城市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城市交通特性的研究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交通系统各要素(如驾驶员、乘客、车辆、行人、道路交通等)自身的特性;交通流的特性;交通要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特性。

以下重点介绍前两部分内容。

人的交通特性(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其中人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和居民,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驾驶员的行为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驾驶员在保证将车内的旅客和货物迅速、安全、准时地送达目的地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因此要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般认为,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包括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生理及心理特性等。

1.反应操作时间驾驶员的反应操作包括感知路况信息、判断分析、采取动作并使动作发生效果三个主要过程,三者所需时间之和就构成了驾驶员的反应操作时间。

反应操作时间的长短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性别、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有关。

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0.45感知时间,产生制动效果需0.35,共计0.75。

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丸AASHTO)规定,判断时间取1.55,作用时间为15,因此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制动发生效力的全部时间通常按2.5—3.05计算,道路设计中即以此作为计算制动距离的基本参数。

2.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驾驶员所获得的交通信息,约有80%来自于视觉。

可以说视觉机能直接影响到路况信息的获取和行车安全。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视力视力是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分为静视力和动视力。

静视力指人体静止时的视力,我国机动车驾驶员体检时要求双眼视力均为0.7以上或双眼裸视视力均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必须达到0.7以上,且无红绿色盲。

动视力是指驾驶员在汽车运动过程中的视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此外动视力还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

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

驾驶人
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二)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它包括驾驶员从视 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 开始动作。知觉——反应时间是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反应时间的 长短取决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另 外,驾驶疲劳会引起反应时间增长、反应变慢,驾驶员的处理能力下降,易造 成交通事故,所以对疲劳驾驶应引起足够重视。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
低,如图所示动视力与驾驶员年 龄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视力还与亮度、色彩等因素 有关。同时,视力从暗到亮或从 亮到暗有一个话应过程。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空间范围 称为视野。视野受到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静视野范围最大,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 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1.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称为视力,视
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顾名思义,静视力即人体静止时的视力。 驾驶员在考取驾驶执照时,检查的是静态视力——两眼各为0.7 以 上,或两眼裸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然而,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观测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是在具有 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此时驾驶员的视力为运动视力——动 视力。
乘客
心理空间对乘客的影响
每个乘客都有一定的心理空间要求。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他(她) 周围划出的,确定为自已领域的不可见区域。当个人的心理空间遭到 外界不该闯入的人或物的侵袭时,人的心里会感到压力、厌恶、排斥。 乘车拥挤不但消耗人的体力,而且给乘客心理上造成额外的压力。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1.交通工程学的概念: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成立交通计划、设计、操纵和治理的理论方式,和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加倍平安快捷舒适的一门科学技术。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等方面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①驾驶人的交通特性: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映操作进程;生理心理特性;②乘客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搭车反映;社会阻碍③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4.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5.路网密度: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上该区域总面积6.交通量概念:在选按时刻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址、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据7.特性分析三个方面:①交通量的时刻散布特性;②交通量的空间散布特性;交通量的组成特性8.顶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样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顶峰,在交通量呈现顶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顶峰小时,顶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顶峰小时交通量。

9.第30位小时最高小时交通量确实是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固,散布在12%--18%之间10.6个行车速度的概念。

①地址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址时的瞬时车速②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刻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③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在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维持的平安车速④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刻之比⑤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是的车速⑥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形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维持的最大平安车速1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简答)①线性关系:v=Vt(1-K/KJ);②对数模型;v=vmln(Kj/K);③指数模型:v=Vf *e的(K/Km)次幂1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一)道路交通系统的三要素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和环境(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候条件等)。

在四要素中,驾驶员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及操作者,它是系统的核心,路和车的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

四要素协调运动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二)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1.客货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1)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车辆满足安全行驶要求,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

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机动车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车祸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

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

为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确保行车安全、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应按有关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检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7月12日发布了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

该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主要总成、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检验方法,还规定了机动车的环保要求。

2)旅客运输安全运行要求客运班车、旅游客车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线路、站点和班次运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者停运。

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客票标明的日期、车次、地点运送旅客,无正当理由不得中途更换车辆、停止运行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的车辆运送,不得违反规定超载运输。

出租汽车和客运包车应当按照承租人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路线行驶,未经承租人同意,不得招揽他人同乘。

旅客必须持有效客票乘车,不得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及其他违禁品进站、乘车。

3)货物运输安全运行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拥有车辆的车型和技术条件,承运适合装载的货物;运输货物装载量必须在公路、桥涵载重量和车辆标记核载质量范围之内,超载的货物运输车辆必须就地卸货。

2-1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2-1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视野 ( °)
90~100 60~80
40
驾驶员注视点、视野与行驶车速间关系
3.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立体视觉、视差
立体视觉——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 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
视差——又称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3.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视差
视差——又称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
动时的惯性力,其数值与汽车总质量、行驶加速度和汽
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有关.
Fj
m
dv dt
式中: ---为汽车旋转质量转换系数
m ---为汽车总质量,kg dv ---为行驶加速度,m/s2
dt
(3)汽车行驶驱动条件
汽车行驶必要条件 要使汽车正常行驶,必须使驱动力不小 于行驶状态所遇到道路阻力和空气阻力之和,即: Ft ≥ Ff + Fi + Fω
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称为暗适应; 反之称为明适应。
例如:隧道进出口 例如:城乡结合部
3.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眩目
眩目——视野内有强光照射,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 形成视觉障碍。 避免方法:采用隔离带、 加强照明、会车时变换灯光、 防眩眼镜、车灯用偏振玻璃做灯罩(防眩处理)
上的转矩Mt产生一个对地面的圆周力F0, 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0 相反),即驱动汽车的外力,也称驱动
力。
Ft
Ft
Mt r
Mt
r
F0
式中:Mt—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N·m r —车轮的半径,m
(2)汽车行驶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空气阻力 、 加速阻力。

第二章 交通特性

第二章 交通特性

3.时变化
(1)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 天全天交通之比称为高峰小时流量比(以%表示)。它反映高峰小时 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并可供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之间作相互 换算之用。(表2-14 南京宁六公路16小时高峰小时交通量变化表)
(2)高峰小时系数PHF
1. 行人交通流特性(表2-4)
2.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图2-4、表2-5)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为1.0~1.3m/s之间,儿童 的步行速度随机性较大, 老年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个人空间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 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 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一种不完善的 路网布局 树叉形的路网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 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然村寨与市、 县政府联接起来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和性能
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性好, 网上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但非 直线系数大,通达性差,过境交通不易分流,对 大城市进一步扩展不利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职责:安全、迅速、顺利、准时、舒适地完成运送 要求:良好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熟练技术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1)视觉特性 ①视力(图2-2) ②视野 ③色感 ④其它 (2)反应特性(取决于素质个性年龄情绪环境工作经验等) (3)驾驶员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4.驾驶疲劳(身心,测定方法:生化测定、生理机能、神经机 能测定、自觉症状申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