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
沈从文简介PPT

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 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
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
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 快。
“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 成功。”
三、个人作品
小说集:
《老 《蜜 实人》 柑》
沈从文简介
一曾子芳
目录顺序:
一、人物生平 二、人物轶事 三、个人作品1902-1988),男,原名沈岳 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 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 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 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 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传》 学《术废著邮作: 《烛 《云南 《沈从 《不知为什
《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存书法底:》 虚》 看云集》 文散文 么忽然爱上 选》 你》 沈先生一直爱好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
从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战胜利以后,帮助一位诗歌作者柯原。
《雨后 及其他》
《神 巫之 爱》
《龙 朱》
《旅 店及 其他》
《石 《虎 《阿黑 子船》 雏》 小史》
《月 下小 景》
《八 《如 骏图》 蕤集》
《从
文小 《雪 《新与 《主 《春 《黑 说习 晴》 旧》 妇集》 灯集》 凤集》 作选》
散文集:
《记胡 《从 《记丁 《湘行 《湘西》 也频》 文自 玲》 散记》
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 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 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
沈从文先生的作品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其作品有《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中国丝绸图案》,沈从文著。
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该书汇集了作者有关古代工艺美术及其它的论文共14篇,内容有织金锦、染缬、明锦、传统装饰纹样、民族工艺、铜镜、瓷器等。
本书是沈从文有关文物与艺术研究论文集。
共收录作者48篇研究论著,这些论著考证严密,论述生动,见解独到,是沈从文后半生从文学创作转向历史文物研究的成果集成。
研究既严谨务实,文笔又清新可读,处处显示大家风范。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中国文学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
1981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郭沫若作序,全书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见解独到,至前人未至之境,发前人未发之论,为沈从文从事文物研究以来成果之结晶。
该书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至今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的经典著作。
该书创作历程凡二十余年,典型体现了上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学术生态。
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书店出版社均由出版该书。
2011年该书入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三辑。
[1]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内容涉及的时期起自殷商迄于清朝,对三四千年间各个朝代的服饰问题进行了抉微钩沉的研究和探讨,全书计有图像700幅,25万字。
该书所叙是服饰,但又不能仅以服饰论之。
从服饰这个载体,不难窥见中国历代朝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哲学、伦理等等诸多风云变迁之轨迹。
这也正是全书的宝贵价值所在。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

小说创作,个人简介及评价
个 人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 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 凰县。
1921年脱离军队到北京求学。
工字型
1923年起以“休芸芸”等笔名陆续发表文章,后一发不可收 拾。
《 《 《 及短
主 新 阿 其篇
妇 与 黑 他小
集 旧 小 》说
》 》 史 《集《 《 》 虎:Fra bibliotek《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 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 长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 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 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 在一起。
谢谢观看!
创作思想:
都湘醉一 市西心生 文的于自 化真人命 批善性为 判美之“
美乡 下
人
”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结束语
用
沈
诗 ,从
构 善文
筑 良笔
的 ,下
生 美的
命 丽湘
牧 。西
歌
充
满
了
温
柔
,
多
情
八 从 《 雏《
骏 文 月 》龙
图小下
朱
》说小
》
习景
《
作》
旅
》
店
小 说 创 作
小说及散文
中长篇小说: 《边城》,《长河》等
散文: 《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 《烛虚》《湘西》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

《八骏图》
一个知识分子到外校讲学,遇到很多跟自己 一样的所谓文化人物。他自觉比别人高明 正直,并嘲笑其他人虚伪,但最后作者揭 示大家都是一样的货色。故事里主要人物 是主人公达士先生,和其他七位文化同仁 甲、乙、丙、丁、戊、己和庚,达士先生 在给未婚妻的信里描绘出自己对其他人的 交往印象,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自己的思想。
创作思想:
都 市 文 化 批 判 湘 西 的 真 善 美 醉 心 于 人 性 之 美 一 生 自 命 为 “ 乡 下 人 ”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结束语
用 诗 构 筑 的 生 命 牧 歌
沈从文
小说创作,个人简介及评价
个人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 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凰县。 1921年脱离军队到北京求学。 1923年起以“休芸芸”等笔名陆续发 表文章,后一发不可收拾。
工字型
•
《 主 妇 集 》 《 八 骏 图 》
•
《 新 与 》 《 月 下 小 景 》
及短 其篇 他小 》说 《集 虎: 雏《 》龙 朱 》 《 旅 店
•
小 说 创 作
小说及散文
中长篇小说: 《边城》,《长河》等 散文: 《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 《烛虚》《湘西》
沈 从 文 的 经 典 相 片
《边城》
翠翠:十五六岁的少女,父母双亡,与爷爷 相依为命,心地善良、单纯,对爷爷关心、 体贴。表达了她渴望被关怀,被理解,受 重视的愿望。情窦初开对爱情憧憬、执着、 矢志不渝。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女性。
《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 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 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 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 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 一起。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出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擅长中国画、版画。
历任湖南省凤凰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凤凰县书画院院长,二级画家。
版画《狂舞》,《沈从文像》参与全国第八届版画展,《赛》被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母亲呵母亲》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边区牛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呵也》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百花展铜奖。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旳“湘西世界”,完毕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旳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旳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旳过程中所显露出旳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旳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旳体现范畴。
沈从文毕生创作旳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旳一种。
初期旳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旳描写较浅,文学旳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旳创作明显成熟,重要成集旳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毕了他旳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旳美丽,以及与它旳对照物都市生命形式批判性构造旳合成,提出了他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旳,本于自然,回归自然旳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旳健康、完善旳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旳人生形式”,正是他旳所有创作要负载旳内容。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苗族,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
正是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从文简介参考资料

2020/4/7
8
五、人物评价
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
城》沈从文先生在北京(1983年) 、《湘西》、《从文自
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
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 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 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 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 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 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 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 于北京,享年86岁。
9
谢谢
一曾子芳
2020/4/7
10
2020/4/7
4
孩童趣事
二、人物轶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
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
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
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
初次授课 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
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 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 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 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 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 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 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 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 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 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 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 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 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 “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 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成功。”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散文集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散文集沈从文,字从简,号梅子涵,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文学巨匠。
他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祖籍江苏泰兴,故整个人品相与着江南文化之雅致。
沈从文继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以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散文集。
沈从文的散文作品多以历史和现实为题材,既有深邃的哲理思考,又有真切的生活感悟。
他的作品文笔优美动人,充满了诗意和哲思,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他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他的《边城》中写到的那片烟雨笼罩的南方小镇,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沈从文的散文集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自然、乡村、人生、时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湘行散记》。
这本散文集描绘了他在湖南的旅行经历,通过细腻而凝重的叙述方式,展现了湘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传递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他以自然景观为线索,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中折射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除了《湘行散记》,沈从文的另一部经典之作是《文心雕龙》。
这本散文集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他在书中对散文与诗歌、小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能写乡村的就是文学家”的观点,强调了文学家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这本作品不仅对当代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文艺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可见,沈从文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思熟虑的思想,创作出了一系列珍贵的作品,给我们的文学世界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散文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传递了对人生、时间和乡土的思考,对读者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研究沈从文的散文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沈从文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和乡土,也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邃的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沈从文的散文集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繁忙生活中回归内心、净化情感的良药,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宝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擅长中国画、版画。
历任湖南省凤凰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凤凰县书画院院长,二级画家。
版画《狂舞》,《沈从文像》参加全国第八届版画展,《赛》被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母亲呵母亲》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边区牛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呵也》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百花展铜奖。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