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西周的分封制二、贵族、平民与奴隶1.贵族:西周时,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构成了统治阶级。

2.平民: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3.奴隶(1)来源:主要来源于战俘和罪徒。

(2)地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用于赏赐和买卖,甚至被当作供品或殉葬品。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军队、刑法: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2.礼仪教化(1)含义:是配合暴力镇压,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2)作用: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等级制度的作用。

【问题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室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的社会制度,怎样理解分封制的实质?探究: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纳贡,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士大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问题2】怎样认识礼仪教化在西周时期的作用?探究:西周统治者注意吸取商亡的教训,为巩固其政权,在暴力统治人民的基础上,进行“礼”的教育,采用暴力与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维护等级制度、教化民众、凝聚宗族、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

1.我国历史上通过分封制管理国家,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3.小王同学制作了一幅西周社会等级结构简图,请你判断诸侯应是()。

4.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是()。

A.士B.平民C.奴隶D.战俘5.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设计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材分析夏、商和西周的建立以及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的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和夏桀无道被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都后,商超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靡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夏、商、西周发展交替的脉络难点: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月饼好吃,可是在你品尝月饼的时候是否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呢?学生:不知道。

教师:相传,夏朝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几天后后羿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一个徒弟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早期国家的产生、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夏商西周时期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重要人物。

4.秦朝的统一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讨论问题法: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国家?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94.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94.doc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发展的主要原因:地理环境的变迁、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融合的推动等。
4.请学生结合史料,论述自己对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产生与发展的理解。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板书设计
1.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①夏朝:约2070年,夏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②商朝: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都城设在亳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激励。同时,我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也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建立起这一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2.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实证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分析史料,从中获取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合理的解释,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原因。
教学反思:
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中国古代史》: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可以作为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参考书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2新人教版甄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2新人教版甄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2新人教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的统治、维护当时严密的阶级结构和森严的等级关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介绍了最高统治者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来维系等级关系、管理广大地区的。

“贵族平民和奴隶”介绍了当时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情况。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向学生描述了奴隶社会的国家机器,指出了奴隶主阶级是通过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

二、学情分析这一课概念性知识偏多,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非常重要。

同时,学生对夏、商、西周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从而,对概念的探究有兴趣。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1.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说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了解奴隶社会管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

2.编演历史短剧,模拟西周分封的情景,增强合理的历史想象能力。

3.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尊祖敬宗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历史渊源。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在这一课,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只有老师采取了合理的引导方式,找到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思维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从而理解本课较为枯燥、抽象的概念。

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激活课堂的主体,使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中出现的概念,争取用深入浅出的办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为此,教师必须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组织学生编演历史短剧,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剧本、角色搭配等。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主题是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西周的兴衰,春秋战国的纷争等章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了解各个朝代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理解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教学难点: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归纳。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自行了解和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习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城市的出现、王权的神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早期军队与刑法的功能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形成与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通过对城市等文明标志物的了解,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意识,认识到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收集----分析-----讨论--------总结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类早期城市遗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并能够尝试着比较古代和现代城市在景观上的异同点。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印度种姓制、中国分封制度等现象分析出制度背后所涵盖的社会阶级分化本质。

3.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等具体资料的方式运用,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君主、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王权、阶级等如何体现出国家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难点:王位世袭制、种姓制等抽象概念。

教学资源《早期国家的形成》教学活动过程描述一、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还记得课中提到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教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由此引出本文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城市开始出现出示三大遗址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中外古城遗址的面貌,从古城的残垣断壁中去感悟历史的沧桑。

并且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描述古代城市的布局、功能和特点。

·探讨古代城市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比较这些古代城市遗址的相同之处。

·比较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的异同。

·城市的出现有什么意义2、王权神圣(参考阅读)(1)神秘的埃及埃及是个遥远、古老、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有关法老的统治、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修建等等,学生普遍好奇,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打出:公天下家天下
国家机构的建立
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归纳出建立的国家机构内容:军队、刑法、监狱、历法(夏历)等。
灭亡
夏朝灭亡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并在幻灯片上展示末代暴君——桀,将人当坐骑的图片、史料和相关线索简图,让学生了解残暴统治必然激起民众反抗的史实,认识王朝衰亡的原因。
四、西周的分封制
幻灯展示夏商周三朝地图信息,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三朝版图基本相同,渐次扩大,进而联系到分封制的建立。
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
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
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
盘庚迁殷商王盘庚
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
等学生讨论作答后,教师点明:“有的同学答对了,传说他们是夏朝人,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之后还有商朝和西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看看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让学生回顾历史知识,培养情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小结
(二)商汤灭夏1、建立:商汤灭夏——公元前 Nhomakorabea600年
结合夏朝灭亡讲述商朝的建立,让学生认识朝代更替的过程。汤的统治与商朝的强大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明确“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的手段是商朝强大起来的原因,通过与夏桀暴政进行比较,更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2.政治:盘庚迁都(殷)
【板书设计】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
二、商朝
三、西周
1、建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2、政治:分封制
【教学反思】
1、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问题设置环节紧凑,环环相扣,使教学时间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使得教学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活动形式多样,构建了开放式课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2)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重点】
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一边以幻灯片展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和中秋节的图片,一边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传说的后羿和嫦娥是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吗?”
3、历史视频和历史图片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禹公元前2070年
幻灯展示二里头遗址相关地图和出土文物图片,以直观图片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信息。
2、政治: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
幻灯展示课本P18的“材料研读”题目内容,让学生思考:材料中的“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总结答案:“家”是指帝王把国家当做私产,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
幻灯展示盘庚帝和殷墟遗址的历史图片,观看殷墟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直观印象和理解,并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点出盘庚迁殷的作用:自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灭亡:末代暴君——纣(酒池肉林)
(三)武王伐纣
1、建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武王建立西周,都城:镐。
幻灯先展示封神榜影视图片,联系耳熟能详的相关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接着展示武王伐纣的动态路线地图和牧野之战图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部分,认识商纣的残暴统治,联系夏桀比较共同点,明确夏商灭亡是统治者残暴统治的结果,周武王任用贤才,使周强盛起来,最终打败商,建立西周,也是人心所向,巩固对朝代兴衰更替的基本原因的了解。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史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