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摘要:《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同为18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

出现在同一时代,不同国度的两部文学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爱情婚姻的描写上有许多近似之处,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因此,对它们加以研究比较,从中找到启发和教益,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两部作品。

关键字:《红楼梦》《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爱情婚姻《红楼梦》是我国伟大的古典文学巨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库的瑰宝。

自问世以来就得到社会各个阶层广大读者的喜爱。

鲁迅先生说它:“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①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杰作,其魅力经久不衰,被当今英国小说界评为世界十大小说之首。

虽然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都是社会中上层人物的生活,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作品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性,诸多的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物形象个性突出。

《红楼梦》成功塑造了一大群,写出以贾宝玉为主体的脂粉群,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如林黛玉的美丽聪明,多愁善感;史湘云的天真烂漫,豪放不羁;探春的争强好胜;晴雯的心比天高,嫉恶如仇等,在这些人物中,我们能感受到人性的纯洁高尚。

再有王熙凤的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秦可卿的温柔和平,荒淫放荡;宝钗的大方能干,工于心计。

这些人物中有复杂的双重性格,有可贵的一面,又有某些缺陷。

所刻画的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被作者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出现在我们身边一样。

《傲慢与偏见》虽没有《红楼梦》那么多的人物,但也成功塑造了聪慧理性的伊丽莎白,真诚执着的达西,温柔宽容的简,轻浮浅薄的丽迪亚,没有头脑的贝内特太太,相对无能的贝内特先生,自私自利的宾利小姐等。

他们当中,有的令人佩服,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鄙夷,有的令人忍俊不禁。

②写实手法的创作。

《红楼梦》是一部以贵族家庭为主要题材的小说。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西传统婚姻观的异同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西传统婚姻观的异同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虽然有以上种种相似的地方但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塑造背离封建礼教生死相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感人形象的同时还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封建礼教维护者的人物形象以及贾赦贾珍贾琏薛蟠之流淫魔色鬼的形象
文学 评 论
·
外国文学
《 傲 慢 与 偏 见 》 和 《 红 楼梦 》 中西 传 统 婚 姻 观 的 异 同
与 青年 男 女 的 婚 恋 故 事

在 《 红 楼梦 》 中
,
门 当 户 对 的 婚姻 由 宝
,
王 夫 人所 推 崇 的金玉 良缘 一一 贾 宝 玉 与 薛 宝 钗 为代表 ` 头 不仅 品貌俱佳

《 红 楼梦 》 是 我 国十八世 纪 最 杰 出
,
,
其身 后 的皇 商 薛 家 的势力 也 不 容 小 觑
, ,
的 小 说家 曹 雪 芹 呕 心 沥血 之作
以清 朝

康乾 盛 世


为时 代

更 不 用 说 薛 宝 钗 的母 亲 与 王 夫 人 是 同胞 姐妹
夫 人喜 爱
必 然更 受 王
背景
,


四 大家族

的荣辱 兴 衰 与 贾 宝 玉

林黛 玉 和 薛 宝
金玉 良缘 无论 是 物 质 基础 还 是 情 感 因 素
A

来 说最 有 利
所以
,
,
尽 管柯 林 斯 举 止 庸 俗
情 商有 限
,

,
10
2 0
2 0
一。
% 0 2
·
却 拥有牧 师 的职 位
,
有着 固 定 且 不 错 的 收 入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以《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文本分析为例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以《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文本分析为例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对比分析以《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文本分析为例一、本文概述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不仅承载着繁衍后代的生物学意义,更在文化、社会和心理层面反映出深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两部文学经典,探讨中西文化背景下婚姻观的异同。

两部作品分别作为19世纪英国社会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其文本中蕴含的丰富婚姻观念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

通过深入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婚姻选择,本文试图揭示中西婚姻观念在时代背景、家庭角色、爱情观念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进而探讨这些差异对个体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傲慢与偏见》通过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英国乡村社会中婚姻观念的变迁。

小说中的婚姻选择往往受到经济、社会地位和个人品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爱情则在经历了误解与偏见后逐渐显露出其重要性。

相比之下,《红楼梦》则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复杂情感纠葛,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婚姻与家族利益、社会等级之间的紧密关联。

