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

合集下载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1.体药物分析定义。

P1研究药物及其代物在生物体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获得药物在体吸收、分布、代排泄等各种动力参数,药物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代产物、代途径等信息,对药物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研发新药等提供科学依据。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理解〕。

P3-5(1)机体因素:包括生理、病理、遗传因素(2)药物因素:包括剂型因素、药物相互作用(3)〔3〕其他因素:大气污染、食品、烟、酒、茶等药物进入体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转运的枢纽。

大多数药物只有到达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到达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行关系,局部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

3.体药物分析的生物样本及分析对象。

P8生物样本:但凡体液所到之处,如血液、尿液、唾液、毛发、各种器官、组织、呼出气体等都是取样对象,还包括细胞悬液,微粒体孵育液、器官灌流液等体外试验中的各种生物介质。

分析对象:母体药物、代产物、必要的源性物质或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

4.体药物分析的特点(1)干扰杂质多(2)被测浓度低(3)供试样品量少(4)待测物的易变性(5)要求较快提供结果(6)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7)工作量大5.生物样品选择的根本原则。

常用的生物样品及其应用特点。

P19选择原则:(1)必须能反映浓度与药效的关系(2)易于获得(3)便于处理(4)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取常用生物样品及应用特点:血液优点:较好表达药物浓度与治疗的关系缺点:〔1〕损伤性取样,取样量有限制〔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尿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药物浓度高〔3〕收集方便缺点:〔1〕浓度变化大,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2〕:不易采集,保存〔3〕:肾功能不全、婴儿不宜用此法唾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含蛋白浓度低,易处理〔3〕C S/C P较恒定时,可代替血样进展TDM及药物动力学研究缺点:〔1〕适用药少〔2〕取样量变化大毛发优点:〔1〕取样方便,可重复取样〔2〕通过测*特定代物区别滥用药、临床药〔3〕可获得长期用药信息缺点:〔1〕预处理繁杂,干扰多〔2〕分析对象含量低,需精细仪器6.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制备.P21采集:通常用一次性针头插入静脉血管抽取,取下针头,转移到相应容器,不能用力推压以免血细胞破裂制备:〔1〕血浆:多以肝素作抗凝剂,取适量于离心管,旋转使均匀分布于管壁,倾去多余液体,枯燥试管;然后参加血样,离心后取上层黄色液体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50%〔2〕血清:等血样中血块凝结,在室温25°下凝结速度较慢,可在37°水浴加快血清析出,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40%〔3〕全血:在血样中参加含有抗凝剂的试管,轻轻混匀即可。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于批量自动化检测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 2、生物样本的测定
3、药物的体内研究评价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给药方案与效应关系
给药
药代动力学
药物
ADME
药效学
药物效 应与不 良反应
药物进入机体后,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效应。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临床人体 试验
(clinical)
非临床动 物试验 (preclinical
血液
药物代 谢物
尿液
常用样 本种类
唾液
头发
粪便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三、体内药物分析特点
➢ 干扰物质多,内源性物质多,与药物有结合、缀合,需 经过分离、纯化。
➢ 样品浓度低,测定前需浓缩、富集。 ➢ 取样量少 ➢ 工作量大 ➢ 对仪器设备要求高(如需要样本冷贮、萃取、离心、富
特点
优缺点
• 优点: 样本易得,样品量 大; 尿液中药物浓度较高, 易于检测;无需去蛋白处 理。
• 缺点: 易受食物种类、饮 水多少、排汗情况等的影 响,个体差异常常很大。
• 直接测定,萃取 分离测定
• 采用化学方法或 酶解法游离缀合 状态药物。
尿样的 尿样的 制备 采集
• 自然排尿法
• 随时尿、晨尿、白天 尿、夜间尿、及特定 时间段尿液。
阐明药物在体内ADME过程和 特点,提供药动学参数,揭示 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性
阐明代谢物的结构、转化途径 及其动力学
为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提供重 要的线索
目的
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体内药物试验和分析
体外PK/PD 动物PK/PD
毒性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浙大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2002
思考题 1.什么是体内药物分析?与常规药物分析 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哪些特点?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3.谈谈体内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意义 和任务。
谢谢! 谢谢!
检测方法:GC—FID 检测方法:GC—NPD,计算机 检测方法:GC—MS,确证 —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LC/MS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母体药物 1.从分析物分 代谢物 内源性物质 均匀样品 2.从生物样品种类分 非均匀样品 人体 3.从样品的来源分 实验动物
浓度(μg/mL) ) 浓度(μg/mL mL)
4 3.5
3 3 2.5 2 2
64 53 4 3 2
2 1
1.5 1 1 0.5 0 0
10 0 0 20 40 60 8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460 480 50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80 5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国内情况
80年代初,药物分析工作者倡导,1980年版《药物 分析》教材中纳入部分内容,第二、三版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一章。第四版、第五版取消,各学校开设体内药物 分析课程。 80年代开始在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测定药 物浓度。

