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读人口构成比重图回答1-2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

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

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

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

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7.M、N两国分别属于

A.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发展

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8.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结合甲、乙两图完成9-11题。

9.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A.Ⅰ人口急剧膨胀

B.Ⅲ人口老龄化

C.Ⅱ人口增长停滞

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

10.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

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

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

11.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B.减缓就业压力

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

读右图,完成12-14题。

12.①、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现代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13.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战争

B.疾病

C.生活水平差

D.老年人口多

14.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16.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7-18题。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 美国110.0

墨西哥26.7 德国21.1

印度22.2 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

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

1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8.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读“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完成19-21题。

19.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1.下列城市中的人口迁移状况和④最接近的是

A.哈尔滨

B.上海

C.兰州

D.济南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是决定性因素。据此回答22-23题。

22.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8年8月北京奥运期间,大量国外游客涌入北京,属于人口迁移

B.三峡移民是因为经济因素

C.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移民到新疆主要是政策因素

D.各国国内的人口迁移都是为了开发国土

23.解放后,关于我国人口迁移或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B.改革开放前,人口的迁移大部分是国家有组织地移民

C.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发地从东部移向西部

D.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末我国人口为131 448万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49亿,读“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我国合理环境人口容量大约是16亿人

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100亿人

C.我国环境人

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25.到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

原因是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B.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

C.老年人口太多,导致死亡率上升

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26.(2010·南昌高一质检)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下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该城市自1982年至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

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

约6‰)相似的是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单)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分析图2可以看出,A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说,在过去的10年中,流动人口增加了约1倍,目前已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10%,接近1.5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0.5亿,在跨省流动人口中,九成以上为16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具有较强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流。

材料二 2008年1月21日,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经过无记名投票,胡小燕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是我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坦言自己“使命光荣,但责任重大”。她要带两个建议与会:一是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二是关注农民工就业环境问题。

(1)下列省区中,属于跨省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省区的是(多选)

A.广东省

B.上海市

C.四川省

D.河南省

E.浙江省

F.安徽省

G.北京市

(2)在我国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中,以农村人口为主还是以城市人口为主?为什么?

(3)试分析农民工对城市的积极影响。

(4)请为解决“民工潮”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5:BBCCC 6-10:DCCBC 11-15:ADDDB 16-20:AACDC 21-25:BCBCCD

26.(1)A

(2)考虑到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也确实带来了一些弊端,如老龄化速度快、当前性别比失调以及一系列后续影响。

(3)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等。加大科技和经济投入,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

27.(1)ABEG

(2)以农村人口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国家对户籍管理政策的调整,为流动人口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

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拉大,成为形成大量流动人口的巨大拉力。

(3)进城农民大多数从事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弥补了脏、苦、累岗位劳动力的欠缺,活跃了城市的第三产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②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③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④合理、有序地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大中城市或国外打工;

⑤农民自己要努力提高素质,转变观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稀硫酸 Cl ····Cl Cl ····C Cl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四期末测试题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必修4检测题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象限角必是锐角 B .终边相同的角相等 C .相等的角终边必相同 D .不相等的角其终边必不相同 2.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m m P 34, -,()0≠m ,则ααcos sin 2+的值是( ) A .1或-1 B . 52或 52- C .1或52- D .-1或5 2 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 a ·→ b =→ a ·→ c ,则→ b =→ c B 若||||b -=+,则→ a ·→ b =0 C 若→ a //→ b ,→ b //→ c ,则→ a //→ c D 若→ a 与→ b 是单位向量,则→ a ·→ b =1 4. 计算下列几个式子,① 35tan 25tan 335tan 25tan ++, ②2(sin35?cos25?+sin55?cos65?), ③ 15 tan 115tan 1-+ , ④ 6 tan 16 tan 2 π π-,结果为3的是( )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函数y =cos( 4 π -2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 A .[k π+8π,k π+85π] B .[k π-83π,k π+8π ] C .[2k π+8π,2k π+85π] D .[2k π-83π,2k π+8 π ](以上k ∈Z ) 6. △ABC 中三个内角为A 、B 、C ,若关于x 的方程22 cos cos cos 02 C x x A B --=有一根为1,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 将函数)3 2sin()(π - =x x f 的图像左移 3 π,再将图像上各点横坐标压缩到原来的21 ,则所得到的图象的解 析式为( ) A x y sin = B )34sin(π+=x y C )3 24sin(π -=x y D )3sin(π+=x y 8. 化简10sin 1++10sin 1-,得到( ) A -2sin5 B -2cos5 C 2sin5 D 2cos5 9. 函数f(x)=sin2x ·cos2x 是 ( ) A 周期为π的偶函数 B 周期为π的奇函数 C 周期为 2π的偶函数 D 周期为2 π 的奇函数. 10. 若|2|= ,2||= 且(-)⊥ ,则与的夹角是 ( )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省(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 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岁20.5% 22.64% 23.5% 18.70% 15-64岁72.1% 68.21% 70% 72.03% 65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期末复习试题

