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100道判断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同步自测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同步自测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逞(chěng)强胆怯(qiè)蜷(juǎn)缩拗(ǎo)断B. 摩挲(suō)抽噎(yē)葬(zàng)身憎(zēng)恶C. 追悼(diào)窘(jiǒng)迫祭(jì)祀(sì)尖(jiān)锐D. 戳(chuō)穿掺(chān)和吭(háng)声蓄(chù)养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锻炼辩别严峻覆没B. 清撤拖沓沮丧慰问C. 追悼粗糙热烈偏僻D. 屹立耸立瞻养尖锐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同学的缺点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C.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 敌人的进攻很凶猛,但我们的守军依然安然无恙。
答案:B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C.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综合知识积累运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知识积累运用专项测试卷时间:90分钟姓名:_________一、理解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开国大典》一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 )2.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 )3.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中国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 )4.《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
( )5.《灯光》一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6.《竹节人》中,竹节人是用毛笔杆截成一截长的和八截短的,再用线穿在一起做成的玩具。
()7.《宇宙生命之谜》中,人们证实了宇宙中没有其他存在生命的天体。
()8.《故宫博物院》的材料一中介绍了故宫的三大殿,进了天安门就来到了三大殿。
()9.《桥》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10.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没有给本国人民带来战争创伤。
()11.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穷人》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桑娜的勤劳善良的品质。
()13.《穷人》中对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邻居的关心和对丈夫的恐惧和冷漠。
()14.《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球是无私的,它可以永远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15.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湖阴先生是唐代诗人王安石退居钟山时的邻居。
()16.《青山不老》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十五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必背课文及闯关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必背课文及闯关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必背课文闯关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背诵课文检测表班级:姓名:请家长根据课文内容,落实学生背诵任务并评等级(优、良、差)背完后,及时要求学生默写并对照课本进行订正,做到准确无误背诵篇目背诵内容页码家长签字(等级)组长考评(等级)1.草原第1自然段23 古诗词三首全文8-9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145 七律·长征全文16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32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50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6417 古诗三首全文80-81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94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9622 月光曲第9自然段100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106 24 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108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123必背课文内容1 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最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易错提升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重难点易错提升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
(45分)1、读拼音写字词。
(10分)(1)面对着páo xiào( )的洪水,他sǎng yīn( )shāyǎ( )地说:“党员最后走!”(2)河水缓缓地liútǎng( )着,梅花鹿在岸边轻声地shēn yín( )着。
(3)在zāo gāo( )的天气里,lín yǔ( )后的渔夫zhòu( )着眉头嘟囔着:“ài( )!真倒霉!”(4)宿舍里已经xīdēng( )了,她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雨声,毫无kùn yì( ),久久不能人睡。
2、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祭奠.(diān diàn)吞没.(mòméi)倒.塌(dào dǎo)蜷.缩(juǎn quán)搁.板(gégē)嗤.笑(zhīchī)3、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4分)(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4、下列句子中四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只见几路人马一起从山坡斯杀下来,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忐忑不安....。
C.这里风很大,我们只能跌跌撞撞....的往前走。
D.蹦极是一项让人心惊肉跳....的刺激运动。
5、选择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填空。
(4分)①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④表示语意的跳跃。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00道选择题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00道选择题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0道选择题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苍穹(qióng)旖(yǐ)XXX(fǔ)XXX(xuān)染B、鄂(è)温克参差(cī)鸣啭(zhuàn)冠(guān)冕C、XXX(qióng)浆婆娑(shuō)摇曳(yè)孕育(yùn)D、蒙(méng)古迂(yū)回勾勒(lè)硕(shù)大改写: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的注音没有错误。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皖(wǎn)南双膝(qī)诞生绷(bēng)着脸B、瞻(zhān)XXX(mín)山抡(lūn)起围歼(jiān)战C、憧(chōng)憬电钮(liǔ)直奔(bēn)黑魆(xū)魆D、沉着(zhuó)屹立璀璨(chàn)擎(qín)着灯改写:在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的注音全部正确。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风靡(mǐ)豁(huò)开卡(kǎ)住金箍(gū)棒B、模(mó)样叉(chǎ)腿额枋(fāng)XXX(dūn)C、气氛(fèn)转(zhuàn)悠正(zhēng)月悻悻(xìng)然D、破绽(zhàn)盔(kuī)甲陨(yǔn)XXX(luán)殿改写: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的注音没有错误。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咔嚓(chā)寡(ɡuǎ)妇祭(jì)奠嗤(cī)笑B、搀(chān)扶狞(XXXɡ)XXX(yòu)怒吼(hǒng)C、XXX(kuǐ)梧吞没(méi)咆(báo)哮呻(shēn)吟D、蜷(quán)缩勉强(qiáng)掀(xiān)开挨揍(còu)改写: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注音全部正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课文中的空格处应填入与上下文最相配的词语或短语,使句子通顺。