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或化学衍生化处理 (2) 对分析方法的灵敏
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 (3) 分析工作量大, 数据
处理和结果阐明繁杂
第一节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1 体内样品的种类
2 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体内样品的贮藏与处理
一、体内样品的种类
体液
血液; 唾液
脑脊液;胃液; 胆汁;乳汁;精 液;泪液
组织
胃;肠;肝;肾;肺 ,脑;肌肉;头发
原形,代谢物及缀合物 药物浓度较高 收集量大(1~5L) 2. 尿样的采集 自然排尿 规定时间段(6-8h)(时间尿) 3. 尿样的贮藏 加入适当防腐剂
(三)唾液 TDM测定S代替P进行临床监测 1. 唾液的组成
腮腺, 舌下腺和颌下腺 2. 唾液的采集
漱口15min, 安静状态, 自然流出的唾液 物理或化学方法刺激 3. 样品的制备 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
(二) 去活性
采样后立即终止酶的活性 常用方法: 液氮速冻, 微波照射, 匀浆/沉淀, 加酶活性 阻断剂(氟化钠)或抗氧剂(VC), 煮沸
•血液是主要样品
体液或组织 •尿液,唾液,头发和脏器
概述
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主要来自于体内样品的特点
1. 体内样品的特点 (1) 采样量少: ml~µl级;
且不易重新获得 (2) 待测物浓度低:µg/ml
~ng/ml级, 甚至pg/ml (3) 干扰物质多: 尤其是
血样和组织中的蛋白质
2.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 样品需经纯化浓集,
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
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 存在形式
体内样品
指体内样品(生物体液、器官或 组织)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 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为: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
速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法。上述这些方法近几
年来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均得到不一样程度应
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4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5页
• 选取何种方法进行体内药品分析为好呢?普通 要依据药品理化性质、结构持征、药品浓度大 小、干扰成份多少、预处理方法、试验目标以 及试验室条件等原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9页
1、HPLC法
• HPLC法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已大大超出其 它分析方法,成为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泛 技术之一。与GC法相比,它含有以下优点:
• (1)适用范围广,可在室温下进行检测。对于 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以及离子型和评价
(一)以纯品进行测定
• 取药品或其代谢物纯品适量,按确定方法测 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关系,进行线 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最 适 条 件 ( 如 pH 值 、 温 度 、 反 应 时 间 等 ) 等 选 择。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21页
(二)空白样品测定
• 取空白生物样品,按确定方法进行处理,测定 空白值(或色谱图)。空白值高低或色谱图情况 将影响到方法灵敏度和专属性,应力争将空白 值降低。在色谱分析中应力争降低体内样品中 内源性杂质峰,对无法消除内源性杂质峰应设 法使其从待测物色谱区域内移开。能否取得良 好样品空白试验结果,是决定测定方法实际可 行性主要步骤,必须设法处理。
• 另外,还有一些含抗生素类药品生物样品,它 们可用微生物方法测定,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 养基内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品标准品二者 对接种试验菌产生抑菌圈大小,借以测定样品 内抗生素药品浓度。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一、实验原理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对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进行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性质。

通常,实验分析的对象是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中的含量、代谢产物及毒性反应等,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从而指导其研发和使用。

二、实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各种实验方法,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1. 动物模型的制备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制备。

动物模型可以是小鼠、大鼠、猪、狗甚至人类等,不同的模型在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研究。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还需要对动物进行控制,包括饲养、喂食、运动、病理等方面的控制。

2.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是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通常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动物体重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来确定。

3. 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给药后,研究人员需要采集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等,对其中的药物代谢产物等指标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是生化分析、药物浓度测定、毒性指标检测等。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的计算和统计推断。

