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方言声母概说

合集下载

宝鸡话韵母系统特点研究

宝鸡话韵母系统特点研究

宝鸡话韵母系统特点研究以汉语方言学、音韵学、语音学和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定性和定量、描写和解释、历时和共时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科学地揭示出宝鸡话韵母系统的特点。

标签:宝鸡话韵母特点宝鸡话隶属于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西府话分区,本文拟以宝鸡市福临堡村作为调查点,以汉语方言学、音韵学、语音学和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定性和定量、描写和解释、历时和共时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科学地揭示出宝鸡话的语音特点。

研究中使用了海柳文教授主持开发的语料处理软件,利用统计数据观察语言现象,结论的得出都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避免了举例论证的主观随意性。

对立足共时层面描写出的宝鸡话音系的特点,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历史音韵的角度进行观察,深入探讨特点背后反映出的规律性特征。

这样,一方面可以填补目前宝鸡话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为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事实。

一、宝鸡话韵母系统二、宝鸡话韵母系统特点(一)宝鸡话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的差异通过以中古韵母系统为参照,用宝鸡话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作比较的办法,我们发现宝鸡话的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存在着以下几点差异:1.介音方面。

一方面,宝鸡话韵母A、e、ɑŋ、əŋ分别对应普通话韵母iA/uA、uei、iɑŋ/uɑŋ、uəŋ。

另一方面,宝鸡话韵母ue、uəŋ分别对应普通话韵母ei、əŋ;另外,还存在少量宝鸡话韵母yŋ对应普通话韵母iŋ的情况①。

这说明宝鸡话韵母系统的四呼与普通话韵母系统四呼存在差别。

2.韵腹方面。

一是宝鸡话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存在i与ei、o与ei、e与ai、e 与ə、ue与uo的对应现象,这些现象发生在古入声字韵母的今读音值上。

晋城方言

晋城方言

吻合,但与单音字的古声母吻合。 圪捞=搅 骨略=圈
3、分音词和单音节字声韵完全不吻合,无
规律可循 不撒=摸 骨出=皱 骨栾=团
圪和谷字头词
圪(gek)和谷(guek)
晋城话和北方方言区大 多数地区有大量"圪"作词缀的情况,如:圪 举,圪瞄,圪燎,圪夹。晋城话的“圪” 字有两种发音,"gek"和"guek"如:圪(gek) 爬与谷(guek)堆,圪(gek)夹与谷(guek) 举。.
【血不车车】:形容发生打斗或事故流血的样子。 【骨追下】:蹲下。 【凉袜】:袜子。 【骨陀】:垃圾堆。 【庆主】:故意的。 【不够窍】:大脑不够用、智力低下。 【扁食】:饺子。 【浆水菜】:酸菜。 【哭不真儿】:形容爱哭闹的人 【黑来】:晚上。 【秃骨鲁】:光头。 【瞎眯骨出眼儿】:眼神不太好。 【大爸爸】:伯父。
分音词
分音词指把一个字音分成两个音节来读,
分音词在其他晋语口语中普遍存在,构造 方式大体相同。晋城话中的分音词可以分 为以下几类: 1、分音词的前一字的声母和后一字的韵母 与单音词的声韵基本吻合,有比较严格的 对应关系。 不拉=拔 不烂=拌 骨轮=滚
2、分音词前一字的声母和单音字的声母不
【抛冒儿】:说话不诚实、爱吹牛。 【喷一会儿】:说一会儿话 【一团儿】:一起、一块儿 【疯不真儿】:疯疯癫癫的样子。 【圪脑】:指人的脑袋。 【半信】:指人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弱智。 【追汉】:小偷。 【米器儿】:加了小米的汤面。 【老爷】:各种宗教的神的统称。 【圪猫】:指东张西望。 【出坦】:很舒服的意思。同义词还有:【说 兴】、【得劲】、【入此】。 【不嚷切】:不简单,有一定水平或价值。 【圪丁歪快】:形容物体表面不平整。

浙江台州三门方言同音字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浙江台州三门方言同音字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浙江台州三门方言同音字表摘要:本文记录浙江台州市三门方言音系,归纳其音韵特点,列出同音字表,并通过与《三门县志》中记录于1989年的一份三门方言同音字表的对比分析,总结三门方言二十几年来的变化特点和趋势。