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海水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的淡化,只需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得到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金属Na D.利用海水、铝、空气的航标灯的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3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2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3.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4.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 9.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 .铍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 .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 C .硫酸锶难溶于水 D .硒化氢(H 2Se )是无色、有毒、比H 2S 稳定的气体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 .充电后可再使用 B .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 .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稀硫酸

高一数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A) (B ) (C) (D) 图1 高一数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1所示,空心圆柱体的主视图是( ) 2.过点()4,2-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 ) (A)1条 (B )2条 (C)3条 (D)4条 3.如图2,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的中点,设α为二面角D AE D --1的平面角,则αsin =( ) (A) 3 2 (B ) 3 5 (C) 32 (D)3 22 图2

4.点(,)P x y 是直线l :30x y ++=上的动点,点(2,1)A ,则AP 的长的最小 值是( ) (B ) (C) (D) 5.一束光线从点(1,1)A -出发,经x 轴反射到圆2 2 :(2)(3)1C x y -+-=上的最短 路径长度是( ) (A )4 (B )5 (C )1 (D ) 6.下列命题中错误.. 的是( )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l =βαI ,那么l ⊥平面γ 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7.设直线过点(0,),a 其斜率为1,且与圆22 2x y +=相切,则a 的值为( ) (A )4± (B )2± (C ) ± (D ) 8.将一张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图纸折叠一次,使得点)2,0(A 与点B(4,0)重合.若此时点)3,7(C 与点),(n m D 重合,则n m +的值为( ) (A)5 31 (B) 532 (C) 5 33 (D) 5 34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 B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 C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经济因素,农村B.自然因素,城市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D.经济因素,城市 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 D 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A.大洋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D.欧洲、大洋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

答案 C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6.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结构年轻化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D.劳动力缺乏 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答案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方法小组互动学习法比较法 【基础知识】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世纪以前:以____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二战”后:人口从______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_____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___、土壤、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社会变革、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Al -27 Cl -35.5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编号填写在试卷上。 2、所有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答题区相应位置上。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2H5OH B.CH4C.C2H4O D.C3H8 4.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淀粉和纤维素 B. CH3-CH2-CH2-CH3与 C.1H 和2H D. O2与O3 5.下列微粒中: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6.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7. 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Y B.原子序数 X>Y C.最外层电子数 X>Y D.电子层数 X>Y 8.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9.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纯净物 10.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反应 B.浸入浓硝酸后,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 C.在火中灼热,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11.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70 30Zn 撞入一个208 82 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 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A.278 B.277 C.166 D.16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n a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 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n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01 h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口r人口迁移。 2 .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口02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 .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是指人口跨口03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型1年)的迁移活动。 [19世纪前:以岡集团性、龜大批的移民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II定居移民减少,麵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指在已09—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口10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口口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口咚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自我探究]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不是。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 这些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 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口 0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口02变化。 (2) 主要因素:气候、口03土壤、水、型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 ?经济因素 (1)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2) 主导因素:型经济。 3 ?社会因素 (1)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2) 主要因素:政策、口08社会变革、战争和□ 09宗教等。 [自我探究]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自我反馈』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 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 C. 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 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

化学必修二综合试卷及答案

化学必修二综合试卷 说明:1.本试卷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的形成。据此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磷在260℃时转化为红磷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Na溶于H2O D.NaCl熔化 3、下列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和D2 B、 C、CO和CO2 D、金刚石和石墨 4、有关叙述:(1)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2)M原子比N 原子容易得到电子。(3)单质M跟H2反应比N跟H2反应容易得多。(4)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 m M>H n N。(5)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 m MO x>H n NO y。(6)熔点M>N。能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叙述是()。 A、①②③ B、②⑤ C、 ①②③④⑤ D、全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 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 C.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既可以用反应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用生成物