三、实验应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从而对其药物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患者白蛋白为20g/L(正常范围是34~48g/L),于是建议检查患者游离苯妥英 钠浓度。结果显示游离苯妥英钠浓度为4.9 μg/ml(游离药物治疗浓度范 围1~2 μg/ml ),判定患者苯妥英钠中毒,建议降低剂量为250mg/d。
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内源性物质检测
体内内源性物质如氨基酸、激素、儿茶酚胺、肌 酐、草酸、尿酸等。
喹诺酮类药物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药物血药浓 度的峰浓度,即药物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时 间的长短有关。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等抗生素。
乳酸左氧氟沙星(0.1g/片)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
1. 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 药物随着血液到各个组织
2.体内样品的种类、采集与贮存
2.1体内样品的种类与采集
血液(血浆、血清、全血)、尿液、唾液、胆汁、乳 汁、脑脊液等均匀生物样品
心、肝、脾、肺、肾、脑等非均匀生物样品 样品选取原则 (1)必须是能够反映出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关系; (2)易于获得; (3)便于处理,适合于分析; (4)根据不同目的与要求进行选取。
0.3-0.4g/日
2.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0.2g/日 药物通过尿液排泄在下尿路发挥治疗作用
3. 细菌性前列腺炎: 0.4g/日 药物随着血液到前列腺组织
测定血液、尿液甚至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1.概述
1.1体内药物分析的定义
体内样品(生物体液、器官或组织)中药物 及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性、 定量分析。
CuSO4-Na2WO4
ZnSO4-NaOH
每1容积血浆加入沉淀剂容积
0.2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地体内样品是.血浆.尿液.唾液.胃.十二指肠.血浆占全血量地比例是.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常用地去蛋白质地试剂是.醋酸.冰醋酸,甲醇.盐酸.硫酸.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地项目是.方法地定量限.方法地检测限.方法地定量范围.代谢产物地干扰.内源性物质地干扰.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地条件是.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唾液中药物浓度够大.足够大.下列研究目地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地是.生物利用度.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率.体内微量元素测定.以上均不是.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形)一般选用地是..1Ci..血浆样品地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地试验是.血浆样品地室温放置.血浆样品冰冻保存.血浆样品冻一融循环.经处理后溶液地冰冻保存.经处理后溶液地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地指标是.方法地定量范围.方法定量下限().方法地特异性.方法地精密度.方法地准确度.当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时,血浆最佳是(二)配伍选择题[].血清.尿液.头发.心脏.粪便下列试验目地宜选用地体内样品是.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准确度.精密度.定量下限.样品.提取回收率.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地能力.用于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是指在确定地分析条件下测得地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地接近程度(三)多项选择题.去除血浆中蛋白质,可采用地方法有.加入甲醇.加入异丙醇.加入硝酸.加入氢氧化钠.加热至90C.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分离条件地筛选时应做地试验有.空白溶剂试验.空白生物介质试验.模拟生物样品试验.实际生物样品测试.检测灵敏度试验.在体肉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样品进行验证地项目有.检测波长.方法地准确度.方法地专属性.方法地提取回收率.方法地精密度.生物样品预处理地目地有.使药物从结合物中释放.提高检测灵敏度.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放.改善方法特异性.血药浓度测定地种类有.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总浓度地测定.游离型药物浓度地测定.药物活性代谢物地测定.结合型药物地测定.内源性活性物质地测定.血样分析应用地目地有.生物利用度地评价.药物动力学地研究.临床药物监测.有关物质地检查.内源性活性物质地测定.生物样品制备时应考虑地问题有.被测组分地理化性质.被测组分地浓度范围.测定地目地.生物祥品种类.试验药品地辅料组成.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中,表示方法精密度地项目(内容)有.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在体内药物地分析法中,确定方法特异性时要考惠地干扰物质包括.药物制剂地辅料.内源性物质.代谢产物.药物中地杂质.任用地其他药物(四)是非判断题.血浆样品经乙腈去蛋白后,上清液显酸性() .生物样品经前处理后能够降低分析时地背景噪声() .甲醇和乙腈是常用地与水相混溶地除蛋白溶剂(). 生物样品分析中,以标准曲线地最低点作为定量下限().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实际样品测定() .在用乙腈去蛋白时,血浆样品与沉淀溶剂地体积比应为:()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实际生物样品用于考察代谢物是否干扰药物地测定()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提取回收率地验证要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地样品((五)简答题.简述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地去蛋白质法及其特点么?.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生物样品有哪些特点?体内药物分析地特点是什.简述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与体外药物分析方法验证地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1.体内药分的对象:人体和动物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2.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样品复杂,干扰杂质多;供临床用药监护的检测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准确,以便迅速为临床提供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及中毒解救措施;实验室拥有多种仪器设备,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需相关学科参与。

3.体内药物分析样品的种类:最常用且易获得的分析样品有:血样、尿样、唾液和粪便。

特殊情况下:乳汁、泪液、脊髓液、胆汁、羊水、各种组织4.血清:血清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的影响引起血液凝结而析出的澄清黄色液体,约为全血的30%~50%5.尿液:尿液的主要成分:水、含氮化合物、盐类;体内药物清除主要通过尿液排出,药物以其原型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等形式排出;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尿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率的研究,并可推断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

