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

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对家庭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传统文化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些理念和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分析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些理念和观念对家庭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中强调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教育子女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中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体魄和美感,实现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智慧能力、体魄素质和审美情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再次,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传承。
传统文化认为,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子女成长的重要环节。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给子女,实现家庭教育的传承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教育子女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培养孩子的孝道情怀。
其次,传统文化中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体魄和美感,实现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智慧能力、体魄素质和审美情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再次,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传承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教育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教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财富,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家庭成员的文化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家庭成员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自豪感和自信心会对家庭成员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和谐产生积极影响。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传递正道和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弘扬儒家的仁爱、孝顺、忠诚等传统价值观。
家庭教育是培养子女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家庭教育更好地引导子女的成长,让他们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艺术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戏曲、音乐、书画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家庭成员接触和参与这些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个人责任和利他精神,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弘扬社会公德,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家庭成员了解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负责任的公民。
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注重家庭文化氛围的塑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庭成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了解。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家庭成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只有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承。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文化遗址、听取长辈的讲述等途径,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晶,它包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礼仪习俗、艺术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适当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子女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优秀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子女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德行、礼仪等都是对于人们应有的行为要求,培养孩子主动尊重他人、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关爱国家等优秀品质。
教育孩子遵守家规家训,尊重长辈,懂得感恩,学会谦让和友善待人等习惯,这些都可以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实现。
通过讲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故事,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子女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向子女传授和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孩子们在了解自己文化的也能够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对比,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形成包容和谐的态度。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诗词、音乐、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是培养孩子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孩子欣赏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可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敏感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和文化修养。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愈加重要,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家庭教育更有深度和广度,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就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浅谈。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在家庭中,父母不仅要传授孩子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教导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做人。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质,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以及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戏曲、建筑等,这些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强调“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等理念,强调个体和谐发展,强调家庭和睦相处,强调个人修养和人伦关系。
1.生活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口头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适时地向孩子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的文化兴趣和文化自信心。
3.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父母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时刻,向孩子讲述节日的由来、意义和庆祝活动,带领孩子参与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活动,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融合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升现代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孩子的品德、学业、心理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智慧,对于提升现代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的融合问题,以期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1. 强调德育为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家庭教育的要求相契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注重礼仪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仪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这种礼仪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对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3. 强调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自主学习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1. 重智力轻德育:当前家庭教育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问题,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2. 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往往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孩子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不足,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3. 家庭教育方式单一:当前家庭教育方式单一,家长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难以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1. 加强德育教育: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责任之心。
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1. 引言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稳定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庭成员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孝顺、忠诚、诚实等美德,从而促进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与成长。
传统文化弘扬了敬老孝亲的观念,使得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培养出孝顺顺从的美德。
传统文化中对礼仪和道德的强调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导,使家庭成员在相处过程中能够遵守规矩、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和强化了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指导,有助于家庭成员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是指人们对家庭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核心和情感的港湾。
家庭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体现了对家庭的尊重、关爱和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念,如尊老爱幼、尊重祖先、重视家族传统等。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传承文化、培养后代的地方,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尊重。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这种家庭观念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和睦与和谐。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家庭是一个和谐的团体。
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和尊严,包容和理解彼此的不同之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庭观念。
这种和谐的家庭观念有助于在家庭教育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感和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表现为对家庭的尊重、关爱和责任,强调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和睦与和谐。
这些家庭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念,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教育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教育发展中国自古以来便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家庭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传承、发展的结果,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们的情操和品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儿童的重要环境。
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家庭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情感教育和思维能力。
而传统文化则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引导家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引导家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让家长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来灌输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以通过家庭活动、故事讲解、亲子互动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学校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的教育阵地,也应该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也可以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移动应用等方式来宣传传统文化、提供传统文化学习资源,让更多的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教育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教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和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通过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同和尊重,并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促进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道德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
其中包括“仁爱”、“诚信”、“孝敬”等观念,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参考。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创新和进步。
1. 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基础。
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且鼓励孩子从中汲取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人格教育主要依靠家长言传身教 来完成。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也是终身不换的老师,是永远 的班主任,是塑造孩子灵魂的真正工程师。
★三等家长用棒教,二等家长用嘴教,一等家长用 身教,特等家长用道教。
• 成才教育是指在成人的基础上学习和培养 适应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的各种知识和 技能。
源。”
推 动 摇 篮 的 手 是 推 动 世 界 的
手
三点说明: ◆1、相夫教子≠家庭主妇 ◆2、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摒除高低贵贱之说
五、家庭教育 要纠正哪些错误做法?
第一:重视成才,忽视成人。 ◆方向发生错误,前进就是倒退。 ◆视频:《开封大学生活剥父母》 ◆有才能≠分数高 ◆子女有德永远不缺钱,子女无德永远缺钱 ◆要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然努力不一定
正确做法: 情义恩义道义养心。
◆视频:《韩国母亲是怎样教育小孩的》
第四:孩子将来会懂事的 。
◆“苟不教,性乃迁” 。 ◆孩子犯错之时正是教育之机。
正确做法: 教育要“慎于始” 。
第五:空洞说教 。 ◆剖析“神” 和“圣”。 ◆告诉我们两个启示:
• 1、我们自己首先是一个神人(明白人)。 孟子云:“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 其昏昏使人昭昭。”
教育好孩子只要三招: • 上行下效 • 长善救失 • 无怨无悔
家长困惑
我的孩子很叛逆,不爱读书,怎么办?
