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强度的概念
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强度代表值

关于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2007-08-25 21:48一、原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
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
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土力学地基承载力

(d c ctg ) d ctg 2
塑性区开展深度在 某一范围内所对应 的荷载为界限荷载
(c ctg d b / 4) p1 / 4 d 中心荷载 ctg / 2
p1/ 3
(c ctg d b / 3) d ctg / 2
b.计算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 统计修正系数ψφ 、ψc
1.704 4.678 1 2 n n 1.704 4.678 c 1 2 c n n
c.计算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 标准值
k ck c c
说明:《规范》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还可以由载荷试验
或其它原位测试、并结合工程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当e≤0.033b,根据土的抗剪 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
f a M bb M d m d M c ck
fa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Mb、Md、Mc ——承载力系数(可根据k查表得到)
——地基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从室外地面标高计算 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 ——基础地面宽度,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 3m时按3m取值 ck ——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建筑物的基底压力,应该在地基所允许的承载 能力之内
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二、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pcr a
0
s
pu p a.线性变形阶段 oa段,荷载小,主要产生压缩变形,荷 载与沉降关系接近于直线,土中τ<τf, 地基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b b.弹塑性变形阶段 ab段,荷载增加,荷载与沉降关系呈曲 线,地基中局部产生剪切破坏,出现塑 性变形区 c c.破坏阶段 bc段,塑性区扩大,发展成连续滑动面, 荷载增加,沉降急剧变化 塑性变 p <p<p cr u 形区
常见地基承载力

常见地基承载力一、地基承载力的定义与意义1.1 定义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承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载荷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或最大变形能力。
1.2 意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确定地基承载力可以避免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和变形,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二、常见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2.1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和实际观测数据,估算地基承载力。
经验法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和中低地震区。
2.2 规范法规范法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设计要求,按照国家或地区相关建筑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
规范法考虑到了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和重要工程。
2.3 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是通过土力学理论和力学原理,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地基承载力。
理论分析法考虑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建筑物的荷载特点,精度较高,适用于复杂或特殊情况下的计算。
三、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影响因素3.1 土壤特性土壤的类型、密实度、水分含量、粘聚力等性质会直接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大小。
3.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地基承载力密切相关。
地下水位较高会降低地基承载力,因为水分会降低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3.3 土层厚度土层厚度越大,地基承载力越大。
因为较厚的土层可以分散建筑物的荷载,减小荷载对地基的影响。
3.4 建筑物荷载建筑物的荷载包括自重、使用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荷载的大小和类型直接影响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结果。
四、地基承载力提高方法4.1 夯实土壤夯实土壤是一种常见的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土壤进行夯实,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4.2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指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和地基基础加固等。
4.3 土体改良土体改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土壤固化、土壤增强和土壤改性等。
土的地基承载力 名词解释

土的地基承载力名词解释土的地基承载力:名词解释土的地基承载力是指土壤在不断增大的载荷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它是衡量土壤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土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解释。
1. 土的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土的地基承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土的类型、土壤的密实度、含水率、颗粒大小及形状、土壤的侧限与侧限状态、土体的粘聚力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会对土的承载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2. 土的地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土的地基承载力,工程领域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
其中常见的方法有标贯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钻孔试验、原位荷载试验等。
这些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土壤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反应和变形情况,来间接测定土的承载力。
3. 土的地基承载力与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土的地基承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承载力的不足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甚至坍塌。
因此,对于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合理的承载力计算和评估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工程师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项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式,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4. 土的地基承载力与交通运输土的地基承载力对于交通运输也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与土的承载力密切相关。
合理的地基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路基的沉降和变形,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运输的畅通和安全。
5. 土的地基承载力的改善方法当土壤的地基承载力不满足工程要求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方法包括加固地基、灌浆加固、地基换填等。
通过改善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达到提高土的承载能力的目的。
总结:土的地基承载力是土壤工程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建筑设计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的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以及改善措施,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性质,合理评估土的地基承载力,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地基承载力特性分类