6.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是指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时,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对待测组分进行衍生化,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7.为何进行前处理?1)药物进入体内除原药外还有多种形式存在2)生物样品的介质组成比较复杂,尤其蛋白质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必须进行前处理3)除去介质中含有的大量内源性物质等杂质,提取出低浓度的被测药物,同时浓集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使其在所用分析技术的检测范围内。

8.生物样品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待测药物测定的目的与浓度范围。

9.去除蛋白质的方法:加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中性盐;加入强酸;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酶解法。

10.生物样品的分析由两步组成:样品的前处理(分离、纯化与浓集)和对提取物的仪器分析;提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提取的目的:从大量共存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微量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并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样品得到浓集,以供测定;提取法分为液-液提取法和液-固提取法。

11.提取溶剂的选择:对被测组分的溶解度大,沸点低,易于浓集、挥散,与水不相混溶,无毒、化学稳定、不易乳化;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和氯仿。

12.被测组分的浓集:样品在提取过程中被测组分得到纯化但因微量的组分分布在较大体积的提取溶剂中,由于进样量的限制,被测组分量可能达不到检测灵敏度,故需将被测组分浓集后再测定;两种浓集方法:末次提取时加入提取液尽量少;挥去提取溶剂法。

13.分离前将药物进行衍生化的目的:使药物变成具有能分离的性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GC 中的化学衍生化和HPLC中的化学衍生化。

第三章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与验证1.生物样品经处理后,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目前供生物样品药物及其代谢物监测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类:光谱分析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分析法;同位素法2.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一般要根据药物的结构、物理性质、体内药物浓度大小、干扰成分的多少、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条件和目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方可选择出可供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3.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1)明确分析方法的目的要求;(2)调研文献了解待测药物的特性;(3)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条件。

4.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设立与建立的一般步骤:依据测定目的要求结合药物结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态、参考同类药物的文献资料,先拟定初步的分析方法进行一系列的体外和体内试验工作以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条件,进一步验证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是否适应实际样品的检测,主要步骤包括:以纯品进行测定;以处理过的空白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的测定;以水代替空白样品添加标准品测定;以空白样品添加标准品测定;体内实际样品测定。

5.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评价:准确度:回收率--绝对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精密度:日内或批内精密度、日间或批间精密度灵敏度:检测限、定量限、最低检测浓度专属性:代谢产物、内源性物质、配伍药物的干扰稳定性:短期室温条件下稳定性考察长期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考察冷冻-解冻稳定性考察另外对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考察还要从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操作的难易、每个样品测定耗费时间、仪器设备要求及成本费用多少进行综合评价第四章所有适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简介第一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UV-VIS的基本原理:物质对不同颜色的光能吸收是有选择性的,特定的物质主要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物质吸收了高能量的光以后,就发生能级跃迁产生吸收光谱。

当物质吸收的光的波长在200~400nm具有共轭结构的有机复杂的外层电子(价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并伴随着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形成紫外吸收光谱。

400~760nm具有较大共轭结构的价电子或有色无机物的价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并伴随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形成可见光谱2.UV-VIS定量分析的依据:Beer-Lamber即朗伯比耳定律:A=ECL,其中E为吸收系数,在定量分析中尽可能选E值越大的波长处测定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越好即E值越大所能测量的某物质的溶液浓度越小,测定灵敏度越高。

3.吸收度的加和性:如果溶液中存在两种以上吸光物质时,只要共存物质不互相影响也不改变各自本身的吸收系数,则溶液的吸收度是各组分吸收度的加和,各组分的吸收度由各自的浓度与吸收系数所决定。

物质对光的吸收度加和性是测定混合组分的依据。

4.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1、偏离Beer定律而引起的误差主要由于仪器和溶液(理化性质)的实际条件与Beer-Lambert定律的条件不一致而引起;仪器:光源不稳、入射光的谱带宽度不够窄、比色皿的厚度和均匀度不合要求溶液的理化性质:被测物为胶体溶液或浑浊液;被测物的理化性质不稳或溶液浓度改变而使溶质发生解离、缔合导致被测物的组成改变或显色条件控制不好;被测物溶液浓度过大(大于0.01mol/L)导致工作曲线弯曲。

2、透光率测定误差:浓度测量值的相对误差∆C/C=0.434∆T/TlgT,当吸收度值在0.2-0.7时浓度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值较小,为最佳测量范围。