在《红楼梦》中,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结,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含义。

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背景下婚姻观的差异,还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婚姻观念发展的启示。

本文旨在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揭示婚姻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现代社会的婚姻观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其深刻地揭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中产阶级的婚姻观。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展示了不同的婚姻观念。

小说中的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她的婚姻观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婚姻的追求。

伊丽莎白并非盲目追求金钱和地位,而是更加注重双方的感情基础和相互尊重。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研究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研究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0 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0 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虽然这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性格都十分鲜明,细腻感人,富有典型性,很有研究价值和特色,并且从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与伊丽莎白的形象比较研究中,可以探究出中英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红楼梦》;《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他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以精雕细琢的功夫,围绕贾林的爱情悲剧写了一大批可爱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

小说中描写了许多受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少女少妇,如因追求叛逆爱情而死的林黛玉,心比天高、嫉恶如仇、含冤屈死的晴雯,温和多情、被王熙凤迫害致死的尤二姐,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贾迎春等,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充分地展现了她们各自的特征。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都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0 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0 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0 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0 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对比分析——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

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对比分析——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

比较文学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对比分析——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王卓利兹大学摘要:《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都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它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由于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与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两部相同题材的小说所表达出的婚姻观也有所不同。

本文研究过程中以《红楼梦》以及《傲慢与偏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人物形象的独立意识、反抗精神上阐述了两部作品中女性婚姻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中的婚姻观,从而达到对中西方传统社会婚姻观进行对比研究的目的,最后对现代女性婚姻的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社会;传统婚姻观;《红楼梦》;《傲慢与偏见》一、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婚姻分析“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1]作为可以高度概括《红楼梦》中描绘的女性人物最后命运的一句话,昭示了大观园中群芳的凄凉结局。

曹雪芹笔下的封建淑媛以林黛玉、薛宝钗、“四春”、史湘云等人为代表。

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她们,虽养尊处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难免嫁人,更是无法摆脱封建社会末期传统婚姻观的束缚。

严格的家族制度、等级明确的封建礼教,让这样一群才华横溢、个性鲜明又生得花容月貌的青春少女的婚姻以悲惨结局收场。

从中可见传统婚姻观给她们人生带来的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让人唏嘘不已,从“三春”的身上,体现了封建时代把女子的婚姻作为家族利益交换品的社会常态,这种现象,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族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可言,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封建女性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三从四德”,在家时听从父母的安排,出嫁后顺从丈夫的意愿,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地位意识在她们身上还没有体现出来。

二、《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人物的婚姻分析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奥斯丁最赞赏推崇的一种,他们的婚姻始于彼此相知相爱的基础上,他们一步一步由不了解到相互欣赏再到彼此相爱,共同对抗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婚姻观,最后获得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主人公性格对比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主人公性格对比

摘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各自的男女主人公有着极其相似的人格特征,并且有着相同的对于真挚爱情、婚姻的渴望,但他们的结局是大相径庭的。

一个是完美的浪漫结局,一个是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

通过对其主要人物塑造的分析,以此横向比较东西方文化发展轨迹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爱情;婚姻;文化;比较在璀璨的文学长河中,有两部作品一直为我们津津乐道,那就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中国文学巨匠曹雪芹(1715—1763)的文学巨著《红楼梦》。

两位作家都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青年男女在婚姻道路上的悲欢离合的种种情事,但从宏观和全局来看,两部作品对当时黑暗社会现象的披露和揭示也都是非常深刻的。

本文拟从两部作品中对男女主人公的塑造上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两位作家所表现的爱情观和社会观。

一、男主人公塑造之比较研究达西与贾宝玉都是被描写成了贵族公子的形象,一个是拥有一年上万英镑收入的贵族,一个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金陵世家公子。

达西是传统傲慢的贵族绅士代表,正如书中所描述的:Mr. Darcy soon drew the attention of the room by his fine, tall person, handsome features, noble mien; and the report which was in general circulation within five minutes after his entrance, of his having ten thousand a year.(达西立刻引起了众人的注目,因为他有高大魁梧的身材,英俊潇洒的外表,高贵的举止,在他进场不到五分钟,有关他每年有一万英镑收入的话就立刻广泛地传开了)。

