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知道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3.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分封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利用《烽火戏诸侯》视频导入2、师:同学们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应该是耳熟能详了,那你们知道“诸侯”这个词来自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吗?3、生:(周朝)4、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又是谁建立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学观看,思考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禹统治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生:大。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深直观印象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合作讨论,增加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学会感悟历史,辨别历史人物袭制。
生: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学生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的功过是非突破难点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分封制的内容,加深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年;建立者:汤都城:毫生:(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盘庚迁都;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学生:国土面积逐渐扩大。
学生回答:分封制。
学生回答: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将他们封为诸侯;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生:统治残暴,失去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亡国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总结提升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不仅是以前,现在我们也要发对暴政,建设和谐、民主、法治的社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课教案

桃江玉潭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节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学习主题:“公天下”变“家天下”学习目标:1、夏朝的建立 2、王位世袭制 3、商汤灭夏学习过程:围绕“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原因进行讲述,学习两个奴隶制王朝——夏和商。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一、导入新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你知道什么是国家吗?它是怎样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国家是谁建立的?探究一禹建立夏朝1、大禹治水课件出示《大禹治水》图提问:大家听说过大禹治水的传说吗?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学生预先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
提问:2、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探究二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大禹死后,王位由谁继承?什么是王位世袭制?它取代了原始时代的什么制度?从禅让制演变到王位世袭制的原因是什么?2、夏朝的统治(1)阶级关系提问:夏朝由谁统治?统治者阶层还有什么人?他们属于什么阶级?被统治者是什么?(2)国家机构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集体讨论,寻找答案探讨国家的含义阅读课文并介绍什么是国家机构?讨论并归提问:提问:打出幻灯《夏统治区域图》、《商统治区域图》、《中华人民共同国版图》,将三图相比较。
探究三商汤灭夏1、夏桀的暴政(1)商汤灭夏商汤是如何灭掉夏朝的呢?(2)商朝的建立(3)盘康迁殷盘庚库什么要迁都到殷?(4)残酷的奴隶制度(5)商朝经济的发展(6)商朝的统治区域纳观看课文插图《桀骑人石砖画》学生讨论后归纳看书自己归纳教师指出: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其经济有了很大进步。
板书设计:一、大禹二、启三、商汤精典作业设计:1、第一位进行王位世袭制的是谁?()A、禹B、启C、舜D、尧2、大禹用方法治理水灾。
3、公元前1300前,迁都到殷。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早期国家的产生、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夏商西周时期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重要人物。
4.秦朝的统一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讨论问题法: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国家?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导读单【学习目标】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后,请说一说,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治的中心、国家机构有哪些?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夏朝国家机构的本质是什么?夏朝为什么最终走向来灭亡?商朝建立的时间、原因、人物、统治措施、都城?商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西周建立的时间、原因、人物、都城、统治措施?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意义?10.西周灭亡的时间?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问题解决单合作探究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丰存在,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你如何看待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你的问题是】: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训商练单选择题夏朝时候,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A尧 B舜 C禹 D启夏朝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是()A军队 B刑法 C监狱 D国家机构武王伐纣的性质是()A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战争 B反暴政的正义战争C争霸战争 D反侵略的战争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A尧 B舜 C禹 D启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高置监狱是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不包括()A纣王暴政,失去民心 B周王勤政爱民,力争大发展C周王有西方、南方小国部落的联合 D周王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战争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为民巩固统治 B巩某某来商朝的地区C分割诸侯的兵力 D保证国家的兵源公元前14世纪,把商朝都城迁到殷的是()A汤 B伊尹 C盘庚 D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①交纳贡赋②交纳租赋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A①②③④ B② C②③ D①③④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分别是()A汤、周武王 B启、周文王 C禹、桀 D商纣王、周厉王材料题材料一相传,他不分昼夜的饮酒作乐,他命人挖了一个可供三千人饮酒的大酒池,让臣下喝酒,醉了的就倒在酒池里淹死,他和宫女们在一旁嬉笑为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2.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1)通过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历史史实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2)看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其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的简况。
4.情感态度目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文明古国。
5.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1.尧舜禹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是怎样产生的?2.谁破坏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取而代之。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禹破坏了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禹是怎样做的?二、教授新课:(一)夏朝的兴亡(板书):学法指导: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一个王朝,首先要知道开国帝王、都城(政治中心)国家建立的时间(学生)夏朝:开国帝王——禹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老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据分析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他们认为这就是夏朝的都城。
夏朝是最早的国家,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机器,设置了国家机构,找出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学生活动:组建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这些机构是为了对付哪些人?老百姓)本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奴隶的工具过渡:夏朝延续了400多年最终被商朝取而代之,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
在夏朝衰败的同时,商国逐渐崛起,汤举兵攻夏,打败桀夏朝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开国君主——汤思考题:商汤灭夏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夏桀追求个人享乐,压迫百姓,失去民心,荒废了朝政2.商汤任用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成为汤成就伟业的得力助手3.汤联合周围小国部落,讨伐夏桀,顺应民心。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课标内容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掌握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3.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学者发掘了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其大量文物,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形成重证据的意识。
4.历史解释:知道二里头遗址及其文物的发掘,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其文明进程,学会在理解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
归纳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结合文字和图片史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理解夏、商、周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明白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封制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记·夏本纪》书影“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教师讲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家天下”形成: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合作探究:“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天下为公:禅让制,传贤。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犬戎_族所灭。后来,__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的产生。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盘庚时迁都到
殷。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_血缘关系__远近和功劳_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 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分封制_”。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西周疆域广大,而当时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落后,这必然使周王难以直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
2.分封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编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名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年代尺、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平等对话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学生回忆夏朝建立的时间及意义)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
师:(出示幻灯片──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指出阳城的地理位置,夏朝的统治中心,国家统治机器-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出示幻灯片──说说你的想法: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生:(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师: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师: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同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
[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5、自我测验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者: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备课人执行人审阅人第课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内容设计
个性补充[教学Fra bibliotek标]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