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由于药物浓度较低,吸收度的测量值较小,会在0.02-0.001之间,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值达2.8%-10.3%3、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5.常用样本处理方法:液液萃取萃取后衍生化固相萃取第二节气相色谱:1.基本原理:以气体(载气)为流动相,由于被测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载气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被分离。

各组分将按分配系数大小顺序,依次被载气带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流出;分配系数大的后流出。

流出色谱柱的各组分被载气带入检测器。

检测器将物质的质量变化转变为电压或电流变化,由记录器记录电压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即色谱的峰高或峰面积。

由于色谱的峰高或峰面积与被测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可用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物质的色谱峰出峰时间与物质本性有关,色谱峰的出峰时间即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

2.主要仪器装置:载气瓶→压力调节器→净化器→稳压阀→柱前压力表→转子流量计→进样器→色谱柱→色谱柱恒温箱→检测器→尾气出口→记录器载气由高压气瓶供给,经压力调节器降压,经净化器脱水及净化,由稳压阀调至适宜的流量进入色谱,待流量、温度及基线先定后,即可进样。

液态样品用微量注射器吸取,由进样器注入,样品被载气带入色谱柱。

气态样品可用六通阀或注射器进样。

3.固定液的必备条件:一般为高沸点的液体,室温时为固态和液态(1)在操作温度下呈液体状态及蒸气压低,蒸气压低,固定液流失慢、柱寿命长、检测器本底低(2)对样品中各组分有足够的溶解能力,分配系数较大(3)选择性能高,对两个沸点或性质相近的组分的分配系数比不相等(4)与样品中的各组分不产生化学反应。

4.固定液选择的原则:相似性原则:按被分离组分的极性或官能团与固定液相似的原则来选择,相似相溶的缘故被分离药物为非极性的→非极性的固定液被分离药物为极性的→极性的固定液被分离药物为酯或醇→酯、聚酯或醇、聚乙二醇类固定液难分离药物样品→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液涂在载体5.常用检测器种类:30多种,主要有:FID 、AFID、 NPD、 ECD、 MSD第三节高效液相色普法1.基本原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移动速度不同二相互分离。

分析HPLC的分离分析质量,主要参数如保留值(tR)、相平衡参数(K)、分离度(R)、理论塔板数(n)。

2.保留值:保留值:用来描述样品组分在色谱中保留程度的参数,是色谱的定性指标。

可用保留时间、保留体积、调整保留时间和调整保留体积来表示。

保留时间(tR ):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点时时间间隔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体积死时间t0:不保留组分(该组分不溶于固定相或不被固定相吸附)的保留时间,相对应的流动相的体积为死体积V0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0和调整保留体积VR ‘= VR-V03,相平衡参数:在色谱洗脱过程中样品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处于动力学平衡状态,这一平衡可用平衡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表示。

4.分离度R:定量分析时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有较好的分离度R,一般R >1.5,除另有规定。

5.理论塔板数n(1)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5.54(tR /wh/2)2或n=16(tR/w),是柱效指标(2)在选定条件下用供试品溶液或内标物溶液(规定项规定),测得理论板数n,如果n<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优劣,使n达到要求(3) wh/2越小柱效越高。

增加n来提高分离度,即使色谱峰变窄将两相邻峰分开6.梯度洗脱:所谓梯度洗脱,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程序连续的改变,以改变流动相的配比和极性。

7.反相键合相色谱:在反相色谱中流动相得极性大于固定相得极性.洗脱次序为极性大得组分先洗脱,极性小得组分后洗脱固定相—非极性键合相即键合相表面基团为非极性烃基,最常用得为十八烷基键合相(ODS键合相),但注意键合相的稳定性(pH2~7.5)及键合相的重现性流动相:与一般液相色谱用流动相的要求一样。

化学稳定性好,不与固定相发生化学反应; 必须与检测器相适应;对样品有适宜的溶解度; 粘度小,因为粘度小的溶剂可增加柱压并影响柱效。

最广泛应用的流动相甲醇-水、乙睛-水、四氫呋喃-水8.正相键合相色谱:正相键合相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洗脱次序为极性弱的先出峰,极性强的后出峰.正相键合相的分离机理有吸附合分配之分争,吸附过程是主要的相互作用。

正相键合相色谱中的固定相为极性键合固定相,主要是氨基、氰基键合相。

流动相:正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原则和液-固色谱、薄层色谱的洗脱剂的选择大体相同,用非极性和弱极性的溶剂(如烃类溶剂)加入适量的极性溶剂(氯仿、醇、乙睛等,调节控制洗脱液的洗脱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