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猫是老虎的先生2 沪教版
打造有趣、有效的阅读课: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

打造有趣、有效的阅读课: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在三年级的阅读课上,选取一篇有趣的故事《猫是老虎的先生》,设计一节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的阅读课,既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够带动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我设计的故事阅读课。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次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猫是老虎的先生》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猫被误认为是老虎的先生,遭到了一些讥讽和嘲笑,最终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仰。
课堂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训练学生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过程: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一下本次课的故事背景和主题,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生词学习(10分钟)过程:针对本次课的生词,老师将分别介绍它们的意思及在文章中的用法,学生们进行跟读、造句和记忆。
生词:瞎说、僵硬、冷不丁、蔑视3.故事阅读(20分钟)过程:老师带领学生们按照预设的速度和节奏,朗读故事,并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说给集体听。
4.思考与讨论(15分钟)过程: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回答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
问题:1)为什么猫要装成老虎的先生?结果如何?2)从故事的结尾可以得出什么启示?5.评价与自我反思(10分钟)过程: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
并要求学生们思考今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下自己的自我反思并留给老师。
三、教学体会本次阅读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确实带动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交流,也增强了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探索如何打造更加有趣、有效的阅读课,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猫是老虎的先生》优秀学案第二课时 (1)(精品)

《猫是老虎的先生》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生动。
2.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防心术不正,居心叵测的人。
3.初步认识鲁迅,激发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填空,简单说说这个故事。
老虎本来,猫教给它。
学完本领,老虎想,猫赶紧,老虎不会,只能。
2.了解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就是选自鲁迅散文集中的《狗·猫·鼠》。
3.“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中的破折号作用是( )
A 引出下文
B 补充说明
5.森林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本领,而老虎什么也不会,心里是多么迫切地要学
一些本领啊!于是,它拜猫为师傅,请你想象一下:
(1)老虎在拜师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注意:语言、动作、神态方面的描写。
)
(2)猫答应收老虎为徒会怎样说?
6.“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句中的“来意”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信成长

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信成长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文本细节信息,并展开归纳总结;2.学生能够模仿对话形式,表演出本文中的人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合作、分享等活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促进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文本的意义理解与主旨把握;2.对话模拟与语言表达;3.活动设计及促进团队交流。
三、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法、模拟对话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开篇导入(6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猫和老虎的图片,在引入本篇章的主题——猫与老虎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穿越到一个虚幻的世界:如果你是这只小猫,面对这只身体巨大的老虎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进入感性、体验式阅读状态。
2.慢速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阅读,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本大意与一些关键词汇。
同时,由教师横向比对论述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读”,并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与对比,精确定位到文本的真正意义。
3.对话模拟(15分钟)以集体形式,由教师提供对话框架,通过学生两两搭配,模拟文章中人物间交流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人物情感的传递。
此环节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对于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加深印象。
4.团队协作(20分钟)教师划分小组,每组分别定义一些“情景”,如猫与老鼠、猫与小鸟等等,让学生以各自所在小组中的身份出现,结合本文中猫与老虎之间的关系和交流,进行角色扮演,并在此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想象天赋,和团队协作意识。
5.分享与讨论(10分钟)小组汇报各自协作出的成果,让每个组都可以学习彼此的想法,分享经验,总结经历。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6.课程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评价,指出重点及难点,强化教学效果,在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和对陌生词汇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自我表达。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个人表演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猫是老虎的先生 沪教版

34.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谜、趾、搔、授、侥”等 10个生字,积累词语“猜谜、师傅、随声而下、眼睁睁、传授、侥幸”,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先生、芭蕉扇、随声而下、趾爪、侥幸”。
2、默读课文,理解“先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
3、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齐读课题。
2. 理解先生:先生在字典中有三个意项,在课题中是哪个意象?对呀,师傅。
傅字单独读时是第四声,连成词语要读轻声,一起读。
是呀,那猫就是老虎的——师傅。
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怎么教)点评:我们可以理解你想知道猫教了老虎哪些本领?(随机板书:本领)噢,你想知道猫成为老虎的先生的原因。
(随机板书:原因) 4.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第34课。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 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
你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是课后注释。
原来注释也是我们了解课文的方式。
齐读注释。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这篇文章就出自鲁迅的《狗鼠猫》,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文中的我指的就是——鲁迅。
2.是啊,鲁迅的祖母经常给他猜字谜、讲故事,瞧,今天祖母给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们自己默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后借助填空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老虎本来,猫教给它。
学完本领后,老虎想要,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4、交流填空。
三、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过渡:这个故事是祖母告诉鲁迅的。
(一)学习第一节,了解祖母讲故事的原因1.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
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三级语文上册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 沪教版