地基承载力特性分类地基承载力特性分类地基承载力是指地面或地基能够承受的压力大小,它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了解地基承载力的特性和分类对于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基承载力的特性分类,并分享一些观点和理解。
一、地基承载力的特性1. 承载能力:地基承载力是地面或地基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
它取决于土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如土壤的密度、孔隙比、抗剪强度等。
承载能力通常以单位面积的承载力(kN/m²)表示。
2. 压缩性:压缩性是指地基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会发生压缩变形的能力。
土壤的压缩性取决于其组成和排列方式。
某些土壤具有较好的压缩性,可以适应较大的荷载,而其他土壤则具有较差的压缩性,容易发生较大的沉降。
3. 塑性:塑性是指土壤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会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土壤的塑性取决于其含水量、粒径组成和粘聚力等因素。
某些具有较高塑性的土壤在遇到荷载时会发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这可能导致工程的不稳定性。
4. 强度:地基的强度是指土壤的抗剪强度,即土壤抵抗剪切应力的能力。
强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颗粒结构和结合力。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强度,例如粘土通常比砂质土壤有更高的抗剪强度。
二、地基承载力的分类地基承载力根据不同的参数和特性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 按照承载能力:- 强承载力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可以支持重型结构或承受大荷载。
- 中等承载力地基:具有适中的承载能力,可以支持一般建筑物或承受中等荷载。
- 弱承载力地基:具有较低的承载能力,只能支持轻型结构或承受较小荷载。
2. 按照地基的物理性质:- 粉质地基:主要由粉状颗粒组成,通常承载能力较低。
- 砂质地基:主要由砂状颗粒组成,承载能力一般较强。
- 粘土地基:主要由粘土状颗粒组成,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大的压缩变形。
- 岩石地基: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承载能力非常高。
3. 按照地基的结构和成因:- 自然地基:由原始地层形成,通常需要较少的处理和改良。
地基承载力

2
把一系列由对应的 2α与z值决定其位置的点连起 来,就得到条形均布荷载p作用下土中塑性区的边 界线,也即绘得土中塑性区的发展范围。
一条形基础,如图, 基础宽度B=3m,埋置深 度D=2m,作用在基底的 均布荷载p = 190 kPa 。土 的内摩擦角ϕ = 15o,粘聚 力 c = 15kPa,重度18kN/m。3 求此时地基中的塑性区 范围。
π
2 π
2
Nc
=
π ⋅ ctgϕ ctgϕ + ϕ − π
2
若地基中允许塑性区开展的深度zmax = B / 4 (B为 基础宽度),可得相应的临界荷载 p1 计算公式:
p1 = γBNγ + γDNq + cNc 4
4
式中:Nγ
=
π 4⎜⎛ ctgϕ + ϕ − π
⎟⎞
⎝
2⎠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 Nγ Nq 、Nc 称为承载力系数,它只与土的内摩擦角ϕ 有关,可由表查得。
σ 1 = p − γD (2α ± sin 2α ) + γ (D + z)
σ3
π
若M点位于塑性区的边界上,它就处于极限平衡
状态。根据土体强度理论中的公式,知道土中某点
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其主应力间满足下述条件:
sin ϕ =
1 2
(σ 1
−
σ
3
)
1 2
(σ
1
+
σ
3
)
+
c
⋅
ctgϕ
sinϕ
=
p
− γD π
1概 述
一、地基承载力概念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作用于地基,对地基提出两 个方面的要求。 1.变形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_地基承载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专题讨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承载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北京 100013)摘要:本文结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编制过程讨论和工程应用,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地基承载力概念,以及工程应用中应考虑的的问题。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规范;勘察;设计中图分类号:TU471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for the compiling of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the geotechnical practices,the concept fo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prac -tices are introduced.Key words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code;investigation;design 收稿日期:2004-02-17作者简介:滕延京(1949-),男(汉族),黑龙江兰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 前言地基承载力理论是经典土力学创建以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设计条件。
如何正确理解地基承载力概念和正确的工程应用,是保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面结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编制过程和工程应用,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原则。
(2)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和工程设计取值的正确理解。
(3)上部结构和基础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影响。
(4)新的建筑结构型式对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影响。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地基承载力设计原则(1)关于地基承载力定义的理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中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了如下定义:指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地基土的承载力