关键词:吴语台州片;三门方言;音韵特点;同音字表The syllabary of dialect homophones of Sanmen Dialectin Taizhou, ZhejiangAbstract: This article records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of Sanmen dialect in Taizhou,Zhejiang. Then inductive their phonological features, list out the syllabary of dialect homophones, and summarize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 s and trends of Sanmen dialect in the past decade by comparing this article with another syllabary of Sanmen dialect homophones in Sanmen County Annals which was written in 1989.Key Words:Wu Dialect; Sanmen dialect; phonological features; syllabary of dialect homophones正文一、概说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地区,北连宁海,西靠天台,南接临海,东北隔三门湾与象山相望。

由于地处偏僻荒芜,因此在历史建置的沿革上,今三门县的所辖区域频繁地辗转于临海和宁海两地,历代历史上也常有出现分属两地管辖的情况。

因为三门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南北向上连接了台州临海和宁波宁海两地,且在方言地理位置上,三门县也处于吴语甬江小片(属于浙江北部吴语太湖片)和台州片(浙江南部吴语)两大吴方言区之间,所以无论在语音上还是在词汇、语法上,三门方言都与这两地的方言有一定的相似点,一方面具有北吴语宁波方言的发声较生硬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十分典型的南吴语台州方言的声韵特征,在方言地理中起到衔接太湖片方言和台州片方言的过渡作用。

拼音的拼读要领

拼音的拼读要领

拼音的拼读要领“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声母n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声母b、p、m、d、t不同撮口呼相拼。

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

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

如:h-ào→(浩)。

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

如:拼读bü(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

如:q-i-áng→qiáng(强)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

如:gu-üng→gu üng(光)。

拼音标调规律a母出现不放过,(即韵母(也可说元音)中凡是有a 的,标在a上。

如lao,标在a上)没有a母找o e ,(没有a,但有o 或e的,标在o 或e 上。

如lou标在o上,lei标在e上)i u并列标在后,(i和u并列时,标在后面。

比如liu,标在u上,gui,标在i 上)单个韵母不必说。

(单个的韵母,当然就标它上面了)a要在就戴a要不在戴o e要是i u 一起来谁在后面归谁戴声母声母概说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发音、声母、韵母

发音、声母、韵母

三、声母表的排列规律 (唇) b p 舌尖中) (舌尖中) d t 舌面后) (舌面后) g k 舌面前) (舌面前) j q 舌尖前) (舌尖前) z c 舌尖后) (舌尖后) zh ch
m n
f l h x s sh
r
四、声母辨正 分辨n 1、分辨n、l (1)掌握发音要点 鼻音, n:鼻音,气流从鼻腔通过 口音, l:口音,气流从口腔通过 (2)记少不记多
喉头和声带
喉头上通咽腔,下 喉头上通咽腔, 连气管。 连气管。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 间,是两片富有弹 性的带状薄膜。 性的带状薄膜。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声门使声带振 动发出声音。 动发出声音。
口 腔 和 鼻 腔
三个概念: 三个概念: 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 ①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 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 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 口音。 口音。 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 ②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气流 只能从鼻腔呼出, 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 腔中共鸣,叫做鼻音。 腔中共鸣,叫做鼻音。 鼻化音:如果口腔和鼻腔都没有阻碍, ③鼻化音:如果口腔和鼻腔都没有阻碍,气 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 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 腔和鼻腔共鸣,叫做鼻化音。 腔和鼻腔共鸣,叫做鼻化音。
鼻音尾韵母
定义: (1)定义: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做 鼻音尾韵母,又叫带鼻音韵母。 鼻音尾韵母,又叫带鼻音韵母。 分类: (2)分类: ①前鼻音尾韵母 ②后鼻音尾韵母
(二)根据韵头分类 开口呼:韵母不是i 或不以i 1、开口呼: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 开头的韵母。 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 或以i开头的韵母。 2、齐齿呼:i或以i开头的韵母。 合口呼: 或以u开头的韵母。 3、合口呼:u或以u开头的韵母。 撮口呼: 或以ü开头的韵母。 4、撮口呼: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