2.完成下列诗句。
3.根据语境填入适当的词语。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每给出的句子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相符的填“对”,不相符的填“错”。
四、阅读理解题(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根据课文内容,并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五、作文(共20分)
以课文《XXX》为基础,写一篇80字以上的作文。
答案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阅读理解题
五、作文
(根据具体情况填写作文内容)
以上就是本次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测试并参考答案进行自我评估,以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与积累(2021年小学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与积累姓名姓名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3.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那猹却(),反从他的()逃走了。
4.红军不怕远征难,()。
(),()。
金沙(),()。
5.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微云。
忽然,海面上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6.这种境界,既(),又(),既愿(),又想坐下()。
7.本学期,很多课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革命斗士鲁迅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千夫指,俯首甘为()”。
《桥》中的老支书则是一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
同样,通过学习《伯牙鼓琴》我们知道,伯牙是善于()之人,锺子期是善于()之人。
现在,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成语是(),比喻()。
8.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他说的“()”,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曹植同样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视死忽如归。
”李纲也曾慷慨陈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9. 《七律·长征》是围绕着(),()两句来写的。
10.《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11.诗词中的动物别有一番情趣。
虫声传递着夏夜的勃勃生机,(),()。
鸟鸣声声,谱写着江南春季的美景,(),()。
诗词中的风多姿多彩。
西湖上有驱散满天乌云的风,(),()。
黄河上有掀起泥沙的风,()()。
12. 苏轼笔下,雨是迅猛飞溅的——(),();辛弃疾夜行途中,见到一幅“(),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年景;孟浩然宿建德江时,看到(),()的景致;杜牧诗中一派江南春光-“千里莺啼绿映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综合判断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根据课文内容综合判断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花之歌》表现了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孤芳自赏的特点。
……………………( )2.《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 )3.《故宫博物院》由北到南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 ) 4.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 ) 5.《在柏林》写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
………………………………( )6.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
…………………………………( )7.“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獾猪、刺猬和猹经常咬瓜。
……………………( )8.“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 )9.《竹节人》中,关于老师玩竹节人入迷的部分,有损老师的形象,应当删除。
…( )10.由桑娜害怕丈夫不同意收养两个孩子可知,渔夫只顾自己,不为别人着想。
… ( ) 11.《月光曲》一文主要写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 ( ) 12.《盼》写的是作家铁凝小时候盼望下雪的事。
…………………………………… ( ) 13.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2011年。
……………… ( )1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 ( )15.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 )16.《在柏林》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德国的一个故事。
………………( )17.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
………( )18.《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 )19.京剧中杂技成分的存在,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 ) 20.《丁香结》一文,作者由丁香花写到丁香结,从而感叹人生有许多不顺心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100道判断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草原》这篇课文既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又写了蒙古族的风俗民情,文章篇末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草原》一课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客人的动人情景,反映了汉族和蒙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 ( )3.《草原》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心。
………………………………………………………()4.《丁香结》的课文题目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5.《丁香结》这篇课文中丁香结象征生活中化解不开的烦恼、幽怨,表达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
………………………………………………………………………………()6.《丁香结》这篇课文中,作者由丁香花写到丁香结,从而感叹人生有许多不顺心的事。
………………………………………………………………………………………… ( )7.《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词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也是一样的。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1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其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1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中都写到了“月”,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完全不一样。
…………………………………………………………………………()12.《花之歌》这篇课文的想象非常奇特,课文中把花儿比作“黑夜星空的眼睛”和“白昼硕大无朋的独眼”,令人印象深刻。
……………………………………………()13.《花之歌》表现了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孤芳自赏的特点。
……………()14.《花之歌》是黎巴嫩的作家纪伯伦写的一首散文诗,诗表面上是在写花,实际上是在写人。