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 D. 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6. 短周期中三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b的氢化物很稳定 D.b元素的最高化合物为+7价。 7、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生成amol 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 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 ⑧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②⑧ B.⑦④ C.① ③ D. ⑤⑥ 8、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 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mol,则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v(O2)= mol/(Ls) B、v(NO)= mol/(Ls) C、v(H2O)= mol/(Ls) D、v(NH3)= mol/(Ls) 9、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高中数学必修2期末测试试卷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 (1,2),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A.3 B.-2 C. 2 D. 不存在 2.过点(1,3)-且平行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 A .072=+-y x B .012=-+y x C .250x y --= D .052=-+y x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4.已知点(1,2)A 、(3,1)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5.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 已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c ∥a ,那么c 与b 的位置关系( ) A.一定是异面 B.一定是相交 C.不可能平行 D.不可能相交 7. 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8. 圆22 (1)1x y -+= 与直线y x =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相离 D.直线过圆心 9. 两圆相交于点A (1,3)、B (m ,-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 -y +c=0上,则m+c 的值为( )

(完整版)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 人口的变化对点练习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右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 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 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 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B.闽→川 C.桂→黔D.粤→湘 4.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2017?江苏卷)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 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5~6题。 5.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2014·上海卷)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014·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11、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 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2、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 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 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 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013新课标I)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4-15题。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 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

图 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 【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 (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 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 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此 外, 、 、 、 、 、 ,也 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 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 (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 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巩固提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 A.西欧 B.拉丁美洲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Al -27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 A .石油产量 B .乙烯的产量 C .合成纤维的产量 D .硫酸的产量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3.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C 2H 5OH B .CH 4 C .C 2H 4O D .C 3H 8 4.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 A .淀粉和纤维素 B .CH 3-CH 2-CH 2-CH 3 与 C .1H 和2H D .O 2与O 3 5.下列微粒中: 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 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 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7.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 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B.原子序数X>Y C.最外层电子数X>Y D.电子层数X>Y 8.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纯净物9.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反应 B.浸入浓硝酸后,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 C.在火中灼热,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10.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70 Zn撞入一个 30 208 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82 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 A.278 B.277 C.166 D.165 11.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溴、碘 B、钠、镁、铝

【典型题】高中必修二数学下期末一模试卷(含答案)(1)

【典型题】高中必修二数学下期末一模试卷(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90BAC ?∠=,AD 是边BC 上的高,PA ⊥平面ABC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5 B .6 C .8 D .10 2.已知集合{ } 2 20A x x x =-->,则 A =R A .{} 12x x -<< B .{} 12x x -≤≤ C .}{}{|12x x x x <-? D .}{}{ |1|2x x x x ≤-?≥ 3.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 A .k >4? B .k >5? C .k >6? D .k >7? 4.(2015新课标全国I 理科)《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5.为了解儿子身高与其父亲身高的关系,随机抽取5对父子的身高数据如下: 父亲身高x (cm ) 174 176 176 176 178 儿子身高y (cm ) 175 175 176 177 177 则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A .y = x-1 B .y = x+1 C .y =88+ 12 x D .y = 176 6.已知函数()y f x =为R 上的偶函数,当0x ≥时,函数()()2 10216()122x x x f x x ?≤≤?? =????> ???? ?,若关于x 的方程[]()2 ()()0,f x af x b a b R ++=∈有且仅有6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24?? -- ??? B .11,24?? - - ?? ? C .1111,,2448?? ?? - --- ? ????? D .11,28?? - - ?? ? 7.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N 的值为20,则输出T 的值为

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1~2题。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三低”模式和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原始人口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低高”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4、与①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 构金字塔是()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 模式相似的是( )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6、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型 B.“高—低—高”型 C.“高—高—高”型 D.“低—低—低”型

图4是我国某铁路枢纽某年个月旅客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7—8题。 7、导致2月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生态环境 C.国家政策 D.传统文化 8、城乡间人口流动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了城乡只见收入差距 B.有利于农业专业化发展 C.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D.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请回答9-10题。 9、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 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④原就业地就医比较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减缓城市化速度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 面11-12题。 11、下列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 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 长的人口 12、下列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生存环境最好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 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高中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一地理DL-10-01-007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编写:何珍审核人:刘利编写时间:2010-3-6 【学习目标】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学法指导】(1)归纳法(2)讨论式学习法(3)师生互动学习法 【学习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 4

来期以来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两方面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读图思考1】 读下图,思考问题。 (1)美国东北部地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美国东北部气候有何特点? (3)美国人口向南部和西部迁移,除气候因素外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思路:(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因而人口稠密。 (2)美国东北部纬度偏高,东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 (3)东北部地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和西部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等。 材料二: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图1-6) (1)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_________移向 _________,从_________流向________,导致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 (2)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其居民大多数来自________国;非洲人是作为_______被劫掠到这个国家的;最早的亚洲人是以____________身份进入美国的,主要在________干活;“一个明显的例外,”指的是__________人。 图1-6 (3)文中第一段中的“向西推进”指的是国 ____________(内、际)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_________,人口大量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移动,试分析产生这种移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