凤台话属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

凤台话属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
nia11姑 母 老 l 24 nia11最 小 的 姑 母 老 爷 l 24ie55外 祖 父 姥 姥 l 55l 外 祖 母 妗 子 i 53 s 舅 母
no 24指 女 儿 哥 kuo55 嫂 s 24 弟 i53 妹 m i53 姐 ie24 两 口 子 li 2343k u24 s 夫 妻 姨 娘 i55ni 呼 姨 母 外 头人 u 53 u z 指称 丈 夫 家 里人 ia11li z 指称 妻子 老婆 l 24 p o 指称妻子 板 料 pa24li 53没用 的 东西 喻 指 无能 力 不 能成
白读辨正 有些字在凤台人的口语里和读书时声音不同 例如 撕开 中的 撕 口语里说成
s
11 13
k
11
书面语却读s
11 13
k
音辨正如下
11 口语里的读音叫白读 书面语的读音叫文读 这类字的白读字
例字 哺 胞同 遍地 佛像 蒂缔 鄙卑 庇包 阜 谬 缩短 朽不 械机 触接 初
误读
p u24 p 55 p ia53 xu 55
轱 辘子 ku11lu s 轮 子 又 称 轱 轮子
小 划 子 i 24xua55 s 小 船 儿
用品 工具
板 档 pa24 a板 凳
切菜刀
ie11 s 53 11菜 刀
茶 盅 s a55 so 11陶 瓷 小 茶 杯
劈 柴 p i11 s 木 柴 锁 爪 子 suo2343 sua24 s 又 叫 锁 匙 对 脸子 i53lia s 镜 子 胰 子 i55 s 肥皂 的旧 称 又 叫 洋 顺 布 su 53pu 抹 布 锅 拍 子 kuo1113p o11 s 锅 盖 大 杠 a53ka53主 轴 瓶 遮 子 p i 55 s 11 s 瓶 塞 桠 巴篮 子 ia11pa la55 s 竹篮 的一 种 锄 子 suo55 s 锄头 尺子 s 11 s 又叫尺杆子 手 捏 子 s u24nie11 s 手 帕 手 巾 头 子 s u24 i 11 u55 s 较 小 的 毛 巾 洋 灰 i 55xu i41水 泥

方言学-方言分区 (声母韵母声调特点)文学语言专业

方言学-方言分区 (声母韵母声调特点)文学语言专业
新湘语长沙话
老湘语娄邵片
闽方言
闽语或福佬话
通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四省,和浙南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个别地区。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使用人口5500余万。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粤方言
通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使用人口4000万。
广州话为代表
晋语
山西大部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内蒙古河套地区等邻近山西的保留古入声的地。
古並母平字:爬旁陪朋平→P'(送气)
古並母仄字:罢部被病败→P(不送气)
1)古塞音尾-p,-t,-k大都消失,只有少数地方有喉塞音韵尾-:
2)古鼻辅音尾-m,-n,-;只保留-n,-两个,-m尾并入-n尾;
均无入声,4个调类居多。
古调类到今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全)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吴方言
吴语或江浙话
晋语
1)有系统的文白异读。
同前
1)保留古入声字,入声为喉塞音尾;
徽语
1)古全浊声母清化,塞音类声母多为送气音;
1)古鼻韵尾及i、u尾大量脱落或弱化,有鼻音式儿化小称音变现象。
1)声调以六个为主,
2)全浊上声保留古调类,仍多读为上声。
平话
1)古全浊声母读塞音,塞擦音时一般不送气。
北方方言
(官话方言)
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河西走廊与新疆全省的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使用人口6亿6000万,占汉语总人口的70%
2)“泥来”两母洪音前相混,细音前不相混。
1)调类一般5-6个。去声分阴、阳,约半数有入声。

《现代汉语》(齐沪扬)课件

《现代汉语》(齐沪扬)课件

三、语音的符号
(一)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一套符号 和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 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用注音字母标注字母、声 母、韵母的名称和读音,有的还辅以汉字说明,以便学习。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y和w主要用来区分音节的界限;字母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二)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协会于1888年制订的一套记音符 号,后经多次增补、修改,得到各国语音学家的公认,成为 国际通用的记音符号。 国际音标的形体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用大 写、草体、合体、倒排、变形、加符等办法加以补充,共一 百多个。 国际音标的优点是,每一个记音符号只表示一个固定的 音素。使用音标记音时要用方括号[ ]标明。
一、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从物理角度进行分析,语音也是由音高、音强、音长、 音色四个要素构成的。 1.音高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 声带是语音的发音体。声带短而薄,振动快,频率大,声音 就高;声带长而厚,振动慢,频率小,声音就低。 2.音强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大,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的力量大,音波的振幅大,声 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3.音长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时间短声音就短。 4.音色 音色也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即声音的本质。音色由 三个方面的条件构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法 不同。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声母发音部位在口腔上部的各点可用下图表示:
双唇音 b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 舌面音 j 舌根音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城方言声母概说-大学语文论文
凤城方言声母概说
○戴鑫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主要组成部分,凤城方言是东北方言通溪片的方言之一,从语音角度来看,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文对凤城方言的声母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和比较,以期为整个东北方言的系统研究以及语音史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东北方言凤城方言语音声母
一、凤城地区地理、历史及人文概况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东经123°32′-124°32′、北纬40°02′-41°06′。

