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式微·子衿》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理解性+重点句+背诵)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理解性+重点句+背诵)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理解性+重点句+背诵)一、理解性默写《诗经·关雎》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关雎》中抒写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蒹葭》1.《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蒹葭》中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3.《蒹葭》中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4.《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蒹葭》中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一切景语借情语”。

《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石壕吏》唐·杜甫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石壕吏》中概括全诗的句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部编语文教材《诗经》中四首诗的理解与教学

部编语文教材《诗经》中四首诗的理解与教学

部编语文教材《诗经》中四首诗的理解与教学程翔一部编本《语文》八下遴选了《诗经》中四首名篇,深受师生欢迎。

对这四首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

教材将《关雎》《蒹葭》《子衿》的主题定位于“爱情”,将《式微》的主题定位于“劳动者对君王的怨言”。

这是受了程俊英《诗经注析》观点的影响。

本文对此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纵观两千年《诗经》接受史,对这四首诗的解释存在很大争议。

近代学者,颠覆旧说,创出新意;当代新著,审视反思,尊重旧说。

可以说,对这四首诗的解释史,折射出两千年来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

如今,四首小诗入选部编《语文》八下,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诗经》的机会,同时也将广大语文教师推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化现象面前:“经学”与“文学”。

部编《语文》八下“预习”中这样表述:《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诵读时,要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课本依据程俊英《诗经注析》1991年中华书局版为底本,将《关雎》和《蒹葭》作为爱情诗来理解。

这当然可以,但不够完整。

《诗经》是儒家经典,排在“五经”之首,位列“十三经”第三,历来是学子必读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儒家经典在古代属于政治书籍,代表国家意志。

孔颖达作《毛诗正义》是奉唐太宗之诏。

《毛诗正义序》指出:“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

”古人读儒家经,不止于科举,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近代,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儒家经学地位虽时有起伏,但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不曾撼动。

儒家经学,不限于学术,总与政治血肉融合。

到了近代,西学东渐,儒家文化受到强烈冲击。

胡适说:“儒家经典中,除《论》《孟》及《礼记》之一部分外,皆古史料而已……其他《诗》则以文学眼光读之……”(见《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胡适把《诗经》当成文学作品,不再作为经典看待。

式微

式微

《式微》《子衿》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难点: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古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多数是唐以后的新体诗,并习惯了其语言结构,音韵节奏。

而对于《诗经》的内容和形式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多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把握《诗经》中诗歌的特点。

【教学流程】自主学习一、回顾旧知1、熟悉本课生字词并注音。

蒹葭( )()溯洄( )()晞(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2、《诗经》分为“()”“()”“()”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和“()”,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赋”:()的意思。

“比”:就是(),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感知1、注音并翻译式微:微君:中露:躬:子:衿():悠悠():宁( ):嗣( )音:挑( )兮达( )兮:城阙():三、文本探究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主旨内容这是一首(),以()的方式、()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的经典之作。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耻圣明: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
世而感到羞愧。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八月湖水升涨,几乎与岸平。湖水与 天空浑然一体。//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 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我想渡湖却没 有船只,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 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青青子佩⑤,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āo兮达tà兮⑥,在城阙què⑦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 你。 男子的美称。
衿: 衣领。 悠悠: 深思的样子
宁: 岂,难道。
嗣音:继续通音信。 嗣:接连,继续。 挑兮达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 城门两边的楼台。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没去找你,你岂能不继续通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没去找你,你岂能不来?
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 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 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 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 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 而言。
【中考在线】
1. 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精备教案

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精备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点赏析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重点词语解释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

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下古诗默写训练- 含答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下古诗默写训练- 含答案

八下古诗默写训练1.关雎《诗经》(1)关关雎鸠,。

(2) ,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

(4)悠哉悠哉,。

(5)《关雎》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起读者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的句子是:,。