猫是老虎的先生1独立认识本课生字5个,理解相关词语。
2能够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生动。
3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4初步认识鲁迅,激发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师:大家一定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猫和老虎的故事。
(老师讲故事)2喜欢吗?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吗?出示课题,齐读《猫是老虎的先生》。
二整体感知课文1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试着完成这道填空。
2出示填空:老虎本来,猫教给它。
学完本领,老虎想,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3学生准备4学生开小火车读课文。
注意:“侥,趾,绕,扯”的读音。
5指导读长句,注意停顿。
出示: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指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6完成填空练习。
老虎本来,猫教给它。
学完本领,老虎想,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三精读重点小节,学习讲故事师:课文的哪一小节具体写了祖母讲的“猫是老虎的先生”这个故事呢?1引读第二小节,理清脉络“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
”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傅。
老虎本来……。
猫就教给……,这些教完了,老虎想,……。
它打定主意,……。
猫是……,老虎只能……。
猫还没有……。
”2两人小组读,一人演听故事的“我”,一人演讲故事的祖母。
3个别说师:现在老师就是作者“我”,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和在座的小朋友听。
(分别请2个学生讲这个故事)学生评论。
四发挥想象,把故事讲生动师:你们讲得真好,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把这个故事说得更生动些。
看看提示,你或许会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出示: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
老虎(请你想像老虎像猫拜师时,它的态度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怎么做?)于是,猫就交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
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做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生字7个,积累有关的词组,辨析形近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关于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连续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质疑问难的习惯。
4、使同学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初步了解鲁迅其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关于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连续巩固同学的质疑问难的习惯,理解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由课外学问引入课题。
⑴ 出示:猫老虎⑴ 请同学说说他们眼中的猫和老虎。
⑴ 补充课题:猫是老虎的先生(先生就是老师、师傅的意思。
)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进行小组学习)⑴ 四人小组学习生字。
⑴ 相互沟通:“侥”、“瑟”的读音指导;“覆”的结构笔画指导。
⑴ 指名朗读生字。
二、朗读感受1、初读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⑴ 自由朗读课文。
⑴ 相互沟通感受。
(留意进行说话训练)2、再读课文,思索: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动笔圈画)⑴ 轻声朗读课文。
⑴ 相互沟通。
(留意进行说话训练)3、读通课文,解决问题。
⑴ 分节朗读课文。
⑴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
⑴解决句子方面的问题。
⑴解决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积累语言材料。
1、朗读记诵课文其次小节。
2、完成课后练习2,把文中有关猫的故事记住,并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
3、依据解释,让大家了解鲁迅。
四、学问力量的迁移。
1、完成课后练习“词句活动室”的第一题。
2、试着完成课后练习“词句活动室”的其次题。
3、依据课后解释制作资料卡。
五、拓展阅读、丰富想象。
1、给课文换题目。
2、续编故事。
沪教版三年级上34《猫是老虎的先生》