• 根源也是三个:
• 1、没有做到“上行下效”。身教者从,言 教者讼;身正不令则从,身不正虽令不从; 上梁不正下梁歪。
• 2、没有做到“长善救失”。自搬砖头自砸 脚,聪明反被聪明误;不长善定长恶。
二、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 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
◆家长是主要责任人,也是最可靠之人。 第一,只有家长才能真正担负孩子全面发展的 教育重任。 第二,只有家长亲自教育才能抵御不良风气。 第三,家长唯有自求,孩子方能成才。
三、家庭最要紧的事情 是“育子”还是“赚钱”?
◆《大学》:“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至要莫若教子,不是“至要莫若赚钱” ◆用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是大问题
岂计身家。”“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大心量:心中装得下任何人,甚至整个天下。
“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
◆战术上—— 1、小而实、低而浅、近而实; 2、推小及大、推近及远、推低及高、推 己及人。
• 3、没有做到“无怨无悔”。你的贡献为100, 你一抱怨,马上变成0;心不安则家乱。
• 第一,不要相信有“叛逆期”。教对了,没有 叛逆期,只有成长期;教错了,天天都是叛逆 期。
• 第二,不管孩子对不对,家长自己先做对。 1、身教要教对——身教则从 2、言教要教对——种子要好 3、无怨又无悔——不要抱怨
• 2、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圣人(老师)。 (1)自己成为一个神人。 (2)用口宣说圣贤教诲(言教) 。 (3)以身作则亲身做到(身教)。
教
• 1、上行下效 • 2、长善救失
• 教育一定要教 “孝的文化”
孝
• 上一代尽心培育 下一代
• 下一代尽心敬顺 上一代
育
• 忘我、无私、伟大
• 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天 经地义、伟大高尚的 事业,哪怕牺牲自己 也是值得的,要做到 无怨无悔。
◆一个好女人旺三代、一个坏女人败三代。
◆“三太教子”:
太姜:周文王奶奶 太妊:周文王母亲 太姒:周文王妻子、周武王和周公母亲。
口不出傲言、耳不听淫声、眼不视恶色
◆孩子是否成人最后成才,关键在母亲教育而
不在学校教育。
◆一个家齐不齐,就看这个家里的女人能不能
够善教儿女,助夫成德。
◆“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
◆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相互依赖。 ◆“夫妇有别”不等于否定“男女平等”。 ◆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
方。 ◆丈夫不像丈夫像伙夫,没有阳刚之气。
妻子不像妻子像老子,没有阴柔之气。 ◆视频:《悍妇》
• 印光大师开示:“夫天下不治,由于家庭 无善教,致有天资者,习为狂妄;无天资 者,狎于愚顽,二者皆非国家社会之福。 是知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为切要。 以今日之贤女,异日即为人之贤妻贤母, 人能得贤母之教育,贤妻之辅助,岂有不 成贤人乎哉?故曰:教子女为天下太平之 根本也!”
就出好结果。
◆人≠人才
◆社会不需要高学历的“少爷”和“大小姐”, 需要创造高财富的人才,需要做人做事好 态度的人。
正确做法:重视成人,自然成才!
第二:把成人教育交给别人。 1、交给学校。 2、交给老人。 3、交给保姆、电视、网络和社会等。
正确做法: 母亲主担成人教育之责,家庭大幸!
第三:利欲熏心 。
• 成才教育三个特点: 第一,成才教育的前提基础是成人教育。 第二,成才教育一定要适应社会需要。 第三,成才教育主要依靠老师。
• 金钱教育是培养人在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意 识和赚钱、花钱的意识和能力。
• 金钱教育的特点:诱惑力太强。 • 成人教育基础打得牢固,走上社会不被染污;
成才教育基础打得牢固,走上社会很有前途 (钱途)。
• 第三,一定要坚信人是教得好的。宜早不宜迟。
六、家庭教育从哪里教? 用什么教?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家庭教育首先从根上教。
◆家庭教育的根:家长——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的根:孝敬父母,做出榜样。 ◆家庭教育从家长孝敬父母开始教。
• 《弟子规》是家庭教育的范本,是中国 优秀传统家教、家规、家训、家法的宝 典。
用钱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大问题 ◆孩子才是我们永恒的财富。
四、家庭教育依靠 爸爸还是妈妈?
◆经济生活:赚钱养家、致富发家; 精神生活:教育子女、操持家务、赡养总理:妈妈 臣民:儿女
男(阳) 婦 (阴)
◆父亲:赚钱养家、相妻持家、事业为重 母亲: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家业为重
• 七个内容:孝、悌、谨、信、爱众、亲 仁、学文 。
七、家庭教育讲究什么策略?
◆战略上——“志存高远。”
正心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幸福观。
★乐于奉献、造福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幸福着你的幸福,
快乐着你的快乐。
远志向:志在圣贤,流芳百世。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