而当他的朋友让他请伊丽莎白跳舞时,他的不可一世的贵族气息一览无余:“you are dancing with the only handsome girl in the room,” said Mr. Darcy, looking at the eldest Miss Benet.“ Oh!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creature I ever beheld! But there is one of her sisters sitting down just behind you, who is very pretty, and I dare say very agree able. Do let me ask my partner to introduce you.”“Which do you mean? She is tolerable; but not handsome enough to tempt me; and I am in no humor at present to give consequence to young ladies who are slighted by other men. You had better return to your partner and enjoy her smiles, for you are wasting your time with you.(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可以打动我;目前我还没有兴趣去重视那些受冷落的小姐)。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摘要:《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同为18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

出现在同一时代,不同国度的两部文学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爱情婚姻的描写上有许多近似之处,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因此,对它们加以研究比较,从中找到启发和教益,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两部作品。

关键字:《红楼梦》《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爱情婚姻《红楼梦》是我国伟大的古典文学巨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库的瑰宝。

自问世以来就得到社会各个阶层广大读者的喜爱。

鲁迅先生说它:“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①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杰作,其魅力经久不衰,被当今英国小说界评为世界十大小说之首。

虽然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都是社会中上层人物的生活,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作品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性,诸多的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物形象个性突出。

《红楼梦》成功塑造了一大群,写出以贾宝玉为主体的脂粉群,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如林黛玉的美丽聪明,多愁善感;史湘云的天真烂漫,豪放不羁;探春的争强好胜;晴雯的心比天高,嫉恶如仇等,在这些人物中,我们能感受到人性的纯洁高尚。

再有王熙凤的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秦可卿的温柔和平,荒淫放荡;宝钗的大方能干,工于心计。

这些人物中有复杂的双重性格,有可贵的一面,又有某些缺陷。

所刻画的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被作者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出现在我们身边一样。

《傲慢与偏见》虽没有《红楼梦》那么多的人物,但也成功塑造了聪慧理性的伊丽莎白,真诚执着的达西,温柔宽容的简,轻浮浅薄的丽迪亚,没有头脑的贝内特太太,相对无能的贝内特先生,自私自利的宾利小姐等。

他们当中,有的令人佩服,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鄙夷,有的令人忍俊不禁。

②写实手法的创作。

《红楼梦》是一部以贵族家庭为主要题材的小说。

简析《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不同婚恋结局的根源

简析《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不同婚恋结局的根源

简析《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不同婚恋结局的根源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婚恋构建模式的社会背景研究”成果文章对比分析了曹雪芹的《红楼梦》与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同为世界婚恋小说名著,但两本书描写爱情故事的结局却悲喜截然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社会背景是两个故事悲喜不同结局的基本根源;不同的婚姻制度是两个故事悲喜不同结局的必然结果;作者不同的生活背景是两个故事形成悲喜不同结局的重要根源。

标签:《红楼梦》;《傲慢与偏见》;婚恋;原因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都是以婚恋为题材的世界著名小说。

作者通过对各自所处社会背景下不同類型婚姻关系、婚恋过程和最终形成悲喜截然不同的婚恋结果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制度末期和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婚姻制度的实质所起的重大社会影响。

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正两个故事的不同结局形成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一、不同的社会背景是两个故事悲喜不同结局的基本根源曹雪芹(1715-1763)和《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1775-1817)所处时代几乎相同(曹雪芹去世时奥斯丁年仅11岁),但两人生活成长的社会背景却大相径庭。

曹雪芹生活在封建专制主义下的“康乾盛世”,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稳定,边疆地区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增强,人口大量增加。

康雍乾三朝一百三十多年尽管他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同时却坚持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实行文化专制,以严厉的文字狱为代表的思想禁锢严重摧残婚姻自由、妇女的人权等新思想。