(6)《关雎》统摄全诗的千古名句是:,。

(7)《关雎》中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

(8)诗中形象抒发对心上人思念难眠的真挚感情的句子是:,。

,。

2.蒹葭《诗经》(1) ,白露为霜。

(2) ,在水一方。

(3) ,道阻且长。

(4)溯游从之,。

(5)蒹葭萋萋,。

(6)蒹葭采采,。

(7)《蒹葭》中表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相寻的句子是:,。

“,”(8)诗中以“,”起兴,中的伊人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她遥远而又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人们心中一个永远怅惘的情结,它既是美丽的女子,又指对理想的追求。

(9)《诗经》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

3.式微《诗经·邶风》(1)式微式微,?(2)微君之故,?(3)式微式微,? (4)微君之躬,?(5)《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句子是:,?,?4.子衿《诗经·郑风》(1)青青子衿,。

纵我不往,?(2)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3)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4)《子衿》中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的诗句是:,。

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5)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海内存知己,。

(2) ,风烟望五津。

(3)与君离别意,。

(4) ,儿女共沾巾。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反送别诗的悲戚之态,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的句子是:,。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八月湖水平,。

高中语文:《式微》《子衿》教案

高中语文:《式微》《子衿》教案

高中语文《式微》《子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式微》和《子衿》。

(2)理解《式微》和《子衿》的文化背景、作者简介和诗词内容。

(3)分析《式微》和《子衿》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式微》和《子衿》。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词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式微》和《子衿》。

(2)理解《式微》和《子衿》的文化背景、作者简介和诗词内容。

(3)分析《式微》和《子衿》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解释。

(2)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和文学特点。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词。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式微》和《子衿》的解析、评论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式微》和《子衿》的文化背景。

(2)讲解作者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式微》和《子衿》,理解诗词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关键词语,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式微》和《子衿》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等。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欣赏与背诵:(1)播放《式微》和《子衿》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组织学生朗读、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背诵《式微》和《子衿》。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5﹑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 叫起兴。
ppt课件
四言古诗:《诗经》
五言古诗: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近体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ppt课件
诗 经
ppt课件
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 理解并欣赏课文。
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 去呢?若不是国君的驱使,怎 么会在泥泞中辛劳!
ppt课件
郑风·子衿
ppt课件
诗歌内容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
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 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 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 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 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 不由 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 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 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 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 那么漫长。
艺术手法
一、赋、的运用。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 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创造了诗 歌的艺术形象。
二、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五 言”。
三、“重章”、“叠句”的使用构成了,回 复往返,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不仅使语 言具有了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 具有很好的效果。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 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 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 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 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叉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 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 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 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 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 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 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 “《子衿》云‘纵我不往,于宁不嗣音?’‘子宁不来’, 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ppt课后件 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根据音 节、律吕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 士大夫所作。
“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周颂、 鲁颂,共40篇。”风”代表着《诗经》的最高艺术 成就,与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
ppt课件
《诗经》“六艺”
所谓《诗经》中的“六艺”,即是指“风、雅、颂”三种 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社会的一面镜子。
ppt课件
式微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ppt课件
注释
主旨: 人民行役,颠连困苦,对统治者
发出不平的怨恨。 式:作语助。微:昧,黄昏。 微:非。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ppt课件
译文
【译文】天渐渐黑了,为什么 不回去呢?若不是国君的缘故, 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
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柏舟》、《君子偕老》、
《伐檀》、《硕鼠》、《氓》、《七月》等。 )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 “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
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诗经》的题材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形式
多样,题材十分广泛,它反映了周的建国、 周初的经济制度、生产状况以及一些重大 的历史事件。不少民间创作还揭露了统治 阶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 和感情,再现了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悲 喜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从整体上来 看,它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史诗。是周代
ppt课件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本称“诗”,汉代时被儒家奉 为经典,才称《诗经》,收录了从西 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又称 “诗三百”。
ppt课件
《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 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60篇,大 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