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土的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土力学中,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用来设计建筑物、路基、桥梁等工程结构的基础。
在地基设计中,了解地基土的承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承载力的定义地基土的承载力是指土体在无限趋近于极限状态时,土体内产生的抗力,也就是它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承载力的计算是地基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影响因素1.土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有着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荷载的承受能力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比如,黏性土和粘性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相对较大,其承载能力也相对较高。
2.土体密度土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固体颗粒的体积之比。
土体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土的承载能力,一般来说,土体密度越大,它的承载能力就越高。
3.底部条件底部条件是指地基土与固体底面的接触情况和底部土壤本身的性质,对于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底部条件比较差的情况,如泥淖地或淤泥地,他们的承载能力就相对较低。
4.荷载类型和荷载方式地基土承载能力的大小也直接与荷载类型和荷载方式有关。
对于不同的荷载类型,如静载和动荷载,承载能力计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同样的,不同方向的荷载也会对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比如侧向荷载,它的承载能力通常要低于竖直荷载。
承载力的计算承载力的计算通常可以使用理论和实验两种方法。
根据土力学原理,可以通过计算土壤中抗剪强度的大小来确定其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成为理论方法。
另外,通过实验方法也可以对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进行估算。
在理论计算中,可以根据土壤的类型、密度和底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土壤的抗剪强度大小。
然后通过计算出在不同荷载情况下土壤中的剪应力大小,来进一步计算出地基土的承载力。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模拟地基荷载的情况,进行试验来测定土壤的承载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要点: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地荷载,这是土力学地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地基土地复杂性,要准确地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也是比较复杂地问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本章学习地基在外荷裁作用下地破坏形式,地基地临塑荷载、临界荷载与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地理论公式、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确定和影响地基承载力地因素,要求掌握地基承载力地确定与计算,并从这些计算公式中了解影响地基承载力地因素.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一节概述
地基随建筑物荷载地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地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地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地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地基: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
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
一、几个名词
、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地能力.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地强度和稳定问题.
、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地承载力.它是一个变量,是和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地承载力值.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地值.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地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地值). 通常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地承载力.
二、地基承载力确定地途径
目前确定方法有:
.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每种试验都有一定地适用条件.
.根据地基承载力地理论公式确定.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地土在某种条件下地容许承载力,查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
二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
三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地因素
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地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地制约.
.基础形状地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地,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地影响.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荷载倾斜与偏心地影响:在用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均是按中心受荷考虑地,但荷载地倾斜荷偏心对地基承载力是有影响地.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覆盖层抗剪强度地影响:基底以上覆盖层抗剪强度越高,地基承载力显然越高,因而基坑开挖地大小和施工回填质量地好坏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地下水地影响:地下水水位上升会降低土地承载力.
.下卧层地影响:确定地基持力层地承载力设计值,应对下卧层地影响作具体地分析和验算. .此外还有基底倾斜和地面倾斜地影响:地基土压缩性和试验底板与实际基础尺寸比例地影响.相邻基础地影响,加荷速率地影响和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地影响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建筑物地重要性及结构特点,对上述影响因素作具体分析.
第二节地基地变形和失稳
临塑荷载和极限承载力
现场荷载试验表明:地基从开始发生变形到失去稳定地发展过程,典型地-曲线可以分成顺序发生地三个阶段,即压密变形阶段()、局部剪损阶段()和整体剪切破坏阶段(以后)见图-(见教材),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两个界限荷载.
第一个界限荷载(临塑荷载):就是指基础下地地基中,塑性区地发展深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地基础底面压力.
当>标志压密阶段进入局部剪损阶段.
第二个界限荷载(极限承载力):当地基土中由于塑性地不断扩大,而形成一个连续地滑动面时,使得基础连同地基一起滑动,这时相应地基础底面压力称为极限承载力.
当>标志着地基土从局部剪损破坏阶段进入整体破坏阶段,地基丧失稳定.
二.竖直荷载下地基地破坏形式
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引起地破坏,通常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土地剪切破坏所造成地,而这种剪切破坏地形成一般又可分为整体剪切、局部剪切和冲剪三种.
.整体剪切破坏地特征:
当基础上地荷载较小时,基础压力与沉降地关系近乎直线变化,此时属弹性变形阶段,如图中段. 随着荷载地增大,并达到某一数值时,首先在基础边缘处地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如图中点.
随着荷载地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地扩大,此时压力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形状,属弹性塑性变形阶段,如图段.
若荷载继续增大,越过点,则处于塑性破坏阶段.
.局部剪切破坏地特征:
局部剪切破坏地过程与整体剪切破坏相似,破坏也从基础边缘下开始,随着荷载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地扩大.
区别:局部剪切破坏时,其压力与沉降地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非线性地变化,并且当达到破坏时,均无明显地出现转折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常取压力与沉降曲线上坡度发生显著变化地点所对应地压力,作为相应地地基承载力.
.冲剪破坏地特征:
它不是在基础下出现明显地连续滑动面,而是随着荷载地增加,基础将随着土地压缩近乎垂直向下移动.当荷载继续增加并达到某数值时,基础随着土地压缩连续刺入,最后因基础侧面附近土地垂直剪切而破坏.
冲剪破坏地压力与沉降关系曲线类似局部剪切破坏地情况,也不出现明显地转折现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