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 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 “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 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加上反问语气词,将 “。”变“?” 。
1、这幅画是我们班林林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林林画的吗?
2、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 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能伤他们 的心呢?
• • • • • •
小学五年级——语文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襄州区双沟镇双南小学ຫໍສະໝຸດ 崔华云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 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 “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 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删去反问语气词 、将 “?”变“。”。
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希望有所帮助!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句号+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问号+句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
比如:“他不应该看她。
”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
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
造成这样错误的原因,我想除了语感较差,未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之外,就是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人通过多次教学这样的环节,总结了一个关于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
方法是:1、先将陈述句进行缩句,找出“谁干什么”,“谁是什么”或“谁怎么样”;2、找到“干”、“是”等句子中充当谓语的动词;3、改句。
在句子的适当位置加上“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再在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前面加上否定词,有的还要在句末加上“呢”、“吗”等语气助词,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4、将改好的句子读一读,如果不通顺,还要将个别词语进行修改,原则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方法刚好与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相反。
去掉反问词、否定词、和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将问号改为句号。
改好后仍然要读一读,如果语句不通顺,还要将个别词语进行修改。
原则上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除了遵循以上方法,还得注意以下两点:
1、如果陈述句本身是否定句,因为“否定+否定=肯定”,所以在将否定句改为反问句时,不能再加否定词了。
如:“这种缺德的事情我是绝对不能做的。
”改为反问句应为“这种缺德的事情我怎么会做呢?”
2、若果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在改为陈述句时一定要在充当谓语的动词前加上“不”、“没有”等否定词。
如将“这题太难了,超出了我所掌握的范围,我哪能做得起呢?”改为反问句应为“这题太难了,超出了我所掌握的范围,我是做不起的。
”。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一般至少扩两处)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部编版三年级四年级上下册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技巧方法和练习题附答案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肯定改成否定,否定改成肯定)②去掉反问句中的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怎么、怎、难道等”去掉。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③问号变句号④通读一遍,把句子整理通顺。
例: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肯定改成否定,否定改成肯定)将“能”改成“不能”。
②去掉反问句中的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去掉“怎”和“呢”。
③问号变句号。
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将肯定改成否定,将否定改成肯定。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②加上反问语气的词和疑问助词。
在第一步改过后的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句尾加上“呢、吗”等疑问助词。
③句号改为问号④通读一遍把句子整理通顺。
例: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①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②在改后的否定词“不是”前面加上(或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③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雷锋叔叔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或: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1、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2、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3、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课树上飘落下来的吗?4、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吗?5、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东西呢?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呢?7、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8、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9、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10、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11、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1、陈述句变反问句
(1)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不”。
如有,将陈述句中的
肯定词前的“否”定词不去掉;如没有否定词,将在肯定词(能是会)前加否定词“不”;
(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反问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练习:1、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2、反问句变陈述句
(1)首先,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如有则去掉;如果没有
则在肯定词前加上否定词不。
(2)其次,删去肯定词或否定词前的“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助词
(3)最后、删去结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问号改为句号。
练习:
例如: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1)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口诀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口诀陈述句变反问句口诀:陈述句变反问句,主谓倒过来。
Be动词提前,标点不变化。
否定疑问用do,回答如实说。
状语问前哪个,不用再管它。
陈述句变反问句,就用这些方法。
参考内容: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英语中都属于特殊句型,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陈述句是表示陈述事实或看法的句子,以句号结尾;而反问句则是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同意或否认所提出的问题,以问号结尾。
在日常交流中,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使用十分广泛,因此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转换。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将主谓倒过来,并将Be动词提前。
例如,“You are a student.”(你是一名学生)可以转换为反问句“Are you a student?”(你是一名学生吗?)。
当陈述句中有状语时,我们可以将状语移到反问句的前面,例如“Tom usually goes to work by bike.”(汤姆通常骑自行车上班)。
转换后的反问句为“Does Tom usually go to work b y bike?”(汤姆通常骑自行车上班吗?)。
在反问句中,如果需要使用否定疑问句的形式,可以将助动词do提前,例如“John is not coming to the party.”(约翰不来参加聚会)。
转换后的反问句为“Isn't John coming to the party?”(约翰不来参加聚会吗?)。
最后,在回答反问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
例如,“Do you like ice cream?”(你喜欢冰淇淋吗?)的回答可以是“Yes, I do.”(是的,我喜欢),或者是“No, I don't.”(不,我不喜欢)。
总之,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英语中应用十分广泛,需要我们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通过倒转主谓、提前Be动词、移动状语等方法,可以方便地将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并进行相应的回答。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有所不同。
1)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且答案是唯⼀的,也是肯定的(⾃问⾃答)注意: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问号,⽽有些特殊的句⼦也可以⽤感叹号。
反问的作⽤是加强语⽓ ,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般陈述句语⽓更为有⼒,⽽且感情⾊彩更为鲜明。
三.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和步骤:1 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词( “难道 +吗”或“怎么 +呢”)例如:(难道)改⾰开放是⼀个伟⼤的创举(吗)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 ,⽆“不”加“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样总结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步骤:⼀加,⼆反,三改,四查做练习巩固⽅法步骤: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参加体育活动。
⼆.出⽰:两个句⼦主要掌握反问句2)难道我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吗?我怎么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呢?2、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
3、改即把“。
”号改成“?”号2、这幅画是我们班丽丽画的。
3、⽗母⾟⾟苦苦把我们养⼤,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例句:我们怎么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呢?1、删:先删去反问词(怎么…?呢、难道…?吗,等等),有的句⼦可适当再加上很”都” 等,使句⼦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如:我们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2.反:看句⼦⾥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不”去“不”,⽆“不”加“不”)。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3、改:把“?”改成“。
”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
4.查:检查修改后的句⼦的意思和原句意思是否⼀样。
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删,⼆反,三改,四查。
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法步骤⽐较,看看有何异同反问句变陈述句的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欢乐的歌吗?3、这⾥的景⾊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练习: 1、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