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解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主要针对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进行,实地走访主要考察了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

二、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1.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落实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例如,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在操作上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2. 经费投入和专业人才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整体仍然不足。

同时,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有培训机构和学科专业,但依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3. 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存在着一些管理混乱和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较小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面临资金和人力的短缺,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而现有的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加大对文物保护专业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文物保护事业,并在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予适当的支持。

2. 加强社会参与和志愿者管理文物保护工作涉及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参与,但目前社会参与程度不够高,志愿者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建立健全志愿者培训和管理体系,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共识。

3. 加强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各类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撑,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

建议加大对文物保护技术和设备研发的投入力度,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提升我国的文物保护技术水平。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文物保护是保护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的工作,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

而在现代社会中,文物保护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如地质气候等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开发方面的问题。

为此,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状况,本次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以便更好地总结问题,提出改进方式。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

我们对文物保护机构、文博企业采取了访谈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向广大公众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三、文物保护工作调研结果1.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存在的问题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信息化建设和效率方面仍然有很多局限,甚至存在一些应用和设备较为陈旧的情况。

同时,整治不够及时,也不够关注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

访谈内容中,出现了一些存在管理漏洞的情况。

例如,一些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接到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检查或整治的过程中,管理监督和配套措施都出现问题。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文物保护部门在对违规重建、扩建和私改其他历史建筑物的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城市管理方面应当加强支持,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文物保护部门应当采取更积极的策略进行整治。

2.文博企业文物保护问题在文博企业的文物保护方面,受访者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明显体现了更高的技术支持和更好的人才储备。

但在保护方面,文博企业方面更应重视文物保护的基础,包括科学保护现有文物、加强展览和宣传。

此外,一些商业文博机构的作用,比较大,这也表明在吸引公众和资金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文物保护工作展望基于发现的问题和调研结果,我们总结了一些应该采取的措施。

1. 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公众是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许多人出于对其大多数方面的无知或不关注意识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扩大公众知识的普及,促进相关教育活动和国家文化遗产等应用的普遍开发,以增加文物保护重要性的普遍认识。

2. 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适当的文物保护制度建设能够提高效率、防止感性的展示和伤害,也能做到充分利用资源及过程管理中的优化等,对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文物保护成为了中国社会重要的议题。

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自尊心、加强民族凝聚力、塑造国家形象、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

因此,文物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本文进行了一次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情况调研,现将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文物保护现状1.文物保护工作收效甚微。

虽然文物保护工作已逐渐成为国家政策和社会共识,但实际保护工作的难度不可小觑。

目前许多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上,很难真正推进下去。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看,在有效利用文物资源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度还不够,并且文物保护参与者间协调不够,特别是政府与民间的协调。

2.文物保护存在补助瓶颈。

当前,文物保护的补偿政策是重要的支撑体系。

但是,这样的补助也有很大的问题。

比如说,经常会当作特殊的给予高企业奖励,这已经形成了非常具有普适性的补助瓶颈。

同时也成了很多不法分子的盯上对象。

3.文物保护法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保护文物的原则,但是,一方面是法律尚不够完善,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或个别人员对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实施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建设完善的法制体系将是未来文物保护实力提升的关键。

4. 不良商家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一方面,一些不良商家及不法分子,将目光放在了文物保护上,他们希望在文物保护上寻找商机,无论是否合法都力图获益。

另一方面,游客的文化素质不高,也给文物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对策和建议1.引导社会多参与文物保护。

建议通过大力开展文物普及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增强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2.建立全民参与、政府引导的文物保护体系。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文物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1. 网上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2. 实地调研:走访考古遗址、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3. 面试调查: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和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三、调研结果1. 文物保护的现状(1)国家层面:国家对文物保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成立了相关的文物保护部门;(2)地方层面:各地也建立了文物保护机构和专门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度;(3)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活动。