………………………………………………………………………………… ( ) 15.“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句中的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16.《七律·长征》中说“飞夺泸定桥”一事的诗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
…( )17.“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18.《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
………………………………………………………………………()19.《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与群众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事。
…………………………()20.《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
……………………………………………………………………………… ( ) 21.《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 ( ) 22.《开国大典》一课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依次写了会场布置——阅兵式——群众游行——开国大典。
………………………………………………………………………()23.《开国大典》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24.礼炮由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走过二十八年历程。
…………………………………………………………()25.“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光明。
( )26.课文《灯光》中的主人公是马宝玉。
……………………………………………()27.《灯光》一文中“多好啊”出现了三次。
………………………………………()28.《灯光》一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9.《竹节人》一文中,“我们”的竹节人被老师缴去,但当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玩得忘乎所以时,“我们”分外开心,“我们”开心的是竹节人得以完整保存。
………()30.“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联系上文可知,“我”并不是把毛笔弄丢了,而是把毛笔杆拿去做竹节人了。
……………………………………………()31.“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句中的“相视一笑”是“我们”对老师的嘲笑。
………………………………………………()32.《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道理。
……………… ( )3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因而可能存在生命。
…………………………… ( )34.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表面温度都比地球低,因而不存在生命。
……………… ( )35.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水手9号”的探测器。
…………………………………………………………………………………………()36.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是因为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大气层非常稀薄,没有臭氧层,且表面温度很低,上面没有磁场。
………………………………………()37.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38.“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这种猜测毫无科学依据,因为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39.科学家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 ( )40.故宫又叫紫禁城,它处在北京城的中心。
……………………………………… ( )41.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2011年。
…………… ( )42.故宫博物院有三大殿、后三宫等,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 )43.《故宫博物院》材料一是按照“总—分—总”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 ( )44.《桥》一文中的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梁。
…………………………………………………………………( ) 45.“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 )46.《穷人》一课开头的环境描写可有可无,可以删去,不影响小说的表达效果。
( )47.《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记叙了穷人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
……………………………………………( )48.《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渔夫夫妇的生活是如何的艰辛和贫困。
…… ( )49.由桑娜害怕丈夫不同意收养两个孩子可知,渔夫只顾自己,不为别人着想。
( )50.课文《在柏林》的主题思想是批评两个小姑娘不尊敬神志不清的老妇人,说明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 )51.《在柏林》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德国的一个故事。
…………… ( )52.《在柏林》是一篇短篇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望。
………………………………………………………………………………( ) 53.《在柏林》写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
…………………………( ) 54.《在柏林》一文通过写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 )55.《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课文的结尾都非常新颖别致,富含深意。
( )56.《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 ) 57.《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为了表现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就举了许多例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 )58.《盼》写的是作家铁凝小时候盼望下雪的事。
………………………………… ( )59.《爸爸的计划》只写了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凸显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 ( )60.习作例文《小站》一文处处围绕小站的“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站的喜爱之情。
……………………………………………………………………………… ( ) 61.课文《小站》末尾一句“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歌颂了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 )6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回乡的喜悦之情。
( )63.“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种树老人发出的感叹。
( )64.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米的星球。
……………………………………………( )65.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 ( )66.只有一个地球,意思是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别无去处。
…… ( )67.地球上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发生,跟人类毫无关系,但这些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 ) 68.《青山不老》描写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 ) 69.“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句话中的“另一种东西”指老人创造的绿洲以及他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 ) 70.《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三黑”是解放后土地失而复得的新中国农民的代表之一。
…………………………………………………………………………… ( ) (2)《三黑和土地》是苏金伞写的一首现代诗,表现了农民对土地深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