北邻本溪满族自治县,南与丹东市振安区和东港市接壤,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西与辽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毗连。

南距丹东市区71千米,北距沈阳217千米。

凤城历史远久,据考证,早在2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出土文物清清楚楚地记录、见证了这些历史,古城遗址、文物考证之全,在东北地区罕见。

公元前128年设武次县,隶属辽东郡管辖。

公元9年王莽改武次县为桓次县。

公元404年中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高句丽割据辽东,设乌城州。

乌城建在凤凰山上,即凤凰山山城。

辽朝设立龙原府、龙原县,府、县同驻龙原城。

1011年,辽圣宗到龙原城视察,以“其城要害”,撤销龙原府、龙原县,设立开州、开远县,州、县同驻开远城。

1014年,辽圣宗把双州、韩州1000多户迁到开州,撤销开州,设立开封府,开封府辖开远县。

1018年开封府更名开州。

明朝属定辽都卫管辖,后明朝将定辽右卫从辽阳迁于凤凰堡。

1644年,设凤凰城城守官,辖地面积2.9
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

1687年设凤凰城城守尉,辖黄、白、红、蓝8个旗署,隶属奉天将军。

1876年设立凤凰直隶厅,辖岫岩州、安东县、宽甸县。

1877年,于凤凰城设立分巡奉天东边兵备道,管辖凤凰直隶厅、兴京厅、岫岩州、安东县、宽甸县、通化县、桓仁县。

1914年统一全国县名,因与湖南省凤凰县同名,中华民国政府批准改为凤城县。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县,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

从公元前128年左右立县起,凤城的建城史已有2100余年。

凤城的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满族为主体的、有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

全市共有满、汉、蒙、回、朝等24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75.1%。

二、凤城方言语音研究概况
凤城方言是东北方言通溪片的方言之一,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与通溪片的其他方言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自身的特点。

比起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语音上的差异更显自己的特色。

但是因为“与北京官话接近程度甚至大于北京官话与冀鲁官话的接近程度”,所以与其他复杂发言区方言研究比较起来,东北地区的方言研究可以说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以市县作为方言点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可以说,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凤城方言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只是在少许的论文中略有提及,并不成体系。

所以,本文以凤城作为方言点,对凤城方言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从中发现一些可供继续深入挖掘的问题,为完善东北方言的语音研究略尽微薄之力。

三、凤城方言声母概述
本文主要从声母这个角度对凤城方言的语音进行系统的描述,共时方面将凤城方言与北京官话、胶辽官话以及东北官话中与凤城接近的小片方言区进行横向的比较,历时方面将凤城方言与《广韵》《中原音韵》《五方元音》《音韵逢源》《黄钟通韵》等多部韵书进行纵向的比较。

本文的中古音系为《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系,声母的分类采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最后对其特点做简单的总结。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凤城方言共时及历时系统地描写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凤城方言的特点:
凤城方言声母有19个(包括零声母),其中浊声母5个(m、n、l、v、零声母)、清声母14个。

与普通话相比,在声母的方面主要的差异是:
1.凤城方言无全浊声母,古全浊声母字基本上都遵循了平送仄不送的规律,但是送气不送气有混淆的现象。

如,胞读作[ph?33],撞读作[?huɑ?52],券读作[?y?n52],朵读作[thuo213]等。

2.普通话有21个声母,凤城方言声母只有19个,究其原因是没有舌尖后音声母[t?][t?h][?][?]。

古知庄章组字分化出的翘舌音全部读成了平舌音。

但现在受到普通话的影响,青年人开始注意了卷舌音的存在,读音越来越趋向于普通话。

目前是精组字与知庄章组字相混,但是仍以读精组字居多。

3.古精组声母与见晓组声母在今细音前无区别,也就是不分尖团音。

4.凤城方言日母字兼有零声母和来[l]母字。

在凤城方言中,多数日母失去了独立的地位,读成以母、云母(今零声母的齐齿呼和撮口呼),以[i-]或[y-]开头。

例如,如=于[y35],热=业[i?52],荣=喁[y?35]等。

少数读来[l]母。

如,瑞
读作[luei52],扔读作[l??33],蕊读作[lei213]等。

5.中古微母字在凤城方言读作[v],v声母几乎已经完全取代了普通话零声母合口呼的地位。

例如,文读作[v?n35]而不是[u?n35],翁读作[v??33]而不是[u??33]。

6.无疑母,娘母。

无论在细音、洪音之前,都读泥母。

如,你读作[ni213],奴读作[nu35],女读作[ny21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