猜谜 传授
侥幸
芭蕉扇 师傅
随声而下
眼睁睁
趾( 挣(
) 扯( ) 睁(
) )
浇(
蕉( 断(
) 侥(
) 焦( )继(
)
) )
语言直播厅
没过几天,老虎和猫又在 森林里见面了……
34.猫是老虎的先生
先生
猫是 老虎是
,老虎是 ,猫是
。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集、 散文 集、 散文诗集、杂文集。 《猫是老虎的先生》就是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中的 《狗· 猫· 鼠》。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猫想:如果
,就
。
老虎想:如果
,就
。
我想,如果猫
,老虎就
。
我想,如果老虎
我想,如果我们碰上像 。
,猫就
,就
。
鲁迅先生想通 过这个故事,告诫 善良的人们要防备 不怀好意、心术不正 的人。
-----------------------------------------------------------
猫是老虎的师傅。老虎本来是什 就投到猫的门下来 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 就交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 方法。
老虎听说猫有许多本领,就想拜猫 为师。一天,老虎投到猫的门下说: “______________。”
猫见老虎这样诚恳就答应收老虎为 徒说:“___________。”
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 也比不过它了,只有做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 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它打定 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 主意 来意 眼睁睁 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 传授 着。猫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 它上树。
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一、教材剖析《猫是老虎的先生》是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阅读篇目。
从教材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以猫、老虎两种动物的关系为主线来讲述。
全文内容围绕着“猫是老虎的先生”这个论点展开,通过对这句话的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发掘文章内涵。
二、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把握文章大意。
2.掌握文中词语和短语,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性。
3.初步学会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并理解文章。
4.初步运用认知策略和信念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阅读教材并解释文中词语和短语。
在学生逐段阅读中,要及时对文章中的生词、词语和短语解释。
在解释时,让学生学会辨认上下文的含义,加强对词汇的理解。
2.指导学生聚焦重点,认真分析文章结构。
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特点:语意紧凑、语言简洁、句式灵活、常见词汇较少,强调对语言的细节理解。
3.通过简单的讨论和阅读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文章内容。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猫是怎么成为老虎的先生的,老虎来找猫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猫和老虎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老虎最终又从猫那里学到了什么。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画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结合上下文展示自己的发现。
4.引导学生把握文意,学习提炼文章的主旨。
通过活动引导,使学生做到不依赖教师的帮助,自主地找出文章的中心信息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达到理解文本并自主构建文本意义的目的。
5.通过表演和讲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人为代表,分别示范阅读、朗诵或表演文章,让学生人物们更直观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用习题的方式教学,提醒学生注意细节。
2.用阅读策略指导教学。
3.用场景模拟教学来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掘文章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株、芭、蕉、扇、谜、趾、搔、傅、授、侥” 10个生字,理解词语“猜谜、眼睁睁、传授、侥幸”。
2.能够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生动。
3.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4.初步认识鲁迅,激发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生动
[教学难点]
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鲁迅简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鲁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1.本单元课文引领我们走近名家,我们学习了31课《雨后》认识了冰心奶奶,捧起了《寄小读者》;我们学习了32课《葡萄是酸的》,认识了克雷洛夫,渴望阅读世界语言的经典作品;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的诗句中,感受浓浓的情义。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大文学家鲁迅的文章。
出示(板书:猫老虎)说说你印象中的这两种动物,学生交流
2.补充课题:猫是老虎的先生
3.3.《猫是老虎的先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
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2.(1)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形近字,并会组词。
3、趾( ) 迷( ) 侥( ) 受( ) 扯( ) 谜( ) 绕( ) 授( ) (2)了解“搔”的笔顺。
(3)理解词义:传授、侥幸(4)指导读长句,注意停顿。
4、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自由读句子,试着吧猫精灵般的感觉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
(5)指名分节读全文(6)完成填空:
5、老虎本来,猫教给它。
学完本领,老虎想,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三、整理概述
1.课文的哪一小节具体写了祖母讲的“猫是老虎的先生”这个故事呢?
6、什么叫“先生”?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解释“先生”意思的词语吗?
7、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
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谁是先生、师傅?谁是学生、徒弟?
8、作为先生的猫教了老虎哪些本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9、第二课时
10、[课时目标]
11、1、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12、2、能够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生动 3、初步认识鲁迅,激发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
13、一、引读第二小节,理清脉络。
14、“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
”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傅。
老虎本来……。
猫就教给……,这些教完了,老虎想,……。
它打定主意,……。
猫是……,老虎只能……。
猫还没有……。
”
15、2.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讲述,学生点评。
四、研读重点小节、理解人物关系和特点
五、1.师述: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
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
猫很耐心地教了一些本领给老虎,但——
2、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提问:猫为什么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不教它上树?
3、理解老虎和猫的性格,感受故事蕴含的道理了解老虎的性格
4、(1)问:猫为什么早知道他的来意?什么来意?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5、老虎学了本领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2)是呀,老虎学了本领后,怎么想,怎么做的全被精明的猫觉察到了,猫早就有了提防。
可老虎还在打它的诡计。
7、(3)出示句子: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做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
(4)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8、(狡猾的老虎;居心不良的老虎;阴险奸诈的老虎;心术不正的老虎……)(5)有感情读句子了解猫先生
9、(1)这只老虎真可怕!幸亏,猫早就知道他的来意,所以——,所以——。
(2)想想说话:猫真是早有防备,你们能知道猫当时时怎么想的吗?出示:猫是早知道老虎的来意的,它想:。
(3)请你来夸夸这只猫
10、(料事如神的猫;聪明的猫;幸运的猫……)(4)指导朗读
三、练习讲故事
师:这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学完了,你能不能根据对猫和老虎性格的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自由练习,个别交流四、学习最后一节,明理
1、默读最后一节,你有什么问题吗?“侥幸”是什么意思?猫“侥幸”在哪里? 2.对呀,如果树上真的跳下一只老虎,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生交流) 3.所以本文的作者----大文学家鲁迅就是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防止像老虎这样心术不正的人。
4.过了些日子,猫在树林里遇到了老虎,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 五、故事续编
过了些日子,猫在树林里遇到了老虎,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 板书:
34 、猫是老虎的先生
教本领
猫老虎
杀掉师傅
要防备心术不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