这种被落后、愚昧、黑暗笼罩的社会背景,成为《红楼梦》故事中的婚姻悲剧的发生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奥斯丁所处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兴起之后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时,英国的封建主义制度被摧毁后,资本主义思想蓬勃发展,英国人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欲横流,金钱第一,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的综述文学院08汉语言文学一班闵芙蓉 20082435
引言:从某种意义上说,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 而作为爱情的升华, 便是婚姻了。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两本著作则是这一类的代表。

《红楼梦》自18 世纪中叶成书以来, 以其巨大的思想艺术成就, 拨动了亿万读者的
心弦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

《傲慢与偏见》由19 世纪初期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创作。

在作品中, 作家以其女性独特的敏锐目光,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细致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文学宝库中驰名中外的作品。

两部作品描写的是同样儿女悲欢事,同样两本世情书,引起了中外许多学者对它们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字:《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爱情女性意识
两部小说作为世界经典名著,许多学者已对他们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并阐发出各自的观点。

同时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观点还存在着某些相通性。

一、赵景俞、赵双之学者的观点较为相似,他们认为两部作品几乎同时产生于
东西方不同的两个国度,但都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影响而进行的创作。

《红》当时的创作背景是封建专制主义,《傲》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而且都是对上层社会日常生活的描写。

两部小说的取材都不是当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也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题材, 而是上流都是上层人物、封建贵族或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天天见的日常家庭生活。

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世情小说。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都是写实性的小说,《红》以当时封建社会一个官僚家庭贾府为中心, 写出了一群贵族、特别是少男少女们的生活、交往和爱情婚姻。

《傲》也是以中产阶级班纳特家为中心, 写了他们家五个女儿和邻里、亲友的交往以及她们的爱情婚姻。

所以前者常被认为是社会的悲剧,后着则是性格的悲剧。

二、张兵和王晶晶两位老师是从两部作品的爱情和婚姻为着眼点而进行阐述
的。

他们认为林黛玉和伊丽莎白是爱神分别播在中国和英国的两颗情种。

女子同属“痴情女” , 男儿皆为“钟情郎”。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重情郎情深愈执著。

在前一部作品中的林黛玉从小在贾府和宝玉两小无猜的一起长大,感情相当微妙。

两个人一直是真心相对,虽然中间穿插着各种
小插曲,虽然最后没能成为眷侣,但他们的爱情细胞还是一直存在的。

而后一部作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没能是一见倾心,中间也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偏见,但最后还是将对方的爱意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两个有情人走到了一起。

在结局方面,前者是一个爱情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后者则是一个爱情喜剧相爱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三、因为两部小说同时作为世情小说,并且都是以爱情故事为切入点,几位学
者都对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挖掘。

他们几乎都认为两部作品中都是女性主动对爱情的追逐,从某一层面上来说这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某种体现。

即使当时的旧中国,封建思想还是深入人们的骨髓,这种意识还是潜在的。

李佩英老师总结时还说两部作品虽然结局不一样,但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值得肯定的。

四、在艺术手法上面,几位学者普遍认为前者(《红楼梦》)的成就明显要高
于后者(《傲慢与偏见》)。

特别是乐山师专的沈怡老师,她的阐述最为明确的提出前者的成就高于后者。

在人物塑造方面,《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主要是通过“表现”的手法, 就是说, 人物的性格从一出场就荃本上定型了, 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 作者主要是通过各个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却避免了何单化的塑造性格不是一下子定型的, 而是通过情节的进展, 人物
的行动逐步展开的。

小结:在相同相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既有许多一致性, 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但作为两本著作,相信它们会引发更多作者的思考和更深层次的挖掘。

参考文献:
1、儿女笔墨社会大观—《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研究张兵苏
州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
2、《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的比较赵景俞山西大学学报 1993年
第1期
3、《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之比较陈婧福建师
范大学 2006年4月
4、《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赵双之 1986年第3期
5、《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李佩英岳阳职业
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
6、从《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透视中西传统婚姻观的异同王晶晶湖
北大学外语学院
7、匠心独运的人物形象塑造《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李娅岳
阳职业技术学院
8、平凡中见深刻比较中见高下《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沈怡乐
山师专学报 1998年第3期
9、时代的壮丽画卷艺术的瑰丽珍品《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胡文
新陕西师大学报 1994年10月
10、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比较续篇赵
景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