2. 存在的问题(1)缺乏专业人才:文物保护需要专业的人才,但目前人才培养有限,很多地方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2)资金不足: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现实中很多文物保护项目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实施;(3)保护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淡薄,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进受阻;四、改进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2. 提高政府投入:加大政府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增加文物保护项目的经费支持;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物保护的氛围;4. 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政府、文物保护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五、结论文物保护工作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了重视和关注,但仍存在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和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和建立联动机制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文物利用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物利用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物利用保护工作调研报告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利用保护工作是对文物遗产进行保护、利用、管理和传承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了解当前文物利用保护工作的情况,特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目前文物利用保护工作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古城墙、古建筑等文物资源仍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存在着一定的破损和老化情况。

而一些文物利用项目虽然进行了改造、开发,但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文物利用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于一些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文物的原始风貌和文化价值丧失。

2. 缺乏文物利用规划:一些文物利用项目在开发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规划,导致文物的原貌被破坏,且未能实现有效的社会效益。

3. 管理和运营不善:一些文物利用项目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问题,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和有效的运营模式,导致了文物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三、加强文物利用保护工作的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文物利用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加大文物资源保护的力度,为文物利用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2. 改善管理和运营模式:建立文物利用的专业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高文物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文物利用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文物资源的修复和保护,为文物利用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文物利用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文物利用保护工作,加大力度推进相关工作,为我国文物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要加强文物利用保护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和支持,也需要广泛宣传和社会参与。

教育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提倡文物保护理念,增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更多人能够积极参与文物保护事业。

同时,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鼓励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文物保护事业,提高文物保护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文物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文物保护工作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工作的目的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使其能够在不同的时空中得到合适的保护和利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文物保护相关的部门和专业人士,调查了他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知、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者,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整体评价:大部分受访者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表示肯定,认为在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 问题和挑战:调研结果显示,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和挑战:(1)资金不足: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前的资金支持还不够充足,导致一些文物保护项目无法得到及时推进。

(2)技术水平不高:文物保护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但部分调研对象认为我国在某些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管理不规范:文物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协调合作,但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清晰的问题,导致保护工作的推进缓慢。

(4)意识不足:受访者普遍认为,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但目前还存在部分人对文物保护意识不足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2. 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对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的投入,鼓励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提高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技术水平。

3. 加强管理和协调: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的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加强协调与合作,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文物专家调研报告范文

文物专家调研报告范文

文物专家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与目的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脉络与记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团队组织了一次文物专家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文物保护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保护措施。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我们以广泛的文物专家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拜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文物收藏、展览、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文物学者、考古学家和博物馆馆长进行深入访谈,探讨了当前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对文物的保护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文物保护工作中,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捐赠和捐助,推动了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制度建设亟待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的管理体制不规范、职责不明,导致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欠缺,影响了文物保护的效果。

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加强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的职责明确,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效率。

3. 保护技术需进一步创新文物保护技术是文物保护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新技术应用不足,未能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传统技艺有待传承和创新,确保手工艺技能的传递和弘扬。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文物保护技术研发,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创新和传承。

4. 社会参与应更加广泛文物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关注,而当前社会参与度仍然不够广泛。

我们建议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并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文物保护相关的志愿活动和捐赠。

同时,建立文物保护公益基金,引导社会资源向文物保护倾斜。

文物调研报告(共4篇)

文物调研报告(共4篇)

文物调研报告(共4篇)第1篇: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

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

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

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

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

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

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严重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

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

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

在目前经费匮乏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

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

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例外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严重文物点。

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

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
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

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优秀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

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危机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危机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危机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

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危机;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危机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够。

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

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
,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

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

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危机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
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

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

如爵溪城墙非法建筑时有发生,环境风貌遭到危机破坏。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够。

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用遏制或被处理。

如丹城赤坎游仙寨遗址内建有非法庙宇和道路,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单薄。

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繁复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源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严重。

针对目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够,下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

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

文物宣传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在《今日象山》、象山人民广播电台、象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出、播出全面介绍象山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严重文物保护点的资料及录像,编辑、出版《象山文物胜迹》、《象山库藏文物精品图录》等,使全县人民了解象山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象山丰盛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心爱象山、建设象山的热情,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严重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领导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
党政一二把手,要树立“保护文物,守土有责”的意识,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严重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同时对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