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浣溪沙

合集下载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及赏析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宋] 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

漠漠者,弥漫、轻淡也。

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皆其意。

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

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在兹。

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

”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

穷秋者,九月也。

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

”词境似之。

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

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南朝徐陵《乌栖曲》云:“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

”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

“小楼”,“晓阴”,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

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

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

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

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宋]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①苏:即江苏苏州市。

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

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

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精选八篇

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精选八篇

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精选八篇篇1:《浣溪沙》晏殊诗词赏析《浣溪沙》晏殊诗词赏析浣溪沙晏殊北宋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赏析】: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中。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8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浣溪沙苏轼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一[宋]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②棘篱门:柴门。

③排:推挤。

蒨:同“茜”,红色。

④收麦社:指收麦子祭土地神。

⑤赛神村:指为感谢上天降雨而祭神的村子。

⑥叟:老头儿。

【赏析】这组词以朴素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农村的夏日风光,对受灾的农民表示同情和关怀。

太守下乡,对当地的'村民百姓来说也是非常新鲜的事,于是便有了“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的场面。

在这个场面里,可以显示出农村民风的淳朴可爱,农村少女的欢快活跃、自然真率。

这对整日局促于官场的词人而言也是格外清新动人的。

这就隐约地与尔虞我诈的官场形成对比。

“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是词人所见的农村风光,画面上洋溢着丰收之后的欢快,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熙熙攘攘的快乐景象。

今年的丰收,当然有词人求雨得雨的一份功劳。

词人是在赏识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在赏识自我的政绩。

所表现出来的还是政治上的一份自信。

以这样的心境和眼光去观赏农村的风光人情,一切就被诗情画意化了。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二[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晏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前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热门】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热门】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热门】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宋代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译文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

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

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双调,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

这里比喻柳絮。

贴水:紧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

乍:初,刚。

池馆:池沼馆阁。

这里主要指池沼。

燕争泥: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

他在《与徐勉书》中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意思是说因多病而腰围消瘦。

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称。

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

胜,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

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汉书·苏武传》: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

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请求匈奴归还苏武。

匈奴诈言苏武已死。

后汉派使者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沼泽中。

匈奴单于大惊,致歉汉使。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

鹧鸪,禽名,善啼。

创作背景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

东坡迎春景而春情动,思念妻子,作此词以怀念之。

一说此词是李璟的作品,见《李璟李煜词补遗》。

因明代所刊《类编草堂诗余》署为李璟所作,故《补遗》误收。

应据元刻本定为东坡词。

赏析“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苏轼浣溪沙五首

苏轼浣溪沙五首

苏轼浣溪沙五首苏轼《浣溪沙》五首词前小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映。

其一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糜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来说与采桑姑。

第一首写久旱得雨的村野风光。

日照潭水,能看清游鱼,溪边树木茂盛,老人小孩齐聚观看太守谢雨归来,连猿猴听见鼓声也来凑热闹。

他们一定会把今天看到的情景告诉采桑的姑娘们吧!睢盱,喜悦貌。

麋鹿逢人,状农民见到官长的惊奇之状。

其二旋抹红装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第二首上片写乡村少女争睹地方官风采,匆忙打扮,三五成群,拥挤在柴门前,连裙都踩破了。

此处最生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下片写村民扶老携幼祭祀土地神的情景,乌鸢盘旋,老叟醉卧,一片和谐气氛。

其三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第三首上片写村姑蚕事。

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写了养蚕时不能串门,只能隔篱谈笑的民俗,颇具乡土气息。

下片写老人捋青捣麨以充口粮,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极度关心。

其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第四首写离开村庄之后的情景。

枣花纷纷落下,缫车声远处传来,卖瓜人在古柳之下叫卖。

一幅乡村风情图,呈现在人们面前。

下片写自己旅途劳顿,口渴思饮。

一个“试”字,写出了地方长官平等待人的谦和情态。

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原是此中人。

第五首总写雨过草新,沙地无尘,桑麻茂盛,蒿艾如薰的田园风光,抒发祈雨成功谢神归来的轻松愉快心情。

并以此如诗如画的美景,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使君原是此中人",流露出他对农村,对农民的亲切亲近之感。

纵观全组词作,写到各种乡村景色:日照潭鱼,绿树藏乌,麋鹿逢人,猿猱闻鼓,雨过草新,桑麻似泼,蒿艾如薰;写到各种作物:麻叶,檾叶,枣花,莎草,蒿艾,黄瓜;写到各种乡村人物:黄童,白叟,采桑姑,村姑,醉叟,络丝娘,牛衣卖瓜人;写到各种农村活动:赛神,煮茧,缫丝,捋青捣麨,卖黄瓜。

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翻译赏析《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

其古诗全文如下: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前言】《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词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

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

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注释】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

“沙”又写作“纱”。

又称《小庭花》、《满院春》。

另有一体五十六字。

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

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寒。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

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幽:意境悠远。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

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翻译】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

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

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赏析】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全OrG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

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

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

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作品简介】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由晏殊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伤别的词作。

起调便点明人生有限,即使是平常的离别,总少不了的要设筵饯行,不要嫌这样的场合太频。

此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含意相同。

下阕抒情。

与其空怀念远方的河山,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

末句与“酒筵歌席莫辞频”响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奈、自寻解脱的主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为名句。

词中表现的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常规思维的抒情手法,颇有新意。

注释】
①一向:一晌,片刻
②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③等闲:平常,一般。

④消魂:灵魂离开肉体。

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

⑦取:语助词。

【译文】
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
宴太多太频而推辞。

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

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
思想。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

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

“一向”即一晌,
会儿。

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

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

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
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

痛苦是无益的,不
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频”谓宴会的频繁。

叶梦得《避
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凸尝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
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

“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

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

两句是设想之辞。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
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

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

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

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
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
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

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
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
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

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
F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
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

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作者介绍】
晏殊【y a n sh 口】991-1055 ),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
人之一。

汉族,抚州府临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四岁时就因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

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 首。

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 首、残句59 句、存目3 首。

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 篇。

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宋词英译】
What can a short-lived man do with the fleeting year and soul-consuming separations from his dear?
Refuse not banquet when fair singing girls appear!
With hills and rills in sight, I miss the far-off in vain.
How can I bear the fallen blooms in wind and rain!
Why not enjoy the fleeting pleasure now again?
词牌简介】
《浣溪沙》(hu a n x i sh,词牌名之一,唐代教坊曲名,因
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

上下片三个七字句。

四十二字。

分平仄两体。

平韵体流传至今。

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

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过片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

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格律】
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