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3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及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
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
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
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
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
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四、课外延伸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年级国学的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片段: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及重要性,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片段进行学习。
2. 《弟子规》片段:学习《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 诗词欣赏: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
4. 成语故事:讲解一年级学生常见的成语,培养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5. 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中国古代的节日、风俗习惯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背景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诗词欣赏等案例,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书法、绘画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三字经》片段学习2. 第二周:《弟子规》片段学习3. 第三周:古诗词欣赏4. 第四周:成语故事讲解5. 第五周: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期末测试:设置有关国学经典的测试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三字经》教材或相关书籍2. 《弟子规》教材或相关书籍3. 古诗词选集或相关书籍4. 成语故事书籍5. 传统文化知识资料6.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案内容要简明易懂,富有吸引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国学经典中的价值观。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国学经典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国学经典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国学经典第一节:教学目标上课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作者,掌握相关知识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三节: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三字经》和《百家姓》的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见过这些书。
2. 引入:教师简单介绍《三字经》和《百家姓》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产生一些好奇心。
3. 学习: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三字经》和《百家姓》中的几则内容,注重发现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三字经》和《百家姓》的内容有哪些?b) 这些内容传达了哪些道理和智慧?5. 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点总结,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三字经》和《百家姓》的相关课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节: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此次教案的实施,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多的方式和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国学经典的内涵,同时鼓励他们多阅读国学经典,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的基本内容,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孝道观念。
教学重点:熟记“入则孝”章节内容,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孝道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的内容,分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和睦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孝道。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入则孝2. 主要内容:a. 孝敬父母b. 尊敬长辈c. 兄弟和睦3. 重点句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
2. 答案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尊敬长辈的意见,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共同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和睦的重要性。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不深、运用不够的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运用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弟子规》中“入则孝”一章的内容涉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和睦等传统美德,这些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小学一年级上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学校一班级上期国学经典教学方案课程名称:学校一班级上期国学经典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国学经典以及它的重要性;2.把握常见的国学经典并能够背诵其中的经典诗句;3.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爱好和古怪心;4.引导同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国学经典概述:(1) 国学经典的定义;(2) 国学经典的分类;(3) 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2.经典诵读与背诵:(1)选取经典诗词进行诵读和背诵;(2)通过观赏经典诗词,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3)让同学能够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国学经典故事:(1)选择一些经典故事进行讲解;(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国学经典的故事背景和主题;(3)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故事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认知。
第1页/共5页4.价值观培育:(1)通过国学经典故事,引导同学正确的价值观念;(2)培育同学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3)促使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让同学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学问。
2.诵读背诵法:选择一些经典诗词,让同学分组诵读和背诵,并通过反复练习来达到生疏和把握的目的。
3.讲故事法:通过叙述国学经典故事,生动地介绍国学经典的背景和主题,吸引同学的爱好和古怪心。
4.争辩沟通法:让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争辩和互动沟通,提升同学的思维力量和口头表达力量。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同学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力量。
2.作业评估:布置背诵任务和阅读任务,通过作业的完成状况评估同学的把握程度。
3.综合评估:结合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状况,综合评估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力量进展。
五、教学资源:1.教材:国学经典课本、经典故事集等;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课外读物:国学经典相关的图书、故事书等;4.课堂道具:国学经典诗词卡片、故事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国学经典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同学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39224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6.png)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国学教案第一单元紧握,立身行事的罗盘第 1节礼貌风流美,文明大雅存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1、导入新课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4、学生诵读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这样就极有可能缩短自己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第二节恭听父母言谨行子女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初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的兴趣,简单了解一些经典诵读的法。
3、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些道理,了解一些生活礼仪及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
谈话引入、背诵“总叙”和“入则孝出则悌”二、学习新知。
《弟子规》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礼仪,今天,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的恭和谨(一)初读,读准读通出示:《弟子规》恭前八句。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5)师生对读。
(6)齐读。
(二)诵读,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两句大意。
3、齐读。
4、诵读比赛第3节人间重亲情,天下贵孝义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一年级国学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接触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国学诵读的兴趣。
2. 通过诵读,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3.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4. 《弟子规》选段: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所选的国学经典段落。
2. 教学难点:理解国学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
2. 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国学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4.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步骤:第1-2课时:学习《三字经》选段,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
第3-4课时:学习《百家姓》选段,认识常见的姓氏。
第5-6课时:学习《千字文》选段,感受宇宙的浩瀚。
第7-8课时:学习《弟子规》选段,理解“首孝悌,次谨信”的道理。
第9-10课时:学习《大学》选段,领会“大学之道”的含义。
3. 作业布置:课后要求学生背诵所学内容,并进行家长签字确认。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多样化的诵读方式:采用齐读、领读、对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一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国学教案【篇一: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弟子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
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
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第三课首孝弟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得字形字音,要注意“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得意思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与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得语感,了解关于孝悌与古代社会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得数字就是什么(二)范读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四课曰水火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2、能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得属相,平时爱吃得零食,爱听得音乐(二)范读,带读《曰水火》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第五课高曾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2、认读课文中得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得基本常识二、教学重难点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得基本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得家庭结构,平时所知道得亲戚称谓,对家人得评价(二)识字诵读,带读《高曾祖》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4、为政之法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得为政主张。
2、能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举出几个孔子为政得主张,理解“欲速则不达”“身正,不令而行”包含得道理。
3、知道“千乘之国”得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感受孔子得为政主张。
2、简单了解孔子为政得主张、掌握文中出现得成语。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得“千乘之国”得文化知识得讲解,引入对第一则得讲解、(二)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之法》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5、圣人之治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对圣王得赞扬与推崇。
2、能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知道尧舜禹得故事与孔子对她们得评价、3、能简单讲解禅让制。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圣人功德、2、了解孔子对古代圣王得态度,知道尧舜禹得故事。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得《禅让》得故事讲解引出课文、(二)识字诵读,带读《圣人之治》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6、论《诗》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诗》得态度,并背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句。
2、能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经》得内容物质与学习意义。
3、初步了解《诗》三百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得理解。
2、了解《诗经》得相关常识,知道学习《诗经》得意义。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日积月累"部分“诗三百”得知识作为课文得导入、(二)识字诵读,带读《论<诗>》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7、子以四教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育读中感受文言文简洁、精当得特征。
2、能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提倡得几项学习内容。
3、对古代“六艺"有初步认识,能说出“功亏一篑”得意思、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孔子得教学特征。
2、了解孔子要求弟子学习得内容,熟悉“六艺”知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新课利用“日积月累"部分“六艺"得知识作为课文得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以四教》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8、学而不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对于学得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2、能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几种孔子提倡得学习态度,指出这些内容对自己得启发。
3、能简单讲出孔子学琴得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课文语言得朴素、言近旨远得特征。
2、体悟孔子对于学得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习得态度,然后开始讲解孔子对学习得态度,引出新课。
(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不厌》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
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9、学而时习之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提倡得教学方法,背诵课文后得古诗、2、能结合教师得讲解与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温习之间得关系。
3、能简单讲述“推敲”得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得语感。
2、通过对本课得学习,了解对自己有用得学习方法。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新课用奥运会开幕式“有朋自远方来”得歌舞视频引出新课。
(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时习之》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1。
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10、有教无类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课文后得古诗,读准生字与多音字得读音。
2、能根据教师讲解与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概意思,能列举出孔子得几种教学精神。
3、能说出至少一点读书得乐趣,简单了解周代送礼得风俗。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通过熟练诵读加深对课文得感悟。
2、通过对本课得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孔子得教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本课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如果您们就是教师,您们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教导自己得学生呢?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此进入今天得主题、(二)识字诵读,带读《有教无类》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1、立志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课文后得古诗,感受人物得特征、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颜渊得理想,能说一说自己理想、3、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人物得特征。
2、了解孔子与弟子们得志向,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得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得理想,作为本课得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立志》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2、侍坐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课文后得古诗,感受人物得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文中不同人物得志向及孔子对不同志向得态度、3、知道古代宗庙得意义,能简单说出吴钩、凌烟阁得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把握课文中得主要内容。
2、了解孔子与弟子们得志向。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得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得理想,作为本课得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侍坐》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13、子之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课文后得古诗,加强对夫子语言得感悟